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印科
關燈
小
中
大
大清 欽賜雲南法界寺講經廣陵沙門溥畹述此經科分為(三)一序分(二)一通序(如是)二别序(爾時)二正宗分(二)首示降住其心曆彰般若妙用(二)一善吉請益(二)一請益之儀(時長)二請益之辭(二)一贊益(而白)二正請(世尊)二如來許示(三)一印贊許說(佛言)二領旨複請(唯然)三正為開示(二)一明降住其心(二)一略示降住(二)一略示降心離相(佛告)二略示住心無住(複次)二廣詳降住(二)一約佛法廣釋降心離相(三)一佛身離相(三)一正明離相(須菩提至即見如來)二兼示殊勝(二)一善吉疑問(須菩提至生實信不)二如來誡說(二)一誡答(佛告須至以此為實)二說勝(二)一能信人善根殊勝(當知是至無量福德)二所信義離相殊勝(二)一順釋所以(何以故至無非法相)二轉釋所以(何以故至衆生壽者)三結成離相(是故不至何況非法)二果法離相(三)一如來雙審(須菩提至所說法耶)二善吉雙對(須菩提至如來可說)三承上雙釋(何以故至而有差别)三引事況勝(二)一引事(須菩提至說福德多)二況勝(若複有至即非佛法)二約聖果廣釋住心無住(四)一曆明無住(三)一小乘聖果(二)一泛論(三)一見道位(須菩提至名須沱洹)二修道位(二)初二果(須菩提至名斯陀含)次三果(須菩提至名阿那含)三無學位(須菩提至衆生壽者)二确證(世尊佛至阿蘭那行)二佛所得法(佛告須至實無所得)三菩薩莊嚴(須菩提至是名莊嚴)二正明無住(是故須至而生其心)三喻明無住(須菩提至是名大身)四較量顯勝(二)一較量(須菩提至甚多世尊)二顯勝(二)一略持人處勝(二)一人勝(佛告須至勝前福德)二處勝(複次須至如佛塔廟)二廣持人處勝(二)一人勝(何況有至希有之法)二處勝(若是經至尊重弟子)二彰般若妙用(二)一善吉請名(爾時須至雲何奉持)二如來垂示(二)一出名教持(二)一正标(佛告須至汝當奉持)二重釋(所以者至若波羅蜜)二即事顯用(二)一彰般若離相用(五)一說法離相(須菩提至如來無說)二依正離相(二)一依報(須菩提至是名世界)二正報(須菩提至三十二相)三顯示經功(須菩提至其福甚多)四聞義述解(二)一當機伸解(三)一解自聞希有(爾時須至如是之經)二歎他聞希有(世尊若至說名實相)三明後聞希有(世尊我至即名諸佛)二世尊印述(二)一印證(二)一總印(佛告須至如是)二别證(若複有至甚為希有)二述成(二)一約法述成(二)一就智度述成(何以故至一波羅蜜)二就忍度述成(須菩提至辱波羅蜜)二約人述成(何以故至無壽者相)五結成離相(是故須至三菩提心)二彰般若無住用(二)一正明無住(三)一不住六塵(不應住至如是布施)二不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