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疏發隐事義
關燈
小
中
大
有投壺篇。
又有射義。
射義曰。
射者進退周旋必中福。
内志正。
外體直。
然後持弓矢審固。
此可以觀德行矣。
故投壺與射同意。
丹朱佚遊 書曰。
無若丹朱傲。
惟慢遊是好。
河圖洛書 龍馬負圖而出于河。
伏羲因之畫八卦。
神龜負書而出于洛。
箕子以是陳九疇。
詩感白癞 可公耽于吟詩。
老宿勸誦法華。
可讀竟。
乃曰。
此中惟香風吹萎華更雨新好者二句為佳耳。
發是語已。
遂感白癞。
畫堕泥犁 □□□□□□□□□□□□□□□□□□□□□□□□□□□□□□。
貫休智永 唐貫休。
姓姜氏。
金華蘭溪人。
能詩。
唐智永。
王羲之遠代孫。
善書。
号鐵門限。
激發于座元 臨濟義玄禅師。
初在黃檗會中。
時睦州為首座。
乃問濟上座在此多少時。
曰。
三年。
州曰。
曾參問否。
曰。
不曾問。
不知問個甚麼。
州曰。
何不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明日檗上堂。
師依教而問。
三度被打。
後辭去。
參大愚。
于言下大悟。
愚令嗣黃檗焉。
得入于侍者 韓文公問大颠曰。
弟子軍州事繁。
佛法省要處乞師一語。
師良久。
公罔措。
時三平為侍者。
乃敲禅床三下。
師曰。
作麼。
平曰。
先以定動。
後以智拔。
公乃曰。
和尚門風高峻。
弟子于侍者邊得個入處。
臨淄肩摩 蘇秦說齊王曰。
臨淄之地。
車毂擊。
人肩摩。
連衽成帷。
揮汗成雨。
十室忠信 子曰。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學也。
各三成九 大衣三品。
九條十一條十三條為下品。
十五十七十九條為中品。
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條為上品。
六法尼 一不與染心男相觸。
二不盜人四錢。
三不斷畜生命。
四不小妄語。
五不非時食。
六不飲酒。
約姓則魯 魯。
姬姓。
出自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
開國則齊 齊。
姜姓。
出自太公呂望。
佐周武王伐纣定天下。
七歲講經 □□□□□□□□□□□□□□□□□□□□□□□□□□□□□□□。
二旬首衆 靈樹二十年不置首座。
常雲。
我首座生也。
我首座牧牛也。
我首座行腳也。
一日令擊鐘。
三門外接首座。
衆出迓。
乃雲門也。
遂充首座。
嶽帝受戒 元圭禅師住嵩嶽。
一日有異人稱谒雲。
我嵩嶽神也。
願授以正戒。
令我度世。
師付五戒。
付曰。
汝能不淫乎。
曰。
我亦娶也。
師曰。
非謂此也。
謂無羅欲也。
曰。
能。
師曰。
汝能不盜乎。
曰。
何乏我也。
焉有盜取哉。
師曰。
非謂此也。
謂飨而福淫。
不供而禍善也。
曰。
能。
師曰。
汝能不殺乎。
曰。
實司其柄。
焉雲不殺。
師曰。
非謂此也。
謂有濫誤疑混也。
曰。
能。
師曰。
汝能不妄乎。
曰。
我正直。
焉有妄乎。
師曰。
非謂此也。
謂先後不合天心也。
曰。
能。
師曰。
汝不遭酒敗乎。
曰。
能。
師曰。
如上是為佛戒。
汝當奉持。
傷體犯逆 調達破僧。
将五百比丘去。
身子厭令眠熟。
目連擎衆将還。
調達眠起誓報此怨。
佛于靈山經行。
調達捧三十肘石擲佛。
山神手遮。
小石迸傷佛足。
出佛身血。
堕阿鼻獄。
六物之名 邵康節漁樵問對。
六物具而得魚。
謂竿綸浮沉鈎餌。
垂任公釣 大鵬賦。
任公見之而罷釣。
任公事出莊子。
任公以數石粟作餌。
而釣吞舟之魚。
匹雛之勝 孟子曰。
力不能勝一匹雛。
