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設有一法過涅盤。

    我說猶如一夢幻。

    果然見得分明。

    随處盡是家津。

    不向色聲取舍。

    從他虎嘯龍吟。

    滄溟晝夜無停水。

    誰論其中古及今。

     小參 路傍得底終險。

    途中受底仍虛。

    自心解者猶差。

    從它悟底曷是。

    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作麼生得是去。

    若於大變門頭密契一場。

    則知世尊拈花頭陀微笑。

    正是空花捏目。

    教外别傳互相授受。

    又是白玉增瑕。

    千般去就有膽無心。

    無限鋪排诳諕狂子。

    何必别峰相見。

    豈須肘後懸符。

    真裔出頭不昧高鑒。

    還有麼。

    要定乾坤之智眼。

    除非足下有生涯。

     小參 道人住處人難住。

    日日日輪從西曙。

    萬象雖同異樣天。

    森羅純是珊瑚樹。

    金毛耕耨無土田。

    上下四圍惟一路。

    炊無米飯飲不乳酥。

    飽禅悅味行無為事。

    其三乘龍象出纏。

    集。

    五宗狸奴返故。

    眉毛厮結。

    複雲。

    誰。

    木上人家頭一戶。

    能知勿許知解慕。

    勿令慕。

    法爾如然絕思惟。

    千裡同風齊免顧。

     小參 昔者楊岐方會大師佐護慈明之道。

    總柄綱律三十餘年。

    終師之世。

    後赴楊岐請。

    老屋頹圻不蔽風雨。

    衲子投誠願充修造。

    師終卻之。

    遇夜雪上堂曰。

    楊岐乍住屋壁踈。

    滿床盡撒雪珍珠。

    縮腳項。

    暗嗟籲。

    翻憶古人樹下居。

    觀乎古人真參實悟。

    體量越格。

    實已到佛祖地位。

    尚猶不肯自安。

    仍如在學分中行履。

    孜孜不矜。

    受用清淡。

    我汝濫膺林下。

    飽食暖衣。

    寒附紅爐。

    夜安厚被。

    三時閑暇百事無幹。

    尚不足心。

    猶無慚愧。

    道行弗備習障未除。

    一生如意累世牽纏。

    切宜悔心專一向道。

    參求向上盡卻今時。

    性理未明如喪考妣。

    念念不舍以悟為則。

    直須打破大散關。

    方可縱心行路去。

    珍重。

     茶話 茶味本苦。

    棗味本甜。

    更須知茶味本甜。

    棗味本苦。

    其味是諸佛之導師。

    汝等學佛莫若學導師為上。

    衆中還有知此味者麼。

    不然。

    老僧為汝下個注腳去。

    良久雲。

    珍重。

     普說 參禅者須得禅源底要妙。

    方有語話分。

    此語無來由。

    沒格式。

    但應機便用。

    實無有鋪排着量之言。

    所以雲。

    無味之談塞斷人口。

    如僧問趙州如何是道。

    州曰門外是。

    曰不問那個道。

    州曰甚麼道。

    曰大道。

    州曰大道透長安。

    此等語話可商量乎。

    盡是禅源到底句。

    但具眼者自然相契。

    學此道者直須無有學處始有學分。

    若有毫端許可學者未是學也。

    昔香嚴豈不具學眼不悟道不見性耶。

    為甚答一句本分話不得。

    蓋學心不散。

    能所未忘。

    禅源未透也。

    及乎一日因擊竹大悟。

    始知從前盡是枉用身心。

    故偈曰。

    今年窮。

    錐也無。

    可不是乎。

    此事實無與人商量得。

    亦無從人學得。

    得者相見絲來線去。

    你一拳我一掌。

    你罵我我毀你。

    大家歡喜并無人我。

    如或庵曰。

    山蠻杜拗得人憎。

    不知其幾多忻慶也。

    此等如木人與石女相談。

    言言暗有清趣。

    終不是孟浪欺心瞞人的語。

    解說此語者固是難得。

    他三二十年不解開口。

    才通一線吐一句。

    如師子哮吼衆皆驚駭。

    蓋解行相應。

    生機頓發。

    素非一等。

    如慈明到神鼎祇道一句屋倒也。

    天下搖動。

    想其語若在學佛道上來。

    據汝将三藏十二部内千七百祖錄中翻下交解下。

    盡都無撈摸處。

    論說法解義。

    誰又過十地菩薩及神光雲光德山亮座主等耶。

    一個個到此門下都無開口處。

    可不是為第一貴勝乎。

    若未到禅源底。

    第一要謹慎言行。

    莫馳騁見聞之學為己任。

    恐撞着沒巴鼻漢。

    才一劄着心憤憤地如火發相似。

    又不肯下心參求忏悔。

    盡不免現招苦報。

    如僧謂雲門如初生月曲彎彎地。

    遂失雙目。

    如踈山一句肯諾不得全。

    受三十年倒屙。

    話到此。

    不得不膽戰心寒。

    千載龜鑒豈欺人乎。

    要得心中怗怗。

    直須己躬下事明白。

    古人境界中通得。

    左之右之手舞足蹈。

    不知幾大快活。

    逆行順行天亦莫測。

    正是古人行處我不行。

    古人用的我不用。

    總是不令人觑破。

    雖則分外僭出頭來。

    一一盡是本分上事。

    終不是捱牆靠壁的耳。

    故歸宗見僧來即斬蛇。

    來者謂是粗行沙門。

