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回 徐虎林捐軀報國 張叔夜奉诏興師

關燈
話說林沖失了濮州,呼延灼失了嘉祥,一齊奔回山寨。

    此時宋江正失了二關,一聞此報,正是禍患頻乘,憂驚疊至,嘴裡叫不出那連珠箭的苦。

    吳用及衆頭領都個個目瞪口呆,同知所措。

    林沖、呼延灼一齊伏地請罪。

    宋江略定定神,急忙扶起,道:“賢弟休如此說。

    二位失了城池,便要問罪,我宋江失了泰安三城,向誰請罪?”林沖、呼延灼都謝了,就坐。

    宋江、吳用以目相視,想到外郡全失,雲陳兩處乘勢進攻,徐槐如當門巨虎,刻不容寬,真是急極萬分,計較毫無。

     這晚宋江且教置酒,衆頭領相聚,大衆同吃悶酒。

    席間,吳用說起兵卒潰散,大為不妙。

    呼延灼道:“目下兒郎們不知怎的,不比從前。

    即如我嘉祥,和官兵對陣的時節,看見勝仗,尚肯奮追;但隻前陣一失,後面随即慌亂,立時潰散,軍令都彈壓不住。

    ”林沖道:“我濮州正是這樣。

    追奔之時,大衆踴躍;前鋒一挫,立刻都潰散了。

    ”宋江聽到此際,凜然變色,想到自己逃出泰安時也是這樣,兵馬整整四萬,吃傅玉一追,頃刻散了三萬;再被劉廣一邀擊,便一人一騎都不見了。

    那吳用聽那二人所說情形,正與二關潰散相同,口中不說,心中惶急,便叫:“衆兄弟休提!” 大衆聽了,均各無言,個個悶悶而散,僅存幾個機密頭領,乃是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林沖、呼延灼。

    宋江傳渝,叫裴宣查點現在實存兵馬數目。

    傳谕去訖,六頭領在堂上相視無言。

    須臾,裴宣進來禀報道:“自兄長分駐泰安時,本寨人馬實存十二萬。

    後與徐官兒屢次交鋒,我軍失利居多,所有人馬,随喪失,随補緝,到今通盤查核,卻隻得八萬有零,不能符合原數了。

    ”六頭領聽了這話,個個心中着急。

    宋江叫裴宣退去。

    裴宣退出了,宋江便教左右都退去。

     宋江看着吳用道:“這事怎好?”吳用隻是沉吟,不發一言。

    盧俊義開言道:“為今之計,進退兩難。

    若再如俄延過去,必遭奇禍。

    但兒郎們數萬生靈命懸呼吸,就是我們弟兄,難道竟如此了賬不成?軍師有何妙法?”宋江未及回言,呼延灼早說道:“我們到了此刻,難道從新去受招安不成?我們好弟兄死亡無數,我們厚着面目倒去乞哀,卻于心有所不甘。

    ”林沖道:“事已如此,說他做甚。

    ”宋江正色道:“衆兄弟何如此頹唐!古人一成一旅,尚可中興。

    今我雖喪師失地,而現存人馬尚有八萬,豈不可以有為?為今之計,但求軍師設法打個勝仗,便好固住衆心了。

    ”公孫勝道:“此事勝則為王,敗則為賊。

    歸誠的話,盡可不必。

    隻是人心如何收拾,須得速定大策。

    ”吳用道:“衆兄弟何用紛争,我們素來替天行道,豈有不邀天佑。

    隻須盡人事以待天命罷了。

    ”宋江聽罷,默然無言。

    衆人各默坐了一歇,見吳用隻是沉吟,不發一言,夜分已深,各歸寝室。

    宋江留住吳用,重複入内,商議良久。

    又請公孫勝進内共商。

    商畢,也各就卧。

     不多時,夭已黎明,宋江起來到忠義堂,仍聚衆英雄商議。

    吳用道:“迩來山寨被兵有年,兒郎們辛苦已極,自今以後,須立個撫恤章程。

    凡兒郎們在關上供役一年者,令其歸内寨休息。

    并分别有功無功,有功者除例應賞給之數外,再加獎賞;其無功者,亦酌有贍給。

    其在關戰守兵了,所有關領糧食,與主将不分粗細。

    有受傷者,與主将一體調治。

    所有陣亡軍士,均厚恤其家屬,并為設醮迫薦超度,主帥親自拈香,以示肫誠。

    ”宋江稱是,便即起身親到各營,将此意宣谕了一番。

    回轉忠義堂,先将撫恤經費籌劃了,随議及設醮之事。

    宋江對公孫勝道:“此事須得賢弟親自臨壇,方有利益。

    ”公孫勝道:“這個自然。

    但我們遵奉九天玄女多年,我想不如先在玄女宮設壇大醮,公明哥哥虔祈賜兆,以蔔本寨氣運。

    然後再行另設一醮,追薦兒郎。

    ”吳用稱是,衆人無不稱是。

    隻見宋江道:“我既先說追薦兒郎,自然應得先做。

    所有祈兆之事,後舉不妨。

    ”大衆都遵依宋江,便先将追薦的醮設了。

    公孫勝便密傳那玄女官司殿頭目包靈,暗暗谕話,着其打掃收拾。

     原來宋江那年自得了夭書之後,即于寨内啟建一座玄女宮,正在忠義堂背後,特派頭目專司香火。

    宋江每月行香,十分緻敬,至今不怠。

    當時公孫勝選擇了一個設醮吉日,大衆先期都沐浴持齋。

    到了這日,玄女宮内道士,已将香花、燈水、鐘磐、饒钹一應法器,擺列得整整齊齊。

    公孫勝入醮主醮,宋江及衆人随班行禮。

    七日醮事圓滿,宋江及衆頭領都宿在殿下,虔祈賜兆。

    次早醒來,都叩謝了玄女娘娘,同到忠義堂。

    宋江自言無夢,吳用、公孫勝亦言無夢。

    衆頭領或有夢,或無夢。

    其幾個有夢的,說出夢來各各不同,而且模糊影響,難以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