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綱要卷八

關燈
多。

    亦複遠離一切佛法。

    善男子。

    諸有為法。

    緣合故生。

    緣離故滅。

    于中都無生者滅者。

    是故諸法無來無去。

    諸如來身。

    依本修淨行圓滿為因緣故。

    及依有情先修見佛業成熟故。

    有如來身出現于世。

    佛身滅時。

    亦無所去。

    但由因緣和合力盡。

    即便滅沒。

    是故諸佛無來無去。

    善男子。

    汝于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

    應如是知。

    随此道理。

    于一切法無來去相。

    亦如是知。

    善男子。

    若于如來應正等覺及一切法。

    能如實知無來無去。

    無生無滅。

    無染無淨。

    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法湧菩薩。

    為常啼菩薩說諸如來無來無去相時。

    令彼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大地諸山大海。

    及諸天宮。

    六種變動。

    諸魔宮殿。

    皆失威光。

    魔及魔軍。

    皆悉驚怖。

    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草木叢林。

    生非時華。

    悉皆傾向。

    空中亦雨種種香華。

    時天帝釋。

    及諸天衆言。

    得聞如是勝義之教。

    一切世間住身見者。

    聞是法已。

    能舍執着。

    皆悉住于難伏之地。

    常啼菩薩踴躍歡喜。

    作是念言。

    我今已為獲大善利。

    謂因我問。

    令諸有情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說諸如來應正等覺無來去相。

    令爾所衆。

    獲大饒益。

    我由如是殊勝善根。

    足能成辦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無複疑慮。

    我于來世。

    定成如來應正等覺。

    利益安樂無量有情。

    頂禮雙足。

    合掌恭敬。

    白言大師。

    我從今日。

    願以身命。

    奉屬大師。

    以充給使。

    作是語已。

    合掌而住。

    時長者女。

    及諸眷屬。

    合掌恭敬。

    白常啼言。

    我等從今。

    亦以身命。

    奉屬供侍。

    是時法湧菩薩。

    說法既久。

    日将欲沒。

    下師子座。

    還入宮中。

    爾時常啼菩薩。

    便作是念。

    我為法故而來至此。

    未聞正法。

    不應坐卧。

    我應唯住行立威儀。

    以待大師。

    法湧菩薩。

    既入宮已。

    時經七年。

    一心不亂。

    遊戲菩薩無量無數三摩地門。

    安住菩薩無量無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常啼菩薩于七歲中。

    不坐不卧。

    唯行唯立。

    長者女亦七歲中。

    唯行唯立。

    不舍所願。

    進止相随。

    常啼菩薩作是念言。

    我今當為法湧菩薩敷設嚴飾師子之座。

    掃灑其地。

    散妙香華。

    既敷座已。

    求水灑地。

    惡魔隐蔽。

    城内外水皆令不現。

    乃至遍體皆刺出血。

    為說法師周灑其地。

    曾不發起一念異心。

    時天帝釋作是念已。

    變常啼等所出身血。

    一切皆成栴檀香水。

    有天上不可思議最勝甚奇栴檀香氣。

    時法湧菩薩摩诃薩過七日已。

    從所遊戲三摩地門。

    安庠而起。

    為說般若波羅蜜多。

    告常啼言。

    善男子。

    一切法平等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平等。

    一切法遠離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遠離。

    一切法不動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不動。

    一切法無念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念。

    一切法無畏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畏。

    一切法無懼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懼。

    一切法一味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一味。

    一切法無際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際。

    一切法無生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生。

    一切法無滅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滅。

    太虛空無邊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大海水無邊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妙高山無邊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邊。

    妙高山嚴好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嚴好。

    如太虛空無分别故。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分别。

    爾時常啼菩薩摩诃薩。

    聞說般若波羅蜜多差别句義。

    即于座前得六十二億三摩地門。

    從是以後。

    多聞智慧。

    不可思議。

    猶如大海。

    随所生處。

    恒見諸佛。

    常生諸佛淨妙國土。

    乃至夢中。

    亦常見佛。

    為說般若波羅蜜多。

    親近供養。

    曾無暫舍。

    離無暇法。

    具足有暇(法湧菩薩品竟)。

     卷四百之十七葉(結勸品) 善現當知。

    由是理趣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威德殊勝。

    令諸菩薩。

    速能引得一切智智。

    是故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欲學六種波羅蜜多。

    令速圓滿。

    欲具通達諸佛境界。

    欲得諸佛自在神通。

    欲疾證得一切智智。

    欲能畢竟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應學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應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恭敬聽聞。

