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霖道霈禅師秉拂語錄
關燈
小
中
大
書記 太靖 錄
付法日。
老和尚命秉拂。
師雲。
多子塔前無縫襖。
黃梅室裡破袈裟。
吾師今日親分付。
鐵樹重開五葉華。
還有共相證明者麼。
僧問。
面禀親承建法立僧。
大衆上來特申慶賀。
師雲慶賀個甚麼。
進雲。
石鼓峰頭開瑞色。
祥雲萬裡匝乾坤。
師曰一任贊歎。
進雲。
分明舉起報諸方。
洞水逆流波萬丈。
師曰切忌妄通消息。
僧問。
石鼓喧空。
大地側耳。
偃月長蛇即不問。
子承父業事如何。
師展兩手。
進雲。
果然出窟金毛異。
哮吼乾坤異類驚。
師曰不妨證明。
進雲。
玉蹄踏破澄潭月。
金角撐開雲外天。
大用現前如何施設。
師便喝。
進雲堂中首座天然自在。
師曰禮拜了退。
僧問。
凡有言說盡屬濁句邊收。
某甲從濁句中問。
請師向淨句中答。
師雲背後是甚麼。
僧禮拜雲謝師答話。
師不對。
僧問。
春風浩蕩瑞氣氤氲。
法王法嗣紹續祖風。
今日人天衆前。
未審所傳何事。
師豎起拂子。
進雲。
當陽一句蒙師指。
洞上宗乘事若何。
師雲漆桶放光。
僧禮拜。
僧問。
昔青峰答則監院自己話雲丙丁童子來求火則不悟。
法眼亦答雲丙丁童子來求火則悟去。
未審如何是渠悟的道理。
師雲今日汝問我。
進雲。
夜靜水寒魚不餌。
滿船空載月明歸。
師雲閑言語。
還有問話者麼。
衆不出。
師乃雲。
舉古舉今。
殘羹馊飯不勞拈出。
向自己胸襟道一句。
怎奈舌頭短。
當陽直指。
遲了八刻。
聲前一路。
切忌道着。
所以此事三世諸佛證入無門。
一大藏教诠顯不及。
直饒雲門曹洞臨濟德山到者裡隻得拱手歸降瞠乎其後。
忽有個漢聞恁麼道。
當下歇去心猿休卻意馬。
向萬仞崖頭撒手放身。
直令命根頓斷氣息不存。
然後蘇息起。
來向虛空裡打個??跳。
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
将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用。
攪長河為酥酪。
變大地作黃金。
為天下人解粘去縛赈饑濟乏綽有餘裕。
如不負出家行腳初志。
還有恁麼人麼。
若有。
佛法有賴。
其或未然。
不免潑第二杓惡水去也。
乃舉拂子召大衆雲。
祇這個。
道大衆不見得麼。
又擊案一聲雲。
道大衆不聞得麼。
既見既聞。
畢竟是個甚麼。
咄。
更是個甚麼。
複雲。
道霈忝居老和尚座下二十餘年。
受霜雪姁妪之恩備至。
其奈根性驽鈍一無所成。
今日伏蒙慈旨。
于人天衆前以衣拂見付囑累傳持。
仍命居第一座為衆兄弟秉拂說法。
如将寶位直授凡庸曷勝愧悚。
然而冤有頭債有主。
到這裡毋容推委。
祇得冒昧祇承。
況現前衆兄弟皆老和尚會中久參勝士碩學名流。
乃屈尊就卑同預法筵共作影響。
無任感荷之至。
複舉開山晏國師有偈曰。
直下猶難會。
尋言轉更賒。
若論佛與祖。
特地隔天涯。
國師舉問一僧曰汝作麼生會。
僧無語。
乃謂侍者曰請為某甲代一轉語。
者雲和尚恁麼道早已隔天涯。
僧舉似國師。
國師喚侍者問汝為這僧代語是否。
者雲是。
國師打趁出院。
師雲。
國師雖則令行。
争奈侍者語在。
雖然如是。
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今日霈上座狗尾續貂亦有一偈。
不免舉似大衆。
乃雲。
上大人。
丘乙己。
化三千。
良久笑雲。
可知禮也。