    南泉斬貓。

    兩堂僧拟議不下。

    文殊殃崛殺佛疑殺人天。

    白白将人生陷活埋。

    這等境界幾人夢着。

    翻轉乾坤的手段。

    始能名播今昔。

    德澤諸方。

    湖海衲子誰不萌此心念。

    但學地不盡終不至於無學地用度。

    雖口說得十分相應。

    到臨機應事上七花八裂未免敗露。

    如野幹盡其聲勢。

    必不駭象忻龍也。

    學者可不勉諸。

     師到少林請示衆 某甲一味杜田。

    半生擔闆。

    豈稱此任。

    特為今辰堂頭和尚慈旨未能推委。

    不得已向諸兄弟撒土一番。

    原夫跋陀開創中天。

    達祖弘揚正法。

    六代相承。

    二枝迥秀。

    不存己見。

    要逗先機。

    拈華微笑之靈蹤。

    舉杖承當之密印。

    成褫非好手。

    格外知歸私授豈良心。

    機前契旨終不似。

    挨門客作甘領狐涎。

    一定如拔揳英靈肯辜骥力。

    采訪出纏之漢。

    克紹洪規。

    遍探越世之朋。

    同參向上。

    摟獅子窟。

    解彼金鈴。

    趂鹞兒程。

    拔伊玉翮。

    使耽骨董者直下知非。

    着聱訛者就中達理。

    須臾随流得妙。

    擊目導滞疏壅塵。

    豁累生迷廓。

    頃刻圓悟竟非颕脫。

    妙靈出自天然者也。

    蓦拈拄杖卓一卓曰。

    這些絡索百雜碎了也。

    達祖未來時。

    消息又作麼生。

    夜寒久立。

    珍重。

     建陽董岩請結制語錄 開堂 若論此事。

    三世諸佛口挂壁上。

    諸大祖師一切聖賢慚愧無門。

    何則。

    本分天然。

    豈落言說。

    故世尊說法四十九年。

    末後雲。

    初從鹿野苑。

    終至跋提河。

    於是二中間。

    未嘗有一字。

    山僧鬥膽今日冒登此座。

    濫受大衆殷勤。

    畢竟成得個甚麼邊事。

    直是專為臨濟大師雪屈。

    初問黃蘗如何是佛法大意。

    蘗賜棒。

    師雲師資分上則可。

    二次又賜棒。

    師曰為道之人當如是乎。

    三次又棒。

    此即不堪。

    彼時合雲。

    太多生。

    無用處。

    若黃蘗再棒。

    合掣下抝折擲於地上。

    非惟增麗黃蘗門風。

    亦乃光揚靈山會上正法眼藏。

    大衆會麼。

    父嚴子敬理當然。

    誰覺能男奪父權。

    不信蘗師遭一掌。

    大愚肋下吃三拳。

    然雖如此。

    須是臨濟大師始得。

    其或亂統。

    入地獄如箭射。

     結制上堂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大衆會麼。

    此即是本源自性天真佛。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合當自契。

    其或未然。

    山僧未免饒舌。

    一二三四五。

    一切諸佛祖。

    六七八九十。

    般若波羅蜜。

    所謂十方諸佛國。

    惟有一佛乘。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會得直下薦取。

    拟議未免沉淪。

    然乎。

    男兒須具通天眼。

    莫把真金去博鍮。

     上堂 老僧有一偈。

    一生受用底。

    今日分明舉似人。

    祇是莫将道理會。

    缽盂一大口。

    草鞋兩個鼻。

    以索搊起來。

    [跳-兆+東]通千萬裡。

    不畏高天。

    無愁遠地。

    不參佛祖心。

    非究西來意。

    為緣得自由。

    具遊戲三昧。

    人不肯於我。

    我卻肯於你。

    何則。

    盡十方法界虛空。

    唯一個沒巴鼻。

    何用千思百量。

    拟議生死來去。

    一條楖栗自相扶。

    隻是不容生活計。

    此事真個太煞分明。

    若再遲疑。

    徒勞心力。

     上堂 老子雲。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

    強名曰道。

    山僧即不然。

    彈指曰。

    這個有形生育天地。

    這個有情運行日月。

    這個有名長養萬物。

    吾即知其名。

    故名這個。

    祇如恁麼舉。

    與老子相去幾何。

    當知這個。

    生天生地。

    生佛生仙。

    生男生女。

    生聖生賢。

    生天堂地獄。

    生餓鬼畜生。

    更有一般至妙又解生無生。

    無生子頭白如雪。

    解向天宮拿日月。

    要去毗盧頂上行。

    度生指往無生國。

    當時有個老禅伯。

    一杖當頭親見血。

    何則。

    恁麼達磨一宗掃地而滅。

    如是兩下成怨結。

    大衆。

    作麼生為他分雪。

    維那以拄杖一時趂散。

    免教思議分别。

     上堂 雲頭按下大家看。

    圓鑒高懸百尺竿。

    即請高人登一步。

    架空竟不受人瞞。

    祇如不受人瞞意作麼生。

    各家路大通空界。

    不必尋聲觀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