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颠道濟禅師語錄
關燈
小
中
大
公卻輸了一盤。
王公曰。
出家人不打你。
隻與我寫一招牌。
濟公曰。
我無酒卻寫不得。
王公便與濟公對門方家酒店裡。
濟公一上吃了十五六碗曰。
你要寫甚樣招牌。
王公拿出一幅紙。
濟公提起筆。
便寫下十字。
雲王家清油細豆大馉饳兒。
寫畢濟公曰。
我吃你酒。
無物相謝。
我将方才下棋為題。
寫一篇文在粉壁上。
詞雲。
無為堂上敵手相逢。
移來一座水晶盤。
傾下兩行碧玉子。
聚三掣五。
奪角争先。
靜悄悄向竹塢松軒。
冷清清對茅亭菊檻。
排成形勢。
黑叢叢萬裡幹戈。
擺定機關。
白皎皎一天星象。
休言國手。
謾說神仙。
遍九州。
奪利于蠅頭。
布三路。
圖名于蝸角。
縱橫在我。
敲磕由他。
個中訣破着精神。
要使英雄滿天下。
咦 除非有個神仙路 沖破從來七九關。
濟公寫罷。
作謝出門。
迳往萬松嶺。
望毛太尉。
太尉卻好在那裡射箭。
濟公向前施禮曰。
太尉射得好。
太尉急忙歇箭曰。
何故久不會。
濟公把前事細說。
太尉曰。
今日熱同你竹園中。
乘涼吃酒。
至晚而散。
仍于府中。
歇住五七日。
濟公曰。
我還要去望陳太尉。
遂别。
迳到陳太尉府前。
門公通報。
太尉出迎。
茶罷。
便令安排品馔。
飲酒至晚。
又留在府中。
歇住二三日。
濟公猛省曰。
長老把我為人運出來十餘日。
他必嗔怪。
遂别太尉。
迳來淨慈寺。
卻說德輝長老半月不見濟公。
心中嗔惱。
差火工四下尋覓。
到長橋。
隻見濟公在馉饳鋪中。
火工向前曰。
濟公長老有請。
濟公便起身。
入方丈見長老曰。
老僧再三囑付。
緣何不改前非。
濟公跪在面前曰。
告我師慈悲弟子。
許久不去望相識。
偶至萬松嶺。
蒙毛太尉留住五七日。
陳太尉府裡住二三日。
故此擔閣了。
長老曰。
我不信二位太尉。
是朝廷近侍官。
如何敬你。
且說你的本身事。
我便饒你打。
濟公請紙筆。
便作一詞。
名臨江仙雲。
粥去飲來何日了。
都緣皮袋難醫。
這般軀殼好無知。
入喉才到腹。
轉眼又還饑。
惟有衲僧渾不管。
且須慢飲三杯。
冬來猶挂夏天衣。
雖然形醜陋。
心孔未嘗迷。
長老大喜曰。
既然朝官與你好。
如何做不得鹽菜化主。
濟公曰。
做到做得。
争柰不怯氣化來請這夥賊秃。
若是長老這等相愛。
休說鹽菜。
便一日要十個豬也有。
長老大笑道。
我寺中原有壽山福海藏殿。
如今??壞。
若得三千貫錢。
便可起造。
你化得否。
濟公曰。
非是弟子誇口。
三千貫。
隻消三日便完。
長老便令侍者。
請鹽寺買辨。
酒肴素食羅列于方丈。
長老親陪濟公。
吃得大醉。
長老曰。
要開疏頭。
你醉了。
明日寫罷。
濟公曰。
我是李太白。
但酒多越好。
乃令行童取過文房四寶濃磨了墨。
濟公提筆起。
一掃而就。
雲。
伏以佛日增輝。
法輪長轉。
夫佛日者。
乃佛光洞照。
法輪者。
是法力傳流。
切見南屏山淨慈寺。
承東土之禅宗。
禀西湖之秀氣。
殿閣軒昂。
門樓高大。
近因藏殿傾頹。
便覺僧家寥落。
是以法輪不動。
食輪怎得周全。
藏殿若完。
佛殿自然氣象。
欲得壽山福海莊嚴。
須仗達官長者。
歡喜舍金賜鈔。
須休心下躊蹰。
運木擔泥。
且便眼前成就。
輪轉無休。
檀那永固。
募緣化主書記僧。
道濟謹題。
寫罷長老大喜。
次早濟公。
到方丈别了長老。
出門迳投萬松嶺來。
忽聽一聲喝道言太尉朝回。
少頃毛太尉近面。
太尉曰。
這早何處去。
濟公曰。
我早。
太尉又早。
太尉曰。
我是官身。
朝裡去方回。
你出家人正好穩睡。
濟公曰。
亦有一事睡不能熟。
進府訴禀。
太尉便令整治早飯。
問濟公。
适間欲說甚話。
濟公曰。
獘寺有座壽山福海藏殿跌倒。
今欲修造。
須三千貫錢。
因此特來望太尉一力完成。
将出疏簿。
遞與。
太尉曰。
我那有三千貫。
些少布施使得。
濟公曰。
教我再化何人。
太尉曰。
既如此可停一兩月。
待下官辏集。
濟公曰。
個卻使不得。
三日内便要。
太尉曰。
你正是風子。
三千貫錢如何更有。
濟公撇了疏簿。
急急起身。
太尉趕出去。
将疏簿去還他。
濟公拿起。
又丢入去。
一迳奔走。
太尉分付門公。
今後濟風子來。
休放進府。
且說濟公。
迳自回寺。
首座問曰。
化得若幹。
濟公曰。
後日皆完。
首座曰。
今日無一文後日那得完。
濟公曰。
不要你憂。
我自有道理首座說與長老。
長老亦不信。
次日衆僧。
鹹對長老言。
濟公今日不出去化。
因在竈下捉虱子。
明日如何有。
第三日。
毛太尉早朝但見一皇院子來道。
娘娘有旨。
宣太尉。
急忙到太後宮中。
拜舞罷。
大後曰。
毛君實。
子童夜來三更時分。
見一金身羅漢。
言道淨慈寺壽山福海藏殿崩珊。
化鈔三千貫。
再言疏頭在汝家。
後有名字。
太尉大驚。
