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關燈
小
中
大
,便是離垢佛;出入無礙,便是神通佛;到處優遊,便是自在佛;一心不昧,便是光明佛;道念堅固,便是不壞佛。
各各諸佛,自身俱有,說亦不能盡。
變化多般,惟一真耳。
但去靜坐,觀過去現在未來,皆同一體,如虛空不異相,不自相,不他相,非無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觀其寂滅,永不斷滅。
若人于此頓悟,直下承當,迢迢空劫,盡在如今。
放光動地,人法俱忘,不見有過去未來現在,究竟到盡無盡地,即是空。
空我無我,我我尚不可得,空色亦無,三世自空,非識不滅,識性自空,前際後際中際亦空,不落空見。
要見三世諸佛麼?咄!沿河休害渴,把餅莫言饑。
過去未來并現在,近在人身人自昧。
千變萬化少人知,混合虛空成一塊。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修行人須要智慧,百種方便,去無始劫來,習性調和,成一真之性,而登彼岸。
若不見性,卒難成就。
此句是三世諸佛之母,十方諸佛依此修行,果行圓滿,成等正覺。
若離此句修行,雖經多劫,久守勤苦,望成大道者鮮矣。
屬小乘法,堕在聲聞、緣覺、辟支佛、鬼仙、人仙、地仙有為之法,終不成就一切聖果。
須當精進,存有能所,依般若波羅蜜多法,得無上正真之道。
唯此一事,若别修行,過此法者,無有是處。
此是教外别傳此法,親見自性,方乃傳授。
千聖不傳,自悟自信,不容授記圓頓之位。
獨孤标法參善知識,求問至人,憑師指示,有緣契悟。
圓頓教沒人情,若有私心傳授,是外道法。
有分咐,有傳授,有得即有失,有教有授,盡是外道邪見,生死根本。
仙師雲:法有三千六百門,修行路徑此為真。
須知有個玄微處,不在三千六百門。
仙佛祖師,自修自證,本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
若有一法授記,不名釋迦,不喚道人。
道本無言,隻是教人自修自悟。
說着不真,除非自見,見無可見。
若被人教壞,急須吐去。
大凡為人,須從自己流出無價寶珠,用之無盡。
上根之人,一聞千悟,具大總持;中下之機,多聞多不信。
太上雲: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此乃難信之法,希有之事。
理會麼?世人隻知随影轉,不知離影到家鄉。
嗄! 脫落衣裳見本形,寸絲不挂得安甯。
若人要趓渾身影,便向無陰樹下行。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西天梵語也。
阿言無,耨多羅言上,三藐言正,三菩提言真,東土翻為正真,又雲成等正覺。
此四個字,須是親見。
古雲:見道方修道,不見複何修?一大藏經說此四字不能盡,諸佛亦說不盡。
三教聖賢皆修此四個字,盡歸聖道,成等正覺。
今人若能依此般若波羅蜜多三藐三菩提法修行,廓然頓悟,親見無上正真,自知當來仙佛直超聖果。
要見無上正真麼?頭頭顯露,物物周圓。
妙道虛空是祖宗,分明應化不相同。
若人悟得真常道,便識從前舊主公。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因修行,得見無上正真之道,知般若波羅蜜多之神力也。
且過去諸佛,慈悲憐憫衆生,百種智慧方便之力,随之利物接引。
後來設像化人,使泥塑木雕,黃卷赤軸,說因說果,但以假名引導有情。
将善惡報應之事,天堂地獄之說,使人改惡向善,離假歸真。
聲聞緣覺,十聖三賢,諸佛地位,次第接引。
仙師雲:千裡程途,逐步而進。
釋雲:千仞寶台,非一圾而上。
忽然自悟,自見本性,超過諸佛位次,一超直入如來地。
若不見性,向外馳求,終不成就。
悟有年月,有日有時。
古雲:學道先須有悟。
