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
關燈
小
中
大
續藏經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
清行策定
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
虞山普仁院淨業比丘 行策 定
事例
擇清淨廣廈。
以為七堂。
中奉彌陀聖像。
懸諸華旛。
然燈燒香。
七日不絕。
但以香光莊嚴。
如法供養。
不用蔬果贊吹等。
堂中左右。
各設長桌一張。
亦用香爐供具嚴飾之。
桌外各設坐椅四張。
中央向佛設長桌一張。
與左右桌齊。
兩橫離一二尺許。
可通出入。
桌上供疏文一道。
大爐一座。
華燭供具。
須令相稱。
桌外放蒲墩四個。
左右近壁。
若無禅床。
則多設坐位。
以便随班退坐。
其同行淨侶。
定十二人。
分為三班。
每班四人。
首位司引磬。
記持佛号。
以千聲為度。
次位司小魚。
後二位司巡察。
見班中昏散者警之。
中央面佛。
為第一班。
近西一人為班首。
即是七主。
右邊東向。
為第二班。
近上一人為班首。
左邊西向。
為第三班。
近下一人為班首。
佛前上下兩長桌上。
各置引磬小魚一副。
用過随放桌上。
凡七堂施設。
須於隔宿。
事事周備。
同七缁素亦須隔日齊集。
沐浴已。
預請主七師。
分班定位。
教示演習。
每班繞佛百聲。
即歸位換班。
於旋繞中間。
蓦鳴大魚六下。
以代食梆。
三班如法出堂。
乃至齋堂旋念。
止魚接闆。
結闆接佛。
歸堂旋坐。
一一指教明白。
令衆委悉。
以期中戒語。
不便指授。
故須預習也。
習已。
各自至誠禮佛。
求佛加被。
令七晝夜中所作成辦。
不起内外魔障。
事畢早息。
毋緻疲勞。
第一日。
五更報鐘鳴。
衆起盥漱畢。
用湯點入。
堂主七師鳴引磬。
禮佛三拜。
各依位立定。
舉香贊誦阿彌陀經。
聲須和緩。
往生咒三徧。
起贊佛偈。
即稱佛名。
中班鳴引磬二下。
問訊旋繞。
左右班。
乃端坐默随。
若昏散重者。
當微動唇齒。
庶免坐忘間斷。
并落昏沈。
無記性中。
其神氣清明者。
當閉目靜聽。
一心緣佛。
使心中佛号。
朗朗如貫珠。
不雜不斷。
首班旋繞畢。
仍於下邊立空。
於陀字上。
鳴引磬一下。
次班即從座起。
從容出位。
於佛桌邊。
一行立定。
首班複鳴引磬一下。
又四五聲佛後。
於陀佛二字上。
連鳴兩下。
即止佛問訊。
就右邊空位坐。
次班接佛問訊。
旋繞如前。
佛号畢。
仍於上邊立定。
三鳴引磬。
末班起座出位。
於下邊接佛旋繞。
一如前式。
次班複就左邊空位而坐。
默随佛号。
如是三班。
周而複始。
從旦至暮。
佛聲不絕。
每稱念一千。
默随二千。
旋行一千。
安坐二千。
庶幾身口弗疲。
勞逸均等。
凡旋繞畢時。
但看無小魚桌邊。
方乃就立。
則上下永無差誤矣。
十二人外。
不論缁素多寡。
亦分三班。
行則随行。
坐則退坐。
齋堂鋪設圓位三面。
長桌相接。
唯下方中央少空。
通行堂出入。
四面近壁。
皆可回繞。
(設位本方。
而日圓者。
取周匝回旋之義也)三時粥飯外。
午前加食一餐。
蔬菜止二簋。
兩人共之。
每食行食畢。
鳴梆六下。
(表南無阿彌陀佛)堂中聞梆聲。
不論何班旋繞。
如常旋念。
至疏桌邊。
班首置數珠於桌上。
取引磬鳴二下。
問訊。
(若佛聲太急。
即于此時。
改魚緩念)左右班起立。
同聲稱念。
班首帶引磬。
從中路向佛旋行。
仍從中路出堂。
