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岩和尚語錄卷第二

關燈


    元來欲究明此事。

    不睡也不得。

    你須是到中夜。

    爛睡一覺。

    方有精神。

    一日我自在廊庑中。

    東行西行。

    忽然撞着修兄。

    遠看他。

    但覺閑閑地怡怡然。

    有自得之貌。

    我方近前去。

    他卻與我說話。

    就知其有所得。

    我卻問他。

    去年要與你。

    說話些個。

    你隻管回避我。

    如何。

    他道。

    尊兄真正辦道人。

    無剪爪之工。

    更與你說話在。

    他遂問我。

    做處如何。

    與他從頭說一遍了。

    末後道。

    我如今隻是被個昏沉散亂。

    打并不去。

    他雲有甚麼難。

    自是你不猛烈。

    須是高着蒲團。

    豎起脊梁。

    教他節節相拄。

    盡三百六十骨節。

    八萬四千毛竅。

    并做一個無字。

    與麼提起。

    更讨甚麼昏沉散亂來。

    我便依他說。

    尋一個厚蒲團。

    放在單位上。

    豎起脊梁。

    教他節節相拄。

    透頂透底。

    盡三百六十骨節。

    一提提起。

    正如一人與萬人敵相似。

    提得轉力轉見。

    又散到此。

    盡命一提。

    忽見身心俱忘。

    但覺目前。

    如一片銀山鐵壁相似。

    自此行也如是。

    坐也如是。

    清淨三晝夜。

    兩眼不交睫。

    到第三日午後。

    自在三門下。

    如坐而行。

    忽然又撞見修兄。

    他問我。

    在這裡作甚麼。

    對他道辦道。

    他雲你喚甚麼作道。

    遂不能對。

    轉加迷悶。

    即欲歸堂坐禅。

    到後門了。

    又不覺至後堂寮中。

    首座。

    問我雲。

    欽兄你辦道如何。

    與他說道。

    我不合問人多了。

    刬地做不得。

    他又雲。

    你但大開了眼看。

    是甚麼道理。

    我被提這一句。

    又便抽身。

    隻要歸堂中坐。

    方才翻身上蒲團。

    面前豁然一開。

    如地陷一般。

    當是時呈似人不得。

    說似人不得。

    非世間一切相。

    可以喻之。

    我當時無着歡喜處。

    便下地來尋修兄。

    他在經案上。

    才見我來。

    便合掌道。

    且喜且喜。

    我便與他握手。

    到門前柳堤上行一轉。

    俯仰天地間。

    森羅萬象。

    眼見耳聞。

    向來所厭所棄之物。

    與無明煩惱。

    昏沉散亂。

    元來盡自妙明真性中流出。

    自此目前露裸裸地。

    靜悄悄地。

    浮逼逼地。

    半月餘日。

    動相不生。

    可惜許。

    不遇具大眼目。

    大手段尊宿。

    為我打并。

    不合向這裡。

    一坐坐住。

    謂之見地不脫。

    礙正知見。

    每於中夜睡着。

    無夢無想。

    無聞無見之地。

    又卻打作兩橛。

    古人有寤寐一如之語。

    又卻透不得。

    眼若不睡。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之說。

    又都錯會了也。

    凡古人公案。

    有義路可以咬嚼者。

    則理會得下。

    無義路。

    如銀山鐵壁者。

    又卻都會不得。

    雖在無準先師會下。

    許多年。

    每遇他開室。

    舉主人公話。

    便可以打個[跳-兆+孛]跳。

    莫教舉起衲僧巴鼻。

    佛祖爪牙。

    更無你下口處。

    有時在法座。

    東說西說。

    又并無一語。

    打着我心下事。

    又将佛經與古語。

    從頭檢尋。

    亦并無一句。

    可以解我此病。

    如是礙在胸中者。

    僅十年。

    後來因與忠石梁。

    過浙東天育兩山作住。

    一日佛殿前行。

    閑自東思西忖。

    忽然擡眸。

    見一株古栢觸着。

    向來所得境界。

    和底一時揚下。

    礙膺之物。

    撲然而散。

    如暗室中出。

    在白日之下。

    走一轉相似。

    自此不疑生。

    不疑死。

    不疑佛。

    不疑祖。

    方始得見徑山老人立地處。

    正好三十拄杖。

    何故。

    若是大力量大根器的人。

    那裡有許多曲折。

    德山見龍潭。

    於吹滅紙燭處。

    便道。

    窮諸玄辯。

    若一毫置於太虛。

    竭世樞機。

    似一滴投於巨壑。

    自此拈一條白棒。

    掀天掀地。

    那裡有你近傍處。

    水潦和尚。

    被馬祖一踏。

    便道。

    百千法門。

    無量妙義。

    盡向一毛頭上。

    識得根源。

