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之下)

關燈
理故無性攝論雲轉染污末那得平等性智。

     【科】其所知障皆後地起或於前地起或現或種以地地分斷故。

     如十地所斷之障在九地斷乃至初地障在地前除。

     【科】問若爾何故有處說七地已還起有漏心等耶。

     既雲地地分斷何故下難相違。

     【科】答若約第六識中煩惱障為有漏者彼既留惑故即似有漏若約所知障為漏即實有漏此二通十地。

     六識煩惱及所知障此二通十地但有似實之異俱至十地盡也。

     【科】若末那煩惱即實有漏至於七地有無不定以有時暫起有漏心故餘義準知。

     七地容有暫起觀智劣故八地無功用道任運不起。

     【科】又此教中惑滅智起分齊者惑種在滅相時智即在生相同時相返如昂即低低即昂等廣如對法論說。

     論約四相前後問無間道正斷惑時為智先起惑後滅耶為惑先滅智後起耶為同時耶此三惑智各有兩失不成斷義謂智先起有自成無漏過(不因惑滅故)不能滅惑過(智起惑猶在故)惑有自滅過(前念智起而惑猶在故後滅時是自滅也)不障聖道過(令智先起故)智後及同時皆具此四過還於智上惑上各說二過過名同前義則順於智後及同時而說以意可知相兼總成十二過也若爾雲何斷耶唯識雲二真見道現在前時彼二障種必不成就(二真即二乘真及菩薩真故雲二真)猶明與闇定不俱生如秤兩頭低昂時乖諸相違法理必應然是故二性無俱成失此但舉法相一邊亦不違餘緣集斷義有本作押即筇筇即押等悞矣。

     【科】又此障法以依識無性故即空無分别是其障義如維摩經雲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今此障義亦準彼知之。

     以始教空宗顯識等空故楞伽雲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五識如伴侶妄想觀伎衆據此經文雖知是識由不免戲論引迦旃延章證今障義苦性即空是真苦義始教之終門也。

     【科】若依終教諸聲聞於煩惱障尚不能斷但能折伏何況能斷所知障。

     大乘終教深細而說不許出界但伏煩惱現行未除種子況斷所知耶。

     【科】故彌勒所問經論雲一切聲聞辟支佛人不能如實修四無量不能究竟斷諸煩惱但能折伏一切煩惱等楞伽經文亦如上說。

     謂二乘行果非真不如實修行不真也不究竟斷果不真也楞伽雲味着三昧樂安住無漏界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覺言諸二乘得涅盤者非究竟也。

     【科】問此說何故與前教不同耶。

     以始教有宗說彼愚法出界總斷煩惱分斷所知今實教尚未斷煩惱況斷所知耶二教不同故興問也。

     【科】答彼為引二乘故未深說故是故以上就下說煩惱障同彼二乘至佛地智方盡又以下同上亦許二乘全斷惑障分斷所知障今此就實以愚法二乘無廣大心故不究竟斷煩惱障。

     始教菩薩亦說煩惱須十地終心頓斷又許聲聞全斷惑障等今此就實深細而說并不名究竟出三界斷煩惱有謂終教不見有二乘斷惑行相然教有麤細則前機麤故須似小此教深勝不假似彼法華火宅喻三車引諸子豈非實教三乘行相耶。