若首班在前。
餘兩班次第随行。
須待本班缁素行盡。
次班方可接行。
若值中班在前。
則末班随行。
首班居後。
若末班在前。
則首班随行。
次班居後。
不得越亂。
到齋堂。
右旋一匝。
候末位到齊。
班首即鳴引磬一下。
止魚停佛。
缁素随所到處。
就位坐定。
不得推前遜後。
不得抽身離位。
随坐随食。
不用問訊念誦出生等。
旁懸闆椎一副。
預令沙彌立闆椎邊。
候小魚停止。
接闆念佛。
每聲鳴闆二下。
衆等食時。
一心緣佛。
不可須臾放逸。
食訖。
班首於南字上。
鳴引磬一下。
沙彌即於陀佛二字上。
連擊二下。
結闆。
衆齊出位。
亦不問訊。
即起佛右繞歸堂。
一依前次。
班首行至本立處。
鳴引磬二下。
問訊。
置於桌上。
仍取數珠繞佛。
餘班歸原位坐。
其左班西向者。
須順旋至桌邊。
從末位進。
毋直歸。
毋逆行。
凡歸位出班。
及有事出入。
并須安詳徐步。
毋得踉跄疾走。
入夜日光初暝。
供疏桌上。
亦然長燭。
此後約每班。
兩回旋念六千佛竟。
更俟下班接佛旋行時。
七主出位。
鳴引磬一下。
堂衆皆起。
同聲旋念。
不複論三班缁素次序。
但約旋念十數匝。
後七主於下方中央。
面佛立定。
三鳴引磬。
結小魚一陣止佛。
衆皆面佛鳴引磬。
同念發願偈雲。
弟子衆等。
至心發願。
願命終時神不亂 正念直往生安養 面奉彌陀值衆聖 修行十地勝常樂 於末後三字。
緩鳴引磬三下。
即禮佛三拜。
歸單就寝。
衆等爾時尤宜防護三業。
正念寝息。
不得作餘事。
說餘語。
起餘雜想。
亦不得禮餘佛。
誦餘經咒。
縱有恒課。
終身不缺者。
亦皆停止。
甯于七日。
後追補之。
不然則未免間斷夾雜。
又烏得稱為七日持名。
一心不亂乎。
寝息後。
兩炷官香将盡。
香燈師預通廚房。
辦面水湯點。
即鳴報鐘。
此後六日入堂禮佛已。
即起贊佛偈。
不誦經咒。
餘皆如初日行。
持期中請定護七師。
二人為一期外護。
凡缁素随喜。
毋
以為七堂。
中奉彌陀聖像。
懸諸華旛。
然燈燒香。
七日不絕。
但以香光莊嚴。
如法供養。
不用蔬果贊吹等。
堂中左右。
各設長桌一張。
亦用香爐供具嚴飾之。
桌外各設坐椅四張。
中央向佛設長桌一張。
與左右桌齊。
兩橫離一二尺許。
可通出入。
桌上供疏文一道。
大爐一座。
華燭供具。
須令相稱。
桌外放蒲墩四個。
左右近壁。
若無禅床。
則多設坐位。
以便随班退坐。
其同行淨侶。
定十二人。
分為三班。
每班四人。
首位司引磬。
記持佛号。
以千聲為度。
次位司小魚。
後二位司巡察。
見班中昏散者警之。
中央面佛。
為第一班。
近西一人為班首。
即是七主。
右邊東向。
為第二班。
近上一人為班首。
左邊西向。
為第三班。
近下一人為班首。
佛前上下兩長桌上。
各置引磬小魚一副。
用過随放桌上。
凡七堂施設。
須於隔宿。
事事周備。
同七缁素亦須隔日齊集。
沐浴已。
預請主七師。
分班定位。
教示演習。
每班繞佛百聲。
即歸位換班。
於旋繞中間。
蓦鳴大魚六下。
以代食梆。
三班如法出堂。
乃至齋堂旋念。
止魚接闆。
結闆接佛。
歸堂旋坐。
一一指教明白。
令衆委悉。
以期中戒語。
不便指授。
故須預習也。
習已。
各自至誠禮佛。
求佛加被。
令七晝夜中所作成辦。
不起内外魔障。
事畢早息。
毋緻疲勞。
第一日。
五更報鐘鳴。
衆起盥漱畢。
用湯點入。
堂主七師鳴引磬。
禮佛三拜。
各依位立定。
舉香贊誦阿彌陀經。
聲須和緩。
往生咒三徧。
起贊佛偈。
即稱佛名。
中班鳴引磬二下。
問訊旋繞。
