曹溪一滴卷之二古庭禅師語錄

關燈


    又自錯了。

    若論華藏大意。

    說與未說。

    錯與未錯。

    開口不開口。

    舉目之間。

    一點瞞人不得。

    如趙州問投子。

    大死的人卻活時如何。

    子雲。

    不許夜行。

    投明早到。

    似此一問一答。

    如常人說話。

    又不曾作機會。

    又不曾作禅道佛法會。

    爾之江南。

    我之湖北。

    爾之天上。

    我之人間。

    四方八面。

    無不相應。

    若不到與麼田地。

    縱将一大藏教一口吐出。

    堆山塞海。

    總無用處。

    世尊未升座。

    文殊未白槌。

    趙州投子未相見。

    已将全機交付了。

    盡華嚴法界香水海。

    一切諸佛諸善知識。

    卻無措手腳處。

    經雲。

    如來深境界。

    其量等虛空。

    一切衆生入而實無所入。

    既無所入。

    安有所說。

    此外不可為你别加方便。

    古人雲參須實參。

    悟須實悟。

    如懶融未見四祖。

    馬祖未見南嶽。

    他何曾似今學者東蔔西蔔。

    個個死心榻地。

    學者隻知開口處。

    将謂容易安身着腳。

    不知未開口時。

    縱是佛祖也難近傍。

    僧問雲門如何是一代時教。

    門雲。

    對一說一。

    且道與世尊升座。

    文殊白槌。

    差别多少。

    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州雲。

    我在青州做領布衫重七斤。

    這等說話。

    前後遠近。

    宛爾一般。

    古人行到說到。

    一一皆在大不思議海。

    昔香嚴和尚在沩山。

    問一答十。

    問十答百。

    沩山向真參實悟處。

    痛與一劄嚴不知所以。

    于是入南陽卓庵擊竹有省。

    後出世曰。

    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趙州和尚二十餘年。

    除粥飯屎尿。

    是雜用心處。

    高峰三十年不出死關。

    先師四十年惟一念。

    長慶棱公。

    坐破蒲團七個。

    山僧做工夫十三年。

    身不放倒。

    今年七十餘。

    猶念死生。

    未敢離于正念。

    古人念念在定。

    于生死不亂今人念念在亂。

    于生死不定學者還知正念麼。

    如前所說。

    乃如來深境界是也。

    山僧昔年到先師處。

    征問到無結角下手處不免盡力掀倒。

    先師說個是字。

    如今勘來多少錯。

    任緣随分。

    且待命根子斷。

    山僧每于華嚴留心。

    據我所見。

    善财參五十三善知識。

    未嘗動步。

    五十三善知識教授善财。

    未嘗開口。

    我毗盧遮那如來雜華藏海。

    一字一句。

    一切字一切句。

    一一具足四天下微塵數不可說。

    轉轉不可說。

    一一三昧。

    一一語言。

    一一香水海。

    一一輪圍山。

    一一毗盧華藏。

    一一彌勒樓閣。

    一一諸佛菩薩。

    一一大善知識。

    一一觀彼所說諸佛華藏。

    一一語言三昧。

    一一辯才三昧。

    一一神通無礙。

    一一佛神力莊嚴佛刹微塵數諸佛世界。

    一一諸佛世尊所演佛刹微塵數三昧門。

    不可思議。

    微細微細。

    極微細處。

    則知諸佛菩薩。

    及五十三知識所說佛刹微塵數。

    諸佛藏海一一三昧。

    于我自受用一真三昧。

    遮那如來。

    無增無滅。

    無彼無此。

    華嚴藏海諸佛菩薩。

    諸善知識。

    各各盡彼神通三昧。

    向我遮那諸佛佛刹微塵數。

    三昧大不思議海。

    轉不可說三昧。

    一一莊嚴。

    一一文字。

    一一摩尼寶光明。

    一一佛刹微塵數寶床寶座。

    寶帳寶網。

    寶樹寶雲。

    寶蓮花。

    寶纓絡。

    一一佛刹微塵數獅子幢雲。

    摩尼幢雲。

    燈雲焰雲。

    華焰雲。

    香焰雲。

    一一佛刹微塵數摩尼寶光聚。

    一一佛刹微塵數諸佛變化莊嚴身。

    一一佛刹微塵數國城善知識。

    與夫目前山河大地萬象森羅。

    種種差别聲音。