暗思濟公非凡人也。
乃啟奏曰。
娘娘兩日前。
淨慈寺書記僧。
委有疏頭。
留于臣處。
太後曰。
寶庫内有三千貫脂粉錢。
子童共你到淨慈寺。
認此金身羅漢。
太後懿旨。
備辨銮駕。
嫔妃彩女随往淨慈寺行香。
毛太尉押解三千貫鈔。
其日濟公在房中。
曰此時将及來也。
行出房門高叫。
都來接施主。
使去擂鼓撞鐘。
長老聽得。
急使侍者問消息。
隻見門公報道。
有黃門使來。
說太後娘娘行香。
長老忙披袈裟出方丈。
引滿寺五百餘僧迎接。
隻見太後鳳辇到來。
長老等于山門外接見。
娘娘謂長老曰。
子童昨夜三更時分。
夢一金身羅漢。
來化鈔三千貫。
修造藏殿。
今日送鈔在此。
子童要認這尊羅漢。
長老見說擡着香爐。
引五百餘僧。
團團在佛殿上看經。
此時濟公來在數内。
卻從面前過。
太後指曰。
正是此僧。
方欲下拜。
濟公急忙打個根鬥。
褲兒不穿露出前面這件物事。
扒起便走。
長老就奏娘娘曰。
此僧平日有些風症。
太後令毛君實。
将三千貫交與庫師收了。
太後自回。
長老衆僧送出山門。
自回方丈。
令尋濟公。
不見。
忽一侍者來曰。
濟公引領一夥小兒。
撐一隻船。
到西湖采蓮。
長老曰。
濟公要這藏殿完成。
一時遂顯靈感。
今恐被人識破。
故作此态。
濟公将船劃過石岩橋登岸。
令小兒劃船回去。
卻自望古蕩裡摸去。
教場橋登東廁。
隻見尿缸内一個蝦蟆。
浸得老漲的。
濟公曰。
苦惱。
亦是輪回。
我與你下火。
作頌雲。
這個蝦蟆。
死也掘強。
瞑目并牙。
跏趺合掌。
佛有大身小身。
即非我相人相。
一念悟來。
離諸業障。
咦 青草岸邊尋不見 分明月夜梨花上。
濟公念罷。
隻見半空中。
青衣童子叫曰。
多虧師父。
已得超升。
衆皆喝彩。
忽一人拖住濟公曰師父。
同你前面坐一坐。
濟公曰。
阿哥。
你是何處。
那人曰。
我是西溪安樂山永興寺長老。
聞清溪道士徐公。
說上人清德。
累欲一見。
今日小人有緣。
且去飲三杯。
二人行過古蕩街。
迳望永興寺來。
此時長老正在山門下乘涼。
濟公向前施禮。
長老曰。
師兄何來。
砧基曰。
此是濟長老也。
長老大喜請入方丈。
賓主坐定茶罷。
問砧基何處相遇。
砧基說蝦蟆下火故事。
長老歎羨。
令整酒馔。
濟公恁意飲了一夜。
次日請徐提點陪侍。
長老要造安樂橋。
浼濟公開疏雲。
伏以山藏古寺。
水接平橋。
西溪市北。
安樂山橋。
珊損年深。
往來不便。
欲建運雲之勢。
全憑駕石之功資金浩大獨力難成。
辄持短疏。
遍扣大檀。
誠哉勸資。
慨然樂助。
疊石橫空。
杜預建時。
從古有跨溪通道。
相如題後。
豈今無不慚風漱石。
還愛月盈河水流碧草環中過。
人在蒼龍背上行。
橋梁萬代。
福祿無窮。
寫罷。
二人迤??行至崇真寺夜宿。
次日到洗馬池閑玩。
題雲。
昔日曾聞洗馬池 悠然此景在西溪 風生水面波紋細 日上堤邊樹影低 水底青天沉翡翠 波中明月浸琉璃 何如花下退朝去 喜看鴛鴦戲石矶 自是濟公隻在永興寺。
崇真寺。
清溪道院。
幾處盤桓。
不覺過了四個月。
時值初冬天氣。
濟公覺道身冷。
思量我出來長久。
須回寺去。
于是别了長老。
并徐提點。
便向石人嶺來時。
見上天竺忏首。
同一道人坐地。
見濟公來。
二人起身相見。
忏首曰。
汝在何處。
長老差人各處尋覓。
濟公曰。
我在永興寺。
住了四個月。
恐長老見嗔。
今日故回。
汝等何往。
忏首曰。
你不知我寺。
講主九月二十夜。
着賊偷得一空。
聞知西溪街上鄭先生。
蔔得好卦。
故令我問課回來。
濟公曰。
我實不知。
既如此。
同你去望他。
二人落了石人嶺。
迳至甯棘庵。
講主正在方丈中煩悶。
濟公向前施禮曰。
失彩失彩。
講主曰。
久不相會。
何故不來看我。
濟公曰。
我侬今日偶遇忏首說。
特來望你。
講主曰。
老僧掙了一世。
今一夜皆空。
濟公曰。
出家人要财物何用。
待他偷去。
倒省得記挂。
講主曰。
我積趱來。
要修僧房起鐘樓。
今被偷去。
與外人說不得。
隻好自知。
故此煩悶。
濟公乃曰。
如此我作一律。
替你解悶。
題雲。
啞吃黃瓜苦自知 将絲就縱落人機 低田缺水遭天旱 古果安身着鬼迷 賊去關門無物了 病深服藥請醫遲 竹筒種火空長炭 夜半描龍??向誰 講主大笑曰。
妙哉雙關二意。
我肚中多悶。
你休回去。
在此相伴。
解歎我也好。
濟公曰。
隻怕無酒吃。
講主曰。
别物無有。
惟酒你吃不了。
濟公曰。
既有酒。
莫說一兩月。
便是一兩年也在此。
衆人大笑。
自是濟公。
又在天竺過了兩月。
看看臘近。
講主留過年。
濟公曰。
這卻使不得。
須回寺過年。
乃别講主。
向淨慈寺來。
山門口撞見監寺曰。
濟公一向在何處。
濟公曰。
我在老婆房裡。
監寺曰。
你是風子我不理你。
濟公迳入方丈。
見長老向前施禮。
長老曰。
不與老僧說知。
一直出去半載。
是何道理。
濟公曰。
偶然閑走。
望長老慈悲。
