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綱要卷六

關燈
古南沙門 通門 閱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綱 卷三百三十之十四葉(願行品)至下卷十二葉 佛告善現言。

    菩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令速圓滿。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由此六種波羅蜜多速得圓滿。

    鄰近無上正等菩提。

     卷三百三十一之十三葉 佛告阿難。

    金華菩薩作佛時。

    亦為衆會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今此天女。

    久為無上正等菩提。

    植衆德本。

    今既成熟。

    我為授記。

     卷三百三十一之十六葉(善學品)至三百三十三 善現白佛言。

    如佛所言。

    菩薩于諸法空。

    不應作證。

    雲何住諸法空而不作證。

    佛言。

    菩薩觀法空時。

    先作是念。

    我為學故。

    觀諸法空。

    不為證故。

    今是學時。

    非為證時。

    譬如壯夫仰射虛空。

    複以後箭。

    射前箭括。

    不令堕落。

    菩薩方便善巧所攝受故。

    乃至菩提。

    因行善根未皆成熟。

    終不中道證于實際。

    若得無上正等菩提因行善根一切成熟。

    爾時菩薩方證實際。

    善現。

    是菩薩雖于實際未即作證。

    而不退失一切法。

    刹那刹那。

    白法增益。

    諸根猛利。

    超過一切聲聞獨覺。

     應善覺知魔事。

    應善覺知記說虛名号等微細魔事。

     善現白佛言。

    菩薩應修何等餘遠離行。

    而佛不贊居阿練若遠離功德。

    佛言。

    但能遠離煩惱惡業。

    遠離聲聞獨覺作意。

    勤修般若波羅蜜多。

    及修諸餘殊勝功德。

    是名菩薩真遠離行。

    善現。

    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親近供養恭敬尊重贊歎真勝善友。

    善現白佛言。

    何等名為真勝善友。

    佛言。

    當知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虛空界。

    不思議界。

    是菩薩真勝善友。

    當知一切法。

    與諸菩薩摩诃薩衆。

    為師為導。

    為明為炬。

    為燈為照。

    為解為覺。

    為智為慧。

    為救為護。

    為室為宅。

    為洲為渚。

    為歸為趣。

    為父為母。

    何以故。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皆從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不思議界而出生故。

     善現白佛言。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以何為相。

    而勸菩薩摩诃薩衆應勤修學。

    佛言。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以虛空為相。

    以無著為相。

    以無相為相。

    何以故。

    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相中。

    諸法諸相皆不可得。

    無所有故。

    善現言。

    諸法亦有如是相耶。

    佛言。

    諸法亦有如是妙相。

    以一切法皆自性空。

    離衆相故。

    善現複白佛言。

    若一切法皆自性空。

    遠離衆相。

    則一切法一切法空。

    一切法一切法離。

    雲何有情可施設可雜染清淨。

    世尊。

    非性空中有法可得。

    亦非遠離中有法可得。

    雲何令我解佛所說義趣。

    佛告善現言。

    善現。

    有情長夜有我我所心。

    執我我所否。

    彼心所執我及我所。

    空。

    遠離否。

    豈不有情由我我所執。

    流轉生死。

    善現言。

    如是世尊。

    佛言。

    善現。

    如是有情流轉生死。

    由有雜染。

    以是證知雜染可得。

    若諸有情無心執着我及我所。

    則無雜染。

    若無雜染。

    是則應無流轉生死。

    流轉生死。

    既現可得。

    由此應知有雜染法。

    既有雜染。

    亦有清淨。

    是故善現。

    應知有情雖自性空。

    遠離衆相。

    而有雜染清淨可得。

     卷三百三十四 三百三十五之五葉 複次善現。

    假使于此四洲。

    乃至大千世界諸有情類。

    皆得人身。

    盡其形壽。

    供養回向。

    得福甚多。

    若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施設建立。

    分别開示。

    及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作意。

    所獲功德。

    甚多于彼。

    不可稱計。

    善現。

    若善男子等。

    于大衆中。

    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及正安住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所獲功德。

