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大成科
關燈
小
中
大
初眼根功德(二)初長行(是善)二偈頌(爾時)二耳根功德(二)初長行(二)初總标耳聞(複次)二别列諸聲(八)初明雜類聲(象聲)二明六對聲(男聲)三明八部聲(天聲)四明三災聲(火聲)五明惡道聲(地獄)六明二衆聲(比丘)七明四聖聲(聲聞)八結其功德(以要)二偈頌(二)初一行頌總标耳聞(爾時)二十七行頌别列諸聲(七)初一行半頌雜類聲(象馬)二一行半頌六對聲(無數)三五行頌惡道聲(山川)四一行半頌諸天聲(其諸)五一行半頌二衆聲(一切)六三行頌四聖聲(複有)七三行頌結其功德(三千)三鼻根功德(二)初長行(二)初總标鼻聞(複次)二别列諸香(五)初人間無情香(須曼)二人間有情香(又複)三天上無情香(持是)四天上有情香(又聞)五四聖人香(及聲)二偈頌(二)初一行頌總标鼻聞(爾時)二二十九行頌别列諸香(三)初十六行頌人間無情有情香(須曼)二七行頌天上無情有情香(天上)三六行頌四聖人香(諸比)四舌根功德(二)初長行(二)初總标舌淨(複次)二别明說法(四)初聞法歡喜(若以)二八部供養(又諸)三王民供養(及比)四佛聖護念(又諸)二偈頌(二)初一行頌總标舌淨(爾時)二七行半頌别明說法(五)初一行半頌聞法歡喜(以深)二一行頌八部供養(諸天)三二行頌王民供養(是說)四二行重頌八部諸天(諸天)五一行頌佛聖護念(諸佛)五身根功德(二)初長行(二)初總标身淨(複次)二别明現像(二)初身中現六趣(三千)二身中現四聖(若聲)二偈頌(二)初二行半頌總标身淨(爾時)二五行别現明像(二)初三行頌身現六趣(三千)二二行頌身現四聖(諸佛)六意根功德(二)初長行(二)初标意根淨解(複次)二明淨意說法(解是)二偈頌(二)初一行半頌意根淨解(爾時)二九行半頌淨意說法(次第)
二明持經根淨已竟。
常不輕菩薩品三顯能證之人(二)初長行(三)初雙舉前品罪福(爾時)二雙開今品信毀(二)初明事本(得大)二明本事(二)初标時節人名(最初)二徴釋不輕之名(二)初明不輕之行(得大)二明得名所以(四衆)三雙明信毀果報(二)初信者果報(二)初正明果報(三)初明現報(是比)二明生報(是菩)三明後報(以是)二結會古今(得大)二毀者果報(二)初正明果報(得大)二結會古今(二)初結會(得大)二勸持(得大)二偈頌(二)初五行半頌雙開今品信毀(三)初一行半頌事本(爾時)二一行半頌時節人名(是佛)三二行半頌不輕之行(不輕)二十四行頌雙明信毀果報(三)初四行半頌信毀果報(其罪)二三行半頌結念古今(彼時)三六行頌舉益勸持(我于) 二正宗分已竟。
如來神力品○三流通分(八)初神力嘉贊(二)初長行(三)初菩薩受命(二)初經家叙儀(爾時)二發願弘經(世尊)二佛現神力(二)初明所對衆(爾時)二正現神力(十)初舌相上舒(現大)二通身放光(一切)三攝舌謦欬(然後)四諸佛彈指(俱共)五十方震動(是二)六普見大會(其中)七諸天唱勸(即時)八衆生歸命(彼諸)九遙申供養(以種)十世界合一(于是)三結要勸持(三)初稱歎付囑(爾時)二結要付囑(以要)三勸持付囑(二)初勸持起塔(是故)二釋起塔意(所以)二偈頌(二)初六行頌上長行(二)初三行頌佛現神力(爾時)二三行頌結要勸持(以佛)二十行明持經功德(五)初一行半頌明得見三佛(能持)二二行頌明諸佛歡喜(能持)三一行頌明得近佛果(諸佛)四四行頌明得大辨才(能得)五一行半頌總結應持(是故) 初神力嘉贊已竟二屬累傳薪○三藥王苦行○四妙音說法○五普門圓應○六神咒護持○七妙嚴轉邪○八普賢勸發○ 囑累品○二囑累薪傳(二)初囑累授受(三)初如來付囑(三)初正明付囑(爾時)二釋付囑意(所以)三誡勉随宜(于未)二菩薩領受(時諸)三事畢唱散(爾時)二時衆歡喜(說是) 二囑累薪傳已竟。
