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

關燈
謂如來作是念。

    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念。

     道成應出。

    說法化人也。

     何以故。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

    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

     謬傳毀聖。

    名為謗佛。

     須菩提。

    說法者。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教傳者。

    說法之意也。

    向言無說。

    非杜嘿而不語也。

    但無存而說。

    則說滿天下。

    無乖法理之過矣。

     爾時。

    慧命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頗有衆生。

    于未來世。

    聞說是法。

    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

    彼非衆生。

    非不衆生。

    何以故。

    須菩提。

    衆生衆生者。

    如來說非衆生。

    是名衆生。

     ○此六十二字。

    肇本無之。

    天台疏亦無科判。

    然諸本皆有此文。

    故且存之。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無所得耶。

     佛。

    人也。

    菩提。

    道也。

    佛得道。

    故說示人。

    而言無法可說。

    未審佛得道不也。

     ○示上疏有以字。

     佛言。

    如是。

    如是。

    須菩提。

    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相盡虛通。

    謂之菩提。

    菩提無相。

    有何可得。

    寂滅無得。

    道之至也。

     複次。

    須菩提。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結成菩提義也。

    人無貴賤。

    法無好醜。

    蕩然平等。

    菩提義也。

     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

    修一切善法。

    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夫形端故影直。

    聲和則向順。

    忘我人而修因。

    必克無相之菩提也。

     須菩提。

    所言善法者。

    如來說即非善法。

    是名善法。

     人既不有。

    善何得實。

     須菩提。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

    如是等七寶聚。

    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

    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

    為他人說。

    于前福德。

    百分不及一。

    百千萬億分。

    乃至算數譬喻。

    所不能及。

     聚寶有盡。

    妙解無窮也。

     須菩提。

    于意雲何。

    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

    我當度衆生。

    須菩提。

    莫作是念。

     菩提以無得為果。

    教以忘言而說。

    時聽唯疑。

    理未悟心。

    故呵之。

    勿謂如來見衆生作念。

    而欲化之耳。

     何以故。

    實無有衆生。

    如來度者。

     何故勿謂作念耶。

    以如來不見有衆生可度也。

     若有衆生。

    如來度者。

    如來則有我人衆生壽者。

     若見有衆生。

    則為我見。

    何謂如來耶。

     須菩提。

    如來說。

    有我者。

    則非有我。

     但說假名我耳。

    非實我也。

     而凡夫之人。

    以為有我。

     聞說假名。

    不達言旨。

    以為實我。

     須菩提。

    凡夫者。

    如來說則非凡夫。

     凡夫不實。

    故可化而成聖。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疑者謂衆生是有。

    可化而成聖。

    法身不無。

    可以妙相而期。

    故問之雲爾也。

     須菩提言。

    如是。

    如是。

    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聽者實爾。

    用三十二相是如來。

    而觀求也。

     佛言。

    須菩提。

    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

    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即以近事質之。

    令其自解。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時情謂然。

    我解不爾。

     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金容煥眼而非形。

    八音盈耳而非聲。

    偏謬為邪。

    愚隔不見也。

     ○金容疏作五色。

     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莫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偏在色聲。

    故向言非。

    非不身相。

    故複言是之也。

     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說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

    何以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法不說斷滅相。

     相盡寂滅故不有。

    道王十方非謂無。

    應畢而謝則不常。

    滅至随現故不斷。

    體令中軌物之拭也。

    而限之一方。

    豈不謬。

     ○滅至疏作感至。

    令中作合中道三字。

    拭作式。

    謬下有哉字。

     須菩提。

    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複有人。

    知一切法無我。

    得成于忍。

    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

    須菩提。

    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忘我則忍成。

    超出故勝也。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雲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

    菩薩所作福德。

    不應貪着。

    是故說不受福德。

     期報鐘已名貪着。

    無存我人。

    取染何生。

     須菩提。

    若有人言。

    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一時般若。

    文理粗周。

    然上來所說。

    事分言散。

    故更略始結終。

    領會大宗也。

    如來道蔭之主。

    世界權之宅。

    衆生慈育之子。

    舉此三事。

    大旨彰矣。

    若計有實人。

    履行而至為來。

    運盡之滅故去。

    處現優化則坐卧。

    此但都形滞迹。

    不及道也。

     ○權字下疏有應字。

    都疑睹字。

     何以故。

    如來者。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故名如來。

     何故見去來坐卧不解義耶。

    解極會如。

    體無方所。

    緣至物見。

    來無所從。

    感畢為隐。

    亦何所去。

    而雲來去。

    亦不乖乎。

     須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

    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

    于意雲何。

    是微塵衆。

    甯為多不。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若是微塵衆實有者。

    佛則不說是微塵衆。

    所以者何。

    佛說微塵衆。

    則非微塵衆。

    是名微塵衆。

    世尊。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

    則非世界。

    是名世界。

     微塵非實。

    故可碎而為多。

    世界非有。

    則可假借而成也。

     何以故。

    若世界實有者。

    則是一合相。

     何故非世界名世界耶。

    若是實有。

    應一性合而不可分也。

     如來說。

    一合相。

    則非一合相。

    是名一合相。

     假衆為一。

    無合可得耳。

     須菩提。

    一合相者。

    則是不可說。

     假名無體。

    不可定說。

     但凡夫之人。

    貪着其事。

     癡惑則凡夫。

    貪着故計實。

     ○癡疏作疑。

     須菩提。

    若人言。

    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

    于意雲何。

    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不也。

    世尊。

    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此辯無實衆生可化。

    如來但稱諸見為邪。

    不言見體是實。

    若人報言佛說諸見是實者。

    謬取佛意。

    非謂解也。

     何以故。

    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諸見非實。

    可改為正。

    衆生虛假。

    凡至聖也。

     ○凡上疏有從字。

     須菩提。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一切法。

    應如是知。

    如是見。

     始終既畢。

    故旨宗以勸人也。

    凡欲發心成佛。

    淨國土。

    化衆生。

    當如上所說理而生知見之也。

     ○旨疏作指。

     如是信解。

     理深未明。

    政應推信為解。

     不生法相。

     但是虛假。

    非實法也。

     須菩提。

    所言法相者。

    如來說。

    即非法相。

    是名法相。

     窮理盡明。

    其唯如來。

    說言非實。

    故應從信矣。

     須菩提。

    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發菩提心者。

    持于此經。

    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讀誦。

    為人演說。

    其福勝彼。

     七寶有竭。

    四句無窮。

     雲何為人演說。

    不取于相。

    如如不動。

     末示弘宣之義也。

    夫道不正。

    不足授人。

    中心疑者其辭枝。

    說當于如。

    故言如如。

    始終不易。

    不可動也。

     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浮僞不實。

    理之皆空。

    空無異易。

    故如如不動也。

     佛說是經已。

    長老須菩提。

    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道蘊聖心。

    待孚則彰。

    宿感冥構。

    不謀而集。

    同聽齊悟。

    法喜蕩心。

    服玩遵拭。

    永崇不朽也。

     ○喜疏作喜拭作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