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志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花亂墜」,因自號「空幻子」。
英廟聞師名,召見,大悅,呼為「鳳頭祖師」,蓋以師頭銳起也。
尋授僧錄講經。
未幾,告退。
結茅山中,屏息諸緣,不妄交接。
司禮阮公簡,強師復興京西廢寺;昭靖王又以宣武門第賜為梵剎,賜額「承恩」,為師憩息之地。
師善書,筆法遒健,常於文華殿大書扁額,上視,稱善,贈之詩,有「高僧書法勝中書」之句。
嘗施食於內庭,開法於祕殿,上皆躬禦視聞,擊節歎賞。
當是時,耆舊凋喪,獨師法聞四方。
景泰丙子,升堂說偈而寂。
訃聞,上震悼,遣祭,命公侯以下鹹弔奠。
茶毘獲舍利,建塔。
胡忠安公濙著銘雲:「學博、行修、功盛,能光大法門雲。
」 太初原禪師 師諱啟原,日本國人。
與宗猷等十八眾遊參上國,賜齋,敕見講義泐季潭。
潭乃指見了堂一,一又指見天童素。
後住羅陽三峰、山交龍護。
臨化說偈曰: 生也鐵面皮 死也鐵面皮 一椎百雜碎 白日遶鐵圍 即菴禪師 徑山琇公序《增集續燈錄》中雲:「永樂己未,移書諸方,幸藉天童即菴和尚展轉搜討雲。
」 懶牧覺禪師 師諱湛覺,長安張氏子。
依月空師出家。
參天童性空禪師,得法。
結松巢于雨花之左,有《松巢內外集》。
古音琴禪師 師諱法琴,號玉泉,興賢蔡氏子。
禮赤石山主,出家。
問法徧叩,參性空、靜晃、印宗諸宿;印可于寶明壽堂。
開法瑞巖,後創大剎于鬥峰,弘化一方。
有《醍醐集》三卷。
懷讓禪師 本山釋,端雅工詩,四方交遊多重之。
楊白川輯《天童寺集》,以師所著詩卷附梓焉。
東臯張忱嘗贈以詩雲: 自聞方外說天童 夢繞青山廿裡松 珍重能吟老支遁 尋常結社勝廬峰 傳書度海朝憑鶴 擊鉢臨江夜擾龍 今日東風花院裏 解衣留偈得從容 靜菴寧禪師 師諱盛寧,邑光溪王氏子,壽昌鄮峰瑞公之嗣。
瑞公繇,天童大用禪師之後,嗣松堂鑑公。
師承其法,德邃才敏,兼會儒宗。
嘉靖甲子,請師住持天童。
適當零落之秋,經營殫心,安集得宜。
所置遺業,迄今賴焉。
比部楊水西承閔贈以文。
師之嗣,繼菴旵公,相繼住持。
文林史鹿泉元中請旵公序,略雲:「惟靜師於本山闡揚宗旨,遺有遐思。
惟繼公於本支,以昭述正傳,羣然思附,當不我拒也,盍迎諸?」往迎,公堅謝。
諸縉紳先生請益力,且曰:「公號以繼,繼之師;師而不繼焉,繼將何志?」公方起,謝曰:「然。
俾我執事山中,拈瓣香,上祝萬年,次及我先師,至教也。
昕夕幸同諸公參究上乘,至願也。
」至旵公二世,少谷懷公,亦相繼住持。
宗伯周文穆公應賓贈以文雲:「夫有疏宕之器、??踔之能、倜儻之才,然後能奮發尺籍之中,而自緻夫塵??之外。
夙聞懷公完真抱一,恬澹攖寧,器具矣;靡法不含,靡機不攝,能裕矣;翕赩黨?,能鎮能化,才全矣。
備是三者,而主夫天童,必飭治振起,踵前人之嘉績,啟後嗣之芳規,予有深望焉。
」三師俱建塔於祖關之南。
中峰大用禪師塔左有靜菴寧禪師塔,蓋師之衣鉢塔也。
啟禪師 讓公〈北京送啟禪師歸天童詩〉: 一別天童二十年 京華一鉢隻隨緣 三關泉石埋殘雪 九隴藤蘿鎖廢煙 巢鶴不聞新種樹 養蝸猶是舊成田 於今去作羣緇首 淨埽寒蕪整法筵 國朝 明幻禪師 師,淮人。
順治間,嘗在內廷萬善殿奉侍聖像,上呼為「老修行」。
庚子年,奉旨送佛神像至天童,命師仍隨侍山中。
年八十而終。
疊山禪師 師,奉化沈氏子,名行淵。
徧歷叢席,後參天童浮石賢,有省。