    高亭見德山招手。

    便乃橫趨。

    永嘉見曹溪。

    隻是一宿覺。

    你輩後生晚進。

    若欲咨參個事。

    步趨個事。

    須是有這個标格。

    具這個氣槩始得。

    若是我說底。

    都不得記一個元字腳。

    記着則誤你平生。

    所以諸大尊宿。

    多不說做處與悟門見地。

    謂之以實法系綴人。

    土也消不得。

    是則固是。

    也有大力量。

    有宿種。

    不從做處來。

    無蹊徑可以說者。

    也有全不曾下工夫。

    說不得者。

    也有半青半黃。

    開口自信不及者。

    誠謂刁刀相似。

    魚魯參差。

    若論履踐個事。

    如人行路一般。

    行得一裡二裡。

    三裡四五裡便歇。

    隻說得一裡二裡。

    三裡四五裡話。

    行得百裡千裡萬裡。

    見得千裡萬裡境界。

    說得千裡萬裡話。

    須知此事。

    更在百千萬裡。

    盡乾坤之外。

    那裡在那裡。

    汝等諸人。

    聞恁麼道。

    須是自家具眼。

    各能缁素是否。

    揀擇青黃始得。

    若也似鴨聞雷。

    如水澆石。

    便從達磨大師。

    與釋迦老子肚裡過。

    我道也隻是閑。

    久立。

     道場山立僧普說。

    禅客出問雲。

    天氣秋高玉露垂。

    庭前黃菊綻東籬。

    臨濟德山施棒喝。

    不問知音更問誰。

    答雲。

    知音知後更誰知。

    進雲。

    與麼則水向石邊流出冷。

    風從花裡過來香。

    答雲閑言語。

    進雲。

    如何是德山棒。

    答雲。

    穿過你髑髅。

    進雲。

    如何是臨濟喝。

    答雲還聞麼。

    進雲。

    記得昔日臨濟和尚示衆道。

    我有時一喝。

    如金剛王寶劍。

    有時一喝。

    如踞地師子。

    有時一喝。

    作探竿影草。

    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此意如何。

    答雲從頭問将來。

    進雲如何是一喝。

    如金剛王寶劍。

    答雲切忌傷鋒犯手。

    進雲如何是一喝如踞地師子。

    答雲真個可憐生。

    進雲如何是一喝作探竿影草。

    答雲不得面前背後。

    進雲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答雲卻須參始得。

    進雲探竿影草驗來人。

    一喝須教海嶽昏。

    不是法王親的子。

    等閑誰敢踏渠門。

    答雲且緩緩。

    進雲隻如釋迦世尊。

    四十九年。

    橫說豎說。

    說不盡底事。

    今夜座元禅師。

    如何布施。

    答雲猶嫌少在。

    進雲。

    選佛若無如是眼。

    宗風那得到如今。

    師拈起拄杖雲。

    隻這是德山棒。

    卓一下。

    隻這是臨濟喝。

    伶俐漢。

    向未舉已前。

    一提提得。

    水向石邊流出冷。

    風從花裡過來香。

    其或未然。

    更煩拄杖子。

    借德山鼻孔。

    與臨濟出氣去也。

    卓一下。

    金剛寶劍。

    卓一下。

    踞地師子。

    卓一下。

    探竿影草。

    隻如一喝不作一喝用。

    與前三喝。

    是同是别。

    若謂是同。

    臨濟大師。

    未肯點頭在。

    若謂是别。

    争奈被德。

    山老漢。

    一串穿卻鼻孔。

    畢竟德山臨濟二大老鼻孔。

    與四十九年。

    說不盡底。

    相去多少。

    乃靠拄杖。

     複雲。

    既隆釋種。

    須紹門風。

    谛審先宗。

    是何标格。

    豈不見。

    臨濟三度扣黃蘗。

    被六十拄杖。

    如蒿枝拂相似。

    又不見。

    德山於龍潭欥滅紙燭處。

    脫然悟去。

    道。

    窮諸玄辯。

    若一毫置於太虛。

    竭世樞機。

    似一滴投于巨壑。

    二大老。

    可謂窮千聖之骨髓。

    徹萬法之根源。

    流芳後世。

    垂範于叢林者矣。

    今時參學道流。

    又須帶些子眼筋。

    觑破他古人敗阙處始得。

    若也觑得破。

    便見黃蘗龍潭。

    雖似金翅擘海直取龍吞。

    要且未免作死馬醫。

    臨濟德山。

    是則不離當處。

    獨跨大方。

    其奈舍長就短。

    埋沒己靈。

    要稱百世宗師未得在。

     道場門下。

    不說觑破觑不破。

    盡是在他頂[甯*頁]上。

    放屙底漢。

    如今既在這裡。

    聚首片時。

    欽上座。

    未免借堂上老人威光。

    掀翻海嶽。

    撞碎太虛。

    也要大家證據。

    雖然王令正嚴。

    豈可攙行奪市。

    今朝九月一。