左右班。
乃端坐默随。
若昏散重者。
當微動唇齒。
庶免坐忘間斷。
并落昏沈。
無記性中。
其神氣清明者。
當閉目靜聽。
一心緣佛。
使心中佛号。
朗朗如貫珠。
不雜不斷。
首班旋繞畢。
仍於下邊立空。
於陀字上。
鳴引磬一下。
次班即從座起。
從容出位。
於佛桌邊。
一行立定。
首班複鳴引磬一下。
又四五聲佛後。
於陀佛二字上。
連鳴兩下。
即止佛問訊。
就右邊空位坐。
次班接佛問訊。
旋繞如前。
佛号畢。
仍於上邊立定。
三鳴引磬。
末班起座出位。
於下邊接佛旋繞。
一如前式。
次班複就左邊空位而坐。
默随佛号。
如是三班。
周而複始。
從旦至暮。
佛聲不絕。
每稱念一千。
默随二千。
旋行一千。
安坐二千。
庶幾身口弗疲。
勞逸均等。
凡旋繞畢時。
但看無小魚桌邊。
方乃就立。
則上下永無差誤矣。
十二人外。
不論缁素多寡。
亦分三班。
行則随行。
坐則退坐。
齋堂鋪設圓位三面。
長桌相接。
唯下方中央少空。
通行堂出入。
四面近壁。
皆可回繞。
(設位本方。
而日圓者。
取周匝回旋之義也)三時粥飯外。
午前加食一餐。
蔬菜止二簋。
兩人共之。
每食行食畢。
鳴梆六下。
(表南無阿彌陀佛)堂中聞梆聲。
不論何班旋繞。
如常旋念。
至疏桌邊。
班首置數珠於桌上。
取引磬鳴二下。
問訊。
(若佛聲太急。
即于此時。
改魚緩念)左右班起立。
同聲稱念。
班首帶引磬。
從中路向佛旋行。
仍從中路出堂。
若首班在前。
餘兩班次第随行。
須待本班缁素行盡。
次班方可接行。
若值中班在前。
則末班随行。
首班居後。
若末班在前。
則首班随行。
次班居後。
不得越亂。
到齋堂。
右旋一匝。
候末位到齊。
班首即鳴引磬一下。
止魚停佛。
缁素随所到處。
就位坐定。
不得推前遜後。
不得抽身離位。
随坐随食。
不用問訊念誦出生等。
旁懸闆椎一副。
預令沙彌立闆椎邊。
候小魚停止。
接闆念佛。
每聲鳴闆二下。
衆等食時。
一心緣佛。
不可須臾放逸。
食訖。
班首於南字上。
鳴引磬一下。
沙彌即於陀佛二字上。
連擊二下。
結闆。
衆齊出位。
亦不問訊。
即起佛右繞歸堂。
一依前次。
班首行至本立處。
鳴引磬二下。
問訊。
置於桌上。
仍取數珠繞佛。
餘班歸原位坐。
其左班西向者。
須順旋至桌邊。
從末位進。
毋直歸。
毋逆行。
凡歸位出班。
及有事出入。
并須安詳徐步。
毋得踉跄疾走。
入夜日光初暝。
供疏桌上。
亦然長燭。
此後約每班。
兩回旋念六千佛竟。
更俟下班接佛旋行時。
七主出位。
鳴引磬一下。
堂衆皆起。
同聲旋念。
不複論三班缁素次序。
但約旋念十數匝。
後七主於下方中央。
面佛立定。
三鳴引磬。
結小魚一陣止佛。
衆皆面佛鳴引磬。
同念發願偈雲。
弟子衆等。
至心發願。
願命終時神不亂 正念直往生安養 面奉彌陀值衆聖 修行十地勝常樂 於末後三字。
緩鳴引磬三下。
即禮佛三拜。
歸單就寝。
衆等爾時尤宜防護三業。
正念寝息。
不得作餘事。
說餘語。
起餘雜想。
亦不得禮餘佛。
誦餘經咒。
縱有恒課。
終身不缺者。
亦皆停止。
甯于七日。
後追補之。
不然則未免間斷夾雜。
又烏得稱為七日持名。
一心不亂乎。
寝息後。
兩炷官香将盡。
香燈師預通廚房。
辦面水湯點。
即鳴報鐘。
此後六日入堂禮佛已。
即起贊佛偈。
不誦經咒。
餘皆如初日行。
持期中請定護七師。
二人為一期外護。
凡缁素随喜。
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