伏惟大衆久立珍重。
秉拂。
今日乃監院九兄以老和尚久不上堂。
要霈上座說幾句佛法與大衆結緣。
若論佛法二字。
誠不易說亦不易聞。
若果稱實說得聞得一偈半偈蘊在八識田中。
世世生生永為道種。
何況能信能解能修能證耶。
今試舉教中一偈與大衆商量看。
華嚴經中道。
一毛現神變。
一切佛同說。
經于無量劫。
不得其邊際。
敢問大衆。
一毛分量至微。
一切佛智慧辯才甚大。
無量劫時節甚長。
為甚麼不得其邊際。
須知這一毛高而無頂。
深而無底。
旁而無邊。
中而無在。
而亦不壞一毛之相。
盡乾坤大地森羅萬象若草若木情與無情總在這一毛止出沒。
亦無出沒之量。
各不相知。
各不相到。
一毛既爾一切毛亦然。
所謂塵塵爾。
法法爾。
念念爾。
還有辨明得底麼。
若辨明得。
則一切諸佛異口同音說此一毛所現神變經無量劫不得邊際。
理合如是。
非為分外。
其或未然。
且向這一毛上究取。
若端的向這一毛上研究得徹。
則更不勞遊曆百城遍參知識。
無量百千法門一時成就。
豈不見水潦和尚問馬祖。
如何是西來的的大意。
馬祖雲禮拜着。
水潦方禮拜。
馬祖便踏倒。
水潦大悟。
起來撫掌大笑雲。
百千三昧。
無量妙義。
隻在一毛頭上。
識得根源去。
後來又自賣弄雲。
自從一吃馬師踏。
直至如今笑不休。
且道渠畢竟笑個甚麼不休。
咄。
乞兒見小利。
珍重。
老和尚八十慶??開大藏經秉拂。
僧問一大藏教即不問。
人法雙忘時如何。
師良久。
進雲還有别通消息處也無。
師雲大無厭生。
進雲。
海枯見底龍方現。
月落波心水沒痕。
師曰閑言語。
僧問。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
談經三百餘會。
末後拈花示衆謂之教外别傳。
如何是别傳一句。
師豎起拂子。
僧雲謝師指示。
師雲。
伶俐衲僧問教内教外總是繁詞。
不涉文彩略借一看。
師曰多了這一問。
僧喝雲看這漢今日一場敗缺。
師曰自領出去。
乃雲。
昔年黃植三居士嘗施資為本山印造大藏經。
今年七月十九日伏遇老和尚八十降??命辰。
有慶壽二邑弟子特請僧衆開此大藏。
為老和尚祝延法算。
回茲善利為國祝厘為民植福。
祇如一大藏中七千餘卷。
有經有律有論并三宗諸師著述語言。
不啻汗牛充棟。
且道其中還有元字腳也無。
老和尚劫外藏身順時導物。
壽又作麼生祝。
若向這裡其得一隻眼。
則知釋迦老子未開口已前開藏竟。
老和尚未降生已前祝壽竟。
其或未然。
不免架起葛藤倒縛虛空去也。
乃拈拄杖示大衆雲。
三世諸佛祇說這個。
釋迦牟尼佛亦說這個。
今日霈上座亦說這個。
且道這個作麼生說。
卓一卓雲。
此是經藏。
複卓一卓雲。
此是律藏。
又卓一卓雲。
此是論藏。
有權有實有頓有漸。
有事有理有因有果。
三賢十聖四向四果各随根性修行證入。
然而者個非權非實非頓非漸。
非事非理非因非果非。
三賢非十聖不屬修不屬證。
大衆。
此一大藏已觌體現前了也。
且道如何看讀。
昔鹿門和尚有言。
盡大地是學人一卷經。
又雲盡乾坤是沙門一隻眼。
以如是眼看如是經。
千萬億劫無有間斷。
萬松老人雲。
看讀不易。
直饒恁麼也祇看得半藏。
要望此一大藏猶大遠在。
祇如這一大藏。
畢竟作麼生看讀。
良久雲。
彈指圓成八萬門。
刹那滅卻三祇劫。
又卓三下喝一喝。
複舉僧問壽山。
師解禅師和尚年多少。
山雲與虛空齊年。
僧雲虛空年多少。
山雲與老僧齊年。
師雲。
先天地而不生。
後天地而不老。
無古無今非延非促。
此是壽山之壽。
今日或有人問老和尚年多少。
