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大成科

關燈
雲喻(迦葉)二一行頌澍雨喻(其雨)三一句頌土地喻(山川)四二句頌卉木喻(幽邃)五二行三句頌受潤喻(大小)六二行頌增長喻(一切)二一行頌無差别(如其)二四十行頌法合(二)初三十五行頌合有差别(六)初一行頌合密雲(佛亦)二八行半頌合澍雨(三)初三行頌唱号令歸(既出)二一行半頌四弘度生(充潤)三四行頌召機來聽(諸天)三四行頌合土地(我觀)四二行頌合卉木(貴賤)五十一行頌合受潤(三)初一行總明受潤(一切)二七行别明受潤(或處)三三行總結能潤所潤(佛平)六八行半頌合增長(二)初二行總領增長(我雨)二六行半别頌增長(諸佛)二五行頌合無差别(如是) 三如來述成已竟。

     授記品○四授四子記(二)初正與中根授劫國莊嚴記(二)初授迦葉記(二)初長行(五)初行因(爾時)二得果(于最)三劫國(國名)四壽命正像(佛壽)五國淨眷屬(國界)二偈頌(五)初四行頌因行(爾時)二半行頌得果(于最)三六行頌國淨眷屬(其土)四一行半頌壽命正像(其佛)五半行頌總結(光明)二授三子記(二)初三子請記(四)初請記(爾時)二說喻(如從)三法合(我等)四總結(大雄)二如來與記(三)初授須菩提記(二)初長行(四)初行因(爾時)二得果(于最)三劫國嚴淨(劫名)四壽命正像(佛壽)二偈頌(四)初一行誡聽(爾時)二三行頌行因得果(我大)三六行半頌劫國嚴淨(其佛)四一行半頌壽命正像(其佛)二授迦旃延記(二)初長行(四)初行因(爾時)二得果(當得)三國淨眷屬(其土)四壽命正像(佛壽)二偈頌(三)初一行誡聽(爾時)二二行三句頌行因得果(是迦)三三行一句頌國淨眷屬(國土)三授目連記(二)初長行(五)初行因(爾時)二得果(當得)三劫國(劫名)四國淨眷屬(其土)五壽命正像(佛壽)二偈頌(四)初四行半頌行因(爾時)二二行頌得果壽命(漸漸)三二行半頌眷屬衆多(常為)四一行頌正像(佛滅)二二行半頌許為下根作宿世因緣(我諸) 四授四子記已竟。