藥王菩薩本事品○三藥王苦行(四)初宿王請問(三)初總問遊化(爾時)二别問苦行(世尊)三請答歡喜(善哉)二如來垂答(二)初正答苦行(二)初明事本(爾時)二明本事(三)初彼佛說法(爾時)二廣修供養(二)初明現在(二)初修行得法(是一)二作念報恩(二)初以三昧神通力供養(得此)二以正報色身力供養(三)初正明燒身(作是)二諸佛稱歎(其中)三明燒身時節(其身)二明未來(五)初生在王家(一切)二說昔本事(即為)三往詣佛所(白巳)四如來付囑(爾時)五奉命任持(四)初滅後起塔(爾時)二燒臂供養(爾時)三時衆獲益(令無)四燒臂還複(爾時)三結會古今(佛告)二歎經功深(三)初明供養較勝(二)初供塔顯勝(宿王)二供人顯勝(若複)二歎所持經法(二)初歎法體(十一)初河海淺深喻(宿王)二群山高低喻(又如)三星月交光喻(又如)四日光破暗喻(又如)五王位尊卑喻(又如)六天王優劣喻(又如)七凡聖為父喻(又如)八約聖顯說喻(又如)九法妙人尊喻(有能)十乘分大小喻(一切)十一唯佛獨尊喻(如佛)二歎法用(三)初歎拔苦用(宿王)二歎與樂用(此經)三總結二用(此法)三明持經福德(二)初舉聞全經福(若人)二舉聞今品福(二)初格量(四)初明聞品益(宿王)二明勸修益(若如)三諸佛遙贊(是時)四結聞品益(宿王)二囑累(是故)三聞品利益(說文)四多寶稱歎(多寶) 三藥王苦行已竟。
法華大成卷九科文 妙音菩薩品○四妙音說法(六)初放光東照(爾時)二奉命西來(二)初明發來之緣(六)初經家叙德(爾時)二光照其身(釋迦)三辭師願往(即白)四彼佛垂誡(爾時)五妙音受旨(妙音)六先現來相(六)初妙音先現華瑞(于是)二文殊發問何緣(爾時)三如來答以欲來(爾時)四文殊請現其相(文殊)五釋迦推功多寶(爾時)六多寶命彼來會(時多)二明正共發來(六)初眷屬經曆(于時)二叙相登台(是菩)三問訊傳旨(到已)四請見多寶(世尊)五世尊為通(爾時)六塔中稱善(時多)三十方弘經(二)初問答善根神力(二)初華德疑問(爾時)二如來垂答(二)初正答善根功德(佛告)二廣明神力應化(三)初總舉(華德)二别明(二)初應六凡(六)初應天衆(或現)二應人衆(或現)三應八部(或現)四應惡趣(諸有)五應宮禁(乃至)六結前廣顯(華德)二應四聖(若應)三總結(華德)二問答住何三昧(二)初問(爾時)二答(佛告)四兩土得益(說是)五還歸本土(爾時)六問品進道(說是) 四妙音說法已竟。
普門品○五普門圓應(二)初問答顯德(二)初長行(二)初初番問答觀音人(二)初無盡興問(爾時)二如來垂答(三)初總答(四)初标舉人數(佛告)二總明遭苦(受諸)三聞名稱号(聞是)四即得解脫(觀世)二别答(三)初免七難(二)初正明七難(七)初免火難(若有)二免水難(若為)三免羅刹難(若有)四免王難(若複)五免鬼難(若三)六免枷鎖難(設複)七免冤賊難(若三)二結其神力(無盡)二離三毒(若有)三應二求(若有)三勸持名答(三)初勸持(若有)二格量(無盡)三結歎(無盡)二二番問答普門法(二)初無盡興問(無盡)二如來垂答(三)初正答普門法(二)初普門圓應(八)初聖人身(佛告)二天王身(應以)三王民身(應以)四四衆身(應以)五婦女身(應以)六童男女身(應以)七八部身(應以)八金剛身(應以)二結略指廣(無盡)二勸興供養(二)初勸供(是故)二受旨(五)初奉命興供(無盡)二觀音不受(時觀)三無盡重舉(無盡)四佛勸當愍(爾時)五受已奉佛(即時)三總結神力(無盡)二偈頌(三)初一行雙