但向他道屴崱擎天千古秀。
靈源透海
老和尚命秉拂。
師雲。
多子塔前無縫襖。
黃梅室裡破袈裟。
吾師今日親分付。
鐵樹重開五葉華。
還有共相證明者麼。
僧問。
面禀親承建法立僧。
大衆上來特申慶賀。
師雲慶賀個甚麼。
進雲。
石鼓峰頭開瑞色。
祥雲萬裡匝乾坤。
師曰一任贊歎。
進雲。
分明舉起報諸方。
洞水逆流波萬丈。
師曰切忌妄通消息。
僧問。
石鼓喧空。
大地側耳。
偃月長蛇即不問。
子承父業事如何。
師展兩手。
進雲。
果然出窟金毛異。
哮吼乾坤異類驚。
師曰不妨證明。
進雲。
玉蹄踏破澄潭月。
金角撐開雲外天。
大用現前如何施設。
師便喝。
進雲堂中首座天然自在。
師曰禮拜了退。
僧問。
凡有言說盡屬濁句邊收。
某甲從濁句中問。
請師向淨句中答。
師雲背後是甚麼。
僧禮拜雲謝師答話。
師不對。
僧問。
春風浩蕩瑞氣氤氲。
法王法嗣紹續祖風。
今日人天衆前。
未審所傳何事。
師豎起拂子。
進雲。
當陽一句蒙師指。
洞上宗乘事若何。
師雲漆桶放光。
僧禮拜。
僧問。
昔青峰答則監院自己話雲丙丁童子來求火則不悟。
法眼亦答雲丙丁童子來求火則悟去。
未審如何是渠悟的道理。
師雲今日汝問我。
進雲。
夜靜水寒魚不餌。
滿船空載月明歸。
師雲閑言語。
還有問話者麼。
衆不出。
師乃雲。
舉古舉今。
殘羹馊飯不勞拈出。
向自己胸襟道一句。
怎奈舌頭短。
當陽直指。
遲了八刻。
聲前一路。
切忌道着。
所以此事三世諸佛證入無門。
一大藏教诠顯不及。
直饒雲門曹洞臨濟德山到者裡隻得拱手歸降瞠乎其後。
忽有個漢聞恁麼道。
當下歇去心猿休卻意馬。
向萬仞崖頭撒手放身。
直令命根頓斷氣息不存。
然後蘇息起。
來向虛空裡打個??跳。
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
将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用。
攪長河為酥酪。
變大地作黃金。
為天下人解粘去縛赈饑濟乏綽有餘裕。
如不負出家行腳初志。
還有恁麼人麼。
若有。
佛法有賴。
其或未然。
不免潑第二杓惡水去也。
乃舉拂子召大衆雲。
祇這個。
道大衆不見得麼。
又擊案一聲雲。
道大衆不聞得麼。
既見既聞。
畢竟是個甚麼。
咄。
更是個甚麼。
複雲。
道霈忝居老和尚座下二十餘年。
受霜雪姁妪之恩備至。
其奈根性驽鈍一無所成。
今日伏蒙慈旨。
于人天衆前以衣拂見付囑累傳持。
仍命居第一座為衆兄弟秉拂說法。
如将寶位直授凡庸曷勝愧悚。
然而冤有頭債有主。
到這裡毋容推委。
祇得冒昧祇承。
況現前衆兄弟皆老和尚會中久參勝士碩學名流。
乃屈尊就卑同預法筵共作影響。
無任感荷之至。
複舉開山晏國師有偈曰。
直下猶難會。
尋言轉更賒。
若論佛與祖。
特地隔天涯。
國師舉問一僧曰汝作麼生會。
僧無語。
乃謂侍者曰請為某甲代一轉語。
者雲和尚恁麼道早已隔天涯。
僧舉似國師。
國師喚侍者問汝為這僧代語是否。
者雲是。
國師打趁出院。
師雲。
國師雖則令行。
争奈侍者語在。
雖然如是。
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今日霈上座狗尾續貂亦有一偈。
不免舉似大衆。
乃雲。
上大人。
丘乙己。
化三千。
良久笑雲。
可知禮也。
伏惟大衆久立珍重。
秉拂。
今日乃監院九兄以老和尚久不上堂。
要霈上座說幾句佛法與大衆結緣。
若論佛法二字。
誠不易說亦不易聞。