由若無悟,離文字外,行住坐卧,火急自救,一同頓悟。
道雲:千日學道,悟在一時。
隻這一時,便得輕快。
諸上善人,同歸一處。
若是學解,就古人唾津,盡是外道邪見,生死各路,随業受報,不可共語。
豈不聞須菩提塵點劫前修行,直至釋迦會下,解空第一,方等會中,金剛請問四句偈,廓然頓悟,涕淚哭泣,自歎雲:前所得慧眼,未聞此經。
三世諸佛,皆從此經流出。
如何是此經?看時無一字,當處放光明。
不憑智慧渡深河,萬劫沉淪溺浪波。
既登彼岸歸真道,何須更念薩婆诃。
是大神咒。
若會波羅蜜多,便見是大神咒。
此神咒人人俱有,不修不見,亦是衆生心地法門,有大神通。
道雲:心有主宰,萬邪難侵。
儒雲:心正可以辟邪度人。
經雲:萬邪不幹,神明護門。
能驅邪立正,變死人作活人,改魔境為仙境,頭頭示現,物物全彰,信手拈來,百無妨礙。
此大神咒,舉心動念,鬼神滅爽,返本還源,外道魂驚,精靈伏罔,此蜜咒也。
識此咒麼?神通并妙用,何處不相随。
有大威神力,伏劍邪魔息。
何處不相随,同居人不識。
是大明咒。
既有大威神力,一點靈光自然晃耀,照徹十方,射透三界,山河大地無有隔礙,過于日月無處不照。
呂祖雲:一點心燈焰焰生,不勞挑剔朗然明。
得來照破人間暗,獨放寒光滿太清。
雖然說破,自不了不明。
要明麼?拂卻鏡上塵,便見本來面。
烨烨光輝滿大千,愚人不見被情牽。
若能放下渾無物,依舊心天性月圓。
是無上咒。
得見自己光明,照見從前黑暗,無有能極者。
此神咒最上,無過于此,是為第一。
一切諸法,皆不出于心咒,是無上咒也。
道雲:心是衆之王。
釋雲:心是法中王。
所以無上也。
隻一件,王不動,萬姓自安;心不亂,諸邪不起。
理會麼? 心咒最無上,要去閑思想。
人牛不見時,便是靈山長。
是無等等咒。
此神咒無有等齊者,不可說,不可比,無有邊際。
此咒世間少時說着難信,須是親見此咒。
要見此咒麼?放開包裹太虛空,收來難立纖毫物。
本來無等件,神性獨為尊。
乾坤難覆載, 萬古鎮常存。
能除一切苦。
若得見性,有甚苦厄?佛意慈悲,愍衆生堕在世間,流浪經劫,受苦無窮,不能返本。
是以應現種種相,出現于世。
設種種方便,救度群迷,同出火院。
若有智慧之人,谛聽大道之言,隻究心地,莫去旁求。
初則打掃潔淨,去累劫之習性。
大颠雲:開池不待月,池成月自來。
修行人先要心地清淨,自然道生。
儒雲:以禮制心。
釋雲:在于閑處,收攝其心。
道雲:降心絕念。
三教聖人,隻教衆生心間清虛。
心若無染,自然見性。
若得見性,永免輪回,更不受得不死不生之道。
且從上諸佛諸聖,久受勤苦,方得見性。
心心念念,處處逢源。
且道末後向甚麼處去?不省處處迷歸路,悟來時時在本鄉。
仙佛出世為何因?皆因慈愍衆沉淪。
若人肯到船頭上,免做拖泥帶水人。
真實不虛 是真實法語,非虛華之言。
一切諸佛,說此神咒,度脫有情,不是異語,不是謙言。
永嘉雲:證實相,無人法,刹那滅卻阿毗業。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惟此無相之相,是真實之相。
大千俱壞,此相不壞。
因甚不壞?道有雲:有形終是假,無相是真人。
又雲:百骸俱消散,一物鎮長靈。
道經雲:元始懸一寶珠,在空玄之中。
佛經雲:我有無價寶珠,系在衣裡,日夜推究,忽然見牟尼寶珠。
又雲:牟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
然雖如是,見道易,守道難。
要見此珠麼?圓陀陀,光爍爍,轉辘辘,活鱍鱍。
常對曰:不可棺(音斡,援之)。
真實光明無價珠,人人分上沒差殊。
隻因些子誵訛處,雲起青天月色無。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因修行到此,知般若神咒之功最大。
此句結前多種方便,總歸為一。
具大總持,同歸一心之法。
