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而師以慧辯之學。
演而昌之。
三世之間。
重徽疊照。
揭日月於中天。
作舟航於東海。
猗欤休哉。
向使橫川無賢子孫若師者。
出一再傳間。
或失其真。
未必光明俊偉若斯之盛也。
濂雖不敏。
竊獲師三會語觀之。
益知叢林所評。
辯才無礙類妙喜。
機鋒峻拔類德山雲門者。
當可信不誣也。
於是備書師之群行。
勒諸堅珉。
而複述伽陀一章以贊之。
其辭曰。
大哉諸佛涅盤心 徧覆三千大千界 迦葉拈華微笑間 三際洞然一時了 菩提達磨流真丹 掃空義學一不立 此如長空孤月朗 萬水千山皆見月 此如空谷傳音聲 欲覓其蹤無處所 此如春行大地中 物物生成匪雕刻 是為如來光明藏 諸相無不具足故 更無一相之可見 大法久傳弊則有 厖雜叢濊可怖駭 流入末伽外道類 橫川起執摩尼珠 放五色光照群有 銷彼黑暗如紅日 佛性繼之得真印 九逵雖異車轍同 伊誰振錫乘願輪 托胎直至大雄山 中吳一見即相契 水陸二塗俱不涉 及至機鋒相觸時 如逢金剛王寶劍 掩耳急走無留行 自茲出語絕功用 無邊功用總現前 初無一事可指名 三坐道場振法音 海潮東來極澎湃 無敢舉目睨視者 時來欲入般涅盤 示以一默顯法相 默中有聲如怒霆 大笑直振於林木 有因音聲而入者 亦可直到解脫門 矧於聲聲未嘗聲 方信無聞無不聞 圓光浮空共盤旋 設利累累向空聚 窣堵波中藏靈異 天龍八部共護持 達磨之道大以彰 豈非法力所攝故 大風則止有縣谶 燈燈續焰願無窮 我今頂禮述贊詞 一切衆生起誠信 蘇州靈岩了庵清欲禅師。
别号南堂遺老。
台之臨海大雄山朱氏。
母黃。
九歲而孤。
仲父茂上人引登徑山為童子。
依虎岩試經得度。
受具。
希白明藏主亦師之。
叔父自育王橫川會中來。
一見以法器期之。
提誘辨诘。
無所不至。
謂曰子氣銳甚。
非佛性不足為師。
今在蘇之開原。
往見不可後。
師即谒佛性。
性問曰。
近離何處。
師曰。
徑山。
性雲。
船來陸來。
師雲。
二俱不涉。
性雲。
汝安得到此。
師便喝。
性雲。
雖是後生。
卻堪雕琢。
他日性又問。
汝豈不是徑山來。
師雲。
是。
性雲。
山上有鯉魚。
井底有蓬塵。
作麼生。
師雲。
和尚甚處得這消息來。
性雲。
欽師因甚猶被馬師惑。
師雲。
也少和尚一分不得。
性雲。
參禅須是些子始得。
師乃掩耳而出。
皇慶初。
佛性被旨複住開原。
師為入院侍者。
繼掌藏教。
還徑山虛谷陵選為後堂首座。
佛性遷建業保甯。
分第一座。
說法。
天曆乙巳。
出世漂水開福。
元統癸酉遷嘉禾本覺。
帝師大寶法王有旨賜金襕衣。
并慈雲普濟禅師号。
居十年退居南堂。
至正乙酉應中吳靈岩請。
衲子聞風而萃。
室中垂語雲。
文殊普賢起佛見法見。
貶向二鐵圍山。
則固。
是且道釋迦老子還有過也無。
良久雲休。
上堂。
一大藏教束之高閣。
長期短期。
無繩自縛。
莫更紛紛纭纭。
直須灑灑落落。
楊岐一頭驢。
隻有三隻腳。
潘阆倒騎歸。
颠殺黃幡綽五味拈來饡秤錘别有香風滿寥廓。
喝一喝。
上堂。
前無釋迦。
後無彌勒。
中無自己。
鐘樓上念贊。
床腳下種菜。
甜瓜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閱五載複歸南堂。
