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回 徐虎林捐軀報國 張叔夜奉诏興師

關燈
斷,衆人都狐疑不決。

    宋江道:“莫非我等祈禱不誠,以至于此。

    ”公孫勝道:“今日容貧道再去拜禱,容我獨一人再祈祈夢看。

    ”宋江稱是。

     公孫勝當日在忠義堂吃了素齋,便獨自一人到玄女宮去。

    直到次日早上,宋江及衆頭領都在忠義堂等公孫勝轉報。

    忽見那頭目包靈徑上堂來,跪禀道:“昨夜三更時分,小人遇一奇兆,本要就地禀公孫軍師,因公孫軍師吩咐,不許驚睡,所以特到這裡來禀告。

    ”宋江驚喜,忙問何兆。

    包靈道:“昨夜……”宋江忙叫道:“你且站起來說,這是聖母金言,豈可教你跪說。

    ”包靈站起來,宋江也立起身來。

    衆人見宋江起身,也都立起。

    隻見包靈說道:“昨夜三更時分,小人正在廊下,忽見正殿大放金光。

    須臾間,變作金銀宮阙。

    宮阙中現出玄女娘娘法身,仙童彩女,侍立兩旁。

    隻聽娘娘傳谕,教小人進去谕話。

    小人便走近階前,俯伏恭聽。

    娘娘因教小人傳告各頭領,并令大小喽啰,即日各赴殿前,叩首明心,又須備一百單八隻水缸,滿盛淨水,娘娘自來灑入法水。

    衆人領了法水,各回本室。

    夜間用右手三個指頭,在左脅下搭三千下,次早共看有無字迹。

    如有主帥名諱現出者,定蔔主帥隆隆日上,大衆毋許稍有異心。

    如無字迹者,去留聽之。

    ”衆人聞聽駭然。

    宋江勃然大怒道:“大膽匹夫,擅敢造這謠言!左右斬訖報來!”吓得包靈隻是磕頭。

    盧俊義道:“這話似是而非,再須問個明白。

    ”宋江道:“何須問得!凡人身體之中,豈有現出字迹之理?分明捏造怪事,惑亂軍心,斷不可容留。

    ”吩咐速斬。

    吳用躊躇下下,左右早将包靈推出。

    須臾間,一顆首級獻于階下。

    衆人均各無言,宋江兀自怒氣未平。

     忽聽得玄女宮裡大風怒吼,塵霧蔽天,宮殿中瓦片榱桷憑空飛起,直打到忠義堂來。

    公孫勝面如士色,飛奔而來。

    宋江忙問怎的,公孫勝道:“小弟方才朦朦睡去,似夢非夢,忽聽得大聲喝道:‘何故不聽吾言!’小弟蓦地竄醒,不料起此怪兆。

    ”宋江聽罷,也面如土色。

    吳用道:“莫非包靈這厮實是真言,兄長殺了他,于動神怒也。

    ”公孫勝驚問:“怎殺包靈?”吳用略答幾句,急得宋江望空跪求,不知所為,隻是跪在塵埃,自陳鹵莽沖犯之罪,并重重許下願心。

    吳用、公孫勝及衆頭領一同跪求,好半歇方才漸漸風息。

    衆人神定,大衆共議,欲依包靈之說。

    宋江隻是口中呐呐,答應不出。

    吳用也躊躇了一回,方才開言道:“我看玄女娘娘如此顯應,此法必然可行,兄長不可過疑。

    ”宋江沒奈何,隻得依了。

    當時先到玄女宮裡叩頭無數,告罪謝恩。

     次日,便依了包靈的話,到玄女宮安排停當,教關内所有大小頭領頭目,一切軍士人等,派定班數,以次到玄女宮内行禮,五日而畢。

    是夜,各領法水,回去照辦。

    說也奇極,次日一早,哄然群集,裸體相示,果然每人身上都隐隐一個紅文反寫的“江”字,數萬人一式無二,大衆無不稱奇。

    自此以後,共信玄女真靈,一心歸向宋江,有死無二。

    宋江将上等頭領之禮安葬了包靈,親身拜奠,撫棺痛哭,又擇日在玄女宮建壇設醮,謝答鴻恩。

     看官,這件事到底真的假的,我卻不必直說。

    緣列位看官中,盡有見識高遠的,一望了然;其次,也但須略一思索,便早已領悟。

    我若務要說明,反覺瞧低了看官了。

    至于像羅貫中這班呆鳥,卻一萬年也猜不着,我說明了,也是無益。

     閑話體提,言歸正傳。

    當日宋江暗對吳用道:“軍心已固,能趁此打一勝仗便好。

    ”吳用道:“且與他開關厮殺一場再看。

    ”宋江稱是,使整頓戈甲,調派人馬。

    宋江按隊去親自撫渝一番,衆軍士個個都感激非常,沾襟涕泣,願為效力,死而無怨。

    宋江心中暗喜,便派徐甯帶領八千名精銳軍士,開了三關,沖殺出去。

    徐槐官軍正在二關土闉之内,賊軍呐喊一聲,殺氣飛騰,直奔官軍。

    任森、顔樹德即忙迎敵,兩軍大戰一陣。

    徐槐見賊兵個個舍生,人人拚死,便鳴金收軍,退入土闉。

    賊兵拚死攻闉,徐槐嚴緊守住。

    這一場幸虧徐槐軍政素有準備,不然當日便被賊軍搶入土闉,奪去二關了。

    宋江見自己兒郎們被官軍槍炮矢石打死無數,卻毫不退卻。

    吳用對宋江道:“此番不如鳴金收軍為妙。

    我看這徐官兒守法嚴密,一時未必攻得破,兒郎們如此舍生忘死,必然被他殺盡。

    不如收回來,再行設計破他。

    ”宋江依言,便傳令收軍而回。

     徐槐見賊軍已退,便傳令修築土闉,列兵嚴守。

    徐槐巡閱一番,退歸帳中。

    任森入帳密禀道:“賊軍與我相遇,大小戰陣已不下百餘次,從未有這一次的兇猛,卻是何故?”徐槐道:“此必宋江行了什麼要結之術,買服了衆心,以緻于此,但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