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統論

關燈
林子自書金剛統論卷端 古人有言曰:天地設位,聖人成能。

    何謂也?林子曰:無始氏然後有泰始氏。

    泰始氏始為擘破洪蒙,而以其虛空中一點真陽,以胎天生天,而天開于子也;胎地生地,而地辟于醜也。

    乃今正值天地之運,午将過中也。

    誰有能大發誓願,以豫為數萬年真陽來複之計,以再造天地之乾坤,重立天地之性命者乎?然非有古今之一大聖人,不能為己。

    由午而未、而申、而酉、而戊、而亥,以漸收真陽而終之者,此聖人之所以前天地而藏諸用,豫之以成其能也。

    卒成之終,乃反其始,而天之所以複開于子,地之所以複辟于醜,以漸還真陽而始之者,此聖人之所以參天地而顯諸用,贊之以成其能也。

    由是觀之,天地不能自始,不得聖人之終,則無以為始。

    天地不能自終,不得聖人之始,則無以為終。

    而其所以終而始之,始而終之,以來複萬古之真陽者,斯其有功于天地也大矣。

    然惟此一真陽也,始于泰始氏,而無所于始者,無始氏也,而天地人共之矣。

    放而彌之,而周流于六虛之外,而無不足。

    收而斂之,而退藏于一人之身,而非有餘。

    其天地聖人之所以能相陰陽而疊終始者乎?易曰:原如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夫豈惟人哉?而天地且不能違矣。