若果稱實說得聞得一偈半偈蘊在八識田中。
世世生生永為道種。
何況能信能解能修能證耶。
今試舉教中一偈與大衆商量看。
華嚴經中道。
一毛現神變。
一切佛同說。
經于無量劫。
不得其邊際。
敢問大衆。
一毛分量至微。
一切佛智慧辯才甚大。
無量劫時節甚長。
為甚麼不得其邊際。
須知這一毛高而無頂。
深而無底。
旁而無邊。
中而無在。
而亦不壞一毛之相。
盡乾坤大地森羅萬象若草若木情與無情總在這一毛止出沒。
亦無出沒之量。
各不相知。
各不相到。
一毛既爾一切毛亦然。
所謂塵塵爾。
法法爾。
念念爾。
還有辨明得底麼。
若辨明得。
則一切諸佛異口同音說此一毛所現神變經無量劫不得邊際。
理合如是。
非為分外。
其或未然。
且向這一毛上究取。
若端的向這一毛上研究得徹。
則更不勞遊曆百城遍參知識。
無量百千法門一時成就。
豈不見水潦和尚問馬祖。
如何是西來的的大意。
馬祖雲禮拜着。
水潦方禮拜。
馬祖便踏倒。
水潦大悟。
起來撫掌大笑雲。
百千三昧。
無量妙義。
隻在一毛頭上。
識得根源去。
後來又自賣弄雲。
自從一吃馬師踏。
直至如今笑不休。
且道渠畢竟笑個甚麼不休。
咄。
乞兒見小利。
珍重。
老和尚八十慶??開大藏經秉拂。
僧問一大藏教即不問。
人法雙忘時如何。
師良久。
進雲還有别通消息處也無。
師雲大無厭生。
進雲。
海枯見底龍方現。
月落波心水沒痕。
師曰閑言語。
僧問。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
談經三百餘會。
末後拈花示衆謂之教外别傳。
如何是别傳一句。
師豎起拂子。
僧雲謝師指示。
師雲。
伶俐衲僧問教内教外總是繁詞。
不涉文彩略借一看。
師曰多了這一問。
僧喝雲看這漢今日一場敗缺。
師曰自領出去。
乃雲。
昔年黃植三居士嘗施資為本山印造大藏經。
今年七月十九日伏遇老和尚八十降??命辰。
有慶壽二邑弟子特請僧衆開此大藏。
為老和尚祝延法算。
回茲善利為國祝厘為民植福。
祇如一大藏中七千餘卷。
有經有律有論并三宗諸師著述語言。
不啻汗牛充棟。
且道其中還有元字腳也無。
老和尚劫外藏身順時導物。
壽又作麼生祝。
若向這裡其得一隻眼。
則知釋迦老子未開口已前開藏竟。
老和尚未降生已前祝壽竟。
其或未然。
不免架起葛藤倒縛虛空去也。
乃拈拄杖示大衆雲。
三世諸佛祇說這個。
釋迦牟尼佛亦說這個。
今日霈上座亦說這個。
且道這個作麼生說。
卓一卓雲。
此是經藏。
複卓一卓雲。
此是律藏。
又卓一卓雲。
此是論藏。
有權有實有頓有漸。
有事有理有因有果。
三賢十聖四向四果各随根性修行證入。
然而者個非權非實非頓非漸。
非事非理非因非果非。
三賢非十聖不屬修不屬證。
大衆。
此一大藏已觌體現前了也。
且道如何看讀。
昔鹿門和尚有言。
盡大地是學人一卷經。
又雲盡乾坤是沙門一隻眼。
以如是眼看如是經。
千萬億劫無有間斷。
萬松老人雲。
看讀不易。
直饒恁麼也祇看得半藏。
要望此一大藏猶大遠在。
祇如這一大藏。
畢竟作麼生看讀。
良久雲。
彈指圓成八萬門。
刹那滅卻三祇劫。
又卓三下喝一喝。
複舉僧問壽山。
師解禅師和尚年多少。
山雲與虛空齊年。
僧雲虛空年多少。
山雲與老僧齊年。
師雲。
先天地而不生。
後天地而不老。
無古無今非延非促。
此是壽山之壽。
今日或有人問老和尚年多少。
但向他道屴崱擎天千古秀。
靈源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