長老道我卻不怪反被衆人笑。
濟公曰。
今後再不敢如此。
自此濟公。
隻是坐禅念經。
時值三月天氣。
濟公對長老說。
我從歸寺。
并不曾出門。
今欲出去。
望相識。
特禀長老。
長老曰。
你去。
隻可一兩日便回。
濟公曰。
謹領。
乃離方丈。
迳投萬松嶺來至毛太尉府。
令門公通報。
太尉忙出迎接。
入坐茶罷。
太尉曰。
自從同太後娘娘到你寺。
已半載餘矣。
濟公曰。
向日深虧相公。
完成這莊勝事。
近思酒飲特來相探。
太尉曰。
你且坐。
今日園子。
掘得些筍。
将一半進朝。
一半在此。
令煮來與你嘗新。
濟公大喜。
一上吃大半碗。
道滋味極美。
佛語雲。
一寸二寸。
官員有分。
一尺二尺。
百姓得吃。
和尚要吃。
直待織壁。
我侬虧太尉得嘗新。
長老在寺。
夢也夢不見。
我且剩幾塊。
持歸奉長老。
太尉道。
此是殘剩。
另将一盤。
來用荷葉包固。
濟公提荷葉包。
作謝。
遂行。
一路向淨慈寺來山門下。
首座曰。
手裡包兒。
莫非狗肉。
濟公道不是。
包内之物。
你們夢也夢不見。
衆曰。
卻是甚麼。
濟公把包兒。
塞将過去曰。
你且聞一聞。
迳入方丈。
長老曰。
你今如何便回。
濟公曰。
我一迳毛太尉府中去。
卻好嘗新筍。
我讨得一包。
與長老嘗新。
長老曰。
難得你。
濟公令侍者取一盤來。
将荷葉包解開。
傾在盤内。
托上長老面前。
長老吃了三二塊。
人各分些。
衆僧皆來讨筍吃。
長老曰有數。
這些都分了。
濟公曰。
我侬在毛太尉府中。
說禅機漏将筍來。
你們隻顧白口要吃。
長老曰。
你說甚麼禅機。
濟公曰。
一寸二寸。
官員有分。
一尺二尺。
百姓得吃。
和尚要吃。
直待織壁。
長老曰。
絕妙絕妙。
衆僧曰。
你化些來與我們嘗新也好。
濟公曰。
衆僧有将新筍為題作得一詩。
我侬便去化兩擔來。
長老便作一絕雲。
竹筍初生牛犢角 蕨芽新長小兒拳 旋挑野菜炊香飯 便是江南二月天 濟公曰。
今日不許。
明日也無。
後日還你兩擔。
長老曰。
這新筍初生。
如何論擔。
濟公曰。
休要管。
次日濟公迳投萬松嶺。
毛太尉府裡來。
到廳坐定。
濟公曰。
昨日蒙賜筍。
長老吃了。
衆僧都讨。
我侬一時說了口。
今日故來化緣兩擔。
太尉曰。
若過十餘日。
出得廣時。
便有。
如今初放标。
何能論擔。
園子曰。
昨夜頗暖。
都鑽出頭來。
太尉喜曰。
将疏頭來。
與你筍。
濟公請紙筆一揮而就雲。
錦屏破玉。
偏宜我等齋盂。
粉節出牆。
已屬他人風月。
正好拖泥掘出。
那堪帶露擔來。
鹽油鍋内炙就黃金。
湯水釜中煮成白玉。
滿滿盛來沒底碗子。
齊齊吃去無心道人。
趁嫩正好結緣。
沒後難得進口。
山僧盡嘗。
滋味鮮甜。
施主專享。
福祿永固。
太尉喜曰。
今日方透芽。
且養他一夜。
明早掘去。
還多得些。
濟公曰。
正好。
正好。
太尉當晚留濟公在府歇了。
次早同濟公步入竹園中。
隻見掘起約有五擔。
撥五個當直人挑送。
濟公謝了太尉。
投淨慈寺來。
衆僧在山門下。
遙見濟公領五擔筍來。
急報長老。
濟公曰。
筍便化了。
你等可出五百文鈔。
還腳錢。
長老曰。
老僧自有。
令侍者取鈔五百文。
付五個送筍人去訖。
長老令煮筍。
與衆僧吃。
吃罷盡散。
卻說濟公。
猛思靈隐寺。
昌長老已死。
不去送得喪。
聞得印鐵牛做長老。
要去望他。
離寺過六條橋。
徐步行至靈隐寺前。
見侍者曰。
煩希通報。
侍者入方丈曰。
淨慈寺濟書記來訪。
長老曰。
風子不要采他。
你去回報不在。
侍者報濟公。
濟公大怒。
便走到西堂房裡。
望小西堂。
亦不在。
問行童借筆。
去冷泉亭下。
作詩一律雲。
幾百年來靈隐寺 如今卻被鐵牛闩 蹄中有漏難耕種 鼻孔撩天不受穿 道眼何如驢眼瞎 寺門常似獄門關 冷泉有水無鷗鹭 空使留名在世間 寫罷付行童。
仍于西堂粉壁題雲。
小小庵兒小小窗 小小房兒小小床 出入小童并小行 小心伏事小西堂 濟公别了行童自回寺。
卻說靈隐寺。
有人入白。
長老怒曰。
臨安府趙太守。
是我故交。
浼他砟去淨慈寺門外。
兩傍松樹。
破他風水。
卻說德輝長老。
一日共濟公在方丈中。
忽見侍者報曰。
山門外趙太守。
帶百餘人。
要砍兩傍松木。
長老曰。
如何是好。
濟公曰。
長老休慌。
待我去見他。
長老曰。
這官人十分利害。
汝去見他。
須用小心。
濟公曰。
我師寬心。
言訖。
出山門。
太守在外叫和尚。
濟公向前施禮。
太守曰。
你便是甚麼濟颠。
久聞你善賦詩。
今來見我有何話說。
濟公曰。
聞知相公要伐敝寺松木。
有詩呈上。
亭亭百尺接天高 曾與山僧作故交 滿望枝柯千載茂 可憐刀斧一齊抛 窗前不睹龍蛇影 耳畔無聞風雨号 最苦早間飛去鶴 晚回不見舊時巢 太守見詩大喜。
見山環翡翠。
屋隐煙霞。
令濟公作詩雲。
白石磷磷積翠岚 翠岚深處結茅庵 煮茶迎客月當戶 采藥出門雲滿籃 琴挂葛弦鳴素志 窗開風拂罷清談 今朝偶識東坡老 四大皆空不用參 太守歎賞不足。
