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科文
關燈
小
中
大
(略)二兼觀音明無像觀(所)二依科列經(三)初因光神力制二種名(二)初遍示諸光(次)二正立二名(但)二明與觀音同異(三)初正明同異(此)二更示行坐(此)三結成觀相(作)三滅罪以勸修(除)○六第十二普往生觀(二)初疏科(二)初對雜辨異(六)二就普分科(普)二經文(二)初作自身往想(見)二明三聖來現(無)○七第十三雜明佛菩薩觀(二)初分科(七)二随釋(二)初觀丈六像(佛)二明彌陀變現(二)初示化主随物(二)初勸常修觀(如)二拂去衆疑(二)初示相問疑(所)二示疑明破(前)二明補處同生(二)初明劣應同衆生(觀)二仿勝身論觀法(但)○三後三觀明三輩往生(四)初立觀所由(三)二會釋經論(二)初會論(二)初會二乘(二)初會不生(釋)二釋正果(何)二會女人(問)二會經(二)初對經雙問(問)二立義雙釋(二)初悔有輕重(釋)二行有定散(二)三依品定位(二)初通示九品(二)初示三中具九(就)二判九品屬三(二)初約位判(上)二以經驗(何)二别明上三(二)初約三位定(上)二約二義求(一)四随文解釋○○四随文解釋(三)初第十四上品生觀(三)初上品上生(二)初分科(就)二随釋(三)初标(佛)二釋(四)初明生因(若)二明值緣(生)三明得生(行)四明後益(生)三結(是)二上品中生(三)初标(上)二釋(四)初明生因(不)二明值緣(行)三明得生(行)四明後益(行)三結(是)三上品下生(三)初标(上)二釋(四)初明生因(亦)二明值緣(行)三明得生(見)四明後益(一)三結(是)次第十五中品生觀(三)初中品上生(三)初标(佛)二釋(四)初明生因(若)二明值緣(臨)三明得生(行)四明後益(二)初正釋經文(四)二釋諸疑妨(三)初會小乘不生疑(釋)二釋中不及下妨(中)三通中不出家難(大)三結(是)二中品中生(三)初标(中)二釋(四)初明生因(若)二明值緣(如)三明得生(行)四明後益(在)三結(是)三中品下生(三)初标(中)二釋(四)初明生因(若)二明值緣(此)三明得生(闡)四明後益(經)三結(是)後第十六下品生觀(三)初下品上生(三)初标(佛)二釋(四)初因(或)二緣(爾)三生(作)四益(經)三結(是)次下品中生(三)初标(佛)二釋(四)初因(或)二緣(吹)三生(如)四益(經)三結(是)後下品下生(三)初标(佛)二釋(四)初因(二)初明念佛滅罪(稱)二引大論問答(二)初約少時責(問)二約猛心答(是)二緣(命)三生(如)四益(于)三結(是)○二明利益(二)初疏科(二)二釋經(二)初明夫人道悟無生(說)二明侍女發心(五)○三流通分(二)初總别分科(第)二随科解釋(二)初明王宮流通(四)初列名教持(二)初阿難問(二)初問經名(爾)二問持說(此)二如來答(二)初答前問(佛)二答後問(汝)二舉益勸修(三)初明生善滅惡(二)初直明生見佛善(行)二況顯滅生死罪(善)二明身勝友勝(二)初喻白蓮明身勝(念)二類補處明友勝(觀)三明得果起行(當)三結名付囑(佛)四衆聞歡喜(佛)二明崛山流通(二)初佛步空還(爾)二阿難重述(爾)
雙徑山傳衣庵受菩薩戒弟子百松真覺重排于天台之仙泉禅院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科文(畢)
音釋
閱
(音月)。
匝峻 (上劄下信)。
埵 (音朵)。
歍 (音烏)。
麨 (音草)。
隼 (音筍)。
愆 (音愆)。
慰 (音位)。
妻之 (上音砌)。
绮 (音起)。
掣 (音離)。
啖 (音淡)。
肘 (音周上呼)。
膝 (音息)。
珂 (音科)。
叵 (音頗)。
絷 (音記與系同)。
熾 (音癡去呼)。
甄 (音間)。
?? (音扶)。
畟 (音即)。
遑 (音黃)。
逮 (音代)。
匝峻 (上劄下信)。
埵 (音朵)。
歍 (音烏)。
麨 (音草)。
隼 (音筍)。
愆 (音愆)。
慰 (音位)。
妻之 (上音砌)。
绮 (音起)。
掣 (音離)。
啖 (音淡)。
肘 (音周上呼)。
膝 (音息)。
珂 (音科)。
叵 (音頗)。
絷 (音記與系同)。
熾 (音癡去呼)。
甄 (音間)。
?? (音扶)。
畟 (音即)。
遑 (音黃)。
逮 (音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