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依道人錄

關燈
荷 錦繡世界一時收逍遙路上别有秋大地山河包不盡個事承當永不休 一生行履汝周旋笑談因果在目前登時撒手分别去留下福田事事全 内助去矣我形單好比麻油樹上攤願汝會得祖師意隻亦陶然免涕潸 嘉興大藏經 無依道人錄 無依道人錄卷下 武原無依道人徐昌治觐周甫着 南村釣雪氏僧鑒删定 門人弘量記錄 五燈嚴統序 粵自三教行而禅道至今日甚盛矣然禅統至今日漸淆矣費隐本師有殷憂焉去秋未赴徑山時九月既望自福嚴抵禾招餘同詣雲間館于小昆山房與士材李居士将舊本五燈推詳授受根究來繇抉從前之疑窟訂向後之信傳光明正大為開辟來佛教流通一大準則至洞宗如淨以後非無續刊然而影承響接較儒家之魯魚亥豕更甚流而至評唱訓诂之差訛鹹得竊名正統殊增浩歎餘三人矢公矢慎溯源析流采集五卷皆百禅師苦心遍索手錄成帙者比時深憂任事無人募資乏力餘目擊心賞慨焉擔荷束卷南還輸金購梨鸠工寫劂旋到金粟與百師又加厘剔親為較仇朝催暮逼至春初竣業而後喜可知也共前翻刻計二十五卷總顔曰五燈嚴統茲秋孟徑山老人寄士材序文至閱之朗朗揭日足令售赝鼎者緘口餘不谙且不文竊于命名至意不能嘿嘿而處于此何也西竺五印禅脈也東旦五葉禅宗也一分為五雖百千萬億會歸一元則正統當核五肴于一則建幢立法漸至不可思議則閏統當稽況别戶分門慮不無長短簧鼓則合而分分而合之統當辨夫核也稽也辨也皆嚴也嚴與刻相反而毋縱毋濫非我是人非以為嚴餘幼習儒曾選刻曆朝鑒燦典則芳摹經書二指行世可不負儒長而從佛未登賢書之籍先廁密室之名亦為選刻諸經指南高僧摘要醒世錄法華經卓解金剛經會解數集今費老人與百禅師前引後接左挈右提事事相扶心心相印個中既通消息功名等若浮雲遂棄公車猛圖佛乘所以茲編合掌承當跂足立就執鞭從事以心之所欽樹天下萬世之防敢曰有功于禅庶幾不負禅雲。

