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依道人錄
關燈
小
中
大
事
繼和尚之住金粟也。
殉一人之見不謀于衆。
不聞于鹽。
奔走當事。
為壓服諸護法之計。
且繼公曾受托。
許藏老人嚴統版八百餘塊。
及攜闆至靈岩。
悉送杭州銷毀。
未免老人介意。
因授遺稿。
有二刻布告十方但此嚴統内。
前四卷末五卷。
皆昌治捐資刻成。
以此推敲進院。
遲至六月十五。
方孺對張侗老召認。
刻還我闆。
因于十三十四日。
那金購一新做塔樣。
小而精巧。
此時河涸。
止可力蕩。
複捐工費作料。
匠人刻字人寫字人。
一齊入山。
造成費隐容禅師舍利衣缽之塔。
明尊舊住持也。
車和尚靈骨塔先居東首。
此塔居西書一扁燈傳處。
塔成之日。
适堂中末法老僧。
不喜老人建塔。
破口背詈。
塔成後。
此僧經行塔院。
一跌而死。
豈非天有威靈乎七月。
造老人像入祖堂東邊。
置一大扁。
張侗老題贈光。
前裕後。
昌治跋語顔額右曰。
老人住持金粟。
十有一祀。
兩值歉收。
珠桂維艱。
缽盂再弄用飽禅和。
困而益亨次逢 鼎革。
人心惶惑。
左右棘荊。
老人晝夜綏戢。
内外訓谕。
漸得平安。
危而益定。
戊子出院。
遍請鹽城紳衿善信及大衆。
蔔請住持百和尚于伽藍神前。
一聽龍天推出。
公而益普後住天童。
住徑山。
住維摩。
住福嚴。
時刻以金粟為念。
身遠而心益親。
今屍祝祖堂。
理固宜然。
(中一間密老人。
東次間費老人。
西次間車和尚。
三位廚像莊嚴煥發。
▆治生歡喜心。
因援筆而賦二聯。
浼幹和尚大書于柱。
父父子子。
一條白棒接人天。
中興濟北宗風。
兄兄弟弟。
兩道寄眉掀日月。
式擴越南法象。
時千峰息幹示方爾微兩子一孫送 像歸家歡叙拈偈)。
(畫艇停桡泊佛門。
高台三座映乾坤。
八人賓主襄師事。
鬥室時披肝膽昆。
)。
釣雪鑒曰。
金粟為祖宗法窟。
無論創自赤烏之年。
其來已久。
即密老和尚以至于今。
燈傳薪接。
亦五十餘年于茲矣。
住持此席者固難。
護持此山者更難。
觐翁以大公無我之心。
扶滹沱單提之令。
俾危者安。
斷者續。
自非具大願力。
大手眼。
曷能始終若此。
觀辛醜記事之文。
具悉其婆心苦衷矣。
曆叙一生艱苦 予大父。
诰贈資善大夫兵部尚書。
定溪公。
生予父最晚。
予父亦以仲兄貴。
贈官如祖。
初則蕭然清儉株守士也。
舉予時。
父年三十有六。
母年三十有七。
同胞八乳。
予第六乳也。
前兄五。
間一留一。
予與三兄。
次第相接。
後又生弟。
父母以予适逢間數。
昕夕憂危者六年。
訓讀皆口傳。
未嘗寓目。
七歲即随父館于硖石鎮陳嶽雲鄭吉山家。
課而不督。
至十二。
尚未開經。
或咎太遲。
父辄鳴咽。
對雲一年未出痘。
一年不責以成人事。
及十三見痘。
父母憂危特甚。
時值歲荒歉。
無力延醫。
遇渴則療以黃連遇瀉則喂以肉果。
合家痘殇十三人。
而予獨全。
皆吾父慈念殷殷。
有格上蒼也。
十四五時。
閱文試筆。
便曉播弄。
随父館于浦漾黃九臯家。
與陸葆老總丱會藝。
砥砺鼓舞。
頗稱相惬。
次年随二兄館于橫山張紹南家。
與張睿老。
