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回 吳用智禦郓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
關燈
小
中
大
叔夜又奏:徐槐此番深入梁山,竊恐兵力不足,請敕山東鎮撫将軍酌撥全省兵馬前去協助,井敕山東安撫使酌撥錢糧。
夭子準奏,便傳旨往山東去。
徐槐奉旨謝恩,感激奮勉,不等各路兵馬到來,便與韋揚隐、李宗湯安派人馬,将軍分為二隊,韋揚隐、李宗湯分領了兵,輪替攻打二關,晝夜不息。
顔樹德兼領二隊先鋒,勇銳沖突。
宋江、盧俊義饬衆人死命把守,那裡還敢松手。
隻等吳用養息好了,商議退敵之策。
吳用卻足足卧病了三日。
幸虧安道全原方将根本培足了,所以不緻敗壞。
三日之後,漸漸養轉,便請宋江到床前來議軍務。
宋江到了床前,先問候了幾句。
吳用便開言問道:“坎離谷上官兵,到底怎樣殺進的?”宋江道:“我前日方才探得,那厮實從 773幽洞天懸繩而下。
”吳用變色道:“這裡原來有如此老大破綻,我當初兀是防到谷下,卻不防到這谷上也。
兄長快派精細頭目四面巡察,現在二關内并四面隘道山谷,再有沒有這樣漏洞?”宋江道:“盧兄弟已巡察過一遍,小弟回山時也巡察了一遍,卻沒有什麼漏洞看得出。
”吳用道:“雖如此說,甯可再尋尋看,倘或有之,不惟我可預防,并且乘那厮不知,就可從此處出奇制勝。
”宋江稱是,便傳令帳下各頭目仍去分頭巡看。
吳用又道:“兄長,你後山如許防堵重兵設他做甚?”宋江道:“軍師,你不看見後山現有鎮撫将軍兵馬十萬壓境立陣,此處豈可疏虞?”吳用笑道:“十萬便如此怕他,若百萬壓境待怎地?兄長可曉得,鎮撫将軍張繼有甚伎倆,這枝兵馬怕不是這徐官兒邀他來虛張聲勢,牽制我們的?我們用重兵把守,豈不是正受其欺?”宋江恍然悟道:“軍師真是高見,如今依軍師調度将如何?”吳用道:“他既虛張聲勢,我亦何妨虛作備禦。
如今前面既如此緊急,我們且丢開後面假局,盡傾寨内之兵對付前面,這徐官兒一面要正觑我山寨,又要兼顧嘉祥、猴州,我料他兵力必然不足。
如今我以全寨之力對付他,何患不勝!”宋江喜道:“得軍師此策,吾無憂矣。
軍師且請安息,我去如法調度。
”說罷,便出廳傳令,教後泊旱寨、水寨各各虛插旌旗,隻留少許兵丁把守,這裡将寨内所有兵将,盡數點齊,殺向二關。
徐槐正在攻關。
宋江傳令,開關殺出,韋揚隐、李宗湯督兵奮勇迎戰。
徐槐見賊兵勢大,便傳令先約後隊,退入頭關。
宋江督率衆頭領,與韋李二人拼命大戰。
徐槐傳令,教韋李二人左右呼應,徐徐退回頭關。
宋江領衆緊緊逼上,韋李二人領兵先後按隊進了頭關土闉。
宋江兵馬直逼上闉,那土闉上槍炮矢石,已密麻也似守住。
宋江大怒,顧衆兄弟道:“我兵馬四倍于他,若三日之内破不得這土閩,我宋江也無顔立于山寨了。
”衆兄弟受這番激動的話,端的督率衆兵,舍死忘生,親冒矢石,攻打土閩。
攻到第二日,忽報後山水泊各港火發,官兵已殺入水寨。
宋江大驚。
原來徐槐數日前探知吳用回寨,便差人到郓城,教徐青娘與汪恭人商議。
汪恭人道:“不妨。
吳用雖然多智,并不是上界天神,令叔但當心抵禦,盡夠敵得,未見定是他勝我敗。
隻有一着,山後鎮撫兵馬本是虛張聲勢,他既來了,必然料破此計;被他料破,他必傾寨而來。
那時令叔寡不敵衆,卻是老大費手了。
”青娘沉吟道:“他既料我那面是假,必然不設防備,我何妨叫他弄假成真!”汪恭人笑道:“我也這樣想。