機辯無讓,乃印可。
開法于江南寶光,後住邑之安嵓。
師于逝世前,徧辭檀信。
過幻迹居,別博融本。
笑談終日,乃雲:「今日特來相別。
」博雲:「那裏去?」雲:「天台。
」博雲:「幾時回?」雲:「不回來了。
」答雲:「莫要死麼?」師雲:「正要請兄封龕。
」博以手掩師口,師雲:「謝兄封龕了也。
」即書偈,寄封于蟠龍菴中,雲「十二日方可開」。
十二日午刻,召眾雲:「我要去了。
」端坐而逝。
遺偈雲: 報告禪門老作家 須知火裏有蓮花 通身妙用頭頭顯 法法拈來果不差 幻身原是個蟲窠 尊貴何曾百歲多 詎得心空如日耀 等閑翻卻了娑婆 明介西堂 師名元燈,楊州人。
年十六,投虎丘繼起禪師鬄髮。
居金沙,數年,至笠山謁嘯堂和上,為侍者。
機契,從遷臯亭,兼記室。
再遷天童,受記莂,居西堂。
年二十九,染疾,書偈而逝。
與進士徐戢齋(勍)交厚,即于本山蔔地葬之。
李杲堂(文胤)為師著塔上之銘,銘曰: 公之生 一鉢一瓶 離離亭亭 公之死 一塔一瓶 離離亭亭 雲異其白 山異其青 于此置高僧 許勒吾銘 慰弘盛〈埽塔詩〉: 此形非常友 如客來寄止 譬如歷峻坂 車敗而馬去 嗟君蘭蕙質 清芬竟瘞土 每讀杲堂詩 涕泣如盛雨 山花溢真定 怪石懸松塵 衣裓埽方墳 雲生香一縷 蓮因首座 師,邑之孫氏子,崇禎癸未進士榮旭之胞弟。
幼知向上事,二十歲潛入雪竇。
兄強之歸,未幾,又走天童。
一載,勸回,畢姻,入弟子員。
年四旬,外室亡,即投金峩履法師薙染,命名成式。
次春,得戒于天童山曉和上,令司侍職。
多年,遷維那,始記莂。
開法金峩,退休于二靈山。
天嶽和上居太白,招首眾山中。
後出遊武林,過平江,寓三宿菴。
染疾,辭眾,書偈而逝。
青菴彧西堂,向稱忘形,乃捐資,豎塔于山。
二靈介有〈埽塔詩〉雲: 塔樣斬新坐翠微 竹陰松韻共忘機 白雲隻在中峰上 終日相看到落暉
英廟聞師名,召見,大悅,呼為「鳳頭祖師」,蓋以師頭銳起也。
尋授僧錄講經。
未幾,告退。
結茅山中,屏息諸緣,不妄交接。
司禮阮公簡,強師復興京西廢寺;昭靖王又以宣武門第賜為梵剎,賜額「承恩」,為師憩息之地。
師善書,筆法遒健,常於文華殿大書扁額,上視,稱善,贈之詩,有「高僧書法勝中書」之句。
嘗施食於內庭,開法於祕殿,上皆躬禦視聞,擊節歎賞。
當是時,耆舊凋喪,獨師法聞四方。
景泰丙子,升堂說偈而寂。
訃聞,上震悼,遣祭,命公侯以下鹹弔奠。
茶毘獲舍利,建塔。
胡忠安公濙著銘雲:「學博、行修、功盛,能光大法門雲。
」 太初原禪師 師諱啟原,日本國人。
與宗猷等十八眾遊參上國,賜齋,敕見講義泐季潭。
潭乃指見了堂一,一又指見天童素。
後住羅陽三峰、山交龍護。
臨化說偈曰: 生也鐵面皮 死也鐵面皮 一椎百雜碎 白日遶鐵圍 即菴禪師 徑山琇公序《增集續燈錄》中雲:「永樂己未,移書諸方,幸藉天童即菴和尚展轉搜討雲。
」 懶牧覺禪師 師諱湛覺,長安張氏子。
依月空師出家。
參天童性空禪師,得法。
結松巢于雨花之左,有《松巢內外集》。
古音琴禪師 師諱法琴,號玉泉,興賢蔡氏子。
禮赤石山主,出家。
問法徧叩,參性空、靜晃、印宗諸宿;印可于寶明壽堂。
開法瑞巖,後創大剎于鬥峰,弘化一方。
有《醍醐集》三卷。
懷讓禪師 本山釋,端雅工詩,四方交遊多重之。
楊白川輯《天童寺集》,以師所著詩卷附梓焉。
東臯張忱嘗贈以詩雲: 自聞方外說天童 夢繞青山廿裡松 珍重能吟老支遁 尋常結社勝廬峰 傳書度海朝憑鶴 擊鉢臨江夜擾龍 今日東風花院裏 解衣留偈得從容 靜菴寧禪師 師諱盛寧,邑光溪王氏子,壽昌鄮峰瑞公之嗣。
