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竺淨慈自得禅師錄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這邊行履。
何故。
不因今日事。
争話昨夜夢。
恁麼參到徹取而自由自在。
衲僧若未然。
争奈吃鐵棒何。
還吾平生粥飯來。
故經曰。
若不見佛知見。
未出凡夫境。
若悟入佛知見。
不出三界出貪嗔癡。
一句了然。
道着分明。
許你作大活計。
畢竟還恁麼也。
公私分曉長安道。
示衆曰。
大乘妙法蓮華經。
字字含玄感應新。
舉起一卷玉軸則瞿昙鼻孔人人皆收手裡。
拈取一經太意則諸佛正眼個個悉在心中。
絲毫許無移易。
毛發許無滲漏。
故經曰。
一切治生産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若恁麼。
大地有情悉是同時成道作佛去。
且道誰人如此。
頭長三尺。
頸短二寸。
示衆曰。
教意親參。
祖意正到。
祖意親參。
教意正到。
祖教不二。
意句無别。
雖然與麼。
實到此田地始得。
若未到。
切忌舉教拈祖。
知趣能有幾人。
故經曰。
此衆無枝葉。
唯有諸貞實。
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若然。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是向上人而應辨得。
初心未改還同後心。
則又何愁不會。
人人須是發悟。
諸佛中未了漢名衆生。
衆生中了義漢名諸佛。
所以達磨大師曰。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如何是正當恁麼時。
教外别傳不立文字。
畢竟恁麼去時如何道着。
月落波心碧潭空。
示衆曰。
左邊作群。
右邊成隊。
面前如麻。
後面似粟。
畢竟而這裡是什麼所在。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誰道未太平。
正當獨尊時。
滿溝塞壑何處不太平時節。
故經曰。
性自平等無平等者。
所以祖師曰。
須彌山及鐵圍山。
皆是一法所印。
森羅及萬象悉是古佛身現。
如何得去。
月當松頂露沾襟。
示衆曰。
須知佛國三千界。
祇在吾皇一化中。
四海煙塵淨。
六合一家昌。
故曰帝力山嶽重。
君恩雨露深。
正當恁麼時。
昙花一朵再逢春。
宛如臘月蓮華相似。
諸人若欲知佛性義。
須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到其理自顯。
何各不進取。
所以經曰。
晨走夕步無處不到。
你諸人如何辨别去。
把須彌錘。
打虛空鼓。
示衆曰。
萬裡長天無生無心。
浮雲消散太虛朗晴。
還見得耶。
若能見得。
許汝報佛恩。
此個消息三世諸佛曆代祖師也全提不起。
為什麼恁麼。
還會麼。
山僧也說不得。
何故。
山高不礙白雲。
飛竹密不妨流水過。
且道問諸人端的也未。
何不聞取。
至這裡。
達磨不會。
大難大難。
示衆曰。
隻個相應時節。
如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
似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
到這裡。
無辨白處。
無湊泊處。
絕蹤迹。
絕對待。
是衲僧自到處。
是學人自證處。
是三世諸佛底。
是六代祖師底。
各各分上曾不欠歇。
是個什麼。
古德曰。
雁過長空。
影沈寒水。
雁無遺蹤之意。
水無沉影之心。
若能如此。
是真出家。
未然。
痛吃白棒始得少分相應。
還會麼。
荊谷清泉洗白玉。
太華杲日照清川。
示衆曰。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各磨一面之古鏡。
各洗三餘之閑眠。
諸人與我相見。
還有磨古鏡底手段麼。
大衆。
若有道得者出來。
我為你證明。
苦哉。
自朝至夕口喃喃地說是宣非。
更無休歇之時節。
是什麼用處。
隻管吃飯飲茶開眼寐語。
可憐打睡夢漢幾時得睲睲去也。
謹申學道人。
光陰可惜。
歲華似流。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山崩成海。
淵變成濑。
諸法各無常。
何不進取去。
還會麼。
五蘊身全尚不識。
百骸散後何處求。
示衆曰。
恁麼田地。
恁麼做處。
到得而妙。
至得而玄。
撥得轉。
斡得開。
衲僧轉身處。
諸人悟入門。
還見麼。
要見即見。
更莫拟議。
若于此撥得。
許汝具正眼。
不恁麼處不恁麼時。
三世諸佛也說着不得。
六代祖師也提起不下。
至這裡。
如如玄玄。
深深密密。
透頂透底承當擔荷。
若能如是。
是把不住漢去在。
如何得恁麼不恁麼底道理。
去卻雲中千古處。
來卻江上萬水邊。
還有知音耶。
蓦頭一點。
莫道不道。
示衆曰。
豁開向上一竅。
千聖齊立下風。
到得這個田地。
裂開也在我。
捏聚也在我。
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底漢。
此時橫足佗方世界。
移身須彌頂上。
有時坐菩提樹下開金剛眼。
有時向鐵圍山上側堅固耳。
且道此人具何面目。
子細商量。
何故全身活卓卓。
通體明曆曆。
畢竟如何。
釋迦在前。
彌勒在後。
靈竺淨慈自得禅師錄卷第四 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第72冊No.1428淨慈慧晖禅師語錄