時江浙行省丞相。
遣使延請師。
堅卧不起。
作三偈答之。
有綠蘿窗下垂垂老。
軒蓋林中不得來之句。
癸卯秋八月十三日。
感微疾默而不言。
至廿五日索筆書偈雲。
七十六年。
無後無先。
聖凡情盡。
明月中天。
适通守陳公元禮來候疾。
謂師曰。
和尚東南大法幢也。
時既至矣。
可無一言啟迪我輩乎。
師瞪目大笑。
遂泊然而逝。
阇維火未盛。
有紅白二圓光。
盤旋龛頂。
良久浮空而滅。
頂骨舌齒俱不壞。
舍利無算。
侄僧祖灊等。
收而藏之南堂即千佛塔院。
敬觀了庵禅師禅錄。
如獅子王哮吼。
獅子兒聞之。
悉皆勇徤。
三世諸佛窺觑無門。
六代祖師[谷*斤]額有分。
擲大千於方外。
納須彌於芥中。
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盡在是矣。
至正丙戌莫春前育王老師弟 正印 拜題 南堂和尚語錄續集序 中至仁澹居稿 古林禅師出東南。
以無礙辯才。
開大法施。
使臨濟之道。
震耀天下。
若雷霆。
若日月。
真所謂命世宗師也。
嗣興者南堂禅師。
尤能大其聲。
以鳴其道。
三坐道場。
學者雲奔海馳。
學士大夫。
莫不聞風起敬。
雖退。
而聞處猶蟻慕而不釋也。
師鹹酌其機器。
饫以禅悅法喜。
俾各怡然自得。
釋然心悟而去。
故禅師 言滿天下。
嘗有集而刊之者矣。
今日本壽上人。
又以其遺餘。
續锓諸梓而傳之。
乃征予言。
以弁其首。
因得詳而觀焉。
其辯悉類妙喜。
其峻峭類德山雲門。
其雄偉如怒猊擇石。
金翅擘海。
其神變超忽。
如泰山之雲。
始
演而昌之。
三世之間。
重徽疊照。
揭日月於中天。
作舟航於東海。
猗欤休哉。
向使橫川無賢子孫若師者。
出一再傳間。
或失其真。
未必光明俊偉若斯之盛也。
濂雖不敏。
竊獲師三會語觀之。
益知叢林所評。
辯才無礙類妙喜。
機鋒峻拔類德山雲門者。
當可信不誣也。
於是備書師之群行。
勒諸堅珉。
而複述伽陀一章以贊之。
其辭曰。
大哉諸佛涅盤心 徧覆三千大千界 迦葉拈華微笑間 三際洞然一時了 菩提達磨流真丹 掃空義學一不立 此如長空孤月朗 萬水千山皆見月 此如空谷傳音聲 欲覓其蹤無處所 此如春行大地中 物物生成匪雕刻 是為如來光明藏 諸相無不具足故 更無一相之可見 大法久傳弊則有 厖雜叢濊可怖駭 流入末伽外道類 橫川起執摩尼珠 放五色光照群有 銷彼黑暗如紅日 佛性繼之得真印 九逵雖異車轍同 伊誰振錫乘願輪 托胎直至大雄山 中吳一見即相契 水陸二塗俱不涉 及至機鋒相觸時 如逢金剛王寶劍 掩耳急走無留行 自茲出語絕功用 無邊功用總現前 初無一事可指名 三坐道場振法音 海潮東來極澎湃 無敢舉目睨視者 時來欲入般涅盤 示以一默顯法相 默中有聲如怒霆 大笑直振於林木 有因音聲而入者 亦可直到解脫門 矧於聲聲未嘗聲 方信無聞無不聞 圓光浮空共盤旋 設利累累向空聚 窣堵波中藏靈異 天龍八部共護持 達磨之道大以彰 豈非法力所攝故 大風則止有縣谶 燈燈續焰願無窮 我今頂禮述贊詞 一切衆生起誠信 蘇州靈岩了庵清欲禅師。
别号南堂遺老。
台之臨海大雄山朱氏。
母黃。
九歲而孤。
仲父茂上人引登徑山為童子。
依虎岩試經得度。
受具。