古雲: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仙真雲:善惡存亡總在心。
大颠雲:迷者為含藏識,死後作毒蛇。
悟者為秘蜜神咒,得無生法。
如來有密語,迦葉不隐藏。
語此神咒,若人專心受持,功行圓滿,常持此咒,鬼神遠離,諸天寂聽,常歡喜。
理會得麼?非是口誦,要心受持。
大開着眼,休教走了。
○要見此咒麼?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間與内外。
且道在甚麼去處?會會麼?不離當處,休教迷了。
性海寬洪怕起風,風才起處浪翻空。
一朝風定波濤靜,一輪月印水晶宮。
即說咒曰: 舉起四句偈,擁護持經人,不離左右。
順念逆念,世間一切所求,無不果遂。
十二時中,不可忘卻。
會麼?休教錯認了。
萬聖千賢在己身,休教昧了本來真。
因何苦勸重重舉,一番提起一番新。
揭谛揭谛。
揭谛者人空,又揭谛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也。
道雲:自心不動之後,複有無極真機。
洞仙雲:人牛不見杳無蹤,月色光含萬象空。
且人空者,隻是教人忘形忘體;法空者,隻是教人忘情絕念。
萬法俱捐,善惡俱混,不執己身,不著于相,忽然外不知有己身,内不省有己心,遠不知有諸物,到這裡脫體全忘,自然見個消息。
說個消息,又是執于事也。
大颠雲:不勞懸古鏡,天曉自分明。
且道如何是天曉?金雞三唱罷,擁出一輪紅。
人法雙忘萬事休,香爐無火冷飕飕。
一聲新雁遼天外,遠水長天一色秋。
波羅揭谛 波羅揭谛者,到空無所空是也。
仙師雲:既無所空徹底淨。
虎眼禅師雲:不識亦空着所空。
若是既無所空,得到彼岸。
若到彼岸,其彼岸亦須離而再進,則永不受生。
輪回斷,生死息。
且道無生無死是個甚麼?認得麼?休睡着。
咦!他也轉,你也轉。
對着面,尋不見。
若要見,待成片。
空無所空徹底除,坦然歸去合清虛。
莫煉頑空休失本,自然體道契真如。
波羅僧揭谛 波羅僧揭谛者,是諸佛清淨境界也。
五欲塵勞,染污不得。
如仙佛慈愍衆生,随機應化,救度群迷。
在異類中行,龍蛇混雜,凡聖同居,逆行順行,聖賢莫測。
如月在水,應現千江,如同一月。
其真月本在天端,拿捉不得,染污不得。
要拿捉得麼?雖然親見應難捉,除非身在太虛中。
清淨境界沒思量,不染纖塵是道場。
試觀十五三更月,影現千江百不妨。
菩提薩婆诃 大颠雲:菩提是初,薩婆诃是末。
且修行入起初,先須發菩提心,勇猛精進,日夜為道。
古雲:道念若還比雜念,成仙成佛已多時。
隻是學人不肯蓦直便行三心二意,故不能到。
仙師雲:數他堠(堠音後,封堠,五裡一堠)子卻不行,口念長安心不徹。
若是有志底人,一刀兩段。
修道學佛,更無退轉,又守不怠,忽然悟道,達本性空,即得菩提,超出三界,了無所了,得無所得,蕩然清淨,則到極樂之所,受用無盡,故曰薩婆诃。
且道行到甚地面是徹頭處?水窮山極處,寸草不生時,省麼? 先發菩提一片心,次教萬慮不相侵。
直教鑽透虛空髓,拔出從前治病針。
注經已畢,更留一篇,請晚學同志詳覽研窮。
二十年後,有出身之路,休要忘了老何到岸。
高師不在此限。
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生滅盡由誰? 請君自辨别。
既然皆己心,何用他人說。
直須自下手,扭出?牛血。
戎繩暮鼻穿, 攙定虛空結,絟在無為柱,不使他颠劣。
莫認賊為子,心法都忘絕,休教他瞞我。
一拳先打徹。
觀心亦無心,觀法法亦辍。
人牛不見時。
碧天清皎潔,秋月一般圓。
彼此難分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終) 夫般若心經者,諸佛肝心,衆聖命脈也。
以故自唐以降,釋家甚多。
比偶得無垢居士張九成之所注一本于書林,禅教并舉,内外兼明,真暗夜明燈,霧海南針也。
仍加和點,命工繡梓,欲廣其傳,豈非佛法良财,色空之妙處哉。
