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之上)

關燈
因不生者則光炎無因故是常也又若炷不生者既炎無自生因複不生不可得有故是斷也亦生不生非生非不生準以思之。

     【科】一常過謂不随緣故在染非隐故不得了因故即堕常過。

     有三所以即堕常也。

     【科】問諸聖教中并說真如為凝然常既不随緣豈是過耶。

     謂諸經論等皆說真如凝然不作諸法此諸經論豈堕常過耶。

     【科】答聖說真如為凝然者此是随緣成染淨時恒作染淨而不失自體是即不異無常之常名不思議常。

     如經論說凝然常者是随緣而不變自性即無常之常也。

     【科】非謂不作諸法如情所謂之凝然也若謂不作諸法而凝然者是情所計故即失真常。

     良以妄境從妄心生情執為常今言常者真理随緣而不失自性之常非情謂之常也。

     【科】以彼真常不異無常之常不異無常之常出於情外故名真常是故經雲不染而染者明常作無常也染而不染者明作無常時不失常也。

     真如全體動為諸法而恒不變真性故無常之常出於妄情所謂之有無是故下引勝鬘經證。

     【科】問教中既就不異無常之常故說真如為凝然常者何故不就不異常之無常故說真如為無常耶。

     可知。

     【科】答教中亦說此義故經雲如來藏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論雲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成染心等以此教理故知真如不異常之無常故随緣隐體是非有也。

