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古吳蕅益沙門 智旭 彙釋
○三過一月衣戒。
大乘為衆不犯。
自為亦犯。
若比丘。
衣已竟。
迦絺那衣已出。
若比丘得非時衣。
欲須便受。
受已。
疾疾成衣。
若足者善。
若不足者。
得畜一月。
為滿足故。
若過畜。
尼薩耆波逸提。
緣 有比丘僧伽梨弊壞。
十日中更不能辦。
恐犯前戒。
同伴為白佛。
因聽畜長衣乃至滿足。
六群有糞掃衣及餘種衣。
同者不足。
取中糞掃衣浣染。
四角頭點作淨。
持寄親友比丘已。
人間遊行。
受寄者以其行久不還。
便出曬之。
諸比丘問知。
白佛結戒。
釋 時者。
無迦絺那衣。
自恣後一月。
若有迦絺那衣。
自恣後五月。
非時者。
若過此限。
相 若十日中同衣足者。
應即裁割。
或線拼。
或縫作衣。
或淨施。
或遣與人。
不爾者。
十一日明相出。
随衣多少。
舍堕。
若同衣不足。
至十一日同衣足。
即應裁割等如上。
不爾者。
十二日明相出。
随衣多少。
舍堕。
乃至二十九日。
亦如是。
若至三十日。
不論足不足同不同。
應即日裁割等。
不爾者。
三十一日明相出。
盡舍堕。
比丘尼舍堕。
善見律雲。
若二十九日得所望衣細。
先衣粗。
先衣說淨。
新得衣複得一月。
為望同故。
若望得衣粗。
複得停一月。
如是展轉随意所樂。
為欲同故。
莫過一月。
○四取非親裡尼衣戒。
此是遮罪。
大乘不論親裡非親裡。
但觀可取不可取。
然在末法。
尤宜避嫌。
若比丘。
從非親裡比丘尼取衣。
除貿易。
尼薩耆波逸提。
緣 有一比丘。
着弊納僧伽梨。
蓮華色比丘尼見已發慈愍心。
即以所著貴價衣易之。
後着此弊衣見佛。
佛言。
不應如是。
聽汝畜持五衣完堅者。
餘衣随意與人。
何以故。
婦人着上衣服。
猶尚不好。
何況弊衣。
乃集衆結戒。
是後諸比丘皆畏慎。
不敢從親裡尼取衣。
佛言。
若是親裡。
籌量知有無。
可取不可取。
故聽。
又祇桓中二部僧得施衣共分。
時比丘誤得尼衣。
尼誤得比丘衣。
尼持衣至僧伽藍中相易。
比丘更白世尊。
乃聽貿易。
釋 親裡者。
父母親裡。
乃至七世有親。
貿易者以衣貿衣。
以衣易非衣。
或以非衣易衣。
針筒刀線乃至一丸藥等。
相 餘四衆突吉羅(沙彌。
取非親裡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衣。
皆突吉羅。
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
取非親裡比丘沙彌衣。
亦皆突吉羅也)。
不犯者。
為僧為佛圖取。
五分律雲。
從非親裡式叉摩那沙彌尼取衣。
突吉羅。
若親裡犯戒。
邪見。
從取衣。
突吉羅。
根本律雲。
非親裡。
非親裡想。
或生疑。
皆舍堕。
親裡。
非親裡想。
或疑。
得惡作罪。
不犯者。
若尼将衣施僧。
或為說法故施。
或為受具時施。
或見被賊故施。
或尼多獲利養。
持衣物到苾刍所。
置地求受。
棄之而去。
取亦無犯。
薩婆多論雲。
取應量衣。
舍堕。
取不應量衣物等。
突吉羅。
○五使非親裡尼浣衣戒。
大乘同學。
末法尤所當戒。
若比丘。
使非親裡比丘尼浣故衣。
若染。
若打。
尼薩耆波逸提。
緣 迦留陀夷。
與偷蘭難陀比丘尼露形而坐。
欲心相視。
失不淨污安陀會。
尼請浣之。
取不淨着口中及小便道中。
後遂有身。
諸尼诘知其故。
白諸比丘。
轉白世尊。
诃責結戒。