旹正保二(己酉)中冬日書于東山圓通峰之??庵
各各諸佛,自身俱有,說亦不能盡。
變化多般,惟一真耳。
但去靜坐,觀過去現在未來,皆同一體,如虛空不異相,不自相,不他相,非無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觀其寂滅,永不斷滅。
若人于此頓悟,直下承當,迢迢空劫,盡在如今。
放光動地,人法俱忘,不見有過去未來現在,究竟到盡無盡地,即是空。
空我無我,我我尚不可得,空色亦無,三世自空,非識不滅,識性自空,前際後際中際亦空,不落空見。
要見三世諸佛麼?咄!沿河休害渴,把餅莫言饑。
過去未來并現在,近在人身人自昧。
千變萬化少人知,混合虛空成一塊。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修行人須要智慧,百種方便,去無始劫來,習性調和,成一真之性,而登彼岸。
若不見性,卒難成就。
此句是三世諸佛之母,十方諸佛依此修行,果行圓滿,成等正覺。
若離此句修行,雖經多劫,久守勤苦,望成大道者鮮矣。
屬小乘法,堕在聲聞、緣覺、辟支佛、鬼仙、人仙、地仙有為之法,終不成就一切聖果。
須當精進,存有能所,依般若波羅蜜多法,得無上正真之道。
唯此一事,若别修行,過此法者,無有是處。
此是教外别傳此法,親見自性,方乃傳授。
千聖不傳,自悟自信,不容授記圓頓之位。
獨孤标法參善知識,求問至人,憑師指示,有緣契悟。
圓頓教沒人情,若有私心傳授,是外道法。
有分咐,有傳授,有得即有失,有教有授,盡是外道邪見,生死根本。
仙師雲:法有三千六百門,修行路徑此為真。
須知有個玄微處,不在三千六百門。
仙佛祖師,自修自證,本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
若有一法授記,不名釋迦,不喚道人。
道本無言,隻是教人自修自悟。
說着不真,除非自見,見無可見。
若被人教壞,急須吐去。
大凡為人,須從自己流出無價寶珠,用之無盡。
上根之人,一聞千悟,具大總持;中下之機,多聞多不信。
太上雲: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此乃難信之法,希有之事。
理會麼?世人隻知随影轉,不知離影到家鄉。
嗄! 脫落衣裳見本形,寸絲不挂得安甯。
若人要趓渾身影,便向無陰樹下行。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西天梵語也。
阿言無,耨多羅言上,三藐言正,三菩提言真,東土翻為正真,又雲成等正覺。
此四個字,須是親見。
古雲:見道方修道,不見複何修?一大藏經說此四字不能盡,諸佛亦說不盡。
三教聖賢皆修此四個字,盡歸聖道,成等正覺。
今人若能依此般若波羅蜜多三藐三菩提法修行,廓然頓悟,親見無上正真,自知當來仙佛直超聖果。
要見無上正真麼?頭頭顯露,物物周圓。
妙道虛空是祖宗,分明應化不相同。
若人悟得真常道,便識從前舊主公。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因修行,得見無上正真之道,知般若波羅蜜多之神力也。
且過去諸佛,慈悲憐憫衆生,百種智慧方便之力,随之利物接引。
後來設像化人,使泥塑木雕,黃卷赤軸,說因說果,但以假名引導有情。
将善惡報應之事,天堂地獄之說,使人改惡向善,離假歸真。
聲聞緣覺,十聖三賢,諸佛地位,次第接引。
仙師雲:千裡程途,逐步而進。
釋雲:千仞寶台,非一圾而上。
忽然自悟,自見本性,超過諸佛位次,一超直入如來地。
若不見性,向外馳求,終不成就。
悟有年月,有日有時。
古雲:學道先須有悟。
由若無悟,離文字外,行住坐卧,火急自救,一同頓悟。
道雲:千日學道,悟在一時。
隻這一時,便得輕快。
諸上善人,同歸一處。
若是學解,就古人唾津,盡是外道邪見,生死各路,随業受報,不可共語。