    受持讀誦。

    究竟通利。

    如說修行。

    如理思惟甚深義趣。

    書寫流布。

    為他解說。

    應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

    衣服璎珞。

    寶幢幡蓋妓樂燈明。

    及餘種種珍奇雜物。

    供養恭敬。

    尊重贊歎。

    所以者何。

    由此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諸如來應正等覺真生養母。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真軌範師。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鹹共尊崇。

    恭敬贊歎。

    一切菩薩摩诃薩衆。

    無不供養。

    精勤修學。

    是為如來真實教誡。

    爾時佛告阿難陀言。

    汝于如來有愛敬不。

    阿難陀曰。

    如是世尊。

    如是善逝。

    我于佛所。

    實有愛敬。

    如來自知。

    佛告慶喜。

    如是如是。

    汝于我所實有愛敬。

    汝從昔來。

    嘗以慈善身語意業恭敬供養。

    随侍于我。

    未曾違失。

    慶喜。

    汝應如我現在。

    以實愛敬。

    供養我身。

    我涅槃後。

    汝亦當用如是愛敬。

    供養尊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第二第三。

    佛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誡慶喜。

    令深愛敬。

    供養尊重。

    過如來身。

    複告慶喜。

    我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對今大衆。

    付囑于汝。

    汝應受持。

    我涅槃後。

    乃至一字。

    勿令忘失。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随爾所時。

    流布于世。

    當知即有諸佛世尊現住世間。

    為衆說法。

    慶喜當知。

    若有于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恭敬聽聞。

    受持讀誦。

    究竟通利。

    如說修行。

    如理思惟甚深義趣。

    書寫流布。

    為他解說。

    複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

    衣服璎珞。

    寶幢幡蓋。

    妓樂燈明。

    及餘種種珍奇雜物。

    供養恭敬。

    尊重贊歎。

    當知是人常見諸佛。

    恒聞正法。

    修諸梵行。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

    無量菩薩摩诃薩衆。

    慈氏菩薩而為上首。

    大迦葉波。

    及舍利子。

    阿難陀。

    諸大聲聞。

    及餘天龍人非人等。

    一切大衆。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按經文初分四百卷。

    後第二分七十八卷。

    第三分四十七卷。

    第四分二十八卷。

    第五分十卷。

    總計一百六十三卷。

    與初分四百卷經義相同。

    品目互異。

    或一品分為兩。

    或二品合為一品。

    既分合各殊。

    義則繁簡互出。

    随文悉載。

    不免複陳。

    茲照卷次詳列品目。

    而以初分品目系注其下。

    庶異同皎爾。

    義可相參。

    品題秩然。

    全經宛在。

    至于經中意義。

    有初分含攝。

    而後分發揮圓滿更圓滿者。

    有緒本初分而引伸曲暢融通更融通者。

    亦間有初分未載者。

    另集義同文異一卷。

    備全經之後。

    仍詳注所自。

    令與初分經文義趣交參。

    掀揭各見。

    别開生面。

    倍饒融通。

    探索多奇。

    乃無遺憾。

    其自五百六十五卷第六分後。

    以至第七會及第十六會凡三十五卷經文。

    仍依初分例提綱要。

    晰條理錄之。

    蓋列品題者。

    仿昔人以經題一句為全經。

    慎遺漏也。

    辨異同者。

    俾學人以妙義各見為融通。

    珍義趣也。

    大抵區區之意。

    務簡約以便流通。

    則惟恐文繁。

    捧全經而毋淩節。

    又惟恐或略。

    庶幾體備全經。

    義探簡要。

    行笈毋繁。

    流通克廣。

    是餘志爾。

    敬為引端。

    以當前導。

    統俟高賢慈悲鑒别。

     庚戌仲冬望前一日。

    七空居士葛?合十載述。

     ○大般若經第二會序 觀夫委契中道。

    摅妙軌于無垠。

    流賞一歸。

    漾玄津于有截。

    何嘗不首情而汲悟。

    即事以排疑。

    疑繁而誨自廣。

    悟初而訪逾笃。

    所以重指鹫阿。

    再扣龍衆。

    慧命相聚。

    則善現居宗。

    法恐為群。

    則妙祥端首。

    既而搖區示警。

    辟?開嚴。

    舌掩大千。

    身分巨億。

    光泛慈影而六趣沾和。