     引楞伽起信證真如亦有無常義此乃随緣而隐於真理如水因風成波而隐於濕性。

     【科】問真如是不生滅法既不異無常之常故說為常不異常之無常故得說無常者亦可依他是生滅法亦應得有不異常之無常不異無常之常義耶。

     真如是不生滅尚有常無常義耶例顯依他是生滅亦應得有常無常義耶。

     【科】答亦得有也何者以諸緣起無常之法即無自性方成緣起是故不異常性而得無常故經雲不生不滅是無常義此即不異於常成無常也。

     以依他亦有二義徵釋可知經雲下言無常者肇雲小乘以生滅為無常大乘以不生滅為無常幽緻超絕然亦不能明顯今說不異真常而得無常故不異常而成無常也則不生滅是無常顯然矣。

     【科】又以諸緣起即無自性非滅緣起方說無性是即不異無常之常也故經雲色即是空非色滅空故又雲衆生即涅盤不複更滅故等。

     緣起之法依他而起因緣所生無有生故若無因緣不知無性不待滅緣生方為空故經雲下即淨名經也。

     【科】此中二義與真中二義相配可知此即真俗雙融二而無二故智論雲智障極盲闇謂真俗别執此之謂也。

     依他二義與圓成二義文相可知以真奪俗俗盡而俗常存以俗容真真泯而真常存是故此二不二存泯同時也引論證成。

     【科】是故若執真如同情所謂而凝然常者即不随緣隐其自體不假了因即堕常過又若不随緣成於染淨染淨等法即無所依無依有法又堕常也以染淨法皆無自體賴真立故。

     若執真如定常堕二過失。

     【科】二斷過者如情之有即非真有非真有故即斷真也又若有者即不堕染淨染淨諸法既無自體真又不堕不得有法亦是斷也。

     一切妄法從緣無性即非真有非真有故成其斷有真如凝然不随緣生緣生無故即成斷也。

     【科】第二執無者亦有二過失一常過者謂無真如生死無依無依有法即是常也又無真如聖智無因亦即常也。

     妄法無體托真而起若無真如生死何依無依自立即成常也又無下智依真發無真則智何所因無因成智亦即常也。

     【科】又無所依不得有法即是斷也又執真如是無亦即是斷也。

     可知。

     【科】第三執亦有亦無者亦具上諸失謂真如無二而雙計有無以所計有無非稱於真失彼真理故是斷也。

     執雙亦者具斷常二過真如無二者如理虗融平等不二心計有無失真如體即成斷也。

     【科】若謂如彼所計以為真者以無理有真是即常也。

     若雙計有無執為真者以無理有真如依病眼妄見空華即堕常也。

     【科】第四非有非無者戲論於真是妄情故失於真理即是斷也。

     當知真如自性離於戲論今謂雙非是真法者則同戲論即成斷也。

     【科】戲論非真而謂為真者理無有真故是常也。

     妄情倒境故非真理強執為真即堕常也初二常過在先後二斷過居首但随文便耳。

     【科】第二依他起中若執有者亦有二失一常過謂已有體不藉緣故無緣有法即是常也又由執有即不藉緣不藉緣故不得有法即是斷也。

     依他無性由從緣生從緣生法即無自性若執有者則成二過。

     【科】問若說依他性是有義便有失者何故攝論等中說依他性以為有耶。

     攝論等廣說依他是有豈是過耶。

     【科】答聖說依他以為有者此即不異空之有何以故以從衆緣無體性故一一緣中無作者故由緣無作方得緣起是即非有之有名依他有是即聖者不動真際建立諸法。

     聖說有者約彼幻有從緣無性如幻化人非無幻化人幻化人非真故雲幻有以不有之有方為幻有何以故徵出所以從緣無體故要在緣中方顯空理是故即空之有方為具德之有是則下結聖說為有也。

     【科】若謂依他如言有者即緣起有性緣若有性即不相藉不相藉故即壞依他壞依他者良由執有。

     如言有者情謂之有則壞緣生以從緣生必無自性猶如幻事不可言有若言有者則不從緣不從緣故則非緣起之法也壞緣起者良由定執為有。

     【科】是故汝意恐堕空斷勵力立有不謂不達緣所起法無自性故即壞緣起便堕空無斷依他故也。

     以相宗說此緣生決定不空若此亦破則是斷滅惡趣空攝非正法故猛意立有非謂不達緣起無性即壞緣生便堕空見失依他法。

     【科】二若執無者亦有二失若謂依他是無法者即緣無所起無所起故不得有法即是斷也。

     執無同前二失先舉斷過依他若無應非緣生如免角等緣起即滅不得有者即成斷見。

     【科】問若說緣生為空無故即堕斷者何故中論等内廣說緣生為畢竟空耶。

     中論等下以三論宗立難若此不破不已故理非盡故。

     【科】答聖說緣生以為空者此即不異有之空也何以故以法從緣生方說無性是故緣生有者方得為空若不爾者無緣生因以何所以而得言空是故不異有之空名緣生空此即聖者不動緣生說實相法也。

     圭峯雲以諸法無性即名真理如幻華無體即名太虗聖說空者由從緣生所以無性是故緣生無性是空所以既是從緣生法無性故空故曰真空不待壞彼差别法體然後方空是故其空未常不有即有以辨於空。

     【科】若謂緣生如言空者即無緣生緣生無故即無空理無空理者良由執空。

     如情執所謂之空非是對妙有之真空乃是真空所破之病。

     【科】是故汝意恐堕有見猶勵立空不謂不達無性緣生故即失性空失性空故還堕情中惡趣空也。

     以空宗所立從緣生法決無自性汰法師本無論雲非有有即無非無無即無故曰真空彼謂真谛一向無物為真空此但有二論□分空義。

     【科】問若由依他有二義故是故前代諸論師各述一義融攝依他不相違者何故後代論師如清辨等各執一義互相破耶。

     前代則彌勒無着文殊龍樹後代則清目清辨護法難陀。

     【科】答此乃相成非相破也。

     聖意為立有故勵力破空為立空故猛意破有是故相破則相成也。

     【科】何者為末代有情根機漸鈍聞說依他是其有義不達彼是不異空之有故即執以為如謂之有也是故清辨等破依他有令至於無至畢竟無方乃得彼依他之有若不至此徹底性空即不得成依他之有是故為成有故破於有也。

     然真空幻有各有二義真空二義即空與非空幻有二義即有與非有謂不異有之空成真空真空者由無性故空是空義緣生故空是空之所以即是因緣何以無性得成空義由從緣生所以無性是故緣生無性是空之所以既是從緣生法無性故空故曰真空清辦等為成有故破於有也。