希白明藏主亦師之。
叔父自育王橫川會中來。
一見以法器期之。
提誘辨诘。
無所不至。
謂曰子氣銳甚。
非佛性不足為師。
今在蘇之開原。
往見不可後。
師即谒佛性。
性問曰。
近離何處。
師曰。
徑山。
性雲。
船來陸來。
師雲。
二俱不涉。
性雲。
汝安得到此。
師便喝。
性雲。
雖是後生。
卻堪雕琢。
他日性又問。
汝豈不是徑山來。
師雲。
是。
性雲。
山上有鯉魚。
井底有蓬塵。
作麼生。
師雲。
和尚甚處得這消息來。
性雲。
欽師因甚猶被馬師惑。
師雲。
也少和尚一分不得。
性雲。
參禅須是些子始得。
師乃掩耳而出。
皇慶初。
佛性被旨複住開原。
師為入院侍者。
繼掌藏教。
還徑山虛谷陵選為後堂首座。
佛性遷建業保甯。
分第一座。
說法。
天曆乙巳。
出世漂水開福。
元統癸酉遷嘉禾本覺。
帝師大寶法王有旨賜金襕衣。
并慈雲普濟禅師号。
居十年退居南堂。
至正乙酉應中吳靈岩請。
衲子聞風而萃。
室中垂語雲。
文殊普賢起佛見法見。
貶向二鐵圍山。
則固。
是且道釋迦老子還有過也無。
良久雲休。
上堂。
一大藏教束之高閣。
長期短期。
無繩自縛。
莫更紛紛纭纭。
直須灑灑落落。
楊岐一頭驢。
隻有三隻腳。
潘阆倒騎歸。
颠殺黃幡綽五味拈來饡秤錘别有香風滿寥廓。
喝一喝。
上堂。
前無釋迦。
後無彌勒。
中無自己。
鐘樓上念贊。
床腳下種菜。
甜瓜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閱五載複歸南堂。
時江浙行省丞相。
遣使延請師。
堅卧不起。
作三偈答之。
有綠蘿窗下垂垂老。
軒蓋林中不得來之句。
癸卯秋八月十三日。
感微疾默而不言。
至廿五日索筆書偈雲。
七十六年。
無後無先。
聖凡情盡。
明月中天。
适通守陳公元禮來候疾。
謂師曰。
和尚東南大法幢也。
時既至矣。
可無一言啟迪我輩乎。
師瞪目大笑。
遂泊然而逝。
阇維火未盛。
有紅白二圓光。
盤旋龛頂。
良久浮空而滅。
頂骨舌齒俱不壞。
舍利無算。
侄僧祖灊等。
收而藏之南堂即千佛塔院。
敬觀了庵禅師禅錄。
如獅子王哮吼。
獅子兒聞之。
悉皆勇徤。
三世諸佛窺觑無門。
六代祖師[谷*斤]額有分。
擲大千於方外。
納須彌於芥中。
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盡在是矣。
至正丙戌莫春前育王老師弟 正印 拜題 南堂和尚語錄續集序 中至仁澹居稿 古林禅師出東南。
以無礙辯才。
開大法施。
使臨濟之道。
震耀天下。
若雷霆。
若日月。
真所謂命世宗師也。
嗣興者南堂禅師。
尤能大其聲。
以鳴其道。
三坐道場。
學者雲奔海馳。
學士大夫。
莫不聞風起敬。
雖退。
而聞處猶蟻慕而不釋也。
師鹹酌其機器。
饫以禅悅法喜。
俾各怡然自得。
釋然心悟而去。
故禅師 言滿天下。
嘗有集而刊之者矣。
今日本壽上人。
又以其遺餘。
續锓諸梓而傳之。
乃征予言。
以弁其首。
因得詳而觀焉。
其辯悉類妙喜。
其峻峭類德山雲門。
其雄偉如怒猊擇石。
金翅擘海。
其神變超忽。
如泰山之雲。
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