頌二問(爾時)二二十二行雙頌二答(二)初二行總歎行願(具足)二二十行别頌二答(二)初十四行頌初答觀音得名(二)初一行頌總答(我為)二十三行頌别答(二)初十二行頌七難(十二)初一行頌免火難(假使)二一行頌免水難(或漂)三一行加頌堕須彌難(或在)四一行加頌堕金剛山難(或被)五一行頌免冤賊難(或值)六一行頌免刀杖難(或遭)七一行頌免加鎖難(或囚)八一行加頌咒詛毒藥難(咒詛)九一行頌免羅刹難(或遇)十一行加頌惡獸難(若惡)十一一行加頌蛇蠍難(蚖蛇)十二一行加頌雲雨難(雲雷)二一行頌三毒二求(衆生)二六行頌次答普門示現(四)初二行明身業普應(具足)二二行明意業普觀(真觀)三一行明口業說法(悲觀)四一行加頌官障(诤訟)三三行雙頌二勸(二)初一行一句頌勸持名(妙音)二一行三句頌勸供養(觀世)二聞品得益(二)初持地稱歎(爾時)二聞品獲益(佛說) 五普門圓應已竟。
陀羅尼品○六神咒護持(三)初問答持經功德(爾時)二請以神咒護持(五)初藥王咒護(四)初請護(爾時)二說咒(即說)三稱歎(世尊)四印善(時釋)二勇施咒護(三)初請護(爾時)二說咒(即于)三結歎(世尊)三毗沙咒護(三)初請護(爾時)二說咒(即說)三結歎(世尊)四持國咒護(三)初請護(爾時)二說咒(即說)三結歎(世尊)五羅刹咒護(五)初列名(爾時)二請說(同聲)三稱歎(甯上)四誓願(諸羅)五印善(佛告)三會中聞品得益(說是) 六神咒護持已竟。
妙莊嚴王本事品○七妙嚴轉邪(六)初略明事本(爾時)二标能所化(彼佛)三能化方便(八)初彼佛說法(爾時)二二子願往(時淨)三母子論議(母告)四二子現通(于是)五信子伏師(時父)六子喜報母(于是)七願求出家(我等)八觀親觐佛(于是)四所化得益(十一)初叙宮眷德(彼時)二合宮從化(于是)三佛為說法(爾時)四舍愛回心(爾時)五佛力示現(于虛)六邪心頓絕(爾時)七佛與授記(時雲)八出家修行(其王)九感歎二子(即升)十佛述行高(爾時)十一妙嚴贊謝(妙莊)五結會古今(二)初結會(佛告)二結歎(是藥)六聞品進道(佛說) 七妙嚴轉邪已竟。
勸發品○八普賢勸發(四)初經家叙儀(爾時)二普賢勸發(二)初請問勸發(二)初問(白佛)二答(佛告)二誓願勸發(二)初護人(六)初攘其外難(爾時)二教其内法(三)初行立讀誦(是人)二常坐思惟(是人)三三七精進(世尊)三覆以神力(世尊)四示以勝因(若有)五示以近果(若但)六總結(是故)二護法(世尊)三如來述發(二)初先述護法(爾時)二述其護人(五)初述示其身教(普賢)二述示以勝因(如是)三述示以近果(普賢)四述攘其外難(若有)五述信者功德(是故)四聞品成行(二)初聞品利益(說是)二事畢雲散(佛說) 三流通分已竟。
法華大成科文畢
常不輕菩薩品三顯能證之人(二)初長行(三)初雙舉前品罪福(爾時)二雙開今品信毀(二)初明事本(得大)二明本事(二)初标時節人名(最初)二徴釋不輕之名(二)初明不輕之行(得大)二明得名所以(四衆)三雙明信毀果報(二)初信者果報(二)初正明果報(三)初明現報(是比)二明生報(是菩)三明後報(以是)二結會古今(得大)二毀者果報(二)初正明果報(得大)二結會古今(二)初結會(得大)二勸持(得大)二偈頌(二)初五行半頌雙開今品信毀(三)初一行半頌事本(爾時)二一行半頌時節人名(是佛)三二行半頌不輕之行(不輕)二十四行頌雙明信毀果報(三)初四行半頌信毀果報(其罪)二三行半頌結念古今(彼時)三六行頌舉益勸持(我于) 二正宗分已竟。