    聲飏法言而十方動訊。

    既駭殊觀。

    方希秘獎。

    或謂迹高類誕。

    情昏伫析。

    故嘗言曰。

    殉蠡管之察。

    是病高深。

    執蟪菌之辰。

    終欺歲祀。

    夫以淺定微術。

    猶擅五通。

    小善片言。

    實應千裡。

    況埏孕群品。

    彈厭衆靈。

    萬期一會。

    窮冥極遠。

    是使微塵刹土。

    不動而遊。

    恒沙諸佛。

    不謀而證。

    非般若至??。

    其孰能緻此。

    是用十空瑩曬。

    七如朗聽。

    雖惱趣森橫。

    寂岸層迥。

    莫不同幻蕊之開落。

    不滅不生。

    比夢象之妍蚩。

    無染無淨。

    猋谷投響。

    則譽毀共銷。

    月池寖色。

    則物我俱謝。

    文優理詣。

    感通悟永。

    凡有八十五品。

    七十八卷。

    即舊大品光贊放光。

    然大品之于光贊。

    詞倍豐而加美。

    即明此分之于大品。

    文益具而彌正。

    攢輝校寶。

    豈不盛欤。

     唐西明寺沙門玄則制 卷四百一 緣起品(初分緣起品) 卷四百二 歡喜品(初分學觀品) 卷四百二之十七葉 觀照品(初分學觀品) 卷四百三(初分相應品) 卷四百四(初分轉生品) 卷四百五之十二葉(觀照品竟) 卷四百五之十三葉 無等等品(初分贊勝德品) 卷四百五之十七葉 舌根相品(初分現舌相品) 卷四百六 善現品(初分教誡教授品) 卷四百七 卷四百八之十葉(善現品竟) 卷四百八之十一葉 入離生品(初分勸學品) 卷四百八之十八葉 勝軍品(初分無住品) 卷四百九 行相品(初分行相品) 卷四百十之五葉(行相品竟) 卷四百十之六葉 幻喻品(初分譬喻品) 卷四百十一 譬喻品(初分菩薩品 初分摩诃薩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五葉 斷諸見品(初分摩诃薩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八葉 到彼岸品(初分摩诃薩品) 卷四百十二之十七葉(到彼岸品竟) 卷四百十二之十八葉 乘大乘品(初分摩诃薩品) 卷四百十三 無縛解品(初分大乘铠品) 卷四百十三之十六葉 三摩地品(初分辯大乘品) 卷四百十四之十三葉(三摩地品竟) 卷四百十四之十四葉 念住等品(初分辯大乘品) 卷四百十五之十葉(念住等品竟) 卷四百十五之十一葉 修治地品(初分辯大乘品) 卷四百十六之十四葉(修治地品竟) 卷四百十六之十五葉 出住品(初分辯大乘品) 卷四百十七之十二葉(出住品竟) 卷四百十七之十三葉 超勝品(初分贊大乘品) 卷四百十八之四葉(超勝品竟) 卷四百十八之五葉 無所有品(初分贊大乘品) 卷四百十九 卷四百二十之十葉(無所有品竟) 卷四百二十之十一葉 随順品(初分随順品) 卷四百二十之十四葉 無邊際品(初分無所得品) 卷四百二十一 卷四百二十二 卷四百二十三(初分觀行品)(無邊際品竟)。

     卷四百二十三之十二葉 遠離品 卷四百二十四(初分無生品 初分淨道品)(遠離品竟) 卷四百二十五 帝釋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諸天子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二葉(帝釋品竟) 卷四百二十六之三葉 信受品(初分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八葉 散華品(初分散華品 初分學般若品初分求般若品) 卷四百二十七(初分歎衆德品)(散華品竟) 卷四百二十七之五葉 授記品(初分攝受品) 卷四百二十七之十二葉 攝授品(初分攝受品) 卷四百二十八之三葉(攝受品竟) 卷四百二十八之四葉 窣堵波品(初分攝受品 初分較量功德品) 卷四百二十九 福生品 功德品 外道品 天來品(初分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之五葉 設利羅品(初分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一 經文品(初分較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葉(經文品竟)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一葉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四百三十四 大師品(初分贊般若品) 卷四百三十四之十八葉 地獄品(初分謗般若品 初分難信難解品) 卷四百三十五 卷四百三十六 清淨品(初分着不著相品) 卷四百三十六之十六葉 無标幟品(初分說般若相品) 卷四百三十七 卷四百三十七之十五葉 不可得品 卷四百三十八 東北方品(初分難聞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九 卷四百四十(東北方品竟) 卷四百四十之四葉 魔事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之十四葉 不和合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一 卷四百四十一之十四葉 佛母品(初分佛母品)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四葉(佛母品竟)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五葉 示相品(初分佛母品 初分不思議等品) 卷四百四十三(示相品竟) 卷四百四十四 成辦品(初分辦事品 初分衆喻品) 卷四百四十四之十四葉 船等喻品(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