那賈夫人才智超群,他的兵馬訓練有方,盡可用得。
那年金成英突起草野,隻借他八千名兵,便能迅掃強敵,成效彰彰可睹。
如今我便屈他親身下場,顯點手段,有何不可。
”青娘聽了甚喜,道:“既如此,煩恭人作速寫起書劄,我回署去即将梁山後面輿圖攜來,一并寄去,以便賈夫人相勢進攻。
”汪恭人稱妙。
青娘當即回署,取了梁山後面輿圖,複到汪府來,汪恭人已将書信寫好。
當時看畢封好,即差人賀送到鎮撫署内去,青娘辭别回署。
那賈夫人接到汪恭人書信,并梁山地圖,暗想道:“此事卻難,我從未親臨戎行,今日驟然用兵,我與将士不曾相習,深恐呼應不便。
但此番系國家大事,我家世受皇恩,未有涓埃報答,今日汪恭人大義勸我,我怎好不去!”想了一回,便與張繼說了,請了令箭兵符,大擺鎮撫将軍儀仗,裝束起行。
不日到了營中,大小将士一齊接見。
賈夫人升中軍帳坐了,便先将皇朝恩德,現在情勢,剀切宣谕了一番,衆将齊聽命。
賈夫人按地圖水泊各港道路,将戰守兵丁一一派定。
次日,傳令一齊進攻,八萬人馬力勢浩大,火攻水戰,槍炮卷電般打進水泊。
吳用聞報大驚,急差人報與宋江道:“今番隻好撤回軍馬,不然頭關未得,後關先失了。
”宋江便傳令退兵。
來人忙禀道:“軍師尚有一言:退兵須要舒徐,切不可露出急遽之态。
若吃那厮并力追來,深恐後關未保,二關又失了。
”宋江依言,便将軍馬分作數隊,陸續退入二關。
宋江一退入關,就即教盧俊義同了張清、燕青、張魁保守二關,自己帶同李應、徐甯、燕順、鄭天壽,率領後半人馬,同吳用飛速去策應後關。
鎮撫兵馬已登北岸。
吳用教宋江且守後關,待軍心稍安,再定計議。
守了一日,賈夫人探得宋江已到後關,便收兵退去了。
徐槐已在那邊力攻二關。
宋江對吳用道:“如此怎好?”吳用绉眉不語,半晌道:“且兩邊都堅守了,過幾日再看機會。
”宋江、吳用當日在後關看守了一日。
次日教李應等當心防禦,宋江便同吳
夭子準奏,便傳旨往山東去。
徐槐奉旨謝恩,感激奮勉,不等各路兵馬到來,便與韋揚隐、李宗湯安派人馬,将軍分為二隊,韋揚隐、李宗湯分領了兵,輪替攻打二關,晝夜不息。
顔樹德兼領二隊先鋒,勇銳沖突。
宋江、盧俊義饬衆人死命把守,那裡還敢松手。
隻等吳用養息好了,商議退敵之策。
吳用卻足足卧病了三日。
幸虧安道全原方将根本培足了,所以不緻敗壞。
三日之後,漸漸養轉,便請宋江到床前來議軍務。
宋江到了床前,先問候了幾句。
吳用便開言問道:“坎離谷上官兵,到底怎樣殺進的?”宋江道:“我前日方才探得,那厮實從 773幽洞天懸繩而下。
”吳用變色道:“這裡原來有如此老大破綻,我當初兀是防到谷下,卻不防到這谷上也。
兄長快派精細頭目四面巡察,現在二關内并四面隘道山谷,再有沒有這樣漏洞?”宋江道:“盧兄弟已巡察過一遍,小弟回山時也巡察了一遍,卻沒有什麼漏洞看得出。
”吳用道:“雖如此說,甯可再尋尋看,倘或有之,不惟我可預防,并且乘那厮不知,就可從此處出奇制勝。
”宋江稱是,便傳令帳下各頭目仍去分頭巡看。
吳用又道:“兄長,你後山如許防堵重兵設他做甚?”宋江道:“軍師,你不看見後山現有鎮撫将軍兵馬十萬壓境立陣,此處豈可疏虞?”吳用笑道:“十萬便如此怕他,若百萬壓境待怎地?兄長可曉得,鎮撫将軍張繼有甚伎倆,這枝兵馬怕不是這徐官兒邀他來虛張聲勢,牽制我們的?我們用重兵把守,豈不是正受其欺?”宋江恍然悟道:“軍師真是高見,如今依軍師調度将如何?”吳用道:“他既虛張聲勢,我亦何妨虛作備禦。
