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志卷之一

關燈
心投倦鳥後 歸途記所經 夷嶮泯襟袖 因推開鑿端 造物亦乳臭 何如抱不雕 保茲渾沌壽 邈哉起遐思 庶與蒙莊究 國朝(海陵寄翁)陸朝詩 曾望玲瓏嵓竇好 今隨老衲坐雲霄 亂山疊障海天暗 叢樹紛披霜色驕 自借筇枝扶足健 同烹石乳與愁澆 細看木石爭奇處 蹲虎獰龍歲月遙 (文林.寶學)張鸎詩 青山如故人 浩浩自太古 攜書坐層岡 幽懷乍以吐 河漢西北流 日月在牖戶 一石費盤桓 千年亦辛苦 怡情貴物先 杖屨別有取 孤磬正無聲 蒼茫悟風雨 (遠菴)本?詩 乍窮東谷又西岑 杖履雖勞興轉深 曲折已忘經百險 巉嵓直上出千尋 夕陽半壁雲初斂 秋色盈眸寒欲? 萬壑泉聲詩在此 何須索句學蛩吟 (嘯堂山曉)本晢詩 霜雪猶在林 花已香寒谷 吾師偶曳杖 散步山之麓 乘興登玲瓏 危嵓立眉目 峭崿徑插天 崚嶒石懸竹 置身飛鳥外 萬裡空穆穆 煙際孤雲開 滄溟如可掬 俯眎清關內 皇皇聖人隩 自非百世師 靈峯誰鎮服 暮雲停高岡 春風平萬木 (大行雪汀)張士塤詩 天設巉嵓鬼鑿工 蒼藤扶我上玲瓏 誤穿偪仄懸崖裏 得坐虛無古洞中 雲氣蒸衣渾是白 楓枝照眼半含紅 欲吞海國空濛象 應倩山靈為發蒙 巖之東北絕壁閒,有洞曰觀音,中滴細泉;稍偏者曰善財,二洞相望。

    有臺曰禮拜,足削、頂平,周以異石。

     明(三見)楊明詩 山名小白華 上有觀音洞 華落洞門閒 白鸎春自哢 聞有善財者 迹寄紫竹林 古洞西嵓下 風雨莓苔深 高臺禮大士 正與玲瓏對 士去臺亦荒 白華滿山碎 (清卿僧杲)餘寅詩 石氣蒼茫拂紫煙 白衣高照是何年 誰懸綺戶遙天外 曾幻金身淥水前(相傳大士嘗現身嵓上影照池中) 繞樹瞻依神八萬 拈花接引路三千 爾時隻作尋常看 人鬼天龍盡惘然 巖之東南有隖曰清風。

     元(學士.清容)袁桷:日禪師塔銘 清風之隖 石列五色 國朝(黃梅千仞)行岡詩 寥寥何處聽颼飅 曲喻蒙莊總未周 縱使松濤千萬斛 較將隖內恐輸籌 (雲門簡菴)本孚詩 風來鳥不言 風去石偏響 借問山水人 清音可自賞 (光孝冰壑)本元詩 晴巒老盡千竿竹 隊隊陰森時可掬 相過絕勝上樊桐 吹落浮雲不敢宿 清涼界亦世間有 如坐春風人在否 誰栽一片亂濤聲 又夢柴桑菊半畞 夜深月照冷菰蒲 謾把南華名自呼 忽然騎蝶隨風至 秋水篇篇稿屬吾 東谷 在東峰下,群山繚垣,高原倏砥。