    差别幻化。

    差别相好。

    乃至諸大地獄。

    八寒八熱。

    萬死萬生。

    及彼忉利諸天天樂。

    一一佛刹微塵數不可說。

    不可說。

    轉不可說。

    轉轉不可說。

    總是個華嚴藏海。

    一真三昧。

    與麼則佛刹微塵數華嚴藏海。

    諸佛諸菩薩。

    諸善知識。

    諸天人非人等。

    而又一一佛刹微塵數不可說。

    不可說。

    轉不可說。

    轉轉不可說。

    一一四生六道。

    蠢動含靈。

    有情無情。

    一一皆總在我佛刹微塵數極微塵數。

    華嚴藏海。

    一一混融無礙。

    山僧如是說。

    汝等如是聞。

    諸佛如是住。

    一切衆生如是見。

    衆生如是見。

    諸佛如是住汝等如是聞。

    山僧如是說。

    而又各各一一聞見住說。

    一一塵沙草葉。

    則有佛刹微塵數諸佛世界。

    一一塵。

    一一沙。

    一一草一一葉。

    佛刹微塵數諸佛世界。

    一一經曆諸佛世界三昧。

    一一諸佛三昧佛刹微塵數世界。

    了不可得而我了知一一諸佛世界。

    種種差别。

    一切幻化。

    一一皆不可得。

    皆不可了。

    而我知其不可了。

    不可見。

    不可得。

    我常一念恒處于寂滅定。

    求寂滅法。

    實無所有。

    如此則寂滅念中。

    一切諸佛。

    一切佛刹微塵諸三昧海。

    種種莊嚴。

    種種世界。

    種種差别。

    種種供養。

    諸佛幻化。

    我亦無念。

    以茲無念諸佛幻化。

    念念具足。

    念念不違。

    謂之華嚴法界大意。

    幻有之說。

    而幻有如是三昧。

    況八十一軸之文。

    及十法界品之說。

    不可思不可議書而盡為一軸。

    卷之放之而更收之。

    與麼則八十一軸。

    百城煙水。

    總是外事。

    諸佛菩薩。

    諸善知識。

    皆為客塵。

    不妨逆行順行。

    橫說豎說。

    塵說刹說。

    所以經中道。

    由親近善知識。

    能勇猛勤修一切智道。

    由親近善知識。

    能速疾出生諸大願海。

    由親近善知識。

    能于一微塵中說法▆遍法界。

    由親近善知識。

    于念念行究竟安住一切智地。

    由親近善知識。

    而能往十方國上。

    見善知識心不散亂。

    見善知識破障山。

    見善知識人大悲海。

    救護衆生。

    見善知識得智慧光普照法界。

    見善知識普能睹見十方佛海。

    見善知識得見諸佛轉于法輪與麼則佛刹微塵數善知識。

    正好逐位參求佛刹微塵數諸佛三昧。

    不妨從頭請問善知識者。

    有如是不可思議。

    不可說。

    無量無邊清淨三昧。

    欲親近善知識者。

    必具大因緣。

    具無上智。

    發無上心經百千劫。

    久遠不退始得如是相應首座隻如文殊大士。

    伸一臂過佛刹微塵數諸佛世界。

    摩善财頂。

    山僧不動本座。

    過佛刹微塵數諸佛世界。

    将華藏海遮那如來。

    不可思議三昧。

    向一毫頭滔滔說出。

    且道與文殊是同是别。

    非同非别。

    總同總别。

    師擲去筆雲。

    紙盡矣。

    卷之。

     示一宗頭陀 師船泊至楚。

    有頭陀谒之。

    師問曰。

    汝名何也。

    彼曰一宗。

    師曰。

    爾何垢面髼頭。

    莫知一宗否。

    彼曰。

    固不知。

    願師究竟。

    師曰。

    汝為生死耶。

    非為生死耶。

    汝果有生死耶。

    果無生死耶。

    若論有無生死則且置。

    隻如道者初進道時。

    便言有超越佛祖之志。

    從初入山至今。

    不知是幾年。

    與麼垢面髼頭似與一事無涉道者。

    汝本分中。

    與十方諸佛。

    曆代祖師。

    眼一般橫鼻一般直。

    見一般見。

    聞一般聞。

    一動一靜。

    未嘗有絲發之間。

    既無絲發之間。

    因甚麼在道者分上。

    垢面髼頭。

    吞苦忍辛。

    孜孜不放。

    在佛祖分上。

    将個四大五蘊。

    六根六塵六識。

    及餘八萬四千毛孔。

    根根塵塵識識。