曰下官亦續一律雲。
不作人間骨肉僧 霜威隐隐骨棱棱 金芝三秀詩壇瑞 寶樹千花法界清 得句逃禅甯縛律 即心是性不傳燈 我來問道無餘事 雲在青天水在瓶 須臾齋畢。
太守自回。
長老入方丈謂衆僧曰。
今日若非濟公。
誰人解得。
卻說濟公閑行至長橋。
見賣馉饳兒門上。
貼着鬥書。
吃了一驚。
走入見王婆在棺材邊哭。
王婆曰。
阿公和你素好。
後日出殡。
你來送喪。
就請你下火。
念阿公平日之面。
說兩句禅機。
令他西方去。
濟公曰。
如此準來行到長橋上坐着。
隻見賣蘿蔔的沈乙。
挑了空擔來曰。
師父多時不見。
同你飲一碗何如。
濟公曰。
甚好。
二人走入酒店坐定。
沈乙篩酒。
濟公一上吃了幾碗。
濟公曰。
難得你這片好心。
我看你巴巴碌碌。
何時是了。
不□随我吃碗安單飯也罷。
沈乙曰。
我久懷此意。
若師父肯提挈。
今日便跟師父。
濟公引沈乙來寺。
參見長老。
濟公曰。
弟子尋得一徒弟在此。
望長老容留。
長老遂與他摩頂受記。
改名沈萬法。
次日飯後。
濟公令沈萬法扒些火來。
萬法曰。
要火做何用。
濟公曰。
我今日閑坐。
烘幾個虱子。
少刻萬法掇一盆火來。
濟公脫下直裰。
在火上一烘。
兩個虱子做一塊鑽出來。
濟公曰。
虱子也有夫妻。
我欲咬死。
又恐污了口。
不如就火中燒化。
便放虱子火中。
口念雲。
虱子聽我語。
汝今當記取。
類于蟲蟻中。
隻與血肉處。
清淨不肯生。
來生我褲裡。
大不大如麻。
亦有夫和婦。
宛轉如是生。
咂我何時悟。
我身自非欠。
你豈能堅固。
向此一爐火。
切莫生驚怖。
抛卻蠕動軀。
莫複來時路。
咦 烈焰光中爆一聲 刹刹沉沉無覓處。
是日。
濟公分什沈萬法。
道我去長橋送王公喪。
了便回。
迳去。
喪事将起身。
濟公曰。
我一發替他指路。
口念雲。
馉饳兒王公 秉性最從容 擂豆擂了百來拒 蒸餅蒸了千餘籠 用了多少香油 燒了萬千柴顯 今日盡皆丢散 日常主顧難留 靈棺到此 何處相投。
咦 一陣東風吹不去 鳥啼花落水空流。
一壁起材。
行至方家局燒化。
濟公手提火把。
道大衆聽着。
王婆與我吃粉湯 要令王公往西方 西方八萬四千裡 如今且隻在餘杭 念罷。
隻見一後生來在王婆面前作揖。
乃是女兒鄰舍。
先是王婆。
有一女嫁在餘杭。
比時有孕。
不來送喪。
昨夜五更養得一個男兒。
肋下有四朱字。
寫道馉饳王公。
因此特央鄰人報生。
王婆聽得大喜。
衆人驚駭。
濟公被衆人圍住。
便跳在卓上。
打個跟鬥。
露出下面物事來。
衆人大笑。
濟公趁笑間一迳走了。
乃入清渡門來新宮橋下。
沈平齋生藥鋪裡。
他家媽媽尊敬濟公。
見濟公忙請入内。
坐定茶罷。
媽媽便令安排酒來。
将一隻大碗。
安在濟公面前。
濟公一上吃了十餘碗。
已有醉意。
養娘又托出一碗辣汁魚來。
媽媽道再吃幾碗。
濟公又吃了十數碗。
十分酩酊。
作謝媽媽。
撞到清波門一交跌倒。
把門的并過往人圍住。
其中有認得的。
道這是淨慈寺濟書記能吟詩極好。
隻是吃酒沒正經。
濟公聽見說。
傲起來曰。
誰人說我沒正經。
便歌雲。
本是修來四果身。
風颠作逞混凡人。
能施三昧神通力。
便指凡人出世津。
經卷無心看。
禅機有意親。
醉時喝佛罵天真。
渾身不見些兒好。
一點靈光絕勝人。
認得的。
扶起濟公。
攙到十。
裡松。
又跌倒了。
直到淨慈寺報知長老叫沈萬法。
急出山門。
到十裡松。
向前道師父回寺去。
濟公曰。
賊牛。
駝我去。
把沈萬法吐了一頭一臉。
沈萬法駝到廚下。
面床上放師父睡了。
方去洗臉。
濟公跳将起來。
高叫無名發。
呀呀呀。
衆僧都道濟公酒狂。
濟公曰。
駝我見長老又叫無名發。
呀呀呀。
衆僧不曉得。
都去唾了。
濟公不住口連叫到三更時分。
羅漢堂琉璃燈。
燒着幡腳。
火起。
濟公繞廊下叫。
無名發呀呀呀。
敲各房門。
衆僧撩亂起來。
各自收拾猛火随風。
焰焰騰騰。
延燒佛殿兩廊各僧房。
濟公曰。
燒得這秃驢們好。
忽然弓兵入來。
捉住兩個監寺出官。
隻不見長老。
這火直燒到次日午時還未滅。
止留得山門不燒。
衆僧對濟公曰。
許多佛力。
因何不能護持。
濟公口占四句雲。
無名一點起逡巡 大廈千間盡作塵 非是我佛不靈感 故要樓台一度新 話間官府救火。
就将兩個監寺。
枷在長橋上。
衆僧在火場上商議。
不知長老何處。
怎生救得兩個監寺。
濟公曰。
監寺且遲遲。
尋長老要緊。
衆僧曰。
必定睡熟在方丈燒死了。
侍者曰。
我們真個不曾見長老出方丈門。
濟公說。
既然如此。
且着火工去扒地。
扒了多時。
并無蹤迹。
隻見一塊砌平磚。
上面惟留下八句詩雲。
一生無利亦無名 圓頂方袍自在行 道念隻從心上起 禅機俱向舌根生 百千萬劫假非假 六十三年真不真 今向無名叢内去 不遺一物在南屏 濟公曰。
長老自歸天台山去了。
且令火工收拾些燒不盡木頭。