    甚多于彼。

    不可稱計。

    善現。

    是菩薩常住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作意。

    諸餘作意。

    于其中間。

    無容現起。

    若離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作意。

    則為喪失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善學品竟)。

     卷三百三十五之六葉(斷分别品) 三百三十六 善現白佛言。

    一切作意皆自性離。

    一切作意皆自性空。

    諸法亦爾。

    皆自性離。

    自性空。

    于自性離自性空中。

    若菩薩摩诃薩。

    若般若波羅蜜多。

    若一切智智。

    若謂作意。

    皆不可得。

    雲何菩薩摩诃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作意。

    亦複不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佛言。

    如是離空。

    非聲聞作。

    非獨覺作。

    非諸菩薩摩诃薩作。

    非諸佛作。

    亦非餘作。

    然一切法。

    法住。

    法定。

    法性。

    法界。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真如。

    實際。

    法爾常住。

    是菩薩摩诃薩。

    不離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作意。

    亦複不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何以故。

    如是離。

    空。

    無增無減。

    能正通達。

    名不離故。

    善現言。

    世尊。

    為即空性能行空不。

    不也善現。

    世尊。

    為離空性能行空不。

    不也善現。

    世尊。

    為即一切法能行般若波羅蜜多不。

    不也善現。

    世尊。

    為離一切法能行般若波羅蜜多不。

    不也善現。

    世尊。

    為即一切法空虛非有。

    不自在性。

    不堅實性。

    能行般若波羅蜜多不。

    不也善現。

    世尊。

    為離一切法空虛非有。

    不自在性。

    不堅實性。

    能行般若波羅蜜多不。

    不也善現。

    世尊。

    為即一切法真如。

    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虛空界。

    不思議界。

    能行般若波羅蜜多不。

    不也善現。

    世尊。

    為離一切法真如。

    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虛空界。

    不思議界。

    能行般若波羅蜜多不。

    不也善現。

    善現白佛言。

    世尊。

    若如是諸法。

    皆不能行般若波羅蜜多者。

    雲何菩薩摩诃薩。

    能行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

    汝見有法能行般若波羅蜜多不。

    汝見般若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诃薩所行處不。

    汝所不見法。

    是法可得不。

    不可得法。

    有生滅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如汝所見。

    諸法實性。

    即是菩薩摩诃薩無生法忍。

    若菩薩成就如是無生法忍。

    便為如來應正等覺。

    授與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記。

     善現複白佛言。

    世尊。

    諸菩薩摩诃薩。

    以一切法無生性。

    得佛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記不。

    不也善現。

    世尊。

    諸菩薩摩诃薩。

    以一切法生性。

    得佛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記不。

    不也善現。

    世尊。

    以一切法生無生性。

    得佛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記不。

    不也善現。

    世尊。

    以一切法非生非無生性。

    得佛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記不。

    不也善現。

    時善現白佛言。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

    得佛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記。

    佛告善現。

    菩薩摩诃薩。

    于一切法無所得時。

    不作是念。

    我于無上正等菩提當能證得。

    我用是法。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我由此法。

    于如是時。

    如是處。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诃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無如是等一切分别。