豈不聞須菩提塵點劫前修行,直至釋迦會下,解空第一,方等會中,金剛請問四句偈,廓然頓悟,涕淚哭泣,自歎雲:前所得慧眼,未聞此經。
三世諸佛,皆從此經流出。
如何是此經?看時無一字,當處放光明。
不憑智慧渡深河,萬劫沉淪溺浪波。
既登彼岸歸真道,何須更念薩婆诃。
是大神咒。
若會波羅蜜多,便見是大神咒。
此神咒人人俱有,不修不見,亦是衆生心地法門,有大神通。
道雲:心有主宰,萬邪難侵。
儒雲:心正可以辟邪度人。
經雲:萬邪不幹,神明護門。
能驅邪立正,變死人作活人,改魔境為仙境,頭頭示現,物物全彰,信手拈來,百無妨礙。
此大神咒,舉心動念,鬼神滅爽,返本還源,外道魂驚,精靈伏罔,此蜜咒也。
識此咒麼?神通并妙用,何處不相随。
有大威神力,伏劍邪魔息。
何處不相随,同居人不識。
是大明咒。
既有大威神力,一點靈光自然晃耀,照徹十方,射透三界,山河大地無有隔礙,過于日月無處不照。
呂祖雲:一點心燈焰焰生,不勞挑剔朗然明。
得來照破人間暗,獨放寒光滿太清。
雖然說破,自不了不明。
要明麼?拂卻鏡上塵,便見本來面。
烨烨光輝滿大千,愚人不見被情牽。
若能放下渾無物,依舊心天性月圓。
是無上咒。
得見自己光明,照見從前黑暗,無有能極者。
此神咒最上,無過于此,是為第一。
一切諸法,皆不出于心咒,是無上咒也。
道雲:心是衆之王。
釋雲:心是法中王。
所以無上也。
隻一件,王不動,萬姓自安;心不亂,諸邪不起。
理會麼? 心咒最無上,要去閑思想。
人牛不見時,便是靈山長。
是無等等咒。
此神咒無有等齊者,不可說,不可比,無有邊際。
此咒世間少時說着難信,須是親見此咒。
要見此咒麼?放開包裹太虛空,收來難立纖毫物。
本來無等件,神性獨為尊。
乾坤難覆載, 萬古鎮常存。
能除一切苦。
若得見性,有甚苦厄?佛意慈悲,愍衆生堕在世間,流浪經劫,受苦無窮,不能返本。
是以應現種種相,出現于世。
設種種方便,救度群迷,同出火院。
若有智慧之人,谛聽大道之言,隻究心地,莫去旁求。
初則打掃潔淨,去累劫之習性。
大颠雲:開池不待月,池成月自來。
修行人先要心地清淨,自然道生。
儒雲:以禮制心。
釋雲:在于閑處,收攝其心。
道雲:降心絕念。
三教聖人,隻教衆生心間清虛。
心若無染,自然見性。
若得見性,永免輪回,更不受得不死不生之道。
且從上諸佛諸聖,久受勤苦,方得見性。
心心念念,處處逢源。
且道末後向甚麼處去?不省處處迷歸路,悟來時時在本鄉。
仙佛出世為何因?皆因慈愍衆沉淪。
若人肯到船頭上,免做拖泥帶水人。
真實不虛 是真實法語,非虛華之言。
一切諸佛,說此神咒,度脫有情,不是異語,不是謙言。
永嘉雲:證實相,無人法,刹那滅卻阿毗業。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惟此無相之相,是真實之相。
大千俱壞,此相不壞。
因甚不壞?道有雲:有形終是假,無相是真人。
又雲:百骸俱消散,一物鎮長靈。
道經雲:元始懸一寶珠,在空玄之中。
佛經雲:我有無價寶珠,系在衣裡,日夜推究,忽然見牟尼寶珠。
又雲:牟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
然雖如是,見道易,守道難。
要見此珠麼?圓陀陀,光爍爍,轉辘辘,活鱍鱍。
常對曰:不可棺(音斡,援之)。
真實光明無價珠,人人分上沒差殊。
隻因些子誵訛處,雲起青天月色無。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因修行到此,知般若神咒之功最大。
此句結前多種方便,總歸為一。
具大總持,同歸一心之法。
古雲: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仙真雲:善惡存亡總在心。
大颠雲:迷者為含藏識,死後作毒蛇。
悟者為秘蜜神咒,得無生法。
如來有密語,迦葉不隐藏。