則為無力人矣。
攘馮婦臂 孟子曰。
晉人有馮婦者。
善抟虎。
卒為善士。
則之野。
有衆逐虎。
虎負嵎。
莫之敢撄。
望見馮婦。
趨而迎之。
馮婦攘臂下車。
衆皆悅之。
其為士者笑之。
賊夫人子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
子曰。
賊夫人之子。
子路曰。
有民人焉。
有社稷焉。
何必讀書。
然後為學。
子曰。
是故惡夫佞者。
十禅支 初禅五支。
一覺支。
二觀支。
三喜支。
四樂支。
五一心支。
二禅四支。
一内淨支。
二喜支。
三樂支。
四一心支。
三禅五支。
一舍支。
二念支。
三慧支。
四樂支。
五一心支。
四禅四支。
一不苦不樂支。
二舍支。
三念支。
四一心支(四禅共十。
重出者不論)。
分河異幟 西域性相二宗。
分河飲水。
異色立幟。
擊芥操弋 華嚴鈔雲。
昔人勝負氣高。
是非情厚。
上古妙義用而不言。
先賢小疪廣申。
破斥先師。
在其譯内。
斧鑿太深。
纖芥在于珠中。
何須擊破。
蓋指靜法苑公議其師也。
○操戈何休。
曰。
康成入吾室。
操吾戈而伐我乎。
一夫不獲 書曰。
子弗俾厥後為堯舜。
其心愧恥。
若撻于市。
一夫不獲。
則曰時予之辜。
飲牛 堯以天下讓許由。
由以告巢父。
巢父曰。
汝何不隐汝形。
藏汝光。
乃水洗其耳。
樊仲父将飲牛。
見巢父洗耳。
乃驅牛飲上流。
荷蒉 夫子擊磬于衛有荷蒉而過孔氏之門者。
曰。
有心哉。
擊磬乎。
蛤生天 昔如來說法池邊。
有一蛤蜊自池而起。
入于草中。
聽佛法。
有農夫後至。
以不知故。
鋤钁之。
蛤死。
生于天上。
鵬敬律 金翅鳥王常欲抟龍。
龍披袈裟。
則不興害。
虎避地 唐懷空禅師得庵基。
虎遠避之。
蟒革心 □□□與一友同學。
友先亡。
為蟒神。
頗着威靈。
師往詣開導。
神現形乃大蟒。
垂淚如雨。
明日。
蟒殒後林。
遂得度脫。
海魚興法門 昔智者禅師創放生池于海涯。
其放之也。
必為授皈戒。
說大法。
智者滅後。
至唐末。
中國天台之道寝息。
而海東高麗新羅諸國盛弘此教。
繼忠法師雲。
智者緣在此方。
而教敷于海東。
此必放生池中諸魚聞教報生者爾。
飛鳥為弟子 雉雞聽法師講法華經。
後死。
托生人中。
為師作弟子。
淨名談不二 維摩诘問文殊。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謂無言無說。
離諸問答。
是為不二。
文殊複問維摩诘。
維摩诘于是默然。
雙林講涅槃 傅大士降于雙林。
梁武帝請講金剛經。
士才升座。
以尺揮案一下。
便下座。
帝愕然。
志公雲。
陛下還會麼。
帝曰不會。
公曰。
大士講經竟。
不說法 四分戒本雲。
人卧己立。
不得為說法。
不得為覆頭人說法。
人持杖。
不應為說法。
以上除病。
翹首高參 唐白居易守杭州。
入山谒鳥窠禅師。
問曰。
禅師住處甚險。
師曰。
太守危險尤甚。
曰弟子位鎮江山。
何險之有。
師曰。
薪火相交。
識性不停。
得非險乎。
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曰。
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
師曰。
三歲孩兒雖道得。
八十老人行不得。
居易作禮而退。
三诏不回 唐四祖道信大師。
貞觀癸卯歲。
太宗向師道味。
欲瞻豐采。
诏赴京師。
上表遜謝。
前後三反。
竟以疾辭。
第四度命使曰。
如果不起。
即取首來。
使至山谕旨。
祖乃引頸就刃。
神色俨然。
使異之。
回以狀聞。
帝彌加欽慕。
就賜珍缯。
以遂其志。
沙汰改更 唐武宗會昌。
沙汰天下僧尼。
宋徽宗宣和元年。
诏更佛号為大覺金仙。
僧為德士。
