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岩和尚語錄卷第四

關燈
蹉口祗對。

    鈍置老僧。

    臨風聽得。

    定與三十拄杖。

     德勝上人 德勝上人。

    東林上足。

    老雪翁之孫也。

    天姿粹美。

    淡靜而端嚴。

    寬和而軒豁。

    與蒲團為雠敵。

    朝暮未嘗放舍。

    更能握起吹毛劍。

    佛來也斬。

    祖來也斬。

    則昏沉散亂。

    自然倒退三千裡。

    忽地兩手俱空。

    直得森羅萬象。

    徹底平沈。

    便是到家時節。

    若問如何是吹毛劍。

    珊瑚枝枝撐着月。

     正勤上人 所守者正。

    所學者勤。

    惟勤與正。

    乃入道之捷徑。

     正勤上人。

    能力守之。

    力學之。

    吾當與汝保任。

    摟出趙州心髓。

    将一個無字。

    揚在萬仞無涯。

    深坑之下。

    卻與從上佛祖。

    把手同行。

    不為差事。

     志月上人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此喻一心生萬法。

    萬法生一心。

    此即夢幻空華。

    半似而半空者也。

    忽若浮雲蔽空。

    水底清光何在。

    遮裡豁開正眼。

    月未嘗無。

    光未嘗沒。

    明與暗一如。

    死與生無間。

    若夫靈山話。

    曹溪指。

    馬祖玩。

    總是影子邊事。

     志月上人。

    堅志慕道。

    當於天地未判。

    父母未生以前。

    識取真月。

    然後見月休觀指。

    歸家罷問程。

    百千佛祖。

    盡是弄光影漢。

    縛作一束。

    浸在萬丈寒潭之底。

    不為分外。

     德溥上人 溥修其德。

    溥學其道。

    人之道德。

    身之黼藻。

    道照今古。

    秋月輝輝。

    德藹乾坤。

    春風浩浩。

    精學與精修。

    未宜輕放倒。

    九夏不出門。

    亦不踏橫艹。

    忽然拶透趙州狗子佛性無。

    珊瑚枝頭。

    紅日杲杲。

     繼逮上人 佛祖之道。

    廓若太虛。

    浩若大海。

    豈造次凡流之可語哉。

    又豈尺寸之可度。

    麻葦之可測哉。

    除非大根大器大力量。

    發大勇猛。

    於一念未生。

    一漚未發。

    一踏到底。

    然後向佛祖頭上坐。

    頭上卧。

    則方有少分相應。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雲無。

    隻遮個無字。

    量納太虛。

    深過大海。

    乃從上百千佛祖命脈。

    大地衆生眼目。

    豈可以驢鳴犬吠。

    有情無情見。

    及有思惟心之。

    可測度哉。

     繼逮上人。

    笃志此道。

    究明狗子佛性無話。

    甚切。

    如到方丈請益。

    遭痛棒打出者。

    屢矣。

    一日複來呈偈。

    求語為警策。

    故直書此以示。

    若認着一個元字腳。

    便是雜毒入心。

    孤負趙州不少。

     慈琇上人 古人三十年。

    履踐個事。

    尚道。

    我正鬧在。

    如今未曾拈起蒲團。

    便要一鍬掘井。

    豈不天地遼邈者哉。

    昏沉散亂。

    自曠大劫。

    相随相逐。

    直至今日。

    不有劈太華之力。

    吸滄溟之量。

    挂鐵面具。

    握金剛劍。

    要宇宙廓清。

    難矣。

    雖然白飯元來是米做。

    俯仰折旋。

    着衣吃飯。

    如壯士屈申。

    不借他力。

    廣額屠兒。

    放下屠刀。

    道。

    我是千佛一數。

    且喜一念相應。

    夫如向外馳求。

    弗自投吳與楚。

    豈不重為歎惜。

     智俊上人 大根大智。

    俊爽之士。

    當出古今羅網。

    掀翻生死窠臼。

    不滞有無名相。

    不分明暗路岐。

    展拓乾坤於毛發之上。