語此神咒,若人專心受持,功行圓滿,常持此咒,鬼神遠離,諸天寂聽,常歡喜。
理會得麼?非是口誦,要心受持。
大開着眼,休教走了。
○要見此咒麼?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間與内外。
且道在甚麼去處?會會麼?不離當處,休教迷了。
性海寬洪怕起風,風才起處浪翻空。
一朝風定波濤靜,一輪月印水晶宮。
即說咒曰: 舉起四句偈,擁護持經人,不離左右。
順念逆念,世間一切所求,無不果遂。
十二時中,不可忘卻。
會麼?休教錯認了。
萬聖千賢在己身,休教昧了本來真。
因何苦勸重重舉,一番提起一番新。
揭谛揭谛。
揭谛者人空,又揭谛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也。
道雲:自心不動之後,複有無極真機。
洞仙雲:人牛不見杳無蹤,月色光含萬象空。
且人空者,隻是教人忘形忘體;法空者,隻是教人忘情絕念。
萬法俱捐,善惡俱混,不執己身,不著于相,忽然外不知有己身,内不省有己心,遠不知有諸物,到這裡脫體全忘,自然見個消息。
說個消息,又是執于事也。
大颠雲:不勞懸古鏡,天曉自分明。
且道如何是天曉?金雞三唱罷,擁出一輪紅。
人法雙忘萬事休,香爐無火冷飕飕。
一聲新雁遼天外,遠水長天一色秋。
波羅揭谛 波羅揭谛者,到空無所空是也。
仙師雲:既無所空徹底淨。
虎眼禅師雲:不識亦空着所空。
若是既無所空,得到彼岸。
若到彼岸,其彼岸亦須離而再進,則永不受生。
輪回斷,生死息。
且道無生無死是個甚麼?認得麼?休睡着。
咦!他也轉,你也轉。
對着面,尋不見。
若要見,待成片。
空無所空徹底除,坦然歸去合清虛。
莫煉頑空休失本,自然體道契真如。
波羅僧揭谛 波羅僧揭谛者,是諸佛清淨境界也。
五欲塵勞,染污不得。
如仙佛慈愍衆生,随機應化,救度群迷。
在異類中行,龍蛇混雜,凡聖同居,逆行順行,聖賢莫測。
如月在水,應現千江,如同一月。
其真月本在天端,拿捉不得,染污不得。
要拿捉得麼?雖然親見應難捉,除非身在太虛中。
清淨境界沒思量,不染纖塵是道場。
試觀十五三更月,影現千江百不妨。
菩提薩婆诃 大颠雲:菩提是初,薩婆诃是末。
且修行入起初,先須發菩提心,勇猛精進,日夜為道。
古雲:道念若還比雜念,成仙成佛已多時。
隻是學人不肯蓦直便行三心二意,故不能到。
仙師雲:數他堠(堠音後,封堠,五裡一堠)子卻不行,口念長安心不徹。
若是有志底人,一刀兩段。
修道學佛,更無退轉,又守不怠,忽然悟道,達本性空,即得菩提,超出三界,了無所了,得無所得,蕩然清淨,則到極樂之所,受用無盡,故曰薩婆诃。
且道行到甚地面是徹頭處?水窮山極處,寸草不生時,省麼? 先發菩提一片心,次教萬慮不相侵。
直教鑽透虛空髓,拔出從前治病針。
注經已畢,更留一篇,請晚學同志詳覽研窮。
二十年後,有出身之路,休要忘了老何到岸。
高師不在此限。
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生滅盡由誰? 請君自辨别。
既然皆己心,何用他人說。
直須自下手,扭出?牛血。
戎繩暮鼻穿, 攙定虛空結,絟在無為柱,不使他颠劣。
莫認賊為子,心法都忘絕,休教他瞞我。
一拳先打徹。
觀心亦無心,觀法法亦辍。
人牛不見時。
碧天清皎潔,秋月一般圓。
彼此難分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終) 夫般若心經者,諸佛肝心,衆聖命脈也。
以故自唐以降,釋家甚多。
比偶得無垢居士張九成之所注一本于書林,禅教并舉,内外兼明,真暗夜明燈,霧海南針也。
仍加和點,命工繡梓,欲廣其傳,豈非佛法良财,色空之妙處哉。
旹正保二(己酉)中冬日書于東山圓通峰之??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