搭起幾間茅屋。
衆僧安身。
濟
王公曰。
出家人不打你。
隻與我寫一招牌。
濟公曰。
我無酒卻寫不得。
王公便與濟公對門方家酒店裡。
濟公一上吃了十五六碗曰。
你要寫甚樣招牌。
王公拿出一幅紙。
濟公提起筆。
便寫下十字。
雲王家清油細豆大馉饳兒。
寫畢濟公曰。
我吃你酒。
無物相謝。
我将方才下棋為題。
寫一篇文在粉壁上。
詞雲。
無為堂上敵手相逢。
移來一座水晶盤。
傾下兩行碧玉子。
聚三掣五。
奪角争先。
靜悄悄向竹塢松軒。
冷清清對茅亭菊檻。
排成形勢。
黑叢叢萬裡幹戈。
擺定機關。
白皎皎一天星象。
休言國手。
謾說神仙。
遍九州。
奪利于蠅頭。
布三路。
圖名于蝸角。
縱橫在我。
敲磕由他。
個中訣破着精神。
要使英雄滿天下。
咦 除非有個神仙路 沖破從來七九關。
濟公寫罷。
作謝出門。
迳往萬松嶺。
望毛太尉。
太尉卻好在那裡射箭。
濟公向前施禮曰。
太尉射得好。
太尉急忙歇箭曰。
何故久不會。
濟公把前事細說。
太尉曰。
今日熱同你竹園中。
乘涼吃酒。
至晚而散。
仍于府中。
歇住五七日。
濟公曰。
我還要去望陳太尉。
遂别。
迳到陳太尉府前。
門公通報。
太尉出迎。
茶罷。
便令安排品馔。
飲酒至晚。
又留在府中。
歇住二三日。
濟公猛省曰。
長老把我為人運出來十餘日。
他必嗔怪。
遂别太尉。
迳來淨慈寺。
卻說德輝長老半月不見濟公。
心中嗔惱。
差火工四下尋覓。
到長橋。
隻見濟公在馉饳鋪中。
火工向前曰。
濟公長老有請。
濟公便起身。
入方丈見長老曰。
老僧再三囑付。
緣何不改前非。
濟公跪在面前曰。
告我師慈悲弟子。
許久不去望相識。
偶至萬松嶺。
蒙毛太尉留住五七日。
陳太尉府裡住二三日。
故此擔閣了。
長老曰。
我不信二位太尉。
是朝廷近侍官。
如何敬你。
且說你的本身事。
我便饒你打。
濟公請紙筆。
便作一詞。
名臨江仙雲。
粥去飲來何日了。
都緣皮袋難醫。
這般軀殼好無知。
入喉才到腹。
轉眼又還饑。
惟有衲僧渾不管。
且須慢飲三杯。
冬來猶挂夏天衣。
雖然形醜陋。
心孔未嘗迷。
長老大喜曰。
既然朝官與你好。
如何做不得鹽菜化主。
濟公曰。
做到做得。
争柰不怯氣化來請這夥賊秃。
若是長老這等相愛。
休說鹽菜。
便一日要十個豬也有。
長老大笑道。
我寺中原有壽山福海藏殿。
如今??壞。
若得三千貫錢。
便可起造。
你化得否。
濟公曰。
非是弟子誇口。
三千貫。
隻消三日便完。
長老便令侍者。
請鹽寺買辨。
酒肴素食羅列于方丈。
長老親陪濟公。
吃得大醉。
長老曰。
要開疏頭。
你醉了。
明日寫罷。
濟公曰。
我是李太白。
但酒多越好。
乃令行童取過文房四寶濃磨了墨。
濟公提筆起。
一掃而就。
雲。
伏以佛日增輝。
法輪長轉。
夫佛日者。
乃佛光洞照。
法輪者。
是法力傳流。
切見南屏山淨慈寺。
承東土之禅宗。
禀西湖之秀氣。
殿閣軒昂。
門樓高大。
近因藏殿傾頹。
便覺僧家寥落。
是以法輪不動。
食輪怎得周全。
藏殿若完。
佛殿自然氣象。
欲得壽山福海莊嚴。
須仗達官長者。
歡喜舍金賜鈔。
須休心下躊蹰。
運木擔泥。
且便眼前成就。
輪轉無休。
檀那永固。
募緣化主書記僧。
道濟謹題。
寫罷長老大喜。
次早濟公。
到方丈别了長老。
出門迳投萬松嶺來。
忽聽一聲喝道言太尉朝回。
少頃毛太尉近面。
太尉曰。
這早何處去。
濟公曰。
我早。
太尉又早。
太尉曰。
我是官身。
朝裡去方回。
你出家人正好穩睡。
濟公曰。
亦有一事睡不能熟。
進府訴禀。
太尉便令整治早飯。
問濟公。
适間欲說甚話。
濟公曰。
獘寺有座壽山福海藏殿跌倒。
今欲修造。
須三千貫錢。
因此特來望太尉一力完成。
将出疏簿。
遞與。
太尉曰。
我那有三千貫。
些少布施使得。
濟公曰。
教我再化何人。
太尉曰。
既如此可停一兩月。
待下官辏集。
濟公曰。
個卻使不得。
三日内便要。
太尉曰。
你正是風子。
三千貫錢如何更有。
濟公撇了疏簿。
急急起身。
太尉趕出去。
将疏簿去還他。
濟公拿起。
又丢入去。
一迳奔走。
太尉分付門公。
今後濟風子來。
休放進府。
且說濟公。
迳自回寺。
首座問曰。
化得若幹。
濟公曰。
後日皆完。
首座曰。
今日無一文後日那得完。
濟公曰。
不要你憂。
我自有道理首座說與長老。
長老亦不信。
次日衆僧。
鹹對長老言。
濟公今日不出去化。
因在竈下捉虱子。
明日如何有。
第三日。
毛太尉早朝但見一皇院子來道。
娘娘有旨。
宣太尉。
急忙到太後宮中。
拜舞罷。
大後曰。
毛君實。
子童夜來三更時分。
見一金身羅漢。
言道淨慈寺壽山福海藏殿崩珊。
化鈔三千貫。
再言疏頭在汝家。
後有名字。
太尉大驚。
暗思濟公非凡人也。
乃啟奏曰。
娘娘兩日前。
淨慈寺書記僧。
委有疏頭。
留于臣處。
太後曰。
寶庫内有三千貫脂粉錢。
子童共你到淨慈寺。