    何以故。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無分别故(斷分别品竟)。

     卷三百三十四(巧便學品)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

    般若波羅蜜多。

    一切分别。

    畢竟離故。

    若諸有情。

    如理思惟。

    依教修行。

    不雜諸餘心心所者。

    必不成就微少善根。

    佛言。

    般若波羅蜜多功德。

    勝一切法功德。

    爾時天帝釋告苾刍言。

    苾刍當知。

    菩薩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故。

    常學菩薩摩诃薩衆所應學法。

    不學聲聞及諸獨覺所應學行。

    常學菩薩衆所應學故。

    諸天贊歎如說修行般若故。

    獲現世後世功德無量無邊。

     辨魔擾亂不擾亂(阿難啟問)。

     佛告阿難。

    阿難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

    未得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記。

    于不退轉記菩薩所。

    起損害心。

    鬥诤毀辱。

    輕蔑诽謗。

    是菩薩摩诃薩。

    随起爾所念不饒益心。

    還退爾所劫曾修勝行。

    經爾所時遠離善友。

    還受爾所生死系縛。

    若不棄舍大菩提心。

    還爾所劫勤修勝行。

    然後乃補所退功德。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是菩薩摩诃薩所起惡心。

    生死罪苦。

    為要流轉經爾所時。

    為于中間亦得出離。

    所退勝行。

    為要精勤經爾所劫。

    然後乃補。

    為于中間有複本義。

    佛告阿難。

    我為菩薩獨覺聲聞。

    說有出罪還補善義。

    若菩薩摩诃薩所起損害心。

    後生慚愧。

    心無怨結。

    速還如法發露改悔。

    作如是念。

    我今已得難得人身。

    如何複起如是過惡。

    失大善利。

    我應饒益一切有情。

    如何于中反作衰損。

    我應恭敬一切有情。

    如仆事主。

    如何于中反生憍慢。

    毀辱淩蔑。

    我應受一切有情捶打诃罵。

    如何于彼反以暴惡身語加報。

    我應和解一切有情令相敬愛。

    雲何複起勃惡言。

    與彼乖诤。

    我應忍受一切有情長時履踐。

    猶如道路。

    亦如橋梁。

    雲何于彼反為淩辱。

    我求無上正等菩提。

    為脫有情生死大苦。

    令得究竟安樂涅槃。

    雲何複欲加之以苦。

    我應從今窮未來際。

    如癡如啞。

    如聾如盲。

    于諸有情。

    無所分别。

    假使截斷手足身分。

    于彼有情。

    終不起惡。

    忽我起惡。

    破壞無上正等覺心。

    障礙所求一切智智。

    阿難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

    我說中間亦有出罪還補善義。

    非要終于爾所劫數。

    流轉生死。

     菩薩當知。

    與求聲聞獨覺來者。

    不應交涉。

    設與交涉。

    不應共住。

    設與共住。

    不應與彼論議決擇。

     卷三百三十八至三百四十一之十三葉 阿難白佛言。

    菩薩雲何共住。

    佛言。

    應作是念。

    彼是我等真善知識。

    我等與彼學處。

    學時。

    及所學法。

    一切無異。

    如彼應學六波羅蜜多。

    乃至道相智。

    一切相智。

    我亦應學。

    若彼菩薩摩诃薩住雜作意。

    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我則于中不同彼學。

    若彼菩薩離雜作意。

    不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我則于中常同彼學。

    如是學時。

    名平等學。

    善現白佛言。

    雲何菩薩摩诃薩平等性。

    而諸菩薩摩诃薩于中學故名平等學。

    佛言。

    一切法自性空。

    是菩薩摩诃薩平等性。

    諸菩薩摩诃薩于中學故名平等學。

    由平等學。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

    善現。

    如汝所說。

    若菩薩摩诃薩。

    為一切法盡故學。

    是學一切智智不。

    為一切法離故學。

    是學一切智智不。

    為一切法滅故學。

    是學一切智智不。

    為一切法無生故學。

    是學一切智智不。

    為一切法無滅故學。

    是學一切智智不。

    為一切法本來寂靜故學。

    是學一切智智不。

    為一切法自性涅槃故學。

    是學一切智智不。

    善現。

    于汝意雲何。

    一切法真如。

    盡。

    滅。

    斷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言。

    若菩薩摩诃薩。

    于真如如是學。

    是學一切智智。

    善現。

    當知真如無盡。

    無滅。

    無斷。

    不可作證。

     是菩薩摩诃薩成就善巧方便勢力。

    由此善巧方便力故。

    雖能數入靜慮無量及無色定。

    而不随彼勢力受生。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成就如是善巧方便。

    于諸定中。

    雖常獲得入出自在。

    而不随彼諸定勢力。

    生長壽天。

    廢修菩薩摩诃薩行。

    如是學時。

    于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及十八佛不共法等。

    無量無數無邊佛法。

    皆得清淨。

    決定不堕一切聲聞獨覺地。

    爾時善現白佛言。

    若一切法本性清淨。

    雲何菩薩摩诃薩。

    于諸法中複得清淨。

    佛告善現言。

    諸法本來自性清淨。

    菩薩于一切法本性。

    清淨中。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通達。

    無沒無滞。

    遠離一切煩惱染着。

    故說菩薩複得清淨。

    善現。

    雖一切法本性清淨。

    而諸異生不知見覺。

    是菩薩摩诃薩。

    為欲令彼知見覺故。

    修行一切佛法。

    于諸有情心行差别。

    皆能通達。

    至極彼岸。

    善巧方便。

    令諸有情。

    證一切法本性清淨。

     如是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

    終不發起執取色等法相相應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