    打闆坐禅。

    首座謂之表率。

    或恐一人半人。

    新發意菩薩。

    欲觑捕此道者。

    未有入頭處。

    未有下手腳處。

    或工夫有間。

    而不得成片段。

    或少有歡喜。

    不複加鞭。

    以求正悟。

    或已有悟門。

    為悟所迷。

    光影不脫。

    礙正知見。

    或為勝妙快樂所罩。

    堕在解脫深坑。

    轉身不得。

    或於古今差别機緣。

    有意味可以啖啄者。

    一一計較得行。

    無意味難於咬嚼者。

    又卻分疎不下。

    或為一切奇言妙句。

    奧理玄文。

    障在八識田中。

    抛舍不下。

    謂之雜毒入心。

    如油入面。

    永取不出。

    如今要得通上徹下。

    一翻翻轉。

    須是将一則古人沒意智底話頭。

    如生冤家。

    與之作對。

    直是撲一交倒地始得。

     若是未有這個消息。

    直饒行腳。

    走盡天涯海角。

    口裡記盡落索。

    春秋打開鋪席。

    一似賣狼虎藥。

    隻益戲論。

    诳惑後昆。

    自己衣單下。

    半文不直底一着。

    畢竟不曾摸着。

    若是真個卒地斷。

    嚗地折底漢。

    眼目定靜。

    言語提持。

    着着去離泥水。

    脫略窠臼。

    一切處一切時。

    隻麼平帖帖地。

    那裡恁麼。

    生生獰獰。

    咤咤沙沙。

    道我無敵於天下者也。

    這個喚作西天九十六種之數。

    誇張知解。

    該抹聖賢。

    望吾佛祖之道。

    遠之遠矣。

    若是具正因。

    有志之士。

    莫被這一種。

    [土*盍]圾性地。

    泛濫心源。

    須信有正宗之下。

    單傳直截之妙始得。

     如趙州一個無字。

    真個是一口吹毛利劍。

    可以破疑團。

    斷生死。

    空萬法。

    融古今。

     隻貴利根上智。

    撥着便轉。

    撩着便行。

    然後不妨與趙州老漢。

    同一眼目。

    同一受用。

    以至總萬别千差之要。

    開千差萬别之門。

    全賓全主。

    全體全用。

    全放全收。

    全生全殺。

    而總不外此矣。

     若是性根遲鈍。

    操舍不行。

    卻須豎起生鐵脊梁。

    向長連床上。

    厚着蒲團。

    挺身而坐。

    盡三百六十骨節。

    與八萬四千毛竅。

    并作一個無字。

    握兩拳頭。

    撐兩眼睛。

    一提提起。

    便欲斬為兩段。

    能如是着鞭。

    如是用力。

    何患乎不成片段。

    何患乎不到頭。

    似覺提不起時。

    轉覺熱悶。

    悶時與昏昏擾擾時。

    卻須全體一放放下。

    翻轉身來。

    就地略行數步。

    於行處亦如是着鞭。

    如是用力。

    隻當下别是一般精神。

    又複翻身上蒲團。

    挺身而坐。

    則胸次中酌然。

    如銀山鐵壁。

    虛勞勞地。

    靜悄悄地。

    何處有一絲毫動相。

    有一絲毫異相。

    到這個時節。

    卻不得守在這裡。

    又須翻身下地。

    如坐而行。

    然後又複如行而坐。

    晝不足。

    繼之以夜。

    夜不足。

    繼之以旦。

    翻來覆去。

    提去提來。

    不知不覺。

    忽然拶透。

    如貧得寶。

    似暗得燈。

    如雲開見日。

    如水底火發。

    盡十方剎海。

    是個大圓鏡。

    盡十方剎海。

    是個自己。

    謂之心空及第。

    見徹父母未生前面目。

    若說明大法。

    透古今。

    以盡佛祖之奧。

    喻如入海。

    方始插得腳。

    前面洪濤際天。

    巨浪沃日。

    那裡更在那裡。

    切不得聽人道悟是表顯之說。

    個事本來成現。

    隻消一笑知歸。

    是則因是。

    其奈隔壁抟謎。

    青黃赤白。

    長短方圓。

    畢竟不曾親見。

    被人掇在面前。

    分明是差珍異寶。

    卻喚作瓦礫磚頭。

    分明是瓦礫磚頭。

    卻喚作差珍異寶。

    又不得聽人道參禅本是安樂法門。

    那裡有許多生生受受。

    勞勞攘攘。

    隻消默默提撕。

    久久自契。

    這個喚作死水浸石頭。

    永無醒動底分子。

    又不得聽人道隻這無字。

    是個系驢橛子。

    隻消提來頓在面前。

    牢牢把定。

    系住這一念子。

    念頭純熟。

    自然到家。

    殊不知。

    這一念子。

    如燈焰焰。

    如水涓涓。

    眨得眼來。

    千裡萬裡。

    自非潑撒一回。

    那裡被你把得定。

    系得住。

    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