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關燈
唐 天竺沙門 般剌密帝 譯 大勢至法王子。

    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恒河沙劫。

    有佛出世。

    名無量光。

    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其最後佛。

    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

    一專為憶。

    一人專忘。

    如是二人。

    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

    二人相憶。

    二憶念深。

    如是乃至從生至生。

    同于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

    憐念衆生如母憶子。

    若子逃逝。

    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

    母子曆生不相違遠。

    若衆生心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此則名為香光莊嚴。

    我本因地。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今于此界。

    攝念佛人。

    歸于淨土。

     佛問圓通。

    我無選擇。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

    斯為第一。

     (楞嚴雲。

    佛告阿難。

    若複有人。

    身具四重十波羅夷。

    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

    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曆。

    能以一念。

    将此法門。

    于末劫中開示未學。

    是人罪障應念銷滅。

    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

    則此章經。

    誠為銷罪之巨冶。

    愈病之靈丹。

    修心之?徑。

    求生之要術也。

    若能常持。

    無苦不除。

    無樂不與。

    無願不遂。

    無果不得。

    凡見聞者。

    宜三複焉)。

     日誦式 (人有三等。

    一者極閑人。

    應當晝夜六時持經念佛。

    二者半閑半忙人。

    應當每日晨昏二時一心持念。

    三者極忙人。

    應當每日晨朝一時專心持念。

    誦時之式。

    先本師三稱。

    次舉勢至章一遍。

    往生咒三遍。

    贊佛偈一遍。

    佛名百聲千聲萬聲随意。

    三菩薩名每各十聲。

    後發願回向偈一遍。

    未誦前。

    已誦後。

    俱要對聖像前合掌三禮。

    如無佛像。

    對經對空禮拜亦可。

    果能如此常行無間。

    佛必哀憐。

    凡有求願。

    無不遂者。

    臨命終時。

    佛與聖衆。

    放光接引。

    徑生極樂矣。

    行者當生信願。

    切勿疑忽。

    此明每日經佛并舉式也。

    若單佛名。

    極閑者。

    除六時外。

    應當時刻念佛無間。

    半間半忙者。

    應當營事已畢即便念佛。

    極忙者。

    應當忙裡偷閑十念念佛。

    此方名為不虛度也。

    盡此一生。

    一日無有暫廢。

    則自念佛心口。

    當必成佛心口。

    經雲。

    行與佛同。

    受佛氣分。

    入如來種。

    親為佛子。

    不其然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次勢至章畢舉往生咒)。

     南無阿彌哆婆夜(一)哆他伽哆夜(二)哆地夜他(三)阿彌利都婆毗(四)阿彌利哆(五)悉耽婆毗(六)阿彌利哆(七)毗迦蘭帝(八)阿彌利哆(九)毗迦蘭哆(十)伽彌膩(十一)伽伽那(十二)枳多迦利(十三)娑婆诃(十四) (不思議神力傳雲。

    持咒之法。

    淨身漱口。

    然香佛前。

    晝夜六時。

    各誦三七遍。

    能滅五逆謗法等罪。

    誦滿三十萬遍。

    即見阿彌陀佛。

    彌陀疏鈔雲。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能誦此咒者。

    阿彌陀佛常住其頂。

    日夜擁護。

    無令怨家而得其便。

    現世常得安隐。

    臨命終時。

    任運往生)。

     次舉贊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衆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衆生  九品鹹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百千萬聲随意)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各十稱)(後舉發願回向偈)。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号。

    惟願慈悲哀攝受。

    證知忏悔及所願。

    往昔所造諸惡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