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回 吳用智禦郓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

關燈
用到二關。

    官兵力攻,賊兵力守,兩下拒住。

     且說林沖在濮州,上年冬季奉到盧俊義夾攻郓城之令,等到本年春暖,便差鄧飛、馬麟領兵一萬二千名,偷渡魏河,襲擊郓城。

    鄧飛、馬麟領令前去。

    到了魏河,鄧飛與馬麟商議,馬麟領兵一半先渡魏河,鄧飛在後策應。

    商議停當,馬麟先渡。

    渡得河時,正想擇地安營,忽聽得對面截林山一個号炮飛入九天,四邊林子内大炮、鳥槍、佛狼機、子母炮,乒乒乓乓,潮湧般卷進來。

    馬麟大驚,率衆飛逃,卻不見一個官兵追來。

    馬麟大怒,重複殺轉來。

    鄧飛在對岸望見馬麟兵敗,大怒,領兵盡數渡河,與馬麟合兵一處,隻不見一個官兵。

    鄧飛、馬麟大怒,催兵殺進,三番沖突,都被林子内槍炮打退。

    賊兵死傷無數,銳氣已墜,隻得領兵渡河回去。

    方才過得一半,隻聽後面又是一個号炮,大隊官兵殺來,賊兵此時已無心戀戰。

    任森一馬當先,揮衆殺賊,南岸賊兵盡死,鄧飛、馬麟領着北岸敗兵,逃回濮州去了。

     任森派兵守住截林山,自己領百餘騎到郓城報捷。

    徐青娘在署正與汪恭人接談,忽接到任森報捷,汪恭人稱賀道:“小姐以五千兵勝賊兵一萬二千,真妙才也。

    ”任森道:“小将現在仍派那五千兵丁守截林山,深恐賊人經此一跌,盛怒而來,這邊兵少,抵當不住,所以特來與恭人、小姐商議。

    ”青娘未及開言,汪恭人道:“任将軍所見甚是,今可速禀徐相公,調定陶、曹縣兵馬守住魏河,西連截林山兵馬,東連水泊土闉兵馬,隔河與郓城、範縣又相呼應,賊兵自不能飛渡也。

    ”青娘笑道:“恭人全不顧嘉祥一面耶?真是大膽。

    ”汪恭人亦笑。

    當時任森将魏河捷音,并汪恭人之議,報與徐槐。

     徐槐聞報甚喜,答書慰任森,井教依汪恭人之議,安排各路。

    任森得信,便傳徐知府令,檄調各路人馬,安排去訖。

    忽報嘉祥賊兵殺來,任森差人往探,乃是韓滔、彭玘領三千兵到來。

    任森報與汪徐二夫人,汪恭人道:“今番又有三千顆首級,請任将軍建功也。

    ”任森傳令軍士各處堅守。

    衆将道:“濮州賊兵一萬二千,主将尚欲迎戰,今嘉祥賊兵隻得三千,主将何故反要堅守?”任森道:“諸君未知其故。

    濮州賊兵一萬二千,其氣甚銳,若不先破其銳氣,使他全力逼近攻圍,何時得解。

    今嘉祥賊兵隻得三千,其氣甚餒,必不能與我久持。

    我但堅守以俟其退,退而擊之,必得大勝。

    今日不消得性急也。

    ”衆将皆稱是,遵令各處嚴守,拒住賊兵。

     原來呼延灼在嘉樣,本欲夾攻郓城,自接到宋江教他防備劉廣,不可輕動之谕,便不敢興兵。

    這日聞得徐槐殺入水泊,破了頭關,林沖兵馬又敗,大為駭異,便集宣贊、郝思文、韓滔、彭玘商議,隻得違了公明将令,發兵攻郓城。

    卻又心下難決,隻遣韓滔、彭玘帶領三千名出去。

    那韓滔、彭玘攻郓城,攻了五日,官軍堅守不出,毫無便宜。

    呼延灼見劉廣一邊毫無動靜,便教宣贊、郝思文守嘉祥,自己領兵一萬,去接應韓滔、彭玘。

    誰知那兖州的劉廣,自聞徐槐攻梁山,又得徐溶夫轉緻牽制嘉洋之信,便教苟桓日日差人探聽嘉祥信息。

    這日探得呼延灼大隊出境,劉廣便與苟桓、劉麒、劉麟點起兵馬四萬,即刻起身攻擊嘉祥,一日即到城下。

    呼延灼聞報大驚,即忙轉來,與劉廣兵馬遇着。

    劉廣、苟桓的兵馬本是訓練有素,呼延灼被他牽制奔勞,如何敵得。

    當時交鋒一陣,賊兵大敗。

    劉廣等四人率衆奮勇厮殺,斬獲無數,大掌得勝鼓回兖州。

    韓滔、彭玘聞報大驚,忙抽軍回救嘉祥。

    任森見了,便驅大隊銳騎掩殺出來,韓滔、彭玘大敗。

    任森揮軍痛殺,殺得賊兵全軍敗覆,韓滔、彭記領百數殘騎逃回嘉祥。

    任森收集人馬,仍與汪恭人、徐青娘商議守備之法,差人報捷于徐槐。

     徐槐聞報大喜,便策衆力攻二關。

    宋江、盧俊義同吳用費盡心機,協力守備。

    徐槐兵馬在二關下毫不相讓。

    自春曆夏,此攻彼守,相拒四月有餘。

    中間彼此各有小勝小負,徐槐隻是不退。

    此時徐槐已陸續收齊鎮撫将軍調撥的人馬,又得賀安撫接運的錢糧,勢力愈大,便将軍馬調作十餘撥,勻派勞逸,輪替相代,竟将梁山四面合圍。

     宋江、吳用在圍城中百計守禦,十分焦急。

    宋江道:“這徐官兒兵勢愈大,竟與我永遠相持,怎好?此刻我寨内兵糧尚不見缺乏,但日久攻圍不解,終屬不妙。

    ”吳用道:“不但此也,他三四月間還用力攻打,此刻他竟按兵四守,坐困我們,此其意不可測。

    我被他四面合圍,弄得一人進出不得,外面消息竟無從探聽,如何是好?”宋江愁急萬分,不上幾時,頭發白了許多莖數。

    吳用仍教頭目喽啰們去尋四邊的僻路。

    忽一頭目禀稱尋着一洞,在後關外,北山下。

    宋江、吳用皆喜,忙問恁樣的。

    那頭目道:“小人見這山下棒棘中,好象有洞。

    便掃除了榛棘進去,果然是洞。

    小人随即進洞細探,果然通外面的。

    ”吳用道:“外面通甚路?”頭目道:“隻有一條崎岖狹隘小路,直到運河。

    ”宋江道:“運河寸寸節節都有壩閘,對岸密麻的都是東平州營汛燉煌,如何用得來兵?”吳用道:“用兵雖用不得,但有此一路,可以探聽消息,亦是天賜其便也。

    ”便差戴宗出去,先往東京打聽,轉來便往泰安、新泰、萊蕪、嘉祥、濮州各處,都打聽些消息,速即回報。

    戴宗領命,即日由後山洞偷出,飛速往東京去了。

     原來種師道自征遼奏凱回京之後,天子本要就命他征讨梁山。

    那時蔡京尚未正法,一心要替梁山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