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開度
關燈
小
中
大
修除。
則有減。
空實相中。
生佛平等。
圓滿清淨。
不增不減。
何修何證。
是故并諸菩薩。
能觀之心。
所求之果境。
而皆無之。
甚哉。
般若照觀。
非爾炎識之明見門。
生滅心數。
能所功用。
是故初告之色空不異。
中道性境。
以發照用。
中告之真空實相。
平等常住。
以立照體。
後告之究竟清淨。
冥絕諸妄。
以除照所。
庶可獲入性覺。
朗圓明照。
同諸菩薩之照見諸法皆空。
而行深般若也。
文齊此止。
統前色不異空起。
為開示菩薩之所行于般若者。
不得作前淺後深。
以照空之照。
為所起幻智。
此無智無得。
為除于幻觀也。
以無所得故。
此為開示清淨本覺。
為因地心。
果地覺之所原本。
以究竟始覺。
圓滿妙覺者。
令之必依般若之彼岸到。
乃苦厄度。
而不迷因。
不違果。
于修無修。
得證無證也。
蓋無所得。
為本覺淨性。
般若為本覺淨光。
非淨性。
不發淨光。
非淨光。
不照淨性。
一道之法。
相為體用。
無自無他者也。
故此開示。
令知菩薩所行之般若。
乃稱性照觀。
非因緣生法也。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槃。
此原上句推本。
開示菩薩。
如性發照。
如照解脫成立因修。
始覺究竟。
菩提。
梵語。
此雲覺。
薩埵。
梵語。
此雲有情。
乃求佛智度衆生者之名目也。
依般若者。
依自性淨光也。
波羅蜜多者。
淨光所照之淨性境也。
故心無挂礙者。
空照圓妙。
不立能所知見分别取舍也。
無有恐怖者。
無諸分段變易生死。
之恐怖諸妄境界也。
遠離颠倒夢想者。
永斷無明之諸妄知見也。
究竟涅槃者。
寂滅現前。
證圓覺海。
不同二乘之有餘灰斷也。
涅槃。
梵語。
此雲寂滅。
又雲圓寂。
謂圓除五住。
寂滅永安。
乃佛所歸之極果也。
合文無挂礙。
無恐怖。
離倒想。
竟涅槃。
是所謂度一切苦厄也。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原上句推本。
開示諸佛。
如性圓照。
如照明妙。
成立果證。
妙覺圓滿。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語阿。
此雲無。
耨多羅。
此雲上。
三。
此雲正。
藐。
此雲等。
菩提此雲覺。
乃佛果之極稱。
此中一故字。
及上節兩故字。
以無所得句一故字。
皆是推本之辭。
然無得句一故字。
又下三故字之所由本。
蓋由清淨性。
發清淨光。
依清淨光。
還照清淨性。
乃無照生所。
無所生能。
故除諸妄境。
永斷無明。
當前寂滅。
為諸菩薩之所修行也。
依清淨光。
常照清淨性。
乃無妄覺明。
圓覺遍滿。
為諸如來之所果證也。
則夫欲該覺果。
徹覺因。
舍般若波羅蜜多之不修學。
于何修學哉。
有志佛道者。
思之。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此本般若波羅蜜多。
徹因該果。
法本深奧。
而推贊之。
以令知菩薩所行之深般若波羅蜜多。
非對淺為深之深。
乃無對無待。
不落名言數量之甚深法性以雲深也。
故知者。
于究竟始覺圓滿妙覺之故而知也。
是大神咒者。
無量塵勞煩惱。
依于般若。
刹那頓破。
豈淺鮮神力之可能。
是大明咒者。
遠劫無明癡暗。
依于般若。
總成慧用。
豈微劣知照之可及。
是無上咒者。
般若淨光。
蓋聲蓋色。
圓裸虛空。
包羅法界。
世出世間。
更無有物。
能加上之。
是無等等咒者。
法法清淨。
法法般若。
随緣應現。
祗此一物。
更無他物。
何所與等。