戒疏發隐事義(終)
又有射義。
射義曰。
射者進退周旋必中福。
内志正。
外體直。
然後持弓矢審固。
此可以觀德行矣。
故投壺與射同意。
丹朱佚遊 書曰。
無若丹朱傲。
惟慢遊是好。
河圖洛書 龍馬負圖而出于河。
伏羲因之畫八卦。
神龜負書而出于洛。
箕子以是陳九疇。
詩感白癞 可公耽于吟詩。
老宿勸誦法華。
可讀竟。
乃曰。
此中惟香風吹萎華更雨新好者二句為佳耳。
發是語已。
遂感白癞。
畫堕泥犁 □□□□□□□□□□□□□□□□□□□□□□□□□□□□□□。
貫休智永 唐貫休。
姓姜氏。
金華蘭溪人。
能詩。
唐智永。
王羲之遠代孫。
善書。
号鐵門限。
激發于座元 臨濟義玄禅師。
初在黃檗會中。
時睦州為首座。
乃問濟上座在此多少時。
曰。
三年。
州曰。
曾參問否。
曰。
不曾問。
不知問個甚麼。
州曰。
何不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明日檗上堂。
師依教而問。
三度被打。
後辭去。
參大愚。
于言下大悟。
愚令嗣黃檗焉。
得入于侍者 韓文公問大颠曰。
弟子軍州事繁。
佛法省要處乞師一語。
師良久。
公罔措。
時三平為侍者。
乃敲禅床三下。
師曰。
作麼。
平曰。
先以定動。
後以智拔。
公乃曰。
和尚門風高峻。
弟子于侍者邊得個入處。
臨淄肩摩 蘇秦說齊王曰。
臨淄之地。
車毂擊。
人肩摩。
連衽成帷。
揮汗成雨。
十室忠信 子曰。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學也。
各三成九 大衣三品。
九條十一條十三條為下品。
十五十七十九條為中品。
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條為上品。
六法尼 一不與染心男相觸。
二不盜人四錢。
三不斷畜生命。
四不小妄語。
五不非時食。
六不飲酒。
約姓則魯 魯。
姬姓。
出自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
開國則齊 齊。
姜姓。
出自太公呂望。
佐周武王伐纣定天下。
七歲講經 □□□□□□□□□□□□□□□□□□□□□□□□□□□□□□□。
二旬首衆 靈樹二十年不置首座。
常雲。
我首座生也。
我首座牧牛也。
我首座行腳也。
一日令擊鐘。
三門外接首座。
衆出迓。
乃雲門也。
遂充首座。
嶽帝受戒 元圭禅師住嵩嶽。
一日有異人稱谒雲。
我嵩嶽神也。
願授以正戒。
令我度世。
師付五戒。
付曰。
汝能不淫乎。
曰。
我亦娶也。
師曰。
非謂此也。
謂無羅欲也。
曰。
能。
師曰。
汝能不盜乎。
曰。
何乏我也。
焉有盜取哉。
師曰。
非謂此也。
謂飨而福淫。
不供而禍善也。
曰。
能。
師曰。
汝能不殺乎。
曰。
實司其柄。
焉雲不殺。
師曰。
非謂此也。
謂有濫誤疑混也。
曰。
能。
師曰。
汝能不妄乎。
曰。
我正直。
焉有妄乎。
師曰。
非謂此也。
謂先後不合天心也。
曰。
能。
師曰。
汝不遭酒敗乎。
曰。
能。
師曰。
如上是為佛戒。
汝當奉持。
傷體犯逆 調達破僧。
将五百比丘去。
身子厭令眠熟。
目連擎衆将還。
調達眠起誓報此怨。
佛于靈山經行。
調達捧三十肘石擲佛。
山神手遮。
小石迸傷佛足。
出佛身血。
堕阿鼻獄。
六物之名 邵康節漁樵問對。
六物具而得魚。
謂竿綸浮沉鈎餌。
垂任公釣 大鵬賦。
任公見之而罷釣。
任公事出莊子。
任公以數石粟作餌。
而釣吞舟之魚。
匹雛之勝 孟子曰。
力不能勝一匹雛。
則為無力人矣。
攘馮婦臂 孟子曰。
晉人有馮婦者。
善抟虎。
卒為善士。
則之野。
有衆逐虎。
虎負嵎。
莫之敢撄。
望見馮婦。