     【科】又彼有情聞說依他畢竟性空不達彼是不異有之空故即執以為如謂之空是故護法等破彼謂空以存幻有幻有立故方乃得彼不異有之空以若有滅非真空是故為成空故破於空也。

     謂不異空之有成幻有幻有者由緣生故有是有義無性故有是有之所以何以緣生得為有義特由無定性故方始從緣而成幻有是故無性是有之所以既是從緣無性之有則此有常無自性故護法等為成空故破於空也。

     【科】以色即是空清辨義立空即是色護法義存二義熔融舉體全攝若無後代論師以二理交徹全體相奪無由得顯甚深緣起依他性法是故相破反相成也。

     即色之空為真空即空之色為妙色是則非有之有非空之空為具德之空有也非直二說互不相違亦乃二義相由全攝無二圓妙融通無有異相。

     【科】是故如情執無即是斷過又若說無法為依他者無法非緣非緣之法即堕常也。

     是故下結斷也又若下示常也。

     【科】第三亦有亦無者具上諸失可以準之。

     【科】問若據上來所說依他起情有無偏取此應不可雙取有無應契道理如何亦有具上失耶答依他起性中雖具彼有無之理然全體交徹空有俱融而如所計亦有亦無者即成相違具上失也。

     各取有無此屬偏執今雙取空有如何亦具上失耶答下依他雖具有無非定性有無是故二谛俱融不失中道而計有無成其過失依他起性今本情字誤也。

     【科】第四非有非無者戲論緣起亦非理也何者以其執者於有無中所計不成故即以情謂非有非無為道理也此既非理亦具上失思以準之。

     以前兩亦成失情立雙非為是此亦戲論緣起俱非理故。

     【科】第三遍計所執性中若計所執為有者有二過失謂若所執是其有者聖智所照理應不空即是常也若妄執遍計於理有者即失情有故是斷過也。

     徧計之法妄情謂有道理是無今言有者即堕常過徧計於理實有者則非情有失情有者即堕斷過。

     【科】二若執遍計為情無者即凡夫迷倒不異於聖即是常也亦即無凡故是斷也又既無迷亦即無悟亦無悟故即無聖人亦是斷也。

     定執無者聖人見空應是迷倒凡夫妄見則同聖智即堕常也匪唯同聖亦即無凡又既無凡即無於聖不見空華誰是病眼。

     【科】三亦有亦無者性既無二而謂有無即相違故具上失也。

     【科】四非有非無者戲論遍計亦具上失準以知之第二執成過竟。

     第二下結。

     【科】第三顯示其義者真如是有義以迷悟所依故又不空義故不可壞故餘如上說又真如是空義以離相故随緣故對染故餘亦如上又真如是亦有亦無義以具德故違順自在故熔融故又是非有非無義以二不二故定取不得故餘翻說準上知之。

     此即要問三問中二明其義初約因明後約果論各有四義今約圓成依他徧計三性順顯真如是有義凡聖迷悟本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故性恒不變故空義謂離一切法差别虗妄相故随緣無自性故如摩尼珠對染不染故雙亦義具足無漏性功德故空有無量故二義熔融故兩非義以真俗雙泯故互奪兩亡故餘翻準上者如前護分别處說。

     【科】二依他是有義緣成故無性故餘準前知依他是無義以緣生無性故亦準前知依他是亦有亦無義以緣成無性故準前依他是非有非無義以二不二故随取一不得故準前。

     以緣起法有四義一緣生故有二緣生故空三無性故有四無性故空。

     【科】三遍計是有約情故遍計是無約理故遍計是亦有亦無由是所執故是徧計非有非無由是所執故餘準前思之上來明三性竟。

     良由倒心妄境情有理無故上來下結别明竟。

     【科】第二總說者三性一際舉一全収真妄互融性無障礙。

     然此三性非空非色能空能色如摩尼珠随方各現故得幻色存亡無礙真空隐顯自在為圓通無礙之法也。

     【科】如攝論婆羅門問經中言世尊依何義說如是言如來不見生死不見涅盤於依他中分别性及真實性生死為涅盤依無差别義何以故此依他性由分别一分成生死由真實一分成涅盤。

     要問明三性異相則為大軌初引毗佛略經明有三性二引婆羅門問經證有三性三引阿毗達摩修多羅證有三性四複次有處世尊說等引常無常等三法聖教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