    故不知我之所以始所以終,而曰我能再造我之乾坤,重立我之性命者,未也。

    不知天地之所以始所以終,而曰我能再造天地之乾坤,重立天地之性命者,未也。

     龍江兆恩 金剛經統論(并小引) 統論也者,統而論之,以餘之疏淺,不能句釋而字訓之,故特言其概爾。

    或問何者謂之金剛?佛性是也。

    又問何者謂之佛性?如如是也。

    佛性如如,是我真經,而亘天亘地,亘古亘今,不可得而變,不可得而壞也,故曰金剛經。

    餘嘗覽金剛經,乃知釋迦如來之所為作也。

    其言婉而微,其意疊而複,惟冀以發明佛性之如如,不變不壞之實義也。

    豈非老婆心切,欲以盡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以共荷擔此如來也。

    後世之釋之者甚衆,惟有六祖直指,乃得金剛經實義。

    餘或剿拾套語,以為證據,而使釋迦如來之秘旨,反晦而不明,故為撰著金剛經統論。

     三教主人龍江兆恩 ○如來所說我義卷之一 林子曰:古之人有此如來也,而以其如來說如來也。

    今之人亦有此如來也,而以其如來說如來。

    及說古如來之所說如來也,或言我,或言如來,如來即我,我即如來也。

    故以我說我,而我之義可得而明也;不以我說我,而我之義不可得而明也。

    經曰:是人不解我所說義,故為說如來。

    題曰:如來所說我義。

    而所謂如來者,乃釋迦之所以為釋迦者,如來也。

     林子曰:遍滿虛空界則皆道也,皆道則皆我也。

    故我也者,如來也。

    夫如來者,豈其無所從來與?而我之如來,蓋從不空中來爾。

    然而何處不是我?故來而無所于來者,如來也。

    又問:何以謂之如也?林子曰:如也者,如也。

    如如不動,隻如是爾。

    以其不可得而明言也,而強形容之曰如,又曰如如。

    縱我絡曰言之,亦不能明言之以告人,而隻曰如,曰如如而已矣。

    即千經萬卷,亦不能明言之以告人,而隻曰如,曰如如而已矣。

    夫既不能明言之以告人,而必強言以形容之者,何也?蓋欲以度脫有情,以同證此如來爾。

     林子曰:我也者,我也,無我之我也。

    若計有我,即不名我。

     林子曰:我如如也,如如即道。

    渾然一道而萬理全備者,我之如如,我之虛空也。

    何處不是虛空,則何處不是如如?何處不是如如,則何處不是道?故虛空之無邊,即是如如之充塞,如如之充塞,即是斯道之流行。

     林子曰:我無我也,即我即道也。

    我無我也,即我即如如也。

    我無我也,即我即虛空也。

     林子曰:我其真我與?而無我之我者,真我也。

    我其無我與?而真我之我者,無我也。

     林子曰:我其有我乎?我其無我乎?若以我而求我,非我也。

    而必離我以求我,亦非我也。

    故我不離我,而亦無我相。

    非離非不離者,我也。

    我不離如如,而亦無如如相。

    非離非不離者,我之如如也。

    我不離虛空,而亦無虛空相。

    非離非不離者,我之虛空也。

     林子曰:即如如即我,即我即道。

    道固不可離矣,而我也者,其可離乎哉?我固不可離矣,而如如也者,其可離乎哉?故不知有如如,則是不知有我;不知有我,則是不知有道。

     林子曰:道在天地,而天地之所以如如者,我也,我虛空而已矣。

    道在萬物,而萬物之所以如如者,我也,我虛空而已矣。

     林子曰:如如之在天地也,天地得之以造以化,在如如固不知天地之造之化,在天地亦不知如如而為我造我化也。

    如如之在萬物也,萬物得之以生以成,在如如固不知萬物之生之成,在萬物亦不知如如而為我生我成也。

     林子曰:天地之所以造所以化者,道也,如如也,虛空也。

    萬物之所以生所以成者,道也,如如也,虛空也。

    謂如如之道即是虛空乎?則亦何者謂之道?何者謂之如如?何者謂之虛空?謂如如之道不是虛空乎?則亦何者不謂之道?何者不謂之如如?何者不謂之虛空?道,道而已矣。

    如如,如如而已矣。

    虛空,虛空而已矣。

    三世謂佛,其道與?道不知也,三世諸佛不知也。

    非不知也,而道則無有可知焉者也。

    其如如與?如如不知也,三世諸佛不知也。

    非不知也,而如如即無有可知焉者也。

    其虛空與?虛空不知也,三世諸佛不知也。

    非不知也,而虛空則無有可知焉者也。

    無知則無得,無得則無說。

    若曰我則有所于知,我則有所于得,我則有所于說,即不可謂之道,即不可謂之如如,即不可謂之虛空。

     林子曰:天地之所以造所以化者,是諸法如義也。

    萬物之所以生所以成者,是諸法如義也。

    豈非如如不動之中,能具一切法邪? 林子曰:諸法本空,即是諸法無我也。

    而無我之我,是諸法之所以如如也。

     林子曰:天地不知有我,我不知有天地;萬物不知有我,我不知有萬物。

    如如而已矣,虛空而已矣,此其所以為道也。

     林子曰:如來如如也,而如來之心有不如如乎?如來之心如如也,而如來之法有不如如乎?若不識如如,而曰我能見如來矣,而謂之如來,可乎?既非如來矣,而謂之如來之心,可乎?既非如來之心矣,而謂之如來之法,可乎?然如來無心也,而謂之如來之心者,何與?而如如其心者,如來之心也。

    如來無法也,而謂之如來之法者,何與?而如如其法者,如來之法也。

    故謂如來有心焉,不可也;謂如來無心焉,不可也。

    若如來也者,無心而有心也。

    謂如來有法焉,不可也;謂如來無法焉,不可也。

    若如來也者,無法而有法也。

     林子曰:或執或着而執着,此如如也,而如來之,即不可謂之如來,即不可謂之如來之心,即不可謂之如來之法。

    不執不着而不執不着,此如如也,而如來之,方可謂之如來,方可謂之如來之心,方可謂之如來之法。

    然如如不動之中有如來乎?不有如來之心乎?不有如來之法乎?不若謂如如不動之中而有如來焉,便非如如,便非如來;若謂如如不動之中而有如來之心焉,便非如如,便非如來之心;若謂如如不動之中而有如來之法焉,便非如如,便非如來之法。

    殊不知如來者,如如而已矣;如來之心,如如而已矣;如來之法,如如而已矣。

    而非有如來也,而非無如來也;而非有如來之心也,而非無如來之心也;而非有如來之法也,而非無如來之法也。

     林子曰:謂如來,其如來乎?謂如來,其非如來乎?謂非如來,其如來乎?謂非如來,其非如來乎?要而言之,如來者,如如而已矣。

    而惡有所謂如來者乎?惡有所謂非如來者乎?惡有所謂非如來而如來者乎?惡有所謂非如來而非如來者乎?要而言之,如來者,如如而已矣。

    故未感之先,而應用不窮之妙,隻如是爾。

    既感之際,而如如不動之體,隻如是爾。

    若也不知如如,而曰此如來也,此非如來也,便不可謂之如來。

     林子曰:即心即如,而心本虛空者,如如也。

     林子曰:先乎我而我之,我固不可得而我也,我固不可得而我矣,而況我也可得而先乎?後乎我而我之,我固不可得而我也,我固不可得而我矣,而況我也可得而後乎?至于東而東之,而我不可得而東也;南而南之,西而西之,北而北之,而我不可得而南之、而西之、而北之;而又至于四維上下,而我亦不可得而四維之、而上下之。