瑞公繇,天童大用禪師之後,嗣松堂鑑公。
師承其法,德邃才敏,兼會儒宗。
嘉靖甲子,請師住持天童。
適當零落之秋,經營殫心,安集得宜。
所置遺業,迄今賴焉。
比部楊水西承閔贈以文。
師之嗣,繼菴旵公,相繼住持。
文林史鹿泉元中請旵公序,略雲:「惟靜師於本山闡揚宗旨,遺有遐思。
惟繼公於本支,以昭述正傳,羣然思附,當不我拒也,盍迎諸?」往迎,公堅謝。
諸縉紳先生請益力,且曰:「公號以繼,繼之師;師而不繼焉,繼將何志?」公方起,謝曰:「然。
俾我執事山中,拈瓣香,上祝萬年,次及我先師,至教也。
昕夕幸同諸公參究上乘,至願也。
」至旵公二世,少谷懷公,亦相繼住持。
宗伯周文穆公應賓贈以文雲:「夫有疏宕之器、??踔之能、倜儻之才,然後能奮發尺籍之中,而自緻夫塵??之外。
夙聞懷公完真抱一,恬澹攖寧,器具矣;靡法不含,靡機不攝,能裕矣;翕赩黨?,能鎮能化,才全矣。
備是三者,而主夫天童,必飭治振起,踵前人之嘉績,啟後嗣之芳規,予有深望焉。
」三師俱建塔於祖關之南。
中峰大用禪師塔左有靜菴寧禪師塔,蓋師之衣鉢塔也。
啟禪師 讓公〈北京送啟禪師歸天童詩〉: 一別天童二十年 京華一鉢隻隨緣 三關泉石埋殘雪 九隴藤蘿鎖廢煙 巢鶴不聞新種樹 養蝸猶是舊成田 於今去作羣緇首 淨埽寒蕪整法筵 國朝 明幻禪師 師,淮人。
順治間,嘗在內廷萬善殿奉侍聖像,上呼為「老修行」。
庚子年,奉旨送佛神像至天童,命師仍隨侍山中。
年八十而終。
疊山禪師 師,奉化沈氏子,名行淵。
徧歷叢席,後參天童浮石賢,有省。
機辯無讓,乃印可。
開法于江南寶光,後住邑之安嵓。
師于逝世前,徧辭檀信。
過幻迹居,別博融本。
笑談終日,乃雲:「今日特來相別。
」博雲:「那裏去?」雲:「天台。
」博雲:「幾時回?」雲:「不回來了。
」答雲:「莫要死麼?」師雲:「正要請兄封龕。
」博以手掩師口,師雲:「謝兄封龕了也。
」即書偈,寄封于蟠龍菴中,雲「十二日方可開」。
十二日午刻,召眾雲:「我要去了。
」端坐而逝。
遺偈雲: 報告禪門老作家 須知火裏有蓮花 通身妙用頭頭顯 法法拈來果不差 幻身原是個蟲窠 尊貴何曾百歲多 詎得心空如日耀 等閑翻卻了娑婆 明介西堂 師名元燈,楊州人。
年十六,投虎丘繼起禪師鬄髮。
居金沙,數年,至笠山謁嘯堂和上,為侍者。
機契,從遷臯亭,兼記室。
再遷天童,受記莂,居西堂。
年二十九,染疾,書偈而逝。
與進士徐戢齋(勍)交厚,即于本山蔔地葬之。
李杲堂(文胤)為師著塔上之銘,銘曰: 公之生 一鉢一瓶 離離亭亭 公之死 一塔一瓶 離離亭亭 雲異其白 山異其青 于此置高僧 許勒吾銘 慰弘盛〈埽塔詩〉: 此形非常友 如客來寄止 譬如歷峻坂 車敗而馬去 嗟君蘭蕙質 清芬竟瘞土 每讀杲堂詩 涕泣如盛雨 山花溢真定 怪石懸松塵 衣裓埽方墳 雲生香一縷 蓮因首座 師,邑之孫氏子,崇禎癸未進士榮旭之胞弟。
幼知向上事,二十歲潛入雪竇。
兄強之歸,未幾,又走天童。
一載,勸回,畢姻,入弟子員。
年四旬,外室亡,即投金峩履法師薙染,命名成式。
次春,得戒于天童山曉和上,令司侍職。
多年,遷維那,始記莂。
開法金峩,退休于二靈山。
天嶽和上居太白,招首眾山中。
後出遊武林,過平江,寓三宿菴。
染疾,辭眾,書偈而逝。
青菴彧西堂,向稱忘形,乃捐資,豎塔于山。
二靈介有〈埽塔詩〉雲: 塔樣斬新坐翠微 竹陰松韻共忘機 白雲隻在中峰上 終日相看到落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