     【科】又亦可前約三乘中聲聞此中約愚法故不同也。

     以前二教俱約愚法說今此二教以始教約三中二乘此終教約愚法二乘若終教約三乘說聲聞者亦如諸論若始教約愚法義同法華則二教互出也。

     【科】其菩薩人於二障中不分俱生及分别但有正使及習氣地前伏使現初地斷使種地上除習氣佛地究竟清淨。

     言使者如世公使随遂其人得使系縛故雲使也此通二障言習氣者熏習氣分孔目雲大分有二一種子熏習二上心熏習。

     【科】然彼地前三賢位中初不堕二乘地中於煩惱障自在能斷留故不斷為除所知障等故。

     地前雖伏正使現行留彼種子故不堕二乘地也。

     【科】是故梁攝論雲十解以去得出世淨心又雲十解心以上名聖人不堕二乘地故仁王經雲地前得人空而不取證等又起信論見少分得法身作八相等皆此義也。

     可知。

     【科】以此菩薩唯怖智障故修唯識真如等觀伏斷彼障然於煩惱障非但不怖不修對治亦乃故留助成勝行初地以上斷於所知障一分麤故於煩惱障不複更留是故二障不分見修。

     智障障成菩提修唯識真如等觀對治唯識觀事真如觀理然於煩惱留故為成勝用。

     【科】至初地時正使俱盡。

     二障正使初地俱盡習氣地地漸次微薄至金剛際究竟方盡。

     【科】故彌勒所問經論雲問曰若聲聞人先斷見道所斷煩惱然後漸斷修道煩惱何故菩薩不同聲聞答曰菩薩之人無量世來為諸衆生作利益事後見真如甘露法界觀彼一切諸衆生身而實不異我所求處是故菩薩見修道中一切煩惱能障利益衆生行故即見道中一切俱斷此文為證。

     問終教自言正使習氣何以引見修等惑為證耶答但二教惑障名字雖異而惑體是同故得為證孔目使行稠林雲如是等文并屬初教攝今釋終教何以引此下文雲義當熟教分亦得通初教中直進教說。

     【科】其末那煩惱亦初地斷麤後除殘習故無性攝論雲轉染末那得平等性智初現觀時先已證得修道位中轉複清淨解雲轉淨者除習氣也以正使先斷故後但雲轉淨更不雲斷也。

     無性下見道初觀智現前先以證得修道位中為除習氣解雲下知。

     【科】若雲此是入真見道時暫不起非正斷者即不得言轉複清淨以總未斷何名轉淨若依始教容如彼說。

     縱雲見道伏惑非正斷者奪雲不得言清淨以總未斷故若依前教容許此義。

     【科】是故當知此教地上但除習氣故寶性論雲不淨者一切凡夫有煩惱障故有垢者以諸聲聞辟支佛等有智障故有黠者以諸菩薩摩诃薩等依彼二種習氣障故解雲論釋雲地上名摩诃薩故知但有習氣障也。

     寶性論雲不淨者以諸凡夫有惑障故有垢者以諸聲聞辟支佛等有智障故有點者污也以諸菩薩有二障習氣故今章雲黠者恐刀筆之悞也。

     【科】此中習氣從斷正使種子無間方有習氣何以故未斷以前無微薄故種斷無間方有微薄故論說名無間生習氣。

     地前斷彼使種麤重地上方除習氣孔目雲習氣有三種一名言熏習識熏習二色識熏習識識熏習見識熏習三煩惱熏習業熏習果報熏習此等熏習皆通染淨及無記。

     【科】問雲何地上煩惱使盡而得不堕二乘地耶。

     始教留惑故不堕今終教煩惱種盡何不堕耶。

     【科】答智力勝故智障正使亦已斷除故。

     今實教出二所以故不堕也。

     【科】如始教小乘頓出離人斷欲界惑六品盡時上二界六品亦同斷盡故猶尚不得彼一來果。

     今舉三中小乘為例拆玄雲大乘中二乘有頓出離小乘則無見道斷分别八十八使進斷俱生六品修惑猶不證二果。

     【科】況此菩薩道力殊勝又況已斷智障使故若地前及始教容有彼失此中無也。

     此中菩薩雙斷二障故不堕二乘地也。

     【科】又此教中正斷惑時智起惑滅非初非中後前中後取故雲何滅如虗空本來清淨如是滅廣如十地論說。

     十地品雲非初非中後者探玄釋此文有二門一約相翻門二約相續門謂此地智生滅相續前中後三何時定能斷煩惱耶唯前不能斷以落謝故唯後不能斷以未起故中亦不能斷以不住故是故三時皆無斷義若爾雲何斷論雲如燈焰非唯初中後前中後取故此即唯中等不可有斷前中後相續取可有斷義問既三時單取各不成斷縱此和合豈成斷耶如一沙無油多沙亦無雲何斷約罪性空故本淨故謂此實教斷惑必性相雙明也。