于是諸比丘各畏慎。
不敢令親裡尼浣染打故衣。
佛更增非親裡之言。
釋 故衣者。
乃至一經身着。
善見律雲。
得使出家女乃至孫女浣。
不得使出家婦。
兒婦浣。
非親故。
相 若浣。
若染。
若打。
各一舍堕(衣但一舍即淨堕罪有三須悔)。
使浣染打。
彼不浣染打。
各一突吉羅。
使非親裡式叉摩那沙彌尼。
突吉羅。
使非親裡尼浣染打新衣。
突吉羅。
餘四衆突吉羅。
僧祇律雲。
若為二師持衣使尼浣。
越毗尼罪。
為塔僧使尼浣染打。
無罪。
十誦律雲。
先自小浣。
更令浣等。
皆突吉羅。
薩婆多論雲。
此戒應量不應量衣。
一切犯。
摩得勒伽雲。
使非親裡尼浣尼師壇。
舍堕。
浣褥枕等。
突吉羅。
附 律攝雲。
凡洗浣衣。
有五種利。
除臭穢氣。
虮虱不生。
身無瘙癢。
能受染色。
堪久受用。
不浣衣者。
翻成五失。
着染色衣。
亦有五利。
順聖形儀故。
令離傲慢故。
不受塵垢故。
不生虮虱故。
觸時柔軟易将護故。
過分浣衣。
有五種失。
能令疾破故。
不堪苦用故。
受用勞心故。
無益煩勞故。
障諸善品故。
着好染衣。
亦有五失。
自長驕恣。
生他妒心故。
令他知是治容好色故。
能令求時多勞苦故。
能障善品事故。
過染損衣。
用不牢故。
過打亦有五失如上。
○六從非親乞衣戒。
大乘為衆生故不同學。
然須籌量施主堪與不堪。
若比丘。
從非親裡居士。
若居士婦乞衣。
除餘時。
尼薩耆波逸提。
餘時者。
若比丘奪衣失衣燒衣漂衣。
是謂餘時。
緣 舍衛城有長者詣園遊觀。
回車詣祇桓精舍。
見?難陀釋子。
禮敬聽法。
?難陀說法開化。
勸令歡喜。
長者問何所須。
報言。
無所須。
長者固問。
報言。
止止。
即使我有所須。
不能見與。
長者複請。
乃言。
汝所著者可與我。
時長者身着貴價廣長白氎衣。
報言。
明日來至我家中。
我當相與。
?難陀固求不止。
長者不悅。
脫衣與之。
乘車着一衣入城。
守門者疑被賊劫。
長者具說因緣。
居士譏嫌。
故制。
于是諸比丘畏慎。
不敢從親裡索衣。
佛更增非親裡之言。
後有衆比丘。
在拘薩羅國安居竟。
執持衣缽。
往世尊所。
晝日熱不可行。
夜行失正道。
為賊所劫。
露形立祇桓門外。
諸比丘疑為尼犍子。
報優波離。
問知其故。
即借衣着。
見佛。
佛慰問。
具白因緣。
佛乃制裸形行。
突吉羅。
爾時當以軟草若樹葉覆形。
應往寺邊。
若先有長衣。
應取着。
若無者。
知友比丘有長衣。
應取着。
若知友無。
應問僧中有何等衣應分。
若有者。
當與。
若無者。
應問有卧具不。
若有者。
當與。
若不與者。
應自開庫看。
若有褥。
若地敷。
若氎。
若被。
應擿解取裁作衣以自覆形。
出外乞衣。
時諸比丘。
不敢持此處物往彼處。
佛言。
聽。
時諸比丘奪失燒漂衣。
畏慎不敢着僧衣。
佛言。
聽着。
彼得衣已。
僧衣不還本處。
佛言。
不應爾。
若得衣已。
應浣染縫治安本處。
若不爾。
如法治。
時有比丘奪失燒漂衣。
畏慎不敢從非親乞衣。
佛言。
聽。
乃更結此戒文。
相 比丘尼舍堕。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或為他乞。
他為己乞。
不求而得等。
僧祇律雲。
若自乞。
使人乞。
作寒熱相乞。
說法乞。
得者皆舍堕。
若乞漉水囊。
小補衣物。
系頭物。
裹瘡物。
衣褋。
衣中一條。
皆不犯。
若為二師乞。
越毗尼罪。
為塔僧乞。
不犯。
根本律雲。
乞時得惡作罪。
所得衣物。