認此金身羅漢。
太後懿旨。
備辨銮駕。
嫔妃彩女随往淨慈寺行香。
毛太尉押解三千貫鈔。
其日濟公在房中。
曰此時将及來也。
行出房門高叫。
都來接施主。
使去擂鼓撞鐘。
長老聽得。
急使侍者問消息。
隻見門公報道。
有黃門使來。
說太後娘娘行香。
長老忙披袈裟出方丈。
引滿寺五百餘僧迎接。
隻見太後鳳辇到來。
長老等于山門外接見。
娘娘謂長老曰。
子童昨夜三更時分。
夢一金身羅漢。
來化鈔三千貫。
修造藏殿。
今日送鈔在此。
子童要認這尊羅漢。
長老見說擡着香爐。
引五百餘僧。
團團在佛殿上看經。
此時濟公來在數内。
卻從面前過。
太後指曰。
正是此僧。
方欲下拜。
濟公急忙打個根鬥。
褲兒不穿露出前面這件物事。
扒起便走。
長老就奏娘娘曰。
此僧平日有些風症。
太後令毛君實。
将三千貫交與庫師收了。
太後自回。
長老衆僧送出山門。
自回方丈。
令尋濟公。
不見。
忽一侍者來曰。
濟公引領一夥小兒。
撐一隻船。
到西湖采蓮。
長老曰。
濟公要這藏殿完成。
一時遂顯靈感。
今恐被人識破。
故作此态。
濟公将船劃過石岩橋登岸。
令小兒劃船回去。
卻自望古蕩裡摸去。
教場橋登東廁。
隻見尿缸内一個蝦蟆。
浸得老漲的。
濟公曰。
苦惱。
亦是輪回。
我與你下火。
作頌雲。
這個蝦蟆。
死也掘強。
瞑目并牙。
跏趺合掌。
佛有大身小身。
即非我相人相。
一念悟來。
離諸業障。
咦 青草岸邊尋不見 分明月夜梨花上。
濟公念罷。
隻見半空中。
青衣童子叫曰。
多虧師父。
已得超升。
衆皆喝彩。
忽一人拖住濟公曰師父。
同你前面坐一坐。
濟公曰。
阿哥。
你是何處。
那人曰。
我是西溪安樂山永興寺長老。
聞清溪道士徐公。
說上人清德。
累欲一見。
今日小人有緣。
且去飲三杯。
二人行過古蕩街。
迳望永興寺來。
此時長老正在山門下乘涼。
濟公向前施禮。
長老曰。
師兄何來。
砧基曰。
此是濟長老也。
長老大喜請入方丈。
賓主坐定茶罷。
問砧基何處相遇。
砧基說蝦蟆下火故事。
長老歎羨。
令整酒馔。
濟公恁意飲了一夜。
次日請徐提點陪侍。
長老要造安樂橋。
浼濟公開疏雲。
伏以山藏古寺。
水接平橋。
西溪市北。
安樂山橋。
珊損年深。
往來不便。
欲建運雲之勢。
全憑駕石之功資金浩大獨力難成。
辄持短疏。
遍扣大檀。
誠哉勸資。
慨然樂助。
疊石橫空。
杜預建時。
從古有跨溪通道。
相如題後。
豈今無不慚風漱石。
還愛月盈河水流碧草環中過。
人在蒼龍背上行。
橋梁萬代。
福祿無窮。
寫罷。
二人迤??行至崇真寺夜宿。
次日到洗馬池閑玩。
題雲。
昔日曾聞洗馬池 悠然此景在西溪 風生水面波紋細 日上堤邊樹影低 水底青天沉翡翠 波中明月浸琉璃 何如花下退朝去 喜看鴛鴦戲石矶 自是濟公隻在永興寺。
崇真寺。
清溪道院。
幾處盤桓。
不覺過了四個月。
時值初冬天氣。
濟公覺道身冷。
思量我出來長久。
須回寺去。
于是别了長老。
并徐提點。
便向石人嶺來時。
見上天竺忏首。
同一道人坐地。
見濟公來。
二人起身相見。
忏首曰。
汝在何處。
長老差人各處尋覓。
濟公曰。
我在永興寺。
住了四個月。
恐長老見嗔。
今日故回。
汝等何往。
忏首曰。
你不知我寺。
講主九月二十夜。
着賊偷得一空。
聞知西溪街上鄭先生。
蔔得好卦。
故令我問課回來。
濟公曰。
我實不知。
既如此。
同你去望他。
二人落了石人嶺。
迳至甯棘庵。
講主正在方丈中煩悶。
濟公向前施禮曰。
失彩失彩。
講主曰。
久不相會。
何故不來看我。
濟公曰。
我侬今日偶遇忏首說。
特來望你。
講主曰。
老僧掙了一世。
今一夜皆空。
濟公曰。
出家人要财物何用。
待他偷去。
倒省得記挂。
講主曰。
我積趱來。
要修僧房起鐘樓。
今被偷去。
與外人說不得。
隻好自知。
故此煩悶。
濟公乃曰。
如此我作一律。
替你解悶。
題雲。
啞吃黃瓜苦自知 将絲就縱落人機 低田缺水遭天旱 古果安身着鬼迷 賊去關門無物了 病深服藥請醫遲 竹筒種火空長炭 夜半描龍??向誰 講主大笑曰。
妙哉雙關二意。
我肚中多悶。
你休回去。
在此相伴。
解歎我也好。
濟公曰。
隻怕無酒吃。
講主曰。
别物無有。
惟酒你吃不了。
濟公曰。
既有酒。
莫說一兩月。
便是一兩年也在此。
衆人大笑。
自是濟公。
又在天竺過了兩月。
看看臘近。
講主留過年。
濟公曰。
這卻使不得。
須回寺過年。
乃别講主。
向淨慈寺來。
山門口撞見監寺曰。
濟公一向在何處。
濟公曰。
我在老婆房裡。
監寺曰。
你是風子我不理你。
濟公迳入方丈。
見長老向前施禮。
長老曰。
不與老僧說知。
一直出去半載。
是何道理。
濟公曰。
偶然閑走。
望長老慈悲。
長老道我卻不怪反被衆人笑。
濟公曰。
今後再不敢如此。
自此濟公。
隻是坐禅念經。
時值三月天氣。
濟公對長老說。
我從歸寺。
并不曾出門。