    一一總為清淨摩尼。

    印色而作色。

    印空而作空。

    印森羅萬象。

    作森羅萬象。

    印山河大地。

    作山河大地。

    印諸佛作諸佛。

    印衆生作衆生。

    道者此摩尼。

    非空非色。

    非萬象。

    非森羅非山河。

    非大地。

    非衆生非諸佛。

    不無不有。

    而有而無道者向此領略得便如懶融遇四祖馬祖遇南嶽将個髼頭垢面之念。

    一一去之不妨洗面模看鼻孔那時始知日日如是朝朝一般又何别有一法可說清淨摩尼。

    一一印物。

    十字街頭。

    接待往來。

    三條椽下。

    鍛煉衲子。

    佛來祖來。

    未可輕放。

    一一與他案過。

    印之明白。

    不然莫道山僧不與你說破。

    生死事大未可以語言見解與之對敵且生滅妄想。

    将山僧所說。

    盡情截斷平昔所執所守。

    所悟所得。

    亦與截斷直下具勇猛精進。

    看他佛祖所教向上一着。

    不着佛句。

    不着祖句。

    不着非佛非祖句。

    語言文字。

    一一不着。

    縱做工夫到極靜處。

    不知不覺。

    偷心四起。

    聰明忽至凡有一切言語及知見解會。

    亦一一莫着。

    如是固守。

    如是保持。

    如是斟酌。

    自珍自重。

    然後動靜一如。

    始終無滞。

    方解凡聖同途。

    逆順一轍。

    靜鬧安然。

    放收自在。

    豈不快哉。

    頭陀禮謝而去。

     無字直說 古人于無字論其所以。

    惟有靈骨方堪領受有靈骨者向趙州未開口處則知無字下落知趙州性命七花八裂。

    豈容疑情及得力也耶。

     稍有一個半個。

    向蒲團上留心。

    彼又不究無字所參工夫惟以死坐。

    百劫千生。

    被死坐埋沒自己。

     參無字不得作伎倆穿鑿。

    但依實疑雲。

    趙州意作麼生無。

    趙州老婆心切。

    說無字教學者。

    大似訓蒙童讀上大人。

    往往領去未嘗見有發明處豈宿無靈骨者耶。

     做工夫得力有遲速。

    有利鈍。

    蓋當人用心切與不切隻個切字乃生死得力下手處也。

     工夫得力。

    在于當人念念将此做向前。

    務欲見個明白。

    而自然得力矣。

    豈可上人門戶看人口動。

     又不可于無字上立知見解會且無字卻不以知見解會得明要人去知見解會做不知見解會。

    方好近前。

    若存知見。

    有所入處。

    總名知見禅也。

     古人雲。

    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

    又雲。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縱釋迦老人大智慧辯才。

    神通三昧總用不着。

    況些小聰明。

    趙州無字。

    三乘十二分教。

    諸子百家。

    種種言詞。

    一一發明。

    大難讨他分曉除是赤手向前危亡不顧淨裸裸看破那時許伊說無字話。

    行無字用。

    若論無字。

    十方諸佛。

    曆代祖師。

    天下老和尚。

    卻難近傍。

    趙州亦隻說得。

    誠不能與學者加得一毫。

    學者不信。

    将知解試看。

     諸方以趙州說無字。

    千百衆中尋半個得無字人甚是難也學者将無字拍盲死念念來念去返被無字空過一生何止一生百劫千生也。

     無字如醍醐。

    如毒藥。

    有靈骨智慧者。

    念念現前不知不覺得個受用始知一切衆生。

    本來具足。

    若無靈骨智慧者。

    吞個無字在意根下。

    如中毒藥。

    從生至死。

    決不知無字所以。

    向此用心也不難。

    便打并意根空豁豁地。

    一日勝似一日。

    管取念念相應。

     學者看無字。

    如生死冤家。

    切不可偷心怠慢。

     疑雲。

    趟州意作麼生無。

    正是得力下手處。

    疑時于一切有無得失。

    靜鬧閑忙。

    總恁麼疑。

    疑來疑去。

    不覺疑情破。

    祖關透。

    則大事畢矣。

     多見人看無字。

    每每被昏散二障所侵。

    不知打點通身坐在昏散裡。

    與麼參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