如來神力品○三流通分(八)初神力嘉贊(二)初長行(三)初菩薩受命(二)初經家叙儀(爾時)二發願弘經(世尊)二佛現神力(二)初明所對衆(爾時)二正現神力(十)初舌相上舒(現大)二通身放光(一切)三攝舌謦欬(然後)四諸佛彈指(俱共)五十方震動(是二)六普見大會(其中)七諸天唱勸(即時)八衆生歸命(彼諸)九遙申供養(以種)十世界合一(于是)三結要勸持(三)初稱歎付囑(爾時)二結要付囑(以要)三勸持付囑(二)初勸持起塔(是故)二釋起塔意(所以)二偈頌(二)初六行頌上長行(二)初三行頌佛現神力(爾時)二三行頌結要勸持(以佛)二十行明持經功德(五)初一行半頌明得見三佛(能持)二二行頌明諸佛歡喜(能持)三一行頌明得近佛果(諸佛)四四行頌明得大辨才(能得)五一行半頌總結應持(是故) 初神力嘉贊已竟二屬累傳薪○三藥王苦行○四妙音說法○五普門圓應○六神咒護持○七妙嚴轉邪○八普賢勸發○ 囑累品○二囑累薪傳(二)初囑累授受(三)初如來付囑(三)初正明付囑(爾時)二釋付囑意(所以)三誡勉随宜(于未)二菩薩領受(時諸)三事畢唱散(爾時)二時衆歡喜(說是) 二囑累薪傳已竟。
藥王菩薩本事品○三藥王苦行(四)初宿王請問(三)初總問遊化(爾時)二别問苦行(世尊)三請答歡喜(善哉)二如來垂答(二)初正答苦行(二)初明事本(爾時)二明本事(三)初彼佛說法(爾時)二廣修供養(二)初明現在(二)初修行得法(是一)二作念報恩(二)初以三昧神通力供養(得此)二以正報色身力供養(三)初正明燒身(作是)二諸佛稱歎(其中)三明燒身時節(其身)二明未來(五)初生在王家(一切)二說昔本事(即為)三往詣佛所(白巳)四如來付囑(爾時)五奉命任持(四)初滅後起塔(爾時)二燒臂供養(爾時)三時衆獲益(令無)四燒臂還複(爾時)三結會古今(佛告)二歎經功深(三)初明供養較勝(二)初供塔顯勝(宿王)二供人顯勝(若複)二歎所持經法(二)初歎法體(十一)初河海淺深喻(宿王)二群山高低喻(又如)三星月交光喻(又如)四日光破暗喻(又如)五王位尊卑喻(又如)六天王優劣喻(又如)七凡聖為父喻(又如)八約聖顯說喻(又如)九法妙人尊喻(有能)十乘分大小喻(一切)十一唯佛獨尊喻(如佛)二歎法用(三)初歎拔苦用(宿王)二歎與樂用(此經)三總結二用(此法)三明持經福德(二)初舉聞全經福(若人)二舉聞今品福(二)初格量(四)初明聞品益(宿王)二明勸修益(若如)三諸佛遙贊(是時)四結聞品益(宿王)二囑累(是故)三聞品利益(說文)四多寶稱歎(多寶) 三藥王苦行已竟。
法華大成卷九科文 妙音菩薩品○四妙音說法(六)初放光東照(爾時)二奉命西來(二)初明發來之緣(六)初經家叙德(爾時)二光照其身(釋迦)三辭師願往(即白)四彼佛垂誡(爾時)五妙音受旨(妙音)六先現來相(六)初妙音先現華瑞(于是)二文殊發問何緣(爾時)三如來答以欲來(爾時)四文殊請現其相(文殊)五釋迦推功多寶(爾時)六多寶命彼來會(時多)二明正共發來(六)初眷屬經曆(于時)二叙相登台(是菩)三問訊傳旨(到已)四請見多寶(世尊)五世尊為通(爾時)六塔中稱善(時多)三十方弘經(二)初問答善根神力(二)初華德疑問(爾時)二如來垂答(二)初正答善根功德(佛告)二廣明神力應化(三)初總舉(華德)二别明(二)初應六凡(六)初應天衆(或現)二應人衆(或現)三應八部(或現)四應惡趣(諸有)五應宮禁(乃至)六結前廣顯(華德)二應四聖(若應)三總結(華德)二問答住何三昧(二)初問(爾時)二答(佛告)四兩土得益(說是)五還歸本土(爾時)六問品進道(說是) 四妙音說法已竟。