今欲出去。
望相識。
特禀長老。
長老曰。
你去。
隻可一兩日便回。
濟公曰。
謹領。
乃離方丈。
迳投萬松嶺來至毛太尉府。
令門公通報。
太尉忙出迎接。
入坐茶罷。
太尉曰。
自從同太後娘娘到你寺。
已半載餘矣。
濟公曰。
向日深虧相公。
完成這莊勝事。
近思酒飲特來相探。
太尉曰。
你且坐。
今日園子。
掘得些筍。
将一半進朝。
一半在此。
令煮來與你嘗新。
濟公大喜。
一上吃大半碗。
道滋味極美。
佛語雲。
一寸二寸。
官員有分。
一尺二尺。
百姓得吃。
和尚要吃。
直待織壁。
我侬虧太尉得嘗新。
長老在寺。
夢也夢不見。
我且剩幾塊。
持歸奉長老。
太尉道。
此是殘剩。
另将一盤。
來用荷葉包固。
濟公提荷葉包。
作謝。
遂行。
一路向淨慈寺來山門下。
首座曰。
手裡包兒。
莫非狗肉。
濟公道不是。
包内之物。
你們夢也夢不見。
衆曰。
卻是甚麼。
濟公把包兒。
塞将過去曰。
你且聞一聞。
迳入方丈。
長老曰。
你今如何便回。
濟公曰。
我一迳毛太尉府中去。
卻好嘗新筍。
我讨得一包。
與長老嘗新。
長老曰。
難得你。
濟公令侍者取一盤來。
将荷葉包解開。
傾在盤内。
托上長老面前。
長老吃了三二塊。
人各分些。
衆僧皆來讨筍吃。
長老曰有數。
這些都分了。
濟公曰。
我侬在毛太尉府中。
說禅機漏将筍來。
你們隻顧白口要吃。
長老曰。
你說甚麼禅機。
濟公曰。
一寸二寸。
官員有分。
一尺二尺。
百姓得吃。
和尚要吃。
直待織壁。
長老曰。
絕妙絕妙。
衆僧曰。
你化些來與我們嘗新也好。
濟公曰。
衆僧有将新筍為題作得一詩。
我侬便去化兩擔來。
長老便作一絕雲。
竹筍初生牛犢角 蕨芽新長小兒拳 旋挑野菜炊香飯 便是江南二月天 濟公曰。
今日不許。
明日也無。
後日還你兩擔。
長老曰。
這新筍初生。
如何論擔。
濟公曰。
休要管。
次日濟公迳投萬松嶺。
毛太尉府裡來。
到廳坐定。
濟公曰。
昨日蒙賜筍。
長老吃了。
衆僧都讨。
我侬一時說了口。
今日故來化緣兩擔。
太尉曰。
若過十餘日。
出得廣時。
便有。
如今初放标。
何能論擔。
園子曰。
昨夜頗暖。
都鑽出頭來。
太尉喜曰。
将疏頭來。
與你筍。
濟公請紙筆一揮而就雲。
錦屏破玉。
偏宜我等齋盂。
粉節出牆。
已屬他人風月。
正好拖泥掘出。
那堪帶露擔來。
鹽油鍋内炙就黃金。
湯水釜中煮成白玉。
滿滿盛來沒底碗子。
齊齊吃去無心道人。
趁嫩正好結緣。
沒後難得進口。
山僧盡嘗。
滋味鮮甜。
施主專享。
福祿永固。
太尉喜曰。
今日方透芽。
且養他一夜。
明早掘去。
還多得些。
濟公曰。
正好。
正好。
太尉當晚留濟公在府歇了。
次早同濟公步入竹園中。
隻見掘起約有五擔。
撥五個當直人挑送。
濟公謝了太尉。
投淨慈寺來。
衆僧在山門下。
遙見濟公領五擔筍來。
急報長老。
濟公曰。
筍便化了。
你等可出五百文鈔。
還腳錢。
長老曰。
老僧自有。
令侍者取鈔五百文。
付五個送筍人去訖。
長老令煮筍。
與衆僧吃。
吃罷盡散。
卻說濟公。
猛思靈隐寺。
昌長老已死。
不去送得喪。
聞得印鐵牛做長老。
要去望他。
離寺過六條橋。
徐步行至靈隐寺前。
見侍者曰。
煩希通報。
侍者入方丈曰。
淨慈寺濟書記來訪。
長老曰。
風子不要采他。
你去回報不在。
侍者報濟公。
濟公大怒。
便走到西堂房裡。
望小西堂。
亦不在。
問行童借筆。
去冷泉亭下。
作詩一律雲。
幾百年來靈隐寺 如今卻被鐵牛闩 蹄中有漏難耕種 鼻孔撩天不受穿 道眼何如驢眼瞎 寺門常似獄門關 冷泉有水無鷗鹭 空使留名在世間 寫罷付行童。
仍于西堂粉壁題雲。
小小庵兒小小窗 小小房兒小小床 出入小童并小行 小心伏事小西堂 濟公别了行童自回寺。
卻說靈隐寺。
有人入白。
長老怒曰。
臨安府趙太守。
是我故交。
浼他砟去淨慈寺門外。
兩傍松樹。
破他風水。
卻說德輝長老。
一日共濟公在方丈中。
忽見侍者報曰。
山門外趙太守。
帶百餘人。
要砍兩傍松木。
長老曰。
如何是好。
濟公曰。
長老休慌。
待我去見他。
長老曰。
這官人十分利害。
汝去見他。
須用小心。
濟公曰。
我師寬心。
言訖。
出山門。
太守在外叫和尚。
濟公向前施禮。
太守曰。
你便是甚麼濟颠。
久聞你善賦詩。
今來見我有何話說。
濟公曰。
聞知相公要伐敝寺松木。
有詩呈上。
亭亭百尺接天高 曾與山僧作故交 滿望枝柯千載茂 可憐刀斧一齊抛 窗前不睹龍蛇影 耳畔無聞風雨号 最苦早間飛去鶴 晚回不見舊時巢 太守見詩大喜。
見山環翡翠。
屋隐煙霞。
令濟公作詩雲。
白石磷磷積翠岚 翠岚深處結茅庵 煮茶迎客月當戶 采藥出門雲滿籃 琴挂葛弦鳴素志 窗開風拂罷清談 今朝偶識東坡老 四大皆空不用參 太守歎賞不足。
曰下官亦續一律雲。