     序徑山志(壬辰新夏日書于雙徑留玉樓中) 天下名山惟徑山形勝鐘靈獨異天下古刹唯徑山叢林 帝寵獨隆餘素心慕未一登覽喜費隐老人主席茲山因五燈嚴統鸠工未竣過餘相商鹽城之士大夫諸善信若赤子久失慈母各負米供養須臾而累百石費老人曰歲儉荷蒙多助心殊弗安不五日而旋旆餘不忍遽爾分袂一路伴行至槜李先大司馬元仗兄曾孫輩攀留齋嚫捐粟盈秉抵塘栖沈姓者裡糧以待纖纜而贈其至誠感人随地輸将如此四舟銜尾梯航而濟亦不五日而入山但見諸峰環拱秀采疊呈夾道皆參天古木密布俱插地新篁蒼蒼欲滴翠翠若流勢似奔而紋回形似伏而神聳應接不暇霭色可餐将入門而群賢屏列于岩側及登堂而龍象交參于庭前餘迤逦于後睹此肅肅威儀整整法幢而後知有其人而山始靈有其法而人始重非偶然也甫憩息間費老人持徑山志稿示餘陡誦因具悉國一祖師欽開山時神龍獻地而井樹隆千古菩薩現形而巨石喝三塊代宗皇帝賜号禮同弟子名臣三十二皈依稱列門人德宗玺檄憲帝碑銘生而望隆九重沒而流風百世後雖名師輩出芳躅漸稀迨二十世而大慧禅師複振前徽為此山中興法主缙紳入室有無垢不動諸軒衲子坐夏計一千七百圍繞佛法冠天下聲名溢京師出山入山無改節賜紫賜号有餘裒綱要五冊诏入大藏卓哉盛事誰堪媲美幸元叟端禅師值至治壬戌徑山虛席宣政行院奏請補住玺贈金襕袈裟适道家言上章谒▆天帝為選徑山四十八代住持天阍不開正符其數師朝京夢山潭龍君持金匙舉食食師主法席十八春秋亦其谶也自茲南楚禅師而下月林禅師以上計八十七世曆唐宋來一毀于慶元己未住持元聰新之兩災于昭定癸巳淳佑壬寅無準禅師營之及雲妙高之世至元乙亥己醜疊火屢捐衣缽悉力營構盡更舊規稍稍安居明正德以後越今幾二百年主席不定宗乘久虛去來者等若傳舍負隅者認為故居茲順治庚寅費老人赴衆檀護之請來主斯席以實心行實事絕無人我是非以道力轉法輪具見超佛越祖目擊宗祖之逼處西偏也為之建祖堂于殿之左不忍碩德之無稱于後也為之建名宿堂于殿之右方丈窄隘創于殿東亦規模不得不如此初非居求廣也以山之靈振老人之法以老人之大機大用煥目前之五嶽淩霄法席有餘燠山色有餘輝座下英賢振铎諸方大刹廣布聲施鹹以祖宗真血脈滴滴流傳宜其開拓宏而垂休遠也餘遍陟峻絕遠眺層峰不覺泫然淚下憶先君資善大夫星魯公年逾九旬時頌此山為佛窟而弗克蹑足二先兄大司馬忠烈肩虞公拉餘同遊竟王事驅馳杳焉赍志餘雖不顧身家疏聞當甯上贈下蔭際此一遊一不遊能不撫心長歎長兄光祿型唐公登眺尋龍胍高低俱置不道能卧遊諸勝然兀坐蓬窗餘儒而釋者也佛門大事外無大事竊欲以昔日靈山會為今日徑山會舉四十九年吞吐未盡之機緣仗費老人重重拈出餘則以今日維世心印昔日維摩法舉八十七代住持已成之公案俾餘不肖一一追扶近閱老人進山法語如追回臨濟家風捩轉列祖鼻孔尊宿當年如寶集無窮三昧潑空流等語不覺鼓掌大悅庶幾哉撐天立地于今見繼往開來永賴之謹序。