     二喻說一周被中根已竟。

     化城喻品○三因緣一周被下根(二)初正說因緣(二)初明知見久遠(二)初長行(三)初明所見事(佛告)二喻明久遠(譬如)三見昔如今(我以)二偈頌(三)初一行頌所見事(爾時)二四行頌喻明久遠(如人)三二行頌見昔如今(如來)二明宿世因緣(二)初長行(二)初明結緣之由(二)初明結緣遠由(二)初明大通智佛成道(五)初佛壽長遠(佛告)二成道前事(二)初明所經時節(其佛)二明諸天供養(爾時)三正明成道(諸比)四眷屬供養(二)初長行明親近供養(其佛)二偈頌歎慶(三)初三行半歎佛因果(以偈)二三行慶己所遇(今者)三一行半總結(今佛)五請轉法輪(爾時)二明十方梵王請法(二)初威光照動(佛告)二十方梵請(二)初明九方(四)初東方雲集(七)初智佛現瑞(爾時)二梵衆驚駭(諸梵)三互相問決(是時)四尋光見佛(爾時)五廣陳供養(即時)六請轉法輪(爾時)七默然允許(爾時)二東南方雲集(七)初智佛現瑞(又諸)二梵衆驚駭(昔所)三互相問決(即各)四尋光見佛(爾時)五廣陳供養(時諸)六請轉法輪(爾時)七默然允許(爾時)三南方雲集(七)初智佛現瑞(又諸)二梵衆驚駭(昔所)三互相問決(即各)四尋光見佛(爾時)五廣陳供養(時諸)六請轉法輪(爾時)七默然允許(爾時)四總明六方雲集(西南)二明上方雲集(六)初智佛現瑞(爾時)二梵衆驚駭(昔所)三互相問決(即各)四尋光見佛(爾時)五廣陳供養(時諸)六請轉法輪(爾時)二明結緣近由(二)初轉半字教(三)初智佛受請(爾時)二正轉教法(二)初說四谛法(即時)二說因緣法(及廣)三聞法得道(佛于)二轉滿字教(七)初王子出家(爾時)二請轉法輪(俱白)三所将人衆出家(爾時)四受請說經(爾時)五時衆有解不解(說是)六說經時節(佛說)七說已入定(說此)二正明結緣(二)初法說結緣(三)初明昔供結緣(三)初王子覆講(是時)二衆得利益(一一)三出定稱歎(二)初正歎希有(大通)二勸物親近(汝等)二明中間值遇(佛告)三明今還為說(二)初會結古今(二)初會師古今(諸比)二會弟子古今(二)初正會(二)初受大後退(諸比)二正會古今(爾時)二釋疑(我滅)二正說法華(三)初時衆清淨(諸比)二正說法華(便集)三釋疑(比丘)二喻說結緣(二)初喻說(二)初明導師喻(五)初五百由旬喻(譬如)二險難惡道喻(險難)三多衆人喻(若有)四欲過惡道喻(欲過)五有一導師喻(将導)二明将導喻(三)初所将人衆喻(将導)二中路懈退喻(二)初退大(三)初中路懈退(所将)二白導師言(白導)三不複前進(不能)二接小(四)初多諸方便(導師)二傷其失寶(而作)三化作一城(作是)四歡喜入城(是時)三滅化城至寶所喻(爾時)二法合(二)初正合(二)初合導師喻(諸比)二合将導喻(二)初退大接小(若衆)二合滅城至寶所(若衆)二舉喻帖合(如彼) 一長行已竟二偈頌○二正明授記○○二偈頌(二)初廿二行半頌結緣之由(二)初十二行頌遠由(二)初六行頌大通成道(爾時)二六行頌十方梵請(世尊)二十行頌近由(二)初五行頌轉半字教(無量)二五行半頌轉滿字教(時十)二二十七行頌正結緣(二)初八行頌法說結緣(三)初三行頌昔日結緣(是諸)二一行頌中間值遇(彼佛)三四行頌今還為說(是十)二十九行頌喻說結緣(二)初十一行半頌喻說(二)初三行頌導師喻(譬如)二八行半頌将導喻(二)初六行頌中路權立化城(衆人)二二行半頌滅城引至寶所(導師)二七行半頌法合(二)初六行半正頌法合(二)初二句頌合導師喻(我亦)二六行頌合将導喻(二)初一行頌合懈退(見諸)二四行頌合滅城至寶所(既知)二一行頌舉喻帖合(諸佛) 初正說因緣已竟。