普門品○五普門圓應(二)初問答顯德(二)初長行(二)初初番問答觀音人(二)初無盡興問(爾時)二如來垂答(三)初總答(四)初标舉人數(佛告)二總明遭苦(受諸)三聞名稱号(聞是)四即得解脫(觀世)二别答(三)初免七難(二)初正明七難(七)初免火難(若有)二免水難(若為)三免羅刹難(若有)四免王難(若複)五免鬼難(若三)六免枷鎖難(設複)七免冤賊難(若三)二結其神力(無盡)二離三毒(若有)三應二求(若有)三勸持名答(三)初勸持(若有)二格量(無盡)三結歎(無盡)二二番問答普門法(二)初無盡興問(無盡)二如來垂答(三)初正答普門法(二)初普門圓應(八)初聖人身(佛告)二天王身(應以)三王民身(應以)四四衆身(應以)五婦女身(應以)六童男女身(應以)七八部身(應以)八金剛身(應以)二結略指廣(無盡)二勸興供養(二)初勸供(是故)二受旨(五)初奉命興供(無盡)二觀音不受(時觀)三無盡重舉(無盡)四佛勸當愍(爾時)五受已奉佛(即時)三總結神力(無盡)二偈頌(三)初一行雙頌二問(爾時)二二十二行雙頌二答(二)初二行總歎行願(具足)二二十行别頌二答(二)初十四行頌初答觀音得名(二)初一行頌總答(我為)二十三行頌别答(二)初十二行頌七難(十二)初一行頌免火難(假使)二一行頌免水難(或漂)三一行加頌堕須彌難(或在)四一行加頌堕金剛山難(或被)五一行頌免冤賊難(或值)六一行頌免刀杖難(或遭)七一行頌免加鎖難(或囚)八一行加頌咒詛毒藥難(咒詛)九一行頌免羅刹難(或遇)十一行加頌惡獸難(若惡)十一一行加頌蛇蠍難(蚖蛇)十二一行加頌雲雨難(雲雷)二一行頌三毒二求(衆生)二六行頌次答普門示現(四)初二行明身業普應(具足)二二行明意業普觀(真觀)三一行明口業說法(悲觀)四一行加頌官障(诤訟)三三行雙頌二勸(二)初一行一句頌勸持名(妙音)二一行三句頌勸供養(觀世)二聞品得益(二)初持地稱歎(爾時)二聞品獲益(佛說) 五普門圓應已竟。
陀羅尼品○六神咒護持(三)初問答持經功德(爾時)二請以神咒護持(五)初藥王咒護(四)初請護(爾時)二說咒(即說)三稱歎(世尊)四印善(時釋)二勇施咒護(三)初請護(爾時)二說咒(即于)三結歎(世尊)三毗沙咒護(三)初請護(爾時)二說咒(即說)三結歎(世尊)四持國咒護(三)初請護(爾時)二說咒(即說)三結歎(世尊)五羅刹咒護(五)初列名(爾時)二請說(同聲)三稱歎(甯上)四誓願(諸羅)五印善(佛告)三會中聞品得益(說是) 六神咒護持已竟。
妙莊嚴王本事品○七妙嚴轉邪(六)初略明事本(爾時)二标能所化(彼佛)三能化方便(八)初彼佛說法(爾時)二二子願往(時淨)三母子論議(母告)四二子現通(于是)五信子伏師(時父)六子喜報母(于是)七願求出家(我等)八觀親觐佛(于是)四所化得益(十一)初叙宮眷德(彼時)二合宮從化(于是)三佛為說法(爾時)四舍愛回心(爾時)五佛力示現(于虛)六邪心頓絕(爾時)七佛與授記(時雲)八出家修行(其王)九感歎二子(即升)十佛述行高(爾時)十一妙嚴贊謝(妙莊)五結會古今(二)初結會(佛告)二結歎(是藥)六聞品進道(佛說) 七妙嚴轉邪已竟。
勸發品○八普賢勸發(四)初經家叙儀(爾時)二普賢勸發(二)初請問勸發(二)初問(白佛)二答(佛告)二誓願勸發(二)初護人(六)初攘其外難(爾時)二教其内法(三)初行立讀誦(是人)二常坐思惟(是人)三三七精進(世尊)三覆以神力(世尊)四示以勝因(若有)五示以近果(若但)六總結(是故)二護法(世尊)三如來述發(二)初先述護法(爾時)二述其護人(五)初述示其身教(普賢)二述示以勝因(如是)三述示以近果(普賢)四述攘其外難(若有)五述信者功德(是故)四聞品成行(二)初聞品利益(說是)二事畢雲散(佛說) 三流通分已竟。
法華大成科文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