    呵叱風雷於謦欬之頃。

    百千佛祖。

    窺觑無門。

    大地衆生。

    仰望不及。

    時節到來。

    則頂天立地。

    播揚大教。

    扶持末法。

    以壽無上法王慧命。

    豈不慶快平生也欤。

    否則未免唐喪光陰。

    虛消信施。

    隻是一個。

    下闆頭。

    吃死飯漢。

    聞三下闆坐禅。

    一似生冤家。

    一味抽了。

    被寮舍中打睡。

    名字行腳。

    烏足語哉。

     宗然上人 儒釋無二道。

    聖凡無二心。

    但得其心。

    道則盡矣。

    在彼在此。

    曾何間焉。

     宗然上人。

    棄六經而收六賊。

    單提金剛寶劍。

    斷盡煩惱根塵。

    一日留紙於雪岩之下。

    欲請語。

    為終身道伴。

    古謂獨行無伴侶。

    語則剩矣。

    但隻要不離此。

    不着彼。

    翻身一擲。

    蓦過太虛。

    黃面漢與老仲尼。

    目即在上座腳底。

     宗胄上人 趙州道。

    一個無字。

    如擊塗毒鼓。

    聞者皆喪。

    苟不具頂門正眼。

    切忌動着。

    動着即瞎。

    透得一個無字。

    千句萬句。

    隻是一字。

    隻遮一字。

    從來不曾着畫。

    也是病見空花。

    趙州露刃劍。

    寒光霜焰焰。

    向遮提持得去。

    百千佛祖命根。

    一時兩斷。

    苟或柄把之真。

    已是自傷己命。

     九河辯藏主 大辯若讷。

    大巧若拙。

    此法離言語。

    不立文字之至要也。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道無。

    正是巧盡拙出。

    後來五祖演和尚。

    頌雲。

    趙州露刃劍。

    寒霜光焰焰。

    更拟問如何。

    分身作兩段。

    樸散淳離。

    轉而訛之。

    化為糟粕矣。

    籲惜哉。

     九為君數。

    十為成數。

    河出圖。

    洛出書。

    伏羲未畫。

    總未有遮個消息。

    老趙州。

    着腳於天地未形。

    佛祖未興。

    以前。

    淨如明鏡。

    轉若圓珠。

    僧問。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向他道無。

    又僧問。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向他道有。

    正如急水打球子。

    落處不停誰解看。

     剿虛妄之賊。

    絕散亂之媒。

    苟不力提利刃。

    吾未見其然。

    也隻遮無字。

    便是直入百萬軍中。

    斬顔良的杷柄。

    是須先[拚-ㄙ+ㄊ]得自家性命。

    然後有必取必勝之功。

    苟或漸疑漸慮。

    半後半前。

    非獨手中器械。

    被人奪卻。

    要見六戶風清。

    一塵不擾。

    未得在。

     頂門正眼。

    肘後靈符。

    鑒地輝天。

    摧邪顯正。

    至靈至驗。

    至妙至圓。

    無出一個無字。

    向未舉以前。

    一提提得。

    萬别千差。

    同歸一揆。

    如一月印千江。

    月無分照之心。

    水無受月之意。

    千江同一月。

    一月共千江。

    其如情見未忘。

    一任水中撈月。

     如來秘密寶藏。

    佛祖向上牢關。

    透得一個無字。

    百匝千重。

    一時了畢。

    譬如一燈洞耀。

    百千明鏡交輝。

    卻須當軒撲滅。

    明暗俱忘。

    道有道無。

    臨機在我。

    我相亦空。

    萬象森羅。

    同成正覺。

    到與麼時。

    方見古人道。

    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

     無邊剎海。

    自他不隔於毫端。

    十世古今。

    終始不離於當念。

    僧問趙州。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雲無。