不作人間骨肉僧 霜威隐隐骨棱棱 金芝三秀詩壇瑞 寶樹千花法界清 得句逃禅甯縛律 即心是性不傳燈 我來問道無餘事 雲在青天水在瓶 須臾齋畢。
太守自回。
長老入方丈謂衆僧曰。
今日若非濟公。
誰人解得。
卻說濟公閑行至長橋。
見賣馉饳兒門上。
貼着鬥書。
吃了一驚。
走入見王婆在棺材邊哭。
王婆曰。
阿公和你素好。
後日出殡。
你來送喪。
就請你下火。
念阿公平日之面。
說兩句禅機。
令他西方去。
濟公曰。
如此準來行到長橋上坐着。
隻見賣蘿蔔的沈乙。
挑了空擔來曰。
師父多時不見。
同你飲一碗何如。
濟公曰。
甚好。
二人走入酒店坐定。
沈乙篩酒。
濟公一上吃了幾碗。
濟公曰。
難得你這片好心。
我看你巴巴碌碌。
何時是了。
不□随我吃碗安單飯也罷。
沈乙曰。
我久懷此意。
若師父肯提挈。
今日便跟師父。
濟公引沈乙來寺。
參見長老。
濟公曰。
弟子尋得一徒弟在此。
望長老容留。
長老遂與他摩頂受記。
改名沈萬法。
次日飯後。
濟公令沈萬法扒些火來。
萬法曰。
要火做何用。
濟公曰。
我今日閑坐。
烘幾個虱子。
少刻萬法掇一盆火來。
濟公脫下直裰。
在火上一烘。
兩個虱子做一塊鑽出來。
濟公曰。
虱子也有夫妻。
我欲咬死。
又恐污了口。
不如就火中燒化。
便放虱子火中。
口念雲。
虱子聽我語。
汝今當記取。
類于蟲蟻中。
隻與血肉處。
清淨不肯生。
來生我褲裡。
大不大如麻。
亦有夫和婦。
宛轉如是生。
咂我何時悟。
我身自非欠。
你豈能堅固。
向此一爐火。
切莫生驚怖。
抛卻蠕動軀。
莫複來時路。
咦 烈焰光中爆一聲 刹刹沉沉無覓處。
是日。
濟公分什沈萬法。
道我去長橋送王公喪。
了便回。
迳去。
喪事将起身。
濟公曰。
我一發替他指路。
口念雲。
馉饳兒王公 秉性最從容 擂豆擂了百來拒 蒸餅蒸了千餘籠 用了多少香油 燒了萬千柴顯 今日盡皆丢散 日常主顧難留 靈棺到此 何處相投。
咦 一陣東風吹不去 鳥啼花落水空流。
一壁起材。
行至方家局燒化。
濟公手提火把。
道大衆聽着。
王婆與我吃粉湯 要令王公往西方 西方八萬四千裡 如今且隻在餘杭 念罷。
隻見一後生來在王婆面前作揖。
乃是女兒鄰舍。
先是王婆。
有一女嫁在餘杭。
比時有孕。
不來送喪。
昨夜五更養得一個男兒。
肋下有四朱字。
寫道馉饳王公。
因此特央鄰人報生。
王婆聽得大喜。
衆人驚駭。
濟公被衆人圍住。
便跳在卓上。
打個跟鬥。
露出下面物事來。
衆人大笑。
濟公趁笑間一迳走了。
乃入清渡門來新宮橋下。
沈平齋生藥鋪裡。
他家媽媽尊敬濟公。
見濟公忙請入内。
坐定茶罷。
媽媽便令安排酒來。
将一隻大碗。
安在濟公面前。
濟公一上吃了十餘碗。
已有醉意。
養娘又托出一碗辣汁魚來。
媽媽道再吃幾碗。
濟公又吃了十數碗。
十分酩酊。
作謝媽媽。
撞到清波門一交跌倒。
把門的并過往人圍住。
其中有認得的。
道這是淨慈寺濟書記能吟詩極好。
隻是吃酒沒正經。
濟公聽見說。
傲起來曰。
誰人說我沒正經。
便歌雲。
本是修來四果身。
風颠作逞混凡人。
能施三昧神通力。
便指凡人出世津。
經卷無心看。
禅機有意親。
醉時喝佛罵天真。
渾身不見些兒好。
一點靈光絕勝人。
認得的。
扶起濟公。
攙到十。
裡松。
又跌倒了。
直到淨慈寺報知長老叫沈萬法。
急出山門。
到十裡松。
向前道師父回寺去。
濟公曰。
賊牛。
駝我去。
把沈萬法吐了一頭一臉。
沈萬法駝到廚下。
面床上放師父睡了。
方去洗臉。
濟公跳将起來。
高叫無名發。
呀呀呀。
衆僧都道濟公酒狂。
濟公曰。
駝我見長老又叫無名發。
呀呀呀。
衆僧不曉得。
都去唾了。
濟公不住口連叫到三更時分。
羅漢堂琉璃燈。
燒着幡腳。
火起。
濟公繞廊下叫。
無名發呀呀呀。
敲各房門。
衆僧撩亂起來。
各自收拾猛火随風。
焰焰騰騰。
延燒佛殿兩廊各僧房。
濟公曰。
燒得這秃驢們好。
忽然弓兵入來。
捉住兩個監寺出官。
隻不見長老。
這火直燒到次日午時還未滅。
止留得山門不燒。
衆僧對濟公曰。
許多佛力。
因何不能護持。
濟公口占四句雲。
無名一點起逡巡 大廈千間盡作塵 非是我佛不靈感 故要樓台一度新 話間官府救火。
就将兩個監寺。
枷在長橋上。
衆僧在火場上商議。
不知長老何處。
怎生救得兩個監寺。
濟公曰。
監寺且遲遲。
尋長老要緊。
衆僧曰。
必定睡熟在方丈燒死了。
侍者曰。
我們真個不曾見長老出方丈門。
濟公說。
既然如此。
且着火工去扒地。
扒了多時。
并無蹤迹。
隻見一塊砌平磚。
上面惟留下八句詩雲。
一生無利亦無名 圓頂方袍自在行 道念隻從心上起 禅機俱向舌根生 百千萬劫假非假 六十三年真不真 今向無名叢内去 不遺一物在南屏 濟公曰。
長老自歸天台山去了。
且令火工收拾些燒不盡木頭。
搭起幾間茅屋。
衆僧安身。
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