若價若色若量。
與所乞
大乘為衆不犯。
自為亦犯。
若比丘。
衣已竟。
迦絺那衣已出。
若比丘得非時衣。
欲須便受。
受已。
疾疾成衣。
若足者善。
若不足者。
得畜一月。
為滿足故。
若過畜。
尼薩耆波逸提。
緣 有比丘僧伽梨弊壞。
十日中更不能辦。
恐犯前戒。
同伴為白佛。
因聽畜長衣乃至滿足。
六群有糞掃衣及餘種衣。
同者不足。
取中糞掃衣浣染。
四角頭點作淨。
持寄親友比丘已。
人間遊行。
受寄者以其行久不還。
便出曬之。
諸比丘問知。
白佛結戒。
釋 時者。
無迦絺那衣。
自恣後一月。
若有迦絺那衣。
自恣後五月。
非時者。
若過此限。
相 若十日中同衣足者。
應即裁割。
或線拼。
或縫作衣。
或淨施。
或遣與人。
不爾者。
十一日明相出。
随衣多少。
舍堕。
若同衣不足。
至十一日同衣足。
即應裁割等如上。
不爾者。
十二日明相出。
随衣多少。
舍堕。
乃至二十九日。
亦如是。
若至三十日。
不論足不足同不同。
應即日裁割等。
不爾者。
三十一日明相出。
盡舍堕。
比丘尼舍堕。
善見律雲。
若二十九日得所望衣細。
先衣粗。
先衣說淨。
新得衣複得一月。
為望同故。
若望得衣粗。
複得停一月。
如是展轉随意所樂。
為欲同故。
莫過一月。
○四取非親裡尼衣戒。
此是遮罪。
大乘不論親裡非親裡。
但觀可取不可取。
然在末法。
尤宜避嫌。
若比丘。
從非親裡比丘尼取衣。
除貿易。
尼薩耆波逸提。
緣 有一比丘。
着弊納僧伽梨。
蓮華色比丘尼見已發慈愍心。
即以所著貴價衣易之。
後着此弊衣見佛。
佛言。
不應如是。
聽汝畜持五衣完堅者。
餘衣随意與人。
何以故。
婦人着上衣服。
猶尚不好。
何況弊衣。
乃集衆結戒。
是後諸比丘皆畏慎。
不敢從親裡尼取衣。
佛言。
若是親裡。
籌量知有無。
可取不可取。
故聽。
又祇桓中二部僧得施衣共分。
時比丘誤得尼衣。
尼誤得比丘衣。
尼持衣至僧伽藍中相易。
比丘更白世尊。
乃聽貿易。
釋 親裡者。
父母親裡。
乃至七世有親。
貿易者以衣貿衣。
以衣易非衣。
或以非衣易衣。
針筒刀線乃至一丸藥等。
相 餘四衆突吉羅(沙彌。
取非親裡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衣。
皆突吉羅。
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
取非親裡比丘沙彌衣。
亦皆突吉羅也)。
不犯者。
為僧為佛圖取。
五分律雲。
從非親裡式叉摩那沙彌尼取衣。
突吉羅。
若親裡犯戒。
邪見。
從取衣。
突吉羅。
根本律雲。
非親裡。
非親裡想。
或生疑。
皆舍堕。
親裡。
非親裡想。
或疑。
得惡作罪。
不犯者。
若尼将衣施僧。
或為說法故施。
或為受具時施。
或見被賊故施。
或尼多獲利養。
持衣物到苾刍所。
置地求受。
棄之而去。
取亦無犯。
薩婆多論雲。
取應量衣。
舍堕。
取不應量衣物等。
突吉羅。
○五使非親裡尼浣衣戒。
大乘同學。
末法尤所當戒。
若比丘。
使非親裡比丘尼浣故衣。
若染。
若打。
尼薩耆波逸提。
緣 迦留陀夷。
與偷蘭難陀比丘尼露形而坐。
欲心相視。
失不淨污安陀會。
尼請浣之。
取不淨着口中及小便道中。
後遂有身。
諸尼诘知其故。
白諸比丘。
轉白世尊。
诃責結戒。
于是諸比丘各畏慎。
不敢令親裡尼浣染打故衣。
佛更增非親裡之言。
釋 故衣者。
乃至一經身着。
善見律雲。
得使出家女乃至孫女浣。