    三百六十骨節。

    八萬四千毛竅。

    無明業識。

    煩惱。

    般若真如解脫。

    盡底一傾傾出。

    将謂是一顆照夜明珠。

    誰知卻是換眼睛烏豆。

    除非一拶粉碎。

    未易隔壁抟量。

     一處通。

    千處萬處一時通。

    一處透。

    千處萬處一時透。

    五千四十八張故紙。

    一千七百段葛藤。

    會得一個無字。

    如金翅王。

    一拍四大海水。

    連底俱空。

    才涉思量拟議。

    便被情識意路絆在。

    荊棘林中。

    要得脫體無依。

    乾坤獨露。

    三生六十劫。

     佛病祖病。

    色身法身。

    寒病熱病。

    大黃巴豆。

    醫不得底病。

    單單提一個無字。

    向未開口以前。

    一咽咽下。

    便是一粒換骨靈丹。

    瀉下通身雜毒。

    百千毛竅俱開。

    五蘊六塵。

    廓若太虛。

    淨如明鏡。

    卻與七百甲子老禅和。

    把手同行。

    同坐于大休大歇。

    大安樂田地。

    豈不慶快也欤。

    服藥不如忌口。

    開鑿人天眼目。

    發明佛祖宗猷。

    萬别千差之要。

    七縱八橫之妙。

    無出一個無字。

    臨機但無揀擇。

    大用自然現前。

    如行空之月。

    無不應之輝。

    若走盤之珠。

    無可留之影。

    或舒或卷。

    或擒或縱。

    剔起眉毛。

    已是千裡萬裡。

    沒交涉。

    惟大智洞明。

    小根小器。

    可得而語哉。

     俊拔衲子。

    要如良骥奔騰。

    直須一日千裡。

    苟獵虛言。

    不耕實效。

    縱抱天馬龍駒之質。

    未免且困鹽車之下。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可不自鞭自策者哉。

     了智上人 毀冕裂冠。

    披缁披褐。

    古未嘗無。

    枯此心如朽木。

    視身世如浮漚。

    在今罕有。

    所以道。

    學道乃大丈夫事業。

    非将相之所能。

     了智上人。

    棄官圓頂。

    刻苦下工。

    志實可尚。

    但勇猛精進四個字。

    着力未專。

    為昏沉散亂所困。

    未免堕在悠悠漾漾。

    名字坐禅甲裡。

    隻成個長行粥飯僧去也。

    如今要急相應。

    但隻豎起生鐵脊梁。

    撐開兩眼。

    盡三百六十骨節。

    八萬四千毛竅。

    屏作一個無字。

    一提提起。

    如一團熱鐵。

    如一堆烈焰相似。

    則自然空勞勞地。

    虛豁豁地。

    何緣有一毫昏沉散亂之相可得。

    如此五七日去。

    忽然築着磕着。

    也不定本色道人。

    若不赤體親見父母未生以前。

    本地風光。

    隻在無邊無岸。

    生死海裡浮沉。

    良為可惜。

    然雖如是。

    直須師子翻身。

    切忌韓盧逐塊。

     法海上人 法海汪洋。

    靈源湛寂。

    此大地衆生。

    三世佛祖。

    同一受用。

    隻因迷悟二字。

    有差有别。

    遂有生死涅盤。

    輪回解脫之間。

    要得會而歸之。

    隻消單單地。

    猛着精采。

    提一個無字。

    晝三夜三。

    [拚-ㄙ+ㄊ]死[拚-ㄙ+ㄊ]生。

    與之[病-丙+斯]捱。

    忽然一踏踏翻。

    徹法源底。

    則見三世如來。

    與三界二十五有。

    通是妙明真覺。

    無生死可厭。

    解脫可求。

    菩提可得。

    涅盤可證。

    如日月自行。

    江河自注。

    乾坤自立。

    虛空自在。

    曾何一纖塵一毫發之有間哉。

    依舊行但行。

    坐但坐。

    瞌睡打眠。

    着衣吃飯。

    一切平常。

    等閑道着一個佛字。

    三年漱口。

     法海禅人。

    與了智上座。

    同一出處。

    同住同參。

    發明大事。

    老僧當立待汝未跨門來。