趨而迎之。
馮婦攘臂下車。
衆皆悅之。
其為士者笑之。
賊夫人子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
子曰。
賊夫人之子。
子路曰。
有民人焉。
有社稷焉。
何必讀書。
然後為學。
子曰。
是故惡夫佞者。
十禅支 初禅五支。
一覺支。
二觀支。
三喜支。
四樂支。
五一心支。
二禅四支。
一内淨支。
二喜支。
三樂支。
四一心支。
三禅五支。
一舍支。
二念支。
三慧支。
四樂支。
五一心支。
四禅四支。
一不苦不樂支。
二舍支。
三念支。
四一心支(四禅共十。
重出者不論)。
分河異幟 西域性相二宗。
分河飲水。
異色立幟。
擊芥操弋 華嚴鈔雲。
昔人勝負氣高。
是非情厚。
上古妙義用而不言。
先賢小疪廣申。
破斥先師。
在其譯内。
斧鑿太深。
纖芥在于珠中。
何須擊破。
蓋指靜法苑公議其師也。
○操戈何休。
曰。
康成入吾室。
操吾戈而伐我乎。
一夫不獲 書曰。
子弗俾厥後為堯舜。
其心愧恥。
若撻于市。
一夫不獲。
則曰時予之辜。
飲牛 堯以天下讓許由。
由以告巢父。
巢父曰。
汝何不隐汝形。
藏汝光。
乃水洗其耳。
樊仲父将飲牛。
見巢父洗耳。
乃驅牛飲上流。
荷蒉 夫子擊磬于衛有荷蒉而過孔氏之門者。
曰。
有心哉。
擊磬乎。
蛤生天 昔如來說法池邊。
有一蛤蜊自池而起。
入于草中。
聽佛法。
有農夫後至。
以不知故。
鋤钁之。
蛤死。
生于天上。
鵬敬律 金翅鳥王常欲抟龍。
龍披袈裟。
則不興害。
虎避地 唐懷空禅師得庵基。
虎遠避之。
蟒革心 □□□與一友同學。
友先亡。
為蟒神。
頗着威靈。
師往詣開導。
神現形乃大蟒。
垂淚如雨。
明日。
蟒殒後林。
遂得度脫。
海魚興法門 昔智者禅師創放生池于海涯。
其放之也。
必為授皈戒。
說大法。
智者滅後。
至唐末。
中國天台之道寝息。
而海東高麗新羅諸國盛弘此教。
繼忠法師雲。
智者緣在此方。
而教敷于海東。
此必放生池中諸魚聞教報生者爾。
飛鳥為弟子 雉雞聽法師講法華經。
後死。
托生人中。
為師作弟子。
淨名談不二 維摩诘問文殊。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謂無言無說。
離諸問答。
是為不二。
文殊複問維摩诘。
維摩诘于是默然。
雙林講涅槃 傅大士降于雙林。
梁武帝請講金剛經。
士才升座。
以尺揮案一下。
便下座。
帝愕然。
志公雲。
陛下還會麼。
帝曰不會。
公曰。
大士講經竟。
不說法 四分戒本雲。
人卧己立。
不得為說法。
不得為覆頭人說法。
人持杖。
不應為說法。
以上除病。
翹首高參 唐白居易守杭州。
入山谒鳥窠禅師。
問曰。
禅師住處甚險。
師曰。
太守危險尤甚。
曰弟子位鎮江山。
何險之有。
師曰。
薪火相交。
識性不停。
得非險乎。
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曰。
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
師曰。
三歲孩兒雖道得。
八十老人行不得。
居易作禮而退。
三诏不回 唐四祖道信大師。
貞觀癸卯歲。
太宗向師道味。
欲瞻豐采。
诏赴京師。
上表遜謝。
前後三反。
竟以疾辭。
第四度命使曰。
如果不起。
即取首來。
使至山谕旨。
祖乃引頸就刃。
神色俨然。
使異之。
回以狀聞。
帝彌加欽慕。
就賜珍缯。
以遂其志。
沙汰改更 唐武宗會昌。
沙汰天下僧尼。
宋徽宗宣和元年。
诏更佛号為大覺金仙。
僧為德士。
戒疏發隐事義(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