而等等之耶。
故雲。
上天下地。
唯我獨尊。
故雲。
不與萬法為侶。
噫。
唯我獨往。
更莫逢渠。
庶可言于般若矣。
咒字。
向後經文。
訓釋明白。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此為發明般若波羅蜜多之所為咒也。
先言除苦真實。
後言故說咒者。
以一切苦厄。
塵勞萬法。
俱名言戲論之所成立。
今破除塵勞。
度苦厄。
依于般若。
般若非咒為清淨元音。
何以能破除戲論名言哉。
正所謂聞複翳根除也。
故先告以除苦之真實。
後告以故說般若為咒。
故說者。
真實除苦之故也。
真實不虛者。
言般若。
真實能除苦厄。
究竟涅槃。
非拟空華結空果也。
夫般若既為咒。
則亦唯有名言。
都無實義。
故金剛般若雲。
知我說法。
如筏喻者。
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圓覺雲。
修多羅教。
如标月指。
若複見月。
了知所标畢竟非月。
若不解此。
聞說般若。
又執真實。
别求法相。
更迷亂矣。
齊此文正。
從初呼名起。
發明開示竟。
即說咒曰。
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此直示般若之咒也。
令末世衆生。
緣念于此。
則不随逐世間戲論名言。
循聲流轉。
則乃圓聞清淨。
達耳圓通。
遊涅槃路。
有斯利益。
故即說咒。
故咒之所以為般若也。
存本梵語。
無有翻譯。
蓋為般若。
不落名言義谛。
雖有說而未嘗說。
即可聞而無所聞也。
在前經文。
為顯說般若。
此為密說般若。
諸大乘經。
多有顯密雙彰者。
同此旨也。
噫。
此經首本聞思修菩薩。
彰法。
後有咒言。
存教。
今人終日求般若。
而迷般若者。
迷于何哉。
名言圈缋。
跳不出耳。
願諸有情。
急宜知返。
心經開度卷(終)
則有減。
空實相中。
生佛平等。
圓滿清淨。
不增不減。
何修何證。
是故并諸菩薩。
能觀之心。
所求之果境。
而皆無之。
甚哉。
般若照觀。
非爾炎識之明見門。
生滅心數。
能所功用。
是故初告之色空不異。
中道性境。
以發照用。
中告之真空實相。
平等常住。
以立照體。
後告之究竟清淨。
冥絕諸妄。
以除照所。
庶可獲入性覺。
朗圓明照。
同諸菩薩之照見諸法皆空。
而行深般若也。
文齊此止。
統前色不異空起。
為開示菩薩之所行于般若者。
不得作前淺後深。
以照空之照。
為所起幻智。
此無智無得。
為除于幻觀也。
以無所得故。
此為開示清淨本覺。
為因地心。
果地覺之所原本。
以究竟始覺。
圓滿妙覺者。
令之必依般若之彼岸到。
乃苦厄度。
而不迷因。
不違果。
于修無修。
得證無證也。
蓋無所得。
為本覺淨性。
般若為本覺淨光。
非淨性。
不發淨光。
非淨光。
不照淨性。
一道之法。
相為體用。
無自無他者也。
故此開示。
令知菩薩所行之般若。
乃稱性照觀。
非因緣生法也。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槃。
此原上句推本。
開示菩薩。
如性發照。
如照解脫成立因修。
始覺究竟。
菩提。
梵語。
此雲覺。
薩埵。
梵語。
此雲有情。
乃求佛智度衆生者之名目也。
依般若者。
依自性淨光也。
波羅蜜多者。
淨光所照之淨性境也。
故心無挂礙者。
空照圓妙。
不立能所知見分别取舍也。
無有恐怖者。
無諸分段變易生死。
之恐怖諸妄境界也。
遠離颠倒夢想者。
永斷無明之諸妄知見也。
究竟涅槃者。
寂滅現前。
證圓覺海。
不同二乘之有餘灰斷也。
涅槃。
梵語。
此雲寂滅。
又雲圓寂。
謂圓除五住。
寂滅永安。
乃佛所歸之極果也。
合文無挂礙。
無恐怖。
離倒想。