     法華大成卷六科文 五百弟子受記品○二正明授記(二)初授千二百記(二)初授滿慈記(二)初經家序其默念領解(四)初序得解之由(爾時)二序得解歡喜(得未)三序默念領解(而作)四念發迹請記(唯佛)二如來與之述成授記(二)初長行(二)初述本迹(三)初約釋迦世行因發迹(二)初舉示其人(爾時)二發迹顯本(我常)二約過去世顯其本行(汝等)三約三世佛所述其修因(諸比)二與授記(三)初明因圓果滿(漸漸)二明國土嚴淨(四)初國土嚴淨(其佛)二純是善道(無諸)三三乘衆多(有無)四總結莊嚴(其佛)三明劫壽法塔(劫名)二偈頌(二)初十四行頌發迹顯本(二)初七行總發諸聲聞本迹(五)初一行總标為行難思(爾時)二一行明垂迹之由(知衆)三二行明垂迹利益(以無)四二行明内秘外現(内秘)五一行結略抑廣(我若)二七行頌發滿慈本迹(今此)二七行半頌與之授記(三)初一行頌因圓果滿(供養)二三句頌劫國名号(其國)三五行三句頌國土嚴淨(菩薩)二授千二百記(三)初默念請記(爾時)二如來與記(二)初長行(三)初許記二千(佛知)二别授陳如(于此)三别記五百(其五)二偈頌(二)初九行半頌陳如五百名号(爾時)二一行半總頌一切聲聞記(迦葉)三五百領解(二)初長行(二)初經家叙喜(爾時)二自陳領解(二)初法說(二)初悔得少為足(世尊)二責根鈍難悟(今乃)二喻說(二)初喻說(二)初醉卧不覺喻(世尊)二親友覺悟喻(于後)二法合(二)初合醉卧不覺喻(佛亦)二合親友覺悟喻(一切)二偈頌(二)初一行半頌得解歡喜(爾時)二十一行頌自陳領解(二)初一行頌法說(于無)二十行頌喻說(二)初六行頌喻說(二)初四行頌醉卧不覺喻(譬如)二二行頌二友覺悟喻(與珠)二四行頌法合(我等) 初授千二百記已竟二授二千人記○ 授學無學人記品○二授二千人記(二)初二千請記(二)初二人請記(二)初默念請記(爾時)二發言請記(二)初引例(即從)二引望(又我)二二千請記(爾時)二如來授與(二)初記二人(二)初記阿難(五)初長行正與授記(爾時)二偈頌重明果德(爾時)三八千菩薩生疑(爾時)四如來發迹釋疑(爾時)五阿難顯本述歎(阿難)二記羅雲(二)初長行(爾時)二偈頌(爾時)二記二千(三)初長行授記(爾時)二偈頌重明(爾時)三得記歡喜(爾時) 初說三周法授三根記已竟。

     法師品○二歎持經人與所持法(二)初歎美五種持經之人(二)初長行(四)初明廣記現在(二)初揀出人類(爾時)二普為授記(如是)二明懸記未來(佛告)三明現未功報(二)初現在法師功報(三)初明法師供養(若複)二明法師功報(藥王)三明法師悲願(藥王)二未來法師功報(二)初明法師說經(若是)二明法師功報(當知)四明逆順罪福(二)初明逆者得罪(藥王)二明順者得福(藥王)二偈頌(五)初二行頌獎勸(爾時)二四行頌現在功報(若有)三三行頌未來功報(吾滅)四六行頌逆順罪福(二)初二行頌逆者得罪(若于)二四行頌順者得福(有人)五一行結歎此經尊妙(藥王)二歎美五種所持之法(二)初長行(二)初歎經法(五)初約法歎(爾時)二約人歎(藥王)三約處歎(藥王)四約因歎(藥王)五約果歎(五)初明近果(其有)二明譬喻(藥王)三明法合(菩薩)四徴釋近意(所以)五明揀非(藥王)二示方軌(二)初示方軌(三)初标章(藥王)二解釋(如來)三勸修(安住)二明利益(藥王)二偈頌(三)初一行頌總勸(爾時)二十六行半頌長文(四)初一行半頌譬喻(如人)二二行半頌法合(藥王)三三行半頌示方軌(若人)四九行頌利益(我人)三一行頌結勸(若親) 初開佛知見一大科已竟。

     見寶塔品○二示佛知見(二)初寶塔出現顯示實相(二)初長行(三)初寶塔湧現(六)初塔現之相(爾時)二諸天供養(三十)三多寶稱贊(爾時)四時衆驚怪(爾時)五樂說請問(爾時)六如來垂答(三)初答第二問(爾時)二答第一問(彼佛)三答第三問(其佛)二分身遠集(七)初樂說請見多寶(是時)二佛告分身應集(佛告)三樂說請集分身(大樂)四如來放光遠召(爾時)五諸佛告衆同來(爾時)六嚴淨堪忍國界(三)初變娑婆一界(時娑)二更變八方世界(時釋)三更變八方世界(釋迦)七與欲開此寶塔(五)初諸佛問訊說欲(是時)二釋迦右指開塔(爾時)三四衆一同見聞(即時)四二佛分座并坐(爾時)五四衆默念請加(爾時)三釋迦唱募(以大)二偈頌(三)初三行半頌寶塔湧現(爾時)二八行半頌分身遠集(又我)三三十六行頌釋迦唱募(二)初八行半舉三佛以勸持經(三)初一行半頌募覓其人(告諸)二三行舉三佛以勸(其多)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