     百和尚全部語錄序 宗門之語。

    語法也。

    正所以語心也。

    蓋此心法。

    不容拟議。

    不容限量。

    審時度節。

    随因溯緣。

    或語地。

    或語人。

    或語語。

    或不語語。

    乃稱獨步者。

    曹溪而上。

    莫以喻其前頌開來者太白而下。

    反若窄其緒。

    而不知語雖不同。

    心無二心。

    法無二法也。

    惟心法昭。

    而筆墨皆生動。

    齒頰皆馨香。

    我法兄百翁。

    悉備而光大之。

    有才而若無才。

    具識而若無識。

    捷得心印而若一無所得。

    廣傳賢聖而若一無所傳。

    恂恂然一舉一動皆實心。

    一咳一吐皆實意。

    真不可語。

    何嘗不語其似者。

    似不可語。

    何嘗必語其似者。

    語所當語。

    何嘗不語其真而似。

    似而真者。

    語所不當語。

    何嘗必語其真非真。

    似非似者。

    總之千百年之血脈。

    流傳于此一語。

    千百世之肩荷。

    弘護于此一語。

    此而猶得謂一人之事業乎。

    此而猶得謂一世之文章乎。

    吾披閱再四。

    爽焉若失。

    西江之可以一口吸也。

    茫茫大海。

    亦複如是。

    東山之可以小魯登也。

    巍巍泰山亦複如是。

    吾深羨其如是。

    竟不知其何以如是。

    建瓴之水。

    萬裡濯足。

    倒峽之勢。

    千仞振衣至于靜裡傳響。

    冷地發焰。

    尤在善解者迎其刃焉。

     辟邪題詞 餘佩服儒教。

    攻苦有年。

    蓋通晝夜寒暑。

    而行住坐卧于此中。

    方以未得理道為憾。

    忍聽邪說亂之也哉。

    日兢兢焉以一善之得。

    一隙之明。

    急為傳布。

    嘉與流通。

    何帝典王谟。

    名臣烈士。

    貞夫節婦。

    不一一表章于帙中。

    迄上古中古。

    當時君相。

    豐功偉業。

    鹹密密裒崇于言外。

    無非以大經。

    大法迪人心而開人目。

    使異說不得乘而中也。

    偶于中秋。

    偕費隐禅師。

    連舟詣禾。

    迎密老人。

    見其案前所列諸書。

    若痛斥夫邪教之以僞亂真。

    貶佛毀道。

    且授儒攻儒。

    有不昭其罪。

    洞其奸。

    彰灼其中禍于人。

    流害于世。

    胥天下而膺之懲之不已者。

    南有宗伯。

    北有谏臣。

      疏論其猾稽蠱惑之奸。

    已稱直窮到底。

    閩諸君子。

    浙諸大夫。

    侃侃糾繩。

    夫以技炫巧以利誘愚。

    口誅創異。

    筆伐黨同。

    何啻張膽明目。

    至于雲栖有說。

    密老有辯。

    費師有揭。

    邪之不容撺正也。

    纚纚數千言。

    佛與儒同一衛道之心矣。

    費師又慮巧僞易滋。

    除蔓匪細。

    不合諸刻。

    揭諸塗。

    使人人警省。

    在在聳惕焉能戶為說而家為喻。

    因以數帙授昌治編其節次。

    胪其條款。

    列其名目。

    一種憂世覺人之苦心。

    洞若指掌。

    一段明大道。

    肅紀綱。

    息邪說。

    放淫詞。

    較若列眉。

    于中删繁就簡去肉存髓。

    凡一言一字。

    可以激發人心。

    抹殺異類。

    有補于一時。

    有功于萬世者。

    靡不急錄以梓。

     百癡元曰。

    追金琢玉。

    字字光鮮。

    溯本窮源。

    言言慨切。

    一以維持名教。

    一以輔弼祖庭世道人心。

    裨益豈淺淺哉。

    子輿有言。

    吾為此懼。

    閑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辭。

    邪說者不得作。

    于觐翁見之。

     序雲濤集 黃檗隐元禅師。

    費老人法嗣也。

    其悟道則有行繇。

    其建幢則有語錄。

    不具論。

    祗如負擔走天童。

    登祖堂掃祖塔。

    渡江而北。

    詣金粟觐師。

    不肖始得一接色笑。

    見其巍巍器宇。

    棱棱俠骨。

    滿口珠玑。

    遍體德業。

    而後知身任道法者。

    如山之峻。

    如海之汪。

    未易測度高深也。

    未幾振铎福嚴。

    結茆為廬。

    問道環堵。

    不肖于庚寅夏。

    壽費老人于此山。

    而具悉其澹泊平易。

    不擇地而引掖如此辛卯冬。

    良上人捧師雲濤集募刻陡誦。

    一字一真金。

    一語一至寶。

    如複轉檗庭之凄涼。

    甘如饴。

    倏焉盛大。

    履如素。

    點綴十二峰于紙上。

    人得披卷而領略。

    剖示十四景于目前。

    随在借喻以顯真。

    此津梁筏也。

    此指南訣也。

    餘喜而捐赀相助成帙且為一序颠末。

    凡寓目者幸弗以寄情适意為一時酬對選勝之書。

    而作文字會則幾矣。

     題靈師語錄序 捐金建庵。

    供養大善知識者道真也。

    命名直指。

    廣示人心見性成佛者。

    徑山老人也。

    奉法惟謹。

    守先待後而提唱宗乘者。

    老人法嗣靈嶽禅師也。

    餘于鹽官領其披膈。

    心為向往。

    茲于雙徑接其謦欬。

    益切神依。

    似不能嘿嘿處此。

    然而不能無慨于今日也。

    有等認唾餘作生涯。

    珍糞團為至寶。

    弁髦一切。

    我慢上人。

    呵呵鼠吃貓兒飯推枕落地時活潑翻身轉一句半句從何着乃誇多鬥靡。

    謬認見過于師。

    不顧籌可入室。

    而止取肘滿縱橫。

    回思築拳脅下。

    轉師黃檗者。

    究成往事。

    一似主伯家。

    以亞旅為勝。

    朋黨中。

    以羽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