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科文

關燈
釋(二)初明韋提見土之由(佛)二為未來請見土之法(二)初請(時)二答(二)初列觀分科(二)初列觀(二)二分科(就)二随科解釋(三)初六觀觀依報(六)初日觀(二)初立意分科(就)二随科解釋(二)初總勸修觀(佛)二正明日觀(三)初舉所觀境(雲)二正教觀察(二)初除疑(教)二滅障(障)三結(是)二水觀(二)初分科(第)二随釋(三)初舉所觀境(次)二正起觀行(四)初作水想(見)二變水成冰(既)三變冰為琉璃(見)四觀琉璃成地(六)初成地瑩徹(此)二寶幢光明(下)三地上莊嚴(琉)四寶光樓閣(一)五花幢樂器(見)六風樂演法(八)三結(是)三地觀(二)初分科(第)二随釋(四)初漸想觀(此)二如實觀(若)三明利益(佛)四顯邪正(作)四樹觀(二)初分科(第)二随釋(三)初結前生後(佛)二正明觀行(五)初明樹體(觀)二莊嚴相(一)三明生法(諸)四現佛國(有)五結觀(觀)三結(是)五池觀(二)初疏科(第)二釋經(五)初明池體(次)二明池相(一)三随心适意(其)四明利益(其)五結觀(是)六總觀(二)初疏科(第)二經文(四)初明總觀(二)初觀寶樓(二)初正明觀樓(衆)二二處樂聲(其)二結成總觀(此)二結(是)三明利益(若)四顯邪正(作)二七觀觀正報○三三觀明三輩○二明利益○○二七觀觀正報(二)初分科(次)二随釋(四)初敕聽許說(佛)二佛現身相(說)三為未來請(時)四酬請廣明(二)初别從酬請列五(四)二通就所觀釋(七)初第七華座觀(二)初疏科(初)二經文(五)初成座法用及辨相(二)初明法用(佛)二辨相(四)初花色數量(令)二華間珠光(一)三花台寶網(釋)四寶幢莊嚴(于)二明随機利物(一)三結觀(是)四明由願力所成(佛)五明觀未來利益(若)二第八佛像觀(二)初分科(二)二随釋(三)初泛明諸佛法身自在從心想生(三)初釋初八句(二)初約感應道交釋(二)初明佛入生心(法)二明相随物現(即)二約解入相應釋(又)二釋中二句(二)初作是别明(二)初約能感能成釋作(是)二約即應即果釋是(是)二作是共釋(二)初約始終釋(始)二約當現釋(若)三釋後二句(正)二偏觀彌陀并示觀法(二)初令偏觀(是)二示觀法(四)初觀佛像(二)初正明像觀(想)二因像見土(見)二觀二菩薩(見)三像放光(二)初明光照諸樹(此)二明樹皆三像(一)四行者聞法(二)初明因定聞(此)二明與經合(行)三明修觀利益(作)三第九佛身觀○四第十觀音觀○五第十一勢至觀○六第十二普往生觀○七第十三雜明佛菩薩觀○○三第九佛身觀(二)初分科(三)二随釋(五)初明結上(佛)二正觀佛身(三)初總标略列(次)二正觀佛身相(四)初觀色身(阿)二觀身量(二)初略消經文(觀)二商校分量(二)初以眼度身(眼)二定輕斥譯(言)三觀身光(四)初毛孔光(身)二觀圓光(放)三光中化佛(于)四化佛侍者(一)四觀相好(二)初正示相好身(無)二光明攝生(一)三明觀成能見(四)初見一佛(其)二見諸佛(見)三正觀佛心(三)初因身見心(眼)二正示心體(佛)三引文廣釋(三)初牒經引論以明文意(三)初衆生緣慈(以)二法緣慈(二)三無緣慈(三)二卻牒前經以對初慈(念)三正以無緣會釋經意(今)四舉利勸修(三)初正舉益勸(四)初牒釋(舍)二喻顯(如)三結示(以)四引證(故)二的示觀法(二)初牒經(從)二正示(四)初引他文示二種毫量(如)二據此經明凡心難及(故)三正示初心從易理現(正)四克示觀成稱彼而見(二)初正示(若)二引證(智)三就觀結成(見)五顯觀邪正○四第十觀世音觀(二)初疏科略釋(四)二依科引經(三)初明結上佛二正觀菩薩身(三)初正觀身相(十一)初身量(次)二身色(身)三肉髻(頂)四項光(項)五身光(舉)六天冠(頂)七面光(觀)八毫相(眉)九臂相(臂)十手相(手)十一足相(舉)二與佛同異(其)三舉果勸修(二)初舉觀利勸(二)初約修觀明滅罪(佛)二約稱名況獲福(如)二示觀次第(若)三結觀邪正(作)○五第十一勢至觀(二)初分科叙意(二)初分科(五)二叙意(二)初約當門明阙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