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志卷之一

關燈
司馬.東明)範欽詩 早從圖記識名山 紺殿春晴試一攀 天削芙蓉開九嶂 雲深松檜裊三關 坐憑星鬥虛無裏 行拂煙霞縹緲閒 借問天仙何處所 好驂鶴馭月中還 (月漁)盧澐詩 山房開曙色 樹杪散鵶聲 路自中峯下 人依峭壁行 石臺霑露淨 林竹鎖煙晴 未盡躋攀興 空餘悵別情 (嘉則)沈明臣詩 千盤萬轉入羊腸 繡佛猶傳古道場 日月池曾臨法象 玲瓏嵓自引朝陽 鐘聲谷口風吹斷 海色天邊秋去長 極欲皈依無奈老 馬蹄空度白雲鄉 曉汲寒泉潄齒香 病維摩欲臥津梁 石塘老柏驚龍蛻 白日清池拭鏡光 山勢南來滄海大 水聲西遶寺門長 杖藜吟過秋山下 槲葉初黃作雨涼 (外翰)徐德中詩 石磴梯雲入 乾坤別樣清 水聲喧晝夜 山氣弄陰晴 花雨香飄殿 茶煙月在庭 樹深人不見 何處誦經聲 (相國.文恭)沈一貫詩 拂霧躋危磴 披煙數亂山 一松承日起 群鳥送雲還 細溜經寒澀 初苔得雨斑 心馳縞衣使 獨此伴僧閒 (廷尉.貞吾)陸世科詩 家在鑑湖常見水 心存空谷未忘山 半宵月夢歸何處 廿裡松陰久不關 嶺外昔傳廷尉宅(蔡大理公諱錫) 峯頭猶是謫星鬟 我從險處經行過 惟有冰霜識者顏 (郡李.海岸忠潔)黃端伯詩 石徑沿溪樹百重 松梢歲老欲成龍 當年太白曾留記 石潄寒泉不露鋒 (二見)圓信詩 空邊細語轉初庚 破曉花枝香露撐 隱蓋幻成天帝宅 清關不放野人行 淋漓喬木風霜古 窈窕池塘秋水聲 隻此金湯非易得 無虞千載若為驚 又 塔封事訖且抽身 曉嶂重重接遠鄰 飄影葉乾風拭露 點衣寒翠日初新 泉鳴沙澗遊山客 天指肩輿過嶺人 獨抱苦心帶歸去 雙眉欲解在三春 國朝 (二見)王爾祿:追和荊公韻 谷鳥溪花尚未空 黃昏涼月夢松風 此山一別長庚去 又見開元紫極宮 (郡參軍.內丘文衣)喬鉢詩 少微不暎高人日 太白未為童子前 自有蒼山真面目 浮名多屬世情傳 (江陰.任天)張拙:追和荊公韻 松杉十裡鬱蒼蒼 度嶺穿雲正夕陽 最喜澗邊無暑氣 水流惟帶藕花香 (心廬)楊文沆詩 山花名未盡 嶺雨細還生 古木千章待 鳴泉百道迎 香來知寺近 黴重覺衣輕 入世多傾仄 甘茲滑滑行 (杲堂)李文??詩 引我登亭子 披襟望望間 松陰交一徑 竹氣老諸山 日慕嵓頭宿 雲尋谷口還 行行常慮盡 聽水又清關 崖谷能開興 芒鞋去徑然 巉嵓斜導日 涸石亂欺泉 引臂猿騰處 褰衣虎嘯前 舊遊誰紀勝 遙問永康年 附(太白山樵)德介:天童懷古賦 夫長庚星現兮徵興師之道行 大鑒堂開兮接六祖之薪傳(堂額係宋景濂篆書) 西晉惠帝兮始創永康 李唐兩賜兮玲瓏天壽 景德四年兮奏請 即以景德兮錫額 兩浙兮稱五山之一 四明兮推首剎之尊 太白名山兮宋孝宗之宸翰 奉藏雲章樓兮住持了樸 朝元寶閣兮元大德之重顏 勅撰銘碑兮危素中書 太白峰下兮響石 伏獅嵓上兮龍潭 東岡疊疊兮結紺殿 西水潺潺兮轉清關 雙池兮似鬥 七塔兮象星(七星之象) 落葉無蹤兮魚吞活活之水(池中不受落葉) 重巒有影兮(嵓影入池無火厄)波泛蒼蒼之雲 龍泉鼎兮從水出 千僧鑊兮受土埋(▆▆時濬池得二物) 池上亭虛兮誰印月(昔有印月亭) 院西閣廢兮孰臨雲(舊有臨雲閣) 多寶塔兮形影與齊者法璿古宿(塔係唐秘書萬齊融所建,璿師經行其下,影與塔齊。

