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俗诠序
關燈
小
中
大
己酉秋。予會師于清源舟中。相對終日。結世外交。已而寫般若經一卷而别。嗣後予既南還。師亦往五台山。參禮文殊大士。蹤迹茫茫。越四裘葛矣。今年春。負笈湖上。覓靜室于南屏僧舍。行至禅堂。履未及戶。而遙見是師也。予固識師。師亦識予。兩人相視。喜出望外。頃之出所诠唯識論示予。是日師登法座。宣揚妙論。賢愚贊歎。得未曾有。誠禅門之津筏。而末學之指南哉。予不敏烏知奧義。姑就今之識師者。粗陳其解。則神識在心。人人自具。蓋識為現量。随心應用。如鏡光普照。胡漢俱現。故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藏十二部無非為此識。而設藉令強識歸心。攝心附識。前見非今見矣。而何前之識師者。不改于今。今見非前見矣。而何今之識師者。仍同于前。心既不增。識亦不減。識師于清源。與識師于今日無以異。以至會後複别。别後複會。識師于異日。與識師于今日亦無以異。即心是識。即識是心。心識不二。一體互融。凡有言說。皆成戲論。則雖謂師之不必诠不必講可也。雖然此亦謂利根上乘言耳。凡夫含藏其識。終日迷于塵網中。不得善知識一發其覆。則以遍計為性。不以圓成實性為性。逗出逗沒而不覺。所謂琴瑟箜篌雖有妙音。不得妙指。終不能發。故必待語言文字。以證本來。則師雖诠之講之。而予聽之。亦可也。何戲論之非實論也。
雲間金雲鵬撰
雲間金雲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