何故。
不因今日事。
争話昨夜夢。
恁麼參到徹取而自由自在。
衲僧若未然。
争奈吃鐵棒何。
還吾平生粥飯來。
故經曰。
若不見佛知見。
未出凡夫境。
若悟入佛知見。
不出三界出貪嗔癡。
一句了然。
道着分明。
許你作大活計。
畢竟還恁麼也。
公私分曉長安道。
示衆曰。
大乘妙法蓮華經。
字字含玄感應新。
舉起一卷玉軸則瞿昙鼻孔人人皆收手裡。
拈取一經太意則諸佛正眼個個悉在心中。
絲毫許無移易。
毛發許無滲漏。
故經曰。
一切治生産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若恁麼。
大地有情悉是同時成道作佛去。
且道誰人如此。
頭長三尺。
頸短二寸。
示衆曰。
教意親參。
祖意正到。
祖意親參。
教意正到。
祖教不二。
意句無别。
雖然與麼。
實到此田地始得。
若未到。
切忌舉教拈祖。
知趣能有幾人。
故經曰。
此衆無枝葉。
唯有諸貞實。
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若然。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是向上人而應辨得。
初心未改還同後心。
則又何愁不會。
人人須是發悟。
諸佛中未了漢名衆生。
衆生中了義漢名諸佛。
所以達磨大師曰。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如何是正當恁麼時。
教外别傳不立文字。
畢竟恁麼去時如何道着。
月落波心碧潭空。
示衆曰。
左邊作群。
右邊成隊。
面前如麻。
後面似粟。
畢竟而這裡是什麼所在。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誰道未太平。
正當獨尊時。
滿溝塞壑何處不太平時節。
故經曰。
性自平等無平等者。
所以祖師曰。
須彌山及鐵圍山。
皆是一法所印。
森羅及萬象悉是古佛身現。
如何得去。
月當松頂露沾襟。
示衆曰。
須知佛國三千界。
祇在吾皇一化中。
四海煙塵淨。
六合一家昌。
故曰帝力山嶽重。
君恩雨露深。
正當恁麼時。
昙花一朵再逢春。
宛如臘月蓮華相似。
諸人若欲知佛性義。
須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到其理自顯。
何各不進取。
所以經曰。
晨走夕步無處不到。
你諸人如何辨别去。
把須彌錘。
打虛空鼓。
示衆曰。
萬裡長天無生無心。
浮雲消散太虛朗晴。
還見得耶。
若能見得。
許汝報佛恩。
此個消息三世諸佛曆代祖師也全提不起。
為什麼恁麼。
還會麼。
山僧也說不得。
何故。
山高不礙白雲。
飛竹密不妨流水過。
且道問諸人端的也未。
何不聞取。
至這裡。
達磨不會。
大難大難。
示衆曰。
隻個相應時節。
如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
似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
到這裡。
無辨白處。
無湊泊處。
絕蹤迹。
絕對待。
是衲僧自到處。
是學人自證處。
是三世諸佛底。
是六代祖師底。
各各分上曾不欠歇。
是個什麼。
古德曰。
雁過長空。
影沈寒水。
雁無遺蹤之意。
水無沉影之心。
若能如此。
是真出家。
未然。
痛吃白棒始得少分相應。
還會麼。
荊谷清泉洗白玉。
太華杲日照清川。
示衆曰。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各磨一面之古鏡。
各洗三餘之閑眠。
諸人與我相見。
還有磨古鏡底手段麼。
大衆。
若有道得者出來。
我為你證明。
苦哉。
自朝至夕口喃喃地說是宣非。
更無休歇之時節。
是什麼用處。
隻管吃飯飲茶開眼寐語。
可憐打睡夢漢幾時得睲睲去也。
謹申學道人。
光陰可惜。
歲華似流。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山崩成海。
淵變成濑。
諸法各無常。
何不進取去。
還會麼。
五蘊身全尚不識。
百骸散後何處求。
示衆曰。
恁麼田地。
恁麼做處。
到得而妙。
至得而玄。
撥得轉。
斡得開。
衲僧轉身處。
諸人悟入門。
還見麼。
要見即見。
更莫拟議。
若于此撥得。
許汝具正眼。
不恁麼處不恁麼時。
三世諸佛也說着不得。
六代祖師也提起不下。
至這裡。
如如玄玄。
深深密密。
透頂透底承當擔荷。
若能如是。
是把不住漢去在。
如何得恁麼不恁麼底道理。
去卻雲中千古處。
來卻江上萬水邊。
還有知音耶。
蓦頭一點。
莫道不道。
示衆曰。
豁開向上一竅。
千聖齊立下風。
到得這個田地。
裂開也在我。
捏聚也在我。
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底漢。
此時橫足佗方世界。
移身須彌頂上。
有時坐菩提樹下開金剛眼。
有時向鐵圍山上側堅固耳。
且道此人具何面目。
子細商量。
何故全身活卓卓。
通體明曆曆。
畢竟如何。
釋迦在前。
彌勒在後。
靈竺淨慈自得禅師錄卷第四 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第72冊No.1428淨慈慧晖禅師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