    已與三十拄杖。

     示轉庵圓上人 轉山河大地。

    歸自己。

    則易。

    轉自己。

    歸山河大地。

    則難。

    有人道得不難不易句。

    其奈鼻孔。

    已被燈籠露柱穿卻。

    未免轉身無路。

    正恁麼時。

    畢竟喚什麼。

    作山河大地。

    又喚什麼作自己。

    自己與山河大地。

    是一是二。

    是有是無。

    到遮裡。

    卻須剔起眉毛於十二時中。

    行來坐去。

    冷地自家。

    微細揣摩。

    披剝始得。

    忽若翻轉手。

    摸着舊時鼻孔。

    依前隻在面皮上。

    便見五祖道。

    任運不知名。

    輕輕着眼聽。

    水上青青綠。

    原來是浮萍。

     示選副寺 道在日用。

    日用而不知。

    所以道。

    知是妄覺。

    不知是無記。

    到遮裡。

    且道知底是。

    不知底是。

    從上老凍膿。

    與天下行腳漢。

    并是築破飯袋。

    踏破艹鞋。

    要且未見一人透得遮重關子。

    既透不過。

    不若行但行。

    坐但坐。

    折旋俯仰。

    不是他人。

    至於聞聲見色。

    送去迎來。

    左東右西。

    無适不在。

    是則固是。

    其奈己眼未開。

    被一重膜子障住。

    未免前段葛藤。

    盡是别人家裡事。

    於我全無交涉。

    須是十二時中。

    四威儀内。

    無絲毫虛棄底工夫。

    單單提着一個無字。

    豎起生鐵脊梁。

    如頂一座須彌山。

    在額角頭相似。

    莫教眨眼照顧不前。

    便見渾身粉碎。

    且喜一生參學事畢。

     選副寺。

    淳厚有素。

    久依東叟老師。

    今欲換水養魚。

    向萬丈寒淵深處插足。

    忽若老龍奮迅。

    巨浪潑天。

    切不得於乾地浸殺。

     趙州見南泉。

    臨濟扣黃蘗。

    龍潭接德峤。

    盡皆一踏到底。

    當此末法。

    氣運澆漓。

    盡非一拶一挨。

    便透根器。

    自非棄得性命。

    向萬仞崖頭一撲。

    欲空萬法根源。

    以盡不傳之秘。

    未之聞也。

     昏沉掉舉之根。

    起於業識颠倒之頃。

    今欲拔而斬之。

    非力坐死究。

    則不能勝矣。

    固曰。

    行亦禅坐亦禅。

    語默動靜體安然。

    此亦得底人田地。

    若是未得底人。

    謂之執藥成病。

    安有海印發光時節。

     決欲究此一件大事。

    當須發大勇猛。

    奮不顧身。

    盡此三百六十骨節。

    八萬四千毛竅。

    屏作一個無字。

    一提提起。

    頓在七尺單前。

    三寸蒲團之上。

    如一座須彌山相似。

    兼以晝夜。

    積以歲月。

    無有不透底道理。

    若隻半熱半寒。

    似進不進。

    欲圖速效。

    以資話柄。

    将恐後來。

    打入骨董隊裡去也。

     忽爾目前虛豁豁地。

    似覺不見有此身。

    正謂之豁達空撥因果。

    須是信一念子。

    啐地斷。

    嚗地折。

    如崖崩石裂。

    地陷天崩始得。

    未曾親到遮個田地。

    謾說大悟十七八番。

    也是傍若無人。

     本分工夫。

    須是十二時中。

    打成一片。

    無絲毫間斷始得。

    若曰進一寸。

    退一尺。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安得有成辦底時節。

    是須豎起生鐵脊梁。

    教節節相拄。

    盡八萬四千毛竅。

    三百六十骨節。

    與平生氣力。

    屏作一個無字。

    一提提起。

    如一人與萬人敵始得。

    稍涉遲回。

    則被昏散二風。

    縛作一團。

    定矣。

     從上千差萬别。

    正眼若開。

    隻是一句。

    不消欬[口*敕]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