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舊序

關燈
好事不如無)或謂吾道自濂溪河洛諸公開其秘。

    朱張文宣二先生集其成。

    诏如日月。

    人病弗繇耳。

    子于是學。

    存養省察。

    亦有年矣。

    今乃遽然自叛其說。

    而于異學張本。

    以犯天下之不韪。

    何邪。

    仆曰此一卷經窮鄉委巷。

    匹夫匹婦。

    人人受持誦念。

    叩其理義懵(母總切)然不知下落。

    今掇拾諸解之英華。

    因其所向而順導之。

    使人人知佛之行。

    此亦覺則同覺成不獨成之意。

    元城劉先生有言曰。

    刍荛之言。

    聖人擇焉。

    且佛法豈不及于刍荛之言乎。

    公因舉法華經雲。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猶如割水吹光。

    水火之性不動搖。

    亦如[這-言+蜀]諸毒苦。

    吾性湛然。

    此乃得觀音無畏之力。

    仆謂若參到無畏境界。

    則生死涅槃。

    猶如空華。

    得馬亡羊。

    無非夢幻。

    三境九幽。

    皆為淨土。

    (三清之境九幽之獄)玉食粝飯。

    均是一飽。

    山林朝市。

    到處随緣。

    逆境順境。

    總是樂國。

    心與般若相應。

    則六根四大。

    何聚何散。

    身與真空相應。

    則刀割香塗。

    何苦何樂。

    (王荊公讀維摩經有感。

    詩雲身如泡沫亦如風。

    刀割香塗共一空。

    宴坐世間觀此理。

    維摩雖病有神通。

    有黃龍臨刑頌雲。

    将頭迎白刀。

    一似度春風。

    又華嚴經雲。

    以白栴檀塗身。

    能除一切熱惱。

    得清涼也)此儒家謂之無入不自得。

    佛氏謂之随順覺性也。

    又況國初以佛學名家者。

    不可勝舉。

    如王文正公。

    [日/黽]文元公。

    楊文莊公。

    文公。

    近世陳忠肅公。

    李忠定公。

    扶皇極。

    開太平。

    持危扶颠。

    排奸斥邪。

    風節凜然。

    與日争輝。

    然亦何貶于儒道。

    文元公法藏碎金諸書。

    無非開佛心見。

    文莊公平日五鼓盥漱。

    誦金剛經者。

    三十年而不辍。

    文公與琏禅師遊。

    出其所得。

    撰景德傳燈錄。

    以淑後人。

    由是而觀。

    區區之迹。

    未可論人也。

    或曰。

    德山攜金剛經鈔。

    南遊見龍潭。

    至夜入室。

    揭簾而出。

    潭乃點紙燭付之。

    方接吹滅。

    山當下大悟。

    盡焚其鈔。

    (德山長構金剛經。

    後聞南方禅宗大興。

    遂攜疏鈔南遊。

    先到龍潭。

    至夜入室。

    侍立更深。

    潭曰。

    子何不下去。

    山遂揭簾而出。

    潭乃點紙燭度與。

    山方接次。

    潭便吹滅。

    山于此忽然大悟。

    來日山遂取疏鈔于法堂前将一炬火提起雲。

    窮諸元辯若一毫緻于太虛。

    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

    将疏鈔便燒)今子捃摭筌蹄。

    正所謂百年鑽故紙。

    無有出頭時。

    答曰。

    要熟須從這裡打過。

    如未造德山地位。

    便欲焚鈔。

    切恐子未夢見金剛經在。

    一日舉似潘舜卿。

    龔德莊。

    大噱(極虐切笑也)曰。

    唯舜卿載初清修之士。

    不茹葷酒。

    深于此經。

    同共編集去取之功尤多。

    圭捐金锓梓。

    以廣法施雲。

     宋紹定辛卯長至日大中大夫浦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攻仕楊圭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