如今前面既如此緊急,我們且丢開後面假局,盡傾寨内之兵對付前面,這徐官兒一面要正觑我山寨,又要兼顧嘉祥、猴州,我料他兵力必然不足。
如今我以全寨之力對付他,何患不勝!”宋江喜道:“得軍師此策,吾無憂矣。
軍師且請安息,我去如法調度。
”說罷,便出廳傳令,教後泊旱寨、水寨各各虛插旌旗,隻留少許兵丁把守,這裡将寨内所有兵将,盡數點齊,殺向二關。
徐槐正在攻關。
宋江傳令,開關殺出,韋揚隐、李宗湯督兵奮勇迎戰。
徐槐見賊兵勢大,便傳令先約後隊,退入頭關。
宋江督率衆頭領,與韋李二人拼命大戰。
徐槐傳令,教韋李二人左右呼應,徐徐退回頭關。
宋江領衆緊緊逼上,韋李二人領兵先後按隊進了頭關土闉。
宋江兵馬直逼上闉,那土闉上槍炮矢石,已密麻也似守住。
宋江大怒,顧衆兄弟道:“我兵馬四倍于他,若三日之内破不得這土閩,我宋江也無顔立于山寨了。
”衆兄弟受這番激動的話,端的督率衆兵,舍死忘生,親冒矢石,攻打土閩。
攻到第二日,忽報後山水泊各港火發,官兵已殺入水寨。
宋江大驚。
原來徐槐數日前探知吳用回寨,便差人到郓城,教徐青娘與汪恭人商議。
汪恭人道:“不妨。
吳用雖然多智,并不是上界天神,令叔但當心抵禦,盡夠敵得,未見定是他勝我敗。
隻有一着,山後鎮撫兵馬本是虛張聲勢,他既來了,必然料破此計;被他料破,他必傾寨而來。
那時令叔寡不敵衆,卻是老大費手了。
”青娘沉吟道:“他既料我那面是假,必然不設防備,我何妨叫他弄假成真!”汪恭人笑道:“我也這樣想。
那賈夫人才智超群,他的兵馬訓練有方,盡可用得。
那年金成英突起草野,隻借他八千名兵,便能迅掃強敵,成效彰彰可睹。
如今我便屈他親身下場,顯點手段,有何不可。
”青娘聽了甚喜,道:“既如此,煩恭人作速寫起書劄,我回署去即将梁山後面輿圖攜來,一并寄去,以便賈夫人相勢進攻。
”汪恭人稱妙。
青娘當即回署,取了梁山後面輿圖,複到汪府來,汪恭人已将書信寫好。
當時看畢封好,即差人賀送到鎮撫署内去,青娘辭别回署。
那賈夫人接到汪恭人書信,并梁山地圖,暗想道:“此事卻難,我從未親臨戎行,今日驟然用兵,我與将士不曾相習,深恐呼應不便。
但此番系國家大事,我家世受皇恩,未有涓埃報答,今日汪恭人大義勸我,我怎好不去!”想了一回,便與張繼說了,請了令箭兵符,大擺鎮撫将軍儀仗,裝束起行。
不日到了營中,大小将士一齊接見。
賈夫人升中軍帳坐了,便先将皇朝恩德,現在情勢,剀切宣谕了一番,衆将齊聽命。
賈夫人按地圖水泊各港道路,将戰守兵丁一一派定。
次日,傳令一齊進攻,八萬人馬力勢浩大,火攻水戰,槍炮卷電般打進水泊。
吳用聞報大驚,急差人報與宋江道:“今番隻好撤回軍馬,不然頭關未得,後關先失了。
”宋江便傳令退兵。
來人忙禀道:“軍師尚有一言:退兵須要舒徐,切不可露出急遽之态。
若吃那厮并力追來,深恐後關未保,二關又失了。
”宋江依言,便将軍馬分作數隊,陸續退入二關。
宋江一退入關,就即教盧俊義同了張清、燕青、張魁保守二關,自己帶同李應、徐甯、燕順、鄭天壽,率領後半人馬,同吳用飛速去策應後關。
鎮撫兵馬已登北岸。
吳用教宋江且守後關,待軍心稍安,再定計議。
守了一日,賈夫人探得宋江已到後關,便收兵退去了。
徐槐已在那邊力攻二關。
宋江對吳用道:“如此怎好?”吳用绉眉不語,半晌道:“且兩邊都堅守了,過幾日再看機會。
”宋江、吳用當日在後關看守了一日。
次日教李應等當心防禦,宋江便同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