     【科】又此教中煩惱等法皆是真如随緣所作是故不異真如是煩惱義如起信論說又經雲一切法即如如等煩惱準此是故當知與前諸教施設不同宜應知之。

     煩惱即真如者若始教諸業即空不可分别若終教即如一切法亦如也。

     【科】第二明寄惑顯位者謂聖教說略有一十八門。

     寄惑顯位即孔目約位顯煩惱以諸教具明麤細惑品略列十八廣如使行稠林說。

     【科】一寄二障以顯二位謂分惑智二障以顯此證二位故梁攝論雲地前漸除煩惱障地上漸除智障又雲十解以去得出世淨心又雲地前雖得人無我以法無我未淨故人無我亦不清淨又雲其人我執前十解中已除今唯滅法我執又仁王經雲習種性已入生空位得聖人性故本業經起信論亦同此說。

     若實教中斷惑必性相雙明今以地前比智除惑障地上證智除智障則知寄顯非實斷也所引經論證成信位前得世間心三賢得出世間心地上得出出世心仁王習種性三賢位得人無我性種性地上得法無我故。

     【科】二寄皮等三惑顯三僧隻故梁攝論雲初僧隻斷皮煩惱第二僧隻斷肉煩惱第三僧隻斷心煩惱。

     寄皮等者孔目雲俱生惑修道斷者此将煩惱寄顯見修如皮肉心三煩惱初僧隻斷皮二僧隻斷肉等其義例同。

     【科】三以此三惑寄顯地地三心不同如梁攝論三十三僧隻中說地地之中入心除皮住心除完出心除心等。

     言三十三僧隻者地前方便自有三僧隻十地有三十僧隻論雲於地地各三僧隻謂入住出論釋雲謂除皮煩惱障入初地為除肉煩惱障住初地為除心煩惱障出初地等。

     【科】四以二障麤細寄顯三位如地持雲二障三處通謂地前地上及佛地。

     地持以煩惱所知麤細寄三位斷二障麤惑地前起正障地上故於入地時斷二障細惑七地已還起正障八地已上故入八地時斷二障極細惑佛地已還起正障佛地入佛地時斷寄顯三位。

     【科】五以染心麤細寄於三位以顯三身如金光明經說依諸伏道起事心盡得顯化身依法斷道依根本心盡得顯應身依勝拔道根本心盡得顯法身。

     合部金光明經諸凡夫人未能拔除於三心故遠離三身不能至故何者為三一起事心二依根本心即末那緣阿賴耶故三根本心即第八識心以六七八識寄於三位以顯三身。

     【科】有人解雲伏道此是地前起事心是第六識法斷道是地上依根本心是末那以依緣賴耶識本心故勝拔道是金剛位根本心是賴耶識。

     伏道斷地前第六識分别一切事心故法斷道地上證迷理惑斷諸煩惱故勝拔道除微細惑盡故。

     【科】六寄於三障直顯三身故彼經雲煩惱障清淨能現應身業障清淨能顯化身智障清淨能顯法身。

     彼經即前金光明經雲是法身者煩惱清淨故能現應身者業障清淨故能現化身者智障清淨故譬如依空出電依電出光等與章不同。

     【科】七以迷三性所起煩惱寄顯三身故彼經雲一切凡夫為三相故有縛有障遠離三身不至三身何者為三一者思惟分别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成就相如是三相不能解故不能滅故不能淨故是故不得至三身如是三相能解能滅能淨是故諸佛至於三身解雲能解者是所執性俱應知解故能滅者染分依他起性應斷滅故能淨者在纏真如修令淨故。

     言三無性者唯識雲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初即相無性次無自然性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法性彼經亦即金光明經清涼釋雲謂依徧計所執性立相無自性性由彼體相畢竟非有猶如空花繩上蛇故依他起性立生無自性性此如幻事托衆緣生無始妄執自然性故依圓成實性立勝義無自性性謂即勝義由遠離前徧計所執我法性故今迷此三無性故起諸煩惱不至三身反此能至也解雲下破徧計性故依他有二一淨分同圓成二染分同徧計能滅染分依他故顯出圓成實性故。

     【科】八寄四障以顯四位此有二義。

     此有二義者謂正使習氣地前地上二義不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