    我如如也,而遍滿虛空界,而莫非我也。

    我其可得而我乎?我其不可得而我乎?如如虛空之不可度量也,有如是夫! 林子曰:即如即心,即心即法,而如有所住乎?不若曰如有所住矣,則是心亦有所住與?故無所住而生其心者,如來也。

    若曰心有所住矣,則是法亦有所住與?故諸法如義者,如來也。

     林子曰:如其有相乎?不如其有相,則是心亦有相與?心其有相乎?不心其有相,則是法亦有相與?故如如如也,而如無如相;心如如也,而心無如相;法如如也,而法無如相。

     林子曰:如其有如相與,便是有如,不可以言如。

    心其有心相與,便是有心,不可以言如。

    法其有法相與,便是有法,不可以言如。

    故如本無如也,而又安有如相?心本無心也,而又安有如相?法本無法也,而又安有如相? 林子曰:法,法也,心也;心,心也,法也。

    若曰法必本于心,有心而後有法,即是不解如來之所說義。

     林子曰:夫如來者,亦有說法與?而曰如來時乃設之者,何也?而金剛經一部,乃釋迦如來之所演說也。

    抑豈知無說之說,是謂真說。

    故謂如來有所說法,不可也;謂如來無所說法,不可也。

     林子曰:如如者,寂滅也。

    寂滅無相,如如而已矣。

     林子曰:夫既曰如來矣,而文何以謂之法身也?即如來,即法身。

    以諸法如義,故謂之如來。

    以清淨之體,而一切佛法皆從此出,故謂之法身。

    如來、法身,則皆我也。

    而或者以如來為釋迦者,非也。

    然釋迦始而具足此如來,終而圓滿此如來,而以釋迦為如來也,不亦可乎?但非金剛經所說如來義。

     金剛經曰: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号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

    義林子曰:真性如如也,故諸佛如如。

    如如之中,亦豈有法而作佛者?不過欲以複還我如來真性之本體爾。

    然如來真性,本自如如。

    若實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是如來元無此真性如如之本體與?殊不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我真性如如中之所有者,殆非求之在外,而有所于得者得也。

    既無所得,又焉用法?故曰:以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林子曰:以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諸法如義也。

     林子曰:寂然而常感,叩之而即應者,如來也。

    若必待于安排而拟議者,即不名如來。

     林子曰:雲何應住?住于無所住而住之,隻如是爾。

    雲何降伏其心?降伏于無所降伏而降伏之,隻如是爾。

     林子曰:何以謂之真如也?如如者,真如也。

    真如其有相乎?而真如則無相也。

    真如其有住乎?而真如則無住也。

    惟其無相,故其無住。

    有相有住,便非如如。

     林子曰:真如其有體乎?其無體乎?夫真如既無相矣,惡得有體?而不知其體,則以無相為體焉者也。

    故有相之體,體不虛空,而不名為大者,色身也。

    無相之體,體即虛空,而名之為大者,法身也。

     林子曰:人孰不曰我能得我之本體矣,而我之所言者,皆以言我之本體也。

    林子曰:夫本體者,如如也,豈其可得而言哉?故凡我之所言者,都從本體中發出來者,如來也。

     林子曰:過去心不可得,見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者,如來也。

     林子曰:如來能離一切相而不離一切相,如來能不離一切相而離一切相,故一切相應用,則皆如來之如如也。

     林子曰: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而如如不動中,自有一如來也。

    故如來也者,不可以有相見,不可以無相見,無相無無相,乃見如來。

     林子曰:有身則有相,而如來既無身矣,惡有身相?有心則有相,而如來既無心矣,惡有心相?故不以身為身,而以心為身,不以心為身,而以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