    ) 華嚴經兮誦聲俱徹者海門禪師(師出方丈▆佛誦起,至回▆已畢,人不信命八十一人同誦有聲。

    ) 廿裡松行兮舊聽晴濤謖謖 疎鐘空谷兮遙聞清韻鍠鍠 重鑄鐘兮法等 又栽松兮子凝 萬佛閣碑兮太史樓公撰述 千僧堂記兮隰州古德雄文 嵓竇玲瓏兮 得窺日月之通明 荊公久登兮舒嘯 穴隙光射兮曾摹詩偈之滿壁 臯羽雨飲兮取歡 不知何佛兮踏破蒼苔留幻跡(西崖有佛跡) 那管是伊兮 斃然?地坐禪心(崖有坐禪石) 嵓方兀兀兮諸祖相傳名祖印(西有祖印嵓) 峰挺圓圓兮千佛授受是佛盂(後有盋盂峯) 方丈前樓兮疊翠 高崖西畔兮更幽(玲瓏嵓下有▆▆亭) 虎跑泉兮西阜(王荊公有詩) 鹿鳴坡兮後山(後山鳴,客至;東鳴,齋主來;西鳴,病僧亡。

    ) 夏涼森蔚兮來坐羅樹圃(長庚▆旁有▆) 冬木凋殘兮均尋核桃坑(在寺東多核桃) 問水攀藤觀活眼(寺西有問水石,下有活眼泉。

    ) 散花斛食化饅頭(小白塔下名散花岡,心鏡禪師建塔施食,饅頭化為石。

    ) 二主謙謙兮亭名揖讓(張狀元同大慧杲訪宏智覺嶺上,遜之不已,張公名其亭。

    ) 一心寂寂兮閣曰涵虛(昔有涵虛閣禪師修道其中) 荷池蕩漾兮十月集鴛鴦之泛濫(東谷有荷池) 案岫青蔥兮昔年下凰鳳之翺翔(前山有凰下溪) 萬松關兮名虛設 十丈柱兮跡尚存(宋時▆跡在路) 應供堂兮展千鉢 漏砂鍋兮不漏米(鍋從天台聖僧送來) 藏經閣兮積萬圅  飾玉軸兮又飾籤 遊客散塲兮應宿鷺(池上有宿鷺亭) 歸僧隱蓋兮不驚鷗(松行有隱蓋亭) 晴窺萬竹栖青鳳(傑祖塔于青鳳山) 旱禱高山請白龍 鎖翠亭兮魏王妃之親筆 宏智碑兮張孝祥之遺書 中峯菴軒兮疊秀(夢堂有賦,高元之跋語,今存殘碣。

    ) 破砂盆碣兮重光(傑祖遺偈,立石於菴,成殘碣。

    今重刊于祖堂。

    ) 秋蕙春蘭兮尋滿谷 清風明月兮坐經?? 釜內茶香兮爭烹雀舌 山中筍熟兮盡拔龍鬚 蒙堂兮休老 此軒兮養賢(左菴良侍奉實菴茂于軒) 妙光塔兮即之筆 栴檀林兮道生書 秋殘崖上看紅荳(清關橋上有紅荳崖) 春始嶺頭觀白花(小白嶺上多小白花故名) 堆雲廢兮獨留雲影(應菴塔院名堆雲) 伏翠移兮聊存翠峯(伏翠今存南嶴) 西崖惠兮塔幻智(塔在山頂) 東嵓日兮瘞清風(袁文清銘雲建于清風塢) 盤山久隸常住兮祀摩訶之法身(蔣摩訶、布帒和上之徒,塔于盤山寺,有盤山莊。

    ) 佛隴原同一派兮見濂溪之文記(佛隴寺,唐時鹹啟禪師所建。

    ) 春樂無軒兮猶見月痕雪白 梅花有屋兮惟存樹老雲香(梅屋春樂軒,先賢植梅處。

    ) 獅柏秀兮禪師再至 魚藻生兮曾祖始來 普同院迥兮環秀峙 涵碧橋崇兮鎖乾溪 九隴盤結兮石蒼嶴 三溪滙合兮清水潭 鬼谷仙兮南滄洞(太白山後有鬼谷祠,葛仙翁訪之,有詩。

    ) 杜孝子兮太白祠(唐杜雍避裘甫之亂,棄子負母隱此。

    徵之不起,歿而祀焉。

    ) 補山缺兮建鎮蟒 挽逝水兮護沙龍 懷已往兮不見 知將來兮何稽 聊題幻語兮書幻事 霞川雪汀兮復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