朝暮相見睿老尊太孺人。
極重師傅。
隆賓客歲時供馔頗豐。
既而試苦府關。
幸杜父賞識。
獎借郡侯。
得同沈菁老遊泮其年跨鳳。
适遇二兄鄉薦。
發妻許。
克勤克孝。
克相予讀。
無珥可脫。
無生可謀。
祇以紡織微赀。
恪供堂上。
及睹二兄之褒封。
而後知口腹之承。
雖歡小孝爾。
予意欲成其大者。
更攻苦罔懈。
冀就厥志。
己酉長男乾貞生。
壬子不與觀場。
退而結網。
寒暑弗轍。
甲寅錄科。
宗師周。
擊節予文對七邑贊美。
不啻舌敝。
謂是秋定舉高魁而四入浙闱。
俱遭刖足。
丁巳次子拱樞生。
時先人分撥鄉屋。
予為欲依膝下。
供甘旨。
讓祖房于大兄。
而蔔居于城凡四易市廛。
始構室烏龍潭西住之。
辛酉三兒升貞生。
襁褓甫三。
而偶喪上有兩高年。
下有諸藐孤俯仰俱困。
睹聞皆慘。
萬不得已。
續弦大司空康禧屠公之孫女。
柔順孝敬。
視前若出一轍。
而寬和愛育。
直泯然于前後際焉。
是年四兒蒙貞生。
冬杪先母黃太夫人辭世。
值三先兄和州柩歸。
連遭二喪。
兄弟三人。
茕茕奉垂暮嚴君者。
十有四年。
予一椽雖構。
産止數百。
小試覺利。
而大試辄鈍。
苫塊餘生。
選刻鑒燦。
芳摹。
書旨者。
無意青紫也。
庠饩可舍。
貢銜可考。
而不即安府倅。
實不願一生窮經。
竟登榜外戲場。
爾二兄備兵漁陽。
一病幾殒。
庸醫過表緻虛。
柴蓮老驟補患結。
予适到二兄執手流涕。
口啞不能言。
予兩者皆排。
拜禱于天。
筮得七日來複。
勿藥有喜。
靜伴七日果愈。
代為料理軍政糧儲者浃月。
皆當今浙閩總督陳公祖。
時在道廳。
一一文移。
商略批發。
入都未期辄遇兵困。
仲季兩兒。
不候平甯而急返。
一甫八齡。
一甫十二。
予明為之喪。
膽為之裂。
究獲抵家。
張用仆承值之功。
沈宗老提挈之德。
不容泯也。
邸中楚囚相對者。
吳石老。
陳芳老。
錢貞老。
楊泰老。
四人耳。
辛未二兄量移武德。
監軍入萊。
拜巡撫 命。
予适取道東省。
方伯勞金老。
目擊時艱涕泣而談。
予忘其為書生而慨焉。
起澄清天下之志。
一時知有兄。
不知有身。
知有國。
不知有家。
舉向來兵家之積弊。
與目前掩敗之覆轍。
縷縷指陳。
曆曆證據。
南大冢宰謝珍予疏。
一字不增減直達 睿聽。
濟南道葉。
憂予危予。
發為白。
冠為挂。
二兄竟以身殉城。
予護兄家眷南還。
卒得上褒下蔭。
藉此舉也(揭并疏附後)。
每見父愁日形于面。
百般承順。
終怏怏不樂。
心口自語。
安得有繼武者。
俾冷淡世情。
不至當吾身而親見予聞言鼓奮。
即以誦讀當色養。
誓不梯榮南國。
不為順親誓不焚膏刺史。
不得回天。
負擔走秣陵。
入試時。
主内簾者。
丁蔣兩老師。
秉公持正。
同坐同閱。
予房師易六房吳也。
得予卷。
大為踴躍。
手不停批。
口不停贊。
呈送兩師。
兩師曰。
機沈養到力厚調古。
掄元之作。
急中。
即此便是天相予處。
即此便是予得天以挽親心處。
報捷之夜。
吾父莞爾笑曰。
癸卯。
親見二兒浙榜标名。
癸酉。
親接四兒南闱報錄。
今而後喜可知矣。
丙子。
因居窄。
複式擴于楊橋之北首。
菊月父跻九帙。
子孫家屬以千計。
稱觞階前。
陶然樂也。
