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回 魯智深大鬧忠義堂 公孫勝攝歸乾元鏡

關燈
話說公孫勝坐在帳中,正欲朦胧睡去,忽見一人掩入帳來。

    公孫勝急忙定睛一看,更非别人,原來就是二仙山内,同道師弟兄,雙姓東方,單名橫的便是。

    公孫勝吃了一驚,急問:“師兄何來?”東方橫道:“清師兄别來無恙否?今有要言奉告,請屏左右。

    ”公孫勝便教左右退去,與東方橫遜了坐。

    東方橫道:“咳,清師兄還記得那年紫虛觀前,臨行時,令師怎樣囑咐,小弟亦有數言奉勸,今日師兄為何還在這裡?那年小弟曾奉令師鈞旨來取玄黃吊挂,令師又教小弟寄語勸駕。

    今日令師又教小弟特地來此,馀言說不得許多,隻有四個大字,叫做‘速離火坑’!”公孫勝道:“小弟受宋公明厚待一場,今日事急,與他丢手,自問心上過不去。

    幫他複了二關,我即返歸矣。

    ”東方橫微笑道:“師兄既要複二關,小弟有數言奉贈。

    ”公孫勝道:“願聆教言。

    ”東方橫道:“二關複在眼前,關上無須厮殺。

    不必劍戟刀槍,能使官軍退卻。

    複得二關之後,了手當為上着。

    ”言畢,袖中取出一方青羅帕,鋪于地上。

    東方橫踏上了,變成一朵青雲,冉冉騰空而去。

    公孫勝欲送無從,因細細将他六句谶語思索一番,恍然道:“東方兄此言,莫非教我用法取勝?這倒也是一條正路。

    ”便一面去密告宋江,一面與樊瑞商量用法。

    立法未定,忽報官軍大隊殺來。

    魯達便要開關迎戰,公孫勝仗止住了,傳令衆兵将把三關嚴緊保守,一面去報知宋江、吳用。

    宋江、吳用急極無計。

     原來此時梁山已四面攻圍。

    雲天彪委雲龍、劉慧娘、劉麟、歐陽壽通、唐猛留攻後關,并移調右營苟桓、祝萬年、真祥麟,領右營兵馬三分之一,同來攻關。

    天彪令劉慧娘總督全軍事務,于後關外東山上建立行台駐紮。

    雲龍統領衆将,指揮全軍。

    雲天彪領聞達、哈蘭生、龐毅回到右關,與傅玉、風會一同攻打,派畢應元、孔厚随後策應。

    陳希真領劉廣、祝永清、陳麗卿、範成龍、栾廷玉、栾廷芳、劉麒攻打左關。

    張經略請賀太平、蓋天錫堅守頭關、二關,自己領伯奮、仲熊、鄧宗弼、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金成英、楊騰蛟、韋揚隐、李宗湯、王進、康捷攻打三關。

    闊大軍威,兼着新勝銳氣,賊兵如何敵得。

    宋江、吳用親到三關來看了一轉,與公孫勝略議了幾句守備之法,又轉到别關去了。

    這三關上委公孫勝一人主政。

    公孫勝奉宋江囑咐,督領群盜,拒敵官兵。

    張經略金盔銀甲,佩弓插箭,立馬陣前,親司旗鼓。

    衆将奉元帥之命,舍生忘死,攻擊三關。

    自辰至午,槍炮震天,矢石蔽地,賊兵死傷無數,隻是堅守不下。

    經略見賊兵如此,便傳令權将兵馬收回。

     魯達提起禅杖,向公孫勝大叫道:“鳥耐煩再讓那厮,灑家開關出去,活打殺那班撮鳥!”公孫勝道:“賢弟請坐,且聽……”魯達睜起怪眼道:“直娘賊,灑家偏要去!死也要和那厮并三百合!”說罷,掄起禅杖,飛步到關,大喝:“開門!”公孫勝約勒不定,隻得開關,派兵送他出去,一面飛報宋江去了。

     且說魯達殺出關外,張經略正在收兵,見有賊将殺來,便教伯奮、仲熊出去迎戰。

    旗門開處,二人一齊出馬。

    衆将共看,兩位公子一樣裝束,各具神威:伯奮頭戴噴銀束發紫金冠,鳳翅閃雲盔,後面一挂五福攢壽銀牌,垂着五寸長短紫紅流蘇,披一副白銀細砌魚鱗甲,襯着月白紫微緞子戰袍,系一條束甲獅蠻帶,穿一雙綠皮卷雲戰靴,騎一匹銀合白馬,手提一對赤銅溜金大瓜錘;仲熊也是頭戴噴銀束發紫金冠,菊瓣細鈎軟砌盔,後面一挂福慶銀牌,垂着五寸長大紅流蘇,披一副連環鎖子甲,束一條鏡面鍍金帶,穿一雙青皮卷雲靴,騎一匹嘶風赤兔馬,手捧一對厚背薄刃雁翎刀。

    兩位少年英雄立出陣來,真個是天生一對玉孩兒,人間上得無三譜。

    隻見那對陣一個莽和尚舞着禅杖,口出喊聲,飛奔而來。

    伯奮舞動雙錘,驟馬而出,大喝:“賊秃驢,休得亂闖!”魯達大怒,掄起禅杖便打。

    伯奮見他來勢莽撞,便急将身子一閃。

    魯達一枝禅枚和身子打進伯奮懷裡來,卻早打了個空。

    伯奮眼明手快,早提起右手大銅錘,照魯達光腦袋上打将下來。

    恰好魯達一禅杖飛起,将那銅錘格住。

    伯奮卻早已左手一錘打進魯達脅下,魯達大吼一聲,托地跳開了數丈。

    伯奮驟馬追去,魯達舞動那枝禅杖,神出鬼沒的打轉來;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