    上荒發軔往來,勞執役之庚星;中弼丕基廣播,繼隰州之古佛。

    今則乾成錐立,幻藏雲停。

    俗以「小天童」稱,宜正名曰「古天童」。

     明(中丞.定齋)王應鵬詩 清瀨蕭蕭起石湍 千章雲木蔭成團 佛華長在空中現 山色偏宜雨後看 鹿苑菁菁芝草瑞 龍宮寂寂水光寒 今宵更有東峯月 須上松樓一倚闌 (四見)楊明詩 日出扶桑谷口紅 數椽茅屋蔽深松 老僧出定無餘事 盡日門前看碧峯 (二見)通門詩 經旬懼炎威 不得過東岡 立秋喜三日 思來拂木牀 悠然雙蝴蝶 翩翩入我房 以無瓶花遶 掠取瓦爐香 萬物抱靈智 資生鹹有方 小窗欣洞開 節候知初涼 去來一無語 ??餘情自長 小室僅容膝 每來生遠心 傍有老梅樹 下有修竹林 開窗見諸峯 螺髻青森森 日高露未睎 階樹垂濃陰 寂然無客過 山徑殊自深 空亭有碑銘 細讀閒吾襟 歲月已久邁 古人光未沉 顧盼語諸子 茲辰可無吟 攜杖出門前 坐聽秋鳥音 兩僧肩一輿 隱隱隔林叫 恐餘歸步遲 知餘足力少 入門山雨至 相顧同一笑 野貌不外飾 山語亦臻妙 呼茗與之啜 草鞋各緊峭 魚鳴午飯訖 無復事遠眺 殘雨若霧飛 日光隱而照 栖遲望村原 深谷何窈窕 先覺未忍忌 三塔重一弔 隰州在其中 淩然仰高調 塔塵手自拭 層石使畢耀 憶初少林燈 猶之任公釣 五宗何時分 混沌嗟鑿竅 歸途山更靜 涼颸滿林徼 前峯抹煙雲 佳處時領要 嶺之通於東者曰太白,在大雲、盤山間,一名「天童大嶺」。

     宋(二見)王安石詩 太白巃嵸東南馳 眾嶺環合青紛披 煙雲厚薄皆可愛 樹石疎密自相宜 陽春已歸鳥語樂 溪水不動魚行遲 生民何由得處所 與茲魚鳥相熙熙 明(飛遯.隱鱗)聞龍追和 山雲山雨驅復馳 東來海色淩空披 有嶺蟠鬱大雲外 高下流泉與石宜 行人注目多在足 樵子努力行亦遲 太白小白如兄弟 自卑自邇同熙熙 通於西者曰小白嶺,舊傳其上多小白華。

     明(紀善.約菴)錢安詩 入山遇雨出山晴 正是梅天五月程 紈扇輕揮清爽發 籃輿穩坐白雲迎 半行竹徑分僧寺 數畝桑田守故塋 門外不知溪水漲 夜來衾枕有餘清 (二見)餘寅詩 溪路崩騰萬樹圍 午煙明處度人微 蹇驢自覺秋風好 引領山光遠近歸 國朝(響嵓)聞性善詩 嵓從樹頂分 坐擁樵雲斷 行來數裡松 前山還有半 (甓堂)周容詩 小艇載壺榼 野橋壓帽過 懷抱忽以舒 驟見春水大 桃花出墻短 黃鳥穿籬破 茲行得晴和 庶幾窮所慕 水遙覺山近 山翠漸成綠 入橋沙愈明 經村煙似沐 溯洄富春渚 遊衍罨畫曲 今昔何殊觀 心閒興自足 大??山勢扼 水路似已窮 出橋轉汪洋 眾流滙羣峯 川原互有情 動靜理自通 思得一俯察 振翼淩天風 煙火多高樓 家在溪聲裏 百家同一姓 畊讀無遷徙 遙望谷口山 左廻右復掎 相顧同相商 黽勉留去水 入山問山名 樵夫為山導 舉鎌贈竹杖 藉以驅虎豹 廻壑納窅宴-女+六 層巒卸孤峭 行行寂無人 何處答長嘯 五步一竚立 十步一憩坐 聊借目力寬 用紓足力惰 隴奮生波瀾 峯尊集輔佐 誤行翻得勝 回首惜既過 離合見人情 去留審山勢 岡巒各無言 趨赴如受事 安能結茅屋 抱膝辨陰霽 隔澗雙鹿飲 穿林一僧至 下山路較難 路漫不暇擇 笠拂松花低 裾引藤刺窄 崎嶇反忘疲 踴躍如有釋 亂竹紛縱橫 杖轉難為力 寄夕向山家 雲來吠山犬 未忍棄竹杖 險阻曾同勉 奇褱追往歷 幽勝擬繼選 臨臥戒雨聲 先將竹聲辨 晨嵐??山椒 須臾壓山趾 已息望晴心 忽乃得晴喜 出巷蜂繞衣 循籬袂決雉 路因歸似近 溪店午煙起 若夫石為氣核,金之甲根,名山硱磳,所在皆有,舉其稍異者,曰響石。

    下太白峰西百餘步,縱衡五尺許,扣之鏗訇鏜鞳,如鐘鼓聲。

     宋(三見)舒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