交冬。
漸減飲食。
予心憂之。
不赴公車。
至丁醜仲月五日。
坐卧自如。
忽發暈逾晷。
醒而取诰命軸。
交冢孫伯園。
值伯園侍衛京師。
呼僮。
一一展而授之。
燕語自若。
恬然而逝。
予與大兄。
哀毀絕粒。
奈人事雜稠。
不克雞骨支床。
勉為哭泣備禮。
越二載。
安厝大蒲山之巅。
遺産。
四分各受蕩田百畝。
遺衣。
悉赉戚友之不給者。
予伏而思曰。
賢父賢祖。
不得忝列。
俎豆于心。
何慊遂殚心力。
叩諸當事。
凡三詳三勘。
論定而後得。
府縣并祀鄉賢。
此庚辰三月。
正五兒頤貞所生月也。
甲申。
神京破。
六月嘉興破。
八月鹽城亂兵鼓噪。
府堂一炬登燼。
延燒鄰房予家止隔一弄。
天反風。
幸而獲免。
筮得城外西北吉。
即出北門。
到朱年兄修老家。
次日到新行崔甯侯家。
念三日凡旅泊于豐山間者。
大半遇害。
予鄉居。
資釜器用舟楫。
盡失一空。
十月還城。
食物用物。
件件購辦。
男衣女飾。
一一不周。
予歎曰。
巢破偶存。
複認安居。
丁散偶聚。
複珍眷屬。
口經食貧。
複圖飽腹真。
大惑不解之人也。
庚寅。
憩郊園。
适文節教師。
在梵勝講楞嚴。
朝往暮返。
大有會心。
覺數十載全身護持金粟。
皆外護。
非内護。
猛然心徹宗乘。
身擔佛法。
未離世而竊不即世。
雖居塵而志不染塵。
灑灑落落。
笑傲園圃。
如費老禅師。
百癡禅師。
題園韻。
予和曰。
富貴非吾願。
花鳥聊适觀。
鬥居堪容膝。
種地不求寬。
戴笠幾忘暑。
披裘可禦寒。
高賢時下榻。
論古有餘歡。
九月。
損赀助。
刻傳燈嚴統五卷。
辛卯竣業。
親為之序。
複蒙費老人以偈與拂親承手授。
因念肩任之重。
遂将目前居室所有悉分而給諸後人。
因着脫家分家二偈。
此身泊然。
清淡孑焉。
赤條所可信者。
此中曾不壞。
今更自承當。
回視得子而教。
子長而婚。
四成立者。
各青其衿。
三拔貢。
五肄業太學。
頗知自勵。
乾貞娶州守朱葵老女。
孝廉如日姊也。
舉孫一秉節。
豐山罵賊烈。
死不啻奇。
男子續配許。
庶生孫一。
拱樞娶北兵副郎胡孝老女。
舉孫一升。
貞娶陳子老女。
孝廉子木公繼女也。
舉孫二許出。
蒙貞娶孝廉朱迦老女。
(側出)孫一。
屠出。
頤貞聘癸未進士許元老女。
(庶生)孫一李出。
五姻之費固已不赀。
一生課讀婚嫁居住财用之累猶可言。
心情之累不可言。
處順境而支撐猶易。
際逆境而湊泊更難。
予苦也哉。
有此身之為苦。
今樂也哉。
無此家之為樂。
前後若殊觀。
身世總一視。
天勞我我奉之。
天成我我凝之。
過此以在。
未之或知。
附疏稿 南京吏部尚書臣謝升等謹 題為東事敗壞已極有聞不敢不 告伏乞 聖明速賜 乾斷以救咽喉重地事臣等接得山東巡撫徐從治胞弟徐昌治揭帖為奸弁賣 國督師欺 君萊危已極拼命直陳事據毛經魁賀允道雲系胞兄從治同登萊巡撫謝琏萊州差出眼見督師劉宇烈屢次捷報皆屬欺诳萊必破滅敢冒死陳之胞兄從治初奉監軍 命于正月二十五日八萊城二十九日奉巡撫 命于二月初一日在彼到任适湊總兵王洪早懷異心與總兵楊禦蕃尋釁生非紮營窎遠禦蕃血戰洪竟坐視不救以緻營兵四五千人一哄奔逃楊總兵止帶回家丁二百闖進萊城即遭圍困賊架雲梯擡闆門盡力攻打城上亦盡力防。