竟涅槃。
是所謂度一切苦厄也。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原上句推本。
開示諸佛。
如性圓照。
如照明妙。
成立果證。
妙覺圓滿。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語阿。
此雲無。
耨多羅。
此雲上。
三。
此雲正。
藐。
此雲等。
菩提此雲覺。
乃佛果之極稱。
此中一故字。
及上節兩故字。
以無所得句一故字。
皆是推本之辭。
然無得句一故字。
又下三故字之所由本。
蓋由清淨性。
發清淨光。
依清淨光。
還照清淨性。
乃無照生所。
無所生能。
故除諸妄境。
永斷無明。
當前寂滅。
為諸菩薩之所修行也。
依清淨光。
常照清淨性。
乃無妄覺明。
圓覺遍滿。
為諸如來之所果證也。
則夫欲該覺果。
徹覺因。
舍般若波羅蜜多之不修學。
于何修學哉。
有志佛道者。
思之。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此本般若波羅蜜多。
徹因該果。
法本深奧。
而推贊之。
以令知菩薩所行之深般若波羅蜜多。
非對淺為深之深。
乃無對無待。
不落名言數量之甚深法性以雲深也。
故知者。
于究竟始覺圓滿妙覺之故而知也。
是大神咒者。
無量塵勞煩惱。
依于般若。
刹那頓破。
豈淺鮮神力之可能。
是大明咒者。
遠劫無明癡暗。
依于般若。
總成慧用。
豈微劣知照之可及。
是無上咒者。
般若淨光。
蓋聲蓋色。
圓裸虛空。
包羅法界。
世出世間。
更無有物。
能加上之。
是無等等咒者。
法法清淨。
法法般若。
随緣應現。
祗此一物。
更無他物。
何所與等。
而等等之耶。
故雲。
上天下地。
唯我獨尊。
故雲。
不與萬法為侶。
噫。
唯我獨往。
更莫逢渠。
庶可言于般若矣。
咒字。
向後經文。
訓釋明白。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此為發明般若波羅蜜多之所為咒也。
先言除苦真實。
後言故說咒者。
以一切苦厄。
塵勞萬法。
俱名言戲論之所成立。
今破除塵勞。
度苦厄。
依于般若。
般若非咒為清淨元音。
何以能破除戲論名言哉。
正所謂聞複翳根除也。
故先告以除苦之真實。
後告以故說般若為咒。
故說者。
真實除苦之故也。
真實不虛者。
言般若。
真實能除苦厄。
究竟涅槃。
非拟空華結空果也。
夫般若既為咒。
則亦唯有名言。
都無實義。
故金剛般若雲。
知我說法。
如筏喻者。
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圓覺雲。
修多羅教。
如标月指。
若複見月。
了知所标畢竟非月。
若不解此。
聞說般若。
又執真實。
别求法相。
更迷亂矣。
齊此文正。
從初呼名起。
發明開示竟。
即說咒曰。
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此直示般若之咒也。
令末世衆生。
緣念于此。
則不随逐世間戲論名言。
循聲流轉。
則乃圓聞清淨。
達耳圓通。
遊涅槃路。
有斯利益。
故即說咒。
故咒之所以為般若也。
存本梵語。
無有翻譯。
蓋為般若。
不落名言義谛。
雖有說而未嘗說。
即可聞而無所聞也。
在前經文。
為顯說般若。
此為密說般若。
諸大乘經。
多有顯密雙彰者。
同此旨也。
噫。
此經首本聞思修菩薩。
彰法。
後有咒言。
存教。
今人終日求般若。
而迷般若者。
迷于何哉。
名言圈缋。
跳不出耳。
願諸有情。
急宜知返。
心經開度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