不得使出家婦。
兒婦浣。
非親故。
相 若浣。
若染。
若打。
各一舍堕(衣但一舍即淨堕罪有三須悔)。
使浣染打。
彼不浣染打。
各一突吉羅。
使非親裡式叉摩那沙彌尼。
突吉羅。
使非親裡尼浣染打新衣。
突吉羅。
餘四衆突吉羅。
僧祇律雲。
若為二師持衣使尼浣。
越毗尼罪。
為塔僧使尼浣染打。
無罪。
十誦律雲。
先自小浣。
更令浣等。
皆突吉羅。
薩婆多論雲。
此戒應量不應量衣。
一切犯。
摩得勒伽雲。
使非親裡尼浣尼師壇。
舍堕。
浣褥枕等。
突吉羅。
附 律攝雲。
凡洗浣衣。
有五種利。
除臭穢氣。
虮虱不生。
身無瘙癢。
能受染色。
堪久受用。
不浣衣者。
翻成五失。
着染色衣。
亦有五利。
順聖形儀故。
令離傲慢故。
不受塵垢故。
不生虮虱故。
觸時柔軟易将護故。
過分浣衣。
有五種失。
能令疾破故。
不堪苦用故。
受用勞心故。
無益煩勞故。
障諸善品故。
着好染衣。
亦有五失。
自長驕恣。
生他妒心故。
令他知是治容好色故。
能令求時多勞苦故。
能障善品事故。
過染損衣。
用不牢故。
過打亦有五失如上。
○六從非親乞衣戒。
大乘為衆生故不同學。
然須籌量施主堪與不堪。
若比丘。
從非親裡居士。
若居士婦乞衣。
除餘時。
尼薩耆波逸提。
餘時者。
若比丘奪衣失衣燒衣漂衣。
是謂餘時。
緣 舍衛城有長者詣園遊觀。
回車詣祇桓精舍。
見?難陀釋子。
禮敬聽法。
?難陀說法開化。
勸令歡喜。
長者問何所須。
報言。
無所須。
長者固問。
報言。
止止。
即使我有所須。
不能見與。
長者複請。
乃言。
汝所著者可與我。
時長者身着貴價廣長白氎衣。
報言。
明日來至我家中。
我當相與。
?難陀固求不止。
長者不悅。
脫衣與之。
乘車着一衣入城。
守門者疑被賊劫。
長者具說因緣。
居士譏嫌。
故制。
于是諸比丘畏慎。
不敢從親裡索衣。
佛更增非親裡之言。
後有衆比丘。
在拘薩羅國安居竟。
執持衣缽。
往世尊所。
晝日熱不可行。
夜行失正道。
為賊所劫。
露形立祇桓門外。
諸比丘疑為尼犍子。
報優波離。
問知其故。
即借衣着。
見佛。
佛慰問。
具白因緣。
佛乃制裸形行。
突吉羅。
爾時當以軟草若樹葉覆形。
應往寺邊。
若先有長衣。
應取着。
若無者。
知友比丘有長衣。
應取着。
若知友無。
應問僧中有何等衣應分。
若有者。
當與。
若無者。
應問有卧具不。
若有者。
當與。
若不與者。
應自開庫看。
若有褥。
若地敷。
若氎。
若被。
應擿解取裁作衣以自覆形。
出外乞衣。
時諸比丘。
不敢持此處物往彼處。
佛言。
聽。
時諸比丘奪失燒漂衣。
畏慎不敢着僧衣。
佛言。
聽着。
彼得衣已。
僧衣不還本處。
佛言。
不應爾。
若得衣已。
應浣染縫治安本處。
若不爾。
如法治。
時有比丘奪失燒漂衣。
畏慎不敢從非親乞衣。
佛言。
聽。
乃更結此戒文。
相 比丘尼舍堕。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或為他乞。
他為己乞。
不求而得等。
僧祇律雲。
若自乞。
使人乞。
作寒熱相乞。
說法乞。
得者皆舍堕。
若乞漉水囊。
小補衣物。
系頭物。
裹瘡物。
衣褋。
衣中一條。
皆不犯。
若為二師乞。
越毗尼罪。
為塔僧乞。
不犯。
根本律雲。
乞時得惡作罪。
所得衣物。
若價若色若量。
與所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