殉一人之見不謀于衆。
不聞于鹽。
奔走當事。
為壓服諸護法之計。
且繼公曾受托。
許藏老人嚴統版八百餘塊。
及攜闆至靈岩。
悉送杭州銷毀。
未免老人介意。
因授遺稿。
有二刻布告十方但此嚴統内。
前四卷末五卷。
皆昌治捐資刻成。
以此推敲進院。
遲至六月十五。
方孺對張侗老召認。
刻還我闆。
因于十三十四日。
那金購一新做塔樣。
小而精巧。
此時河涸。
止可力蕩。
複捐工費作料。
匠人刻字人寫字人。
一齊入山。
造成費隐容禅師舍利衣缽之塔。
明尊舊住持也。
車和尚靈骨塔先居東首。
此塔居西書一扁燈傳處。
塔成之日。
适堂中末法老僧。
不喜老人建塔。
破口背詈。
塔成後。
此僧經行塔院。
一跌而死。
豈非天有威靈乎七月。
造老人像入祖堂東邊。
置一大扁。
張侗老題贈光。
前裕後。
昌治跋語顔額右曰。
老人住持金粟。
十有一祀。
兩值歉收。
珠桂維艱。
缽盂再弄用飽禅和。
困而益亨次逢 鼎革。
人心惶惑。
左右棘荊。
老人晝夜綏戢。
内外訓谕。
漸得平安。
危而益定。
戊子出院。
遍請鹽城紳衿善信及大衆。
蔔請住持百和尚于伽藍神前。
一聽龍天推出。
公而益普後住天童。
住徑山。
住維摩。
住福嚴。
時刻以金粟為念。
身遠而心益親。
今屍祝祖堂。
理固宜然。
(中一間密老人。
東次間費老人。
西次間車和尚。
三位廚像莊嚴煥發。
▆治生歡喜心。
因援筆而賦二聯。
浼幹和尚大書于柱。
父父子子。
一條白棒接人天。
中興濟北宗風。
兄兄弟弟。
兩道寄眉掀日月。
式擴越南法象。
時千峰息幹示方爾微兩子一孫送 像歸家歡叙拈偈)。
(畫艇停桡泊佛門。
高台三座映乾坤。
八人賓主襄師事。
鬥室時披肝膽昆。
)。
釣雪鑒曰。
金粟為祖宗法窟。
無論創自赤烏之年。
其來已久。
即密老和尚以至于今。
燈傳薪接。
亦五十餘年于茲矣。
住持此席者固難。
護持此山者更難。
觐翁以大公無我之心。
扶滹沱單提之令。
俾危者安。
斷者續。
自非具大願力。
大手眼。
曷能始終若此。
觀辛醜記事之文。
具悉其婆心苦衷矣。
曆叙一生艱苦 予大父。
诰贈資善大夫兵部尚書。
定溪公。
生予父最晚。
予父亦以仲兄貴。
贈官如祖。
初則蕭然清儉株守士也。
舉予時。
父年三十有六。
母年三十有七。
同胞八乳。
予第六乳也。
前兄五。
間一留一。
予與三兄。
次第相接。
後又生弟。
父母以予适逢間數。
昕夕憂危者六年。
訓讀皆口傳。
未嘗寓目。
七歲即随父館于硖石鎮陳嶽雲鄭吉山家。
課而不督。
至十二。
尚未開經。
或咎太遲。
父辄鳴咽。
對雲一年未出痘。
一年不責以成人事。
及十三見痘。
父母憂危特甚。
時值歲荒歉。
無力延醫。
遇渴則療以黃連遇瀉則喂以肉果。
合家痘殇十三人。
而予獨全。
皆吾父慈念殷殷。
有格上蒼也。
十四五時。
閱文試筆。
便曉播弄。
随父館于浦漾黃九臯家。
與陸葆老總丱會藝。
砥砺鼓舞。
頗稱相惬。
次年随二兄館于橫山張紹南家。
與張睿老。
朝暮相見睿老尊太孺人。
極重師傅。
隆賓客歲時供馔頗豐。
既而試苦府關。
幸杜父賞識。
獎借郡侯。
得同沈菁老遊泮其年跨鳳。
适遇二兄鄉薦。
發妻許。
克勤克孝。
克相予讀。
無珥可脫。
無生可謀。
祇以紡織微赀。
恪供堂上。
及睹二兄之褒封。
而後知口腹之承。
雖歡小孝爾。
予意欲成其大者。
更攻苦罔懈。
冀就厥志。
己酉長男乾貞生。
壬子不與觀場。
退而結網。
寒暑弗轍。
甲寅錄科。
宗師周。
擊節予文對七邑贊美。
不啻舌敝。
謂是秋定舉高魁而四入浙闱。
俱遭刖足。
丁巳次子拱樞生。
時先人分撥鄉屋。
予為欲依膝下。
供甘旨。
讓祖房于大兄。
而蔔居于城凡四易市廛。
始構室烏龍潭西住之。
辛酉三兒升貞生。
襁褓甫三。
而偶喪上有兩高年。
下有諸藐孤俯仰俱困。
睹聞皆慘。
萬不得已。
續弦大司空康禧屠公之孫女。
柔順孝敬。
視前若出一轍。
而寬和愛育。
直泯然于前後際焉。
是年四兒蒙貞生。
冬杪先母黃太夫人辭世。
值三先兄和州柩歸。
連遭二喪。
兄弟三人。
茕茕奉垂暮嚴君者。
十有四年。
予一椽雖構。
産止數百。
小試覺利。
而大試辄鈍。
苫塊餘生。
選刻鑒燦。
芳摹。
書旨者。
無意青紫也。
庠饩可舍。
貢銜可考。
而不即安府倅。
實不願一生窮經。
竟登榜外戲場。
爾二兄備兵漁陽。
一病幾殒。
庸醫過表緻虛。
柴蓮老驟補患結。
予适到二兄執手流涕。
口啞不能言。
予兩者皆排。
拜禱于天。
筮得七日來複。
勿藥有喜。
靜伴七日果愈。
代為料理軍政糧儲者浃月。
皆當今浙閩總督陳公祖。
時在道廳。
一一文移。
商略批發。
入都未期辄遇兵困。
仲季兩兒。
不候平甯而急返。
一甫八齡。
一甫十二。
予明為之喪。
膽為之裂。
究獲抵家。
張用仆承值之功。
沈宗老提挈之德。
不容泯也。
邸中楚囚相對者。
吳石老。
陳芳老。
錢貞老。
楊泰老。
四人耳。
辛未二兄量移武德。
監軍入萊。
拜巡撫 命。
予适取道東省。
方伯勞金老。
目擊時艱涕泣而談。
予忘其為書生而慨焉。
起澄清天下之志。
一時知有兄。
不知有身。
知有國。
不知有家。
舉向來兵家之積弊。
與目前掩敗之覆轍。
縷縷指陳。
曆曆證據。
南大冢宰謝珍予疏。
一字不增減直達 睿聽。
濟南道葉。
憂予危予。
發為白。
冠為挂。
二兄竟以身殉城。
予護兄家眷南還。
卒得上褒下蔭。
藉此舉也(揭并疏附後)。
每見父愁日形于面。
百般承順。
終怏怏不樂。
心口自語。
安得有繼武者。
俾冷淡世情。
不至當吾身而親見予聞言鼓奮。
即以誦讀當色養。
誓不梯榮南國。
不為順親誓不焚膏刺史。
不得回天。
負擔走秣陵。
入試時。
主内簾者。
丁蔣兩老師。
秉公持正。
同坐同閱。
予房師易六房吳也。
得予卷。
大為踴躍。
手不停批。
口不停贊。
呈送兩師。
兩師曰。
機沈養到力厚調古。
掄元之作。
急中。
即此便是天相予處。
即此便是予得天以挽親心處。
報捷之夜。
吾父莞爾笑曰。
癸卯。
親見二兒浙榜标名。
癸酉。
親接四兒南闱報錄。
今而後喜可知矣。
丙子。
因居窄。
複式擴于楊橋之北首。
菊月父跻九帙。
子孫家屬以千計。
稱觞階前。
陶然樂也。
交冬。
漸減飲食。
予心憂之。
不赴公車。
至丁醜仲月五日。
坐卧自如。
忽發暈逾晷。
醒而取诰命軸。
交冢孫伯園。
值伯園侍衛京師。
呼僮。
一一展而授之。
燕語自若。
恬然而逝。
予與大兄。
哀毀絕粒。
奈人事雜稠。
不克雞骨支床。
勉為哭泣備禮。
越二載。
安厝大蒲山之巅。
遺産。
四分各受蕩田百畝。
遺衣。
悉赉戚友之不給者。
予伏而思曰。
賢父賢祖。
不得忝列。
俎豆于心。
何慊遂殚心力。
叩諸當事。
凡三詳三勘。
論定而後得。
府縣并祀鄉賢。
此庚辰三月。
正五兒頤貞所生月也。
甲申。
神京破。
六月嘉興破。
八月鹽城亂兵鼓噪。
府堂一炬登燼。
延燒鄰房予家止隔一弄。
天反風。
幸而獲免。
筮得城外西北吉。
即出北門。
到朱年兄修老家。
次日到新行崔甯侯家。
念三日凡旅泊于豐山間者。
大半遇害。
予鄉居。
資釜器用舟楫。
盡失一空。
十月還城。
食物用物。
件件購辦。
男衣女飾。
一一不周。
予歎曰。
巢破偶存。
複認安居。
丁散偶聚。
複珍眷屬。
口經食貧。
複圖飽腹真。
大惑不解之人也。
庚寅。
憩郊園。
适文節教師。
在梵勝講楞嚴。
朝往暮返。
大有會心。
覺數十載全身護持金粟。
皆外護。
非内護。
猛然心徹宗乘。
身擔佛法。
未離世而竊不即世。
雖居塵而志不染塵。
灑灑落落。
笑傲園圃。
如費老禅師。
百癡禅師。
題園韻。
予和曰。
富貴非吾願。
花鳥聊适觀。
鬥居堪容膝。
種地不求寬。
戴笠幾忘暑。
披裘可禦寒。
高賢時下榻。
論古有餘歡。
九月。
損赀助。
刻傳燈嚴統五卷。
辛卯竣業。
親為之序。
複蒙費老人以偈與拂親承手授。
因念肩任之重。
遂将目前居室所有悉分而給諸後人。
因着脫家分家二偈。
此身泊然。
清淡孑焉。
赤條所可信者。
此中曾不壞。
今更自承當。
回視得子而教。
子長而婚。
四成立者。
各青其衿。
三拔貢。
五肄業太學。
頗知自勵。
乾貞娶州守朱葵老女。
孝廉如日姊也。
舉孫一秉節。
豐山罵賊烈。
死不啻奇。
男子續配許。
庶生孫一。
拱樞娶北兵副郎胡孝老女。
舉孫一升。
貞娶陳子老女。
孝廉子木公繼女也。
舉孫二許出。
蒙貞娶孝廉朱迦老女。
(側出)孫一。
屠出。
頤貞聘癸未進士許元老女。
(庶生)孫一李出。
五姻之費固已不赀。
一生課讀婚嫁居住财用之累猶可言。
心情之累不可言。
處順境而支撐猶易。
際逆境而湊泊更難。
予苦也哉。
有此身之為苦。
今樂也哉。
無此家之為樂。
前後若殊觀。
身世總一視。
天勞我我奉之。
天成我我凝之。
過此以在。
未之或知。
附疏稿 南京吏部尚書臣謝升等謹 題為東事敗壞已極有聞不敢不 告伏乞 聖明速賜 乾斷以救咽喉重地事臣等接得山東巡撫徐從治胞弟徐昌治揭帖為奸弁賣 國督師欺 君萊危已極拼命直陳事據毛經魁賀允道雲系胞兄從治同登萊巡撫謝琏萊州差出眼見督師劉宇烈屢次捷報皆屬欺诳萊必破滅敢冒死陳之胞兄從治初奉監軍 命于正月二十五日八萊城二十九日奉巡撫 命于二月初一日在彼到任适湊總兵王洪早懷異心與總兵楊禦蕃尋釁生非紮營窎遠禦蕃血戰洪竟坐視不救以緻營兵四五千人一哄奔逃楊總兵止帶回家丁二百闖進萊城即遭圍困賊架雲梯擡闆門盡力攻打城上亦盡力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