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閑遊承恩嶺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宋江正在攻擊召村,忽聞陳希真兵馬奪取蒙陰,宋江大驚,急依吳用之計,将全軍退出召村,屯在蒙陰北境。
正思對付希真,忽接到清真山告急的文書,知是雲天彪會合歸化三莊,直攻玄武關,十分危急。
宋江大驚,再細看那文書,原來馬元因屢次請救不至,句語十分怨怅。
宋江看罷,吩咐來人且退。
宋江請吳用入後帳,宋江道:“我從此失清真山矣。
”吳用道:“若論地利,清真山為我東路險要;若論人材,馬元如何抵得過魯、武、李三位兄弟。
且我此刻若還救清真,陳希真必乘勢會合召村,來奪我新泰、萊蕪。
那時魯、武、李三人必不生還,而我又連失三城,兼且清真山未必救得,滿盤敗着矣。
”遂假對清真來使道:“本寨救兵即日便來,你速去回報頭領,教他放心堅守數日。
”來人應命去了。
宋江對吳用道:“此信若被希真得知,吾事去矣。
”便嚴肅隊伍,申明賞罰,約束衆軍,擺齊明晃晃槍炮劍戟,直抵蒙陰城下,震天震地的一聲呐喊,一陣連環槍炮,震得蒙陰城岌岌動搖。
一枝響箭,縛了書信,射上城樓。
此時希真已到過召村,因宋江已退,便回城與永清等在城上督兵守備。
接到響箭,希真便與永清在敵樓上接看書信,隻見上寫着: <FONTface="楷體_gb2312"> “宋江今日有死無生,謹率士卒,親詣城下,恭候道子殲戮。
道子如以為未足,願盡傾敝寨之人,以供軍前斧钺。
現有敝寨兄弟三人,被留召村,道子可先取以快心。
道子意下何如,今日即求明示。
” 希真看罷,對永清道:“賢婿猜此賊來意何如?”永清道:“有甚難猜,顯見此賊有意外之變,進退不可,故為死地求生之計。
其意不過求還他三兄弟,即卷甲束兵而退矣。
但我偏不由他計算,我但堅守城池,不去睬他,看他何如。
”希真笑道:“計怕不妙,但人急懸梁,狗急跳牆,我們抑勒他太甚,萬一失機,悔之晚矣。
我看不如權讓他一籌罷了。
”便寫起一封答書道: <FONTface="楷體_gb2312"> “頃接公明來書,尊意盡悉:退出召村者,萬不得已而專事于希真也;屯北境者,示有新萊二縣,将勉與希真久持也;來示提及召村者,欲希真以尊意緻召村也。
夫公明既有意外之虞,進退不可,希真亦何忍乘人于危,為此已甚之舉。
但希真既受朝廷褒寵,欽賜忠義字樣,而畏公明必死之怒,引軍退避,殊非所以副朝廷忠義之責望也。
願公明熟思之。
” 永清看罷稱妙,便将信縛在原來響箭上,射出城外。
宋江得信,大為驚疑。
吳用道:“我看此信,他亦有畏我之心。
隻是他不知尚有何事要勒捎我,且退軍三十裡,差一能言舌辯的人,與他面談,便知端的。
”宋江依了,便退軍三十裡,着帳下一頭目入城去見希真。
須臾那頭目轉來,禀道:“陳希真述召村之意,如要還三頭領,必須調還新泰、萊蕪。
小人答言,頭領如要照舊例,金珠取贖,宋頭領無不遵命;若有他事勒指,那被留的三位頭領任從處置,願頭領明示戰期。
小人說到此際,那陳希真口出蠻言,小人卻不肯應許。
”宋江、吳用問是何言,頭目道:“陳希真說,金珠是要的,更要大王立一盟的,寫明自今以後,永不敢再犯蒙陰。
如再犯蒙陰時,但有頭領被擒,立即淩遲碎割,雖百萬金珠,不準回贖。
三面言定,後無翻悔。
大王想,此等狂言,如何聽得。
”吳用道:“你何不也勒他不許犯新泰、萊蕪?”頭目道:“小人何嘗不說,那希真隻信口亂說:這是要看的,勢有可奪,不得不奪。
”宋江大怒道:“這賊道欺我太甚!”吩咐攻城,忽又停令,退入後帳,與吳用商議道:“叵耐陳希真這賊道,如此抑勒我!我若不依他,三兄弟必不生還,我若與厮殺,枉是勝負難料,勝不得一發吃虧。
我若依他,寫出如此盟的,豈不是損我梁山一世威名。
”吳用道:“這真難事。
況且雲天彪攻清真山,将次得勝,他若聞知此事,乘勝來襲新泰、萊蕪,我仍是束手待斃。
”宋江道:“如此怎好?”吳用沉思半晌,道:“英雄有忍辱之時。
既不救清真,又失卻三個上等兄弟,我此來為甚事,沒奈何隻得依了他。
我但能守得新萊二縣,再看機會,倘蒙陰有可乘之隙,背盟何妨。
那時揚眉吐氣,以償今日之辱。
”宋江長籲短歎,隻得點頭,又恨道:“何日得生擒雲天彪、陳希真,并召
正思對付希真,忽接到清真山告急的文書,知是雲天彪會合歸化三莊,直攻玄武關,十分危急。
宋江大驚,再細看那文書,原來馬元因屢次請救不至,句語十分怨怅。
宋江看罷,吩咐來人且退。
宋江請吳用入後帳,宋江道:“我從此失清真山矣。
”吳用道:“若論地利,清真山為我東路險要;若論人材,馬元如何抵得過魯、武、李三位兄弟。
且我此刻若還救清真,陳希真必乘勢會合召村,來奪我新泰、萊蕪。
那時魯、武、李三人必不生還,而我又連失三城,兼且清真山未必救得,滿盤敗着矣。
”遂假對清真來使道:“本寨救兵即日便來,你速去回報頭領,教他放心堅守數日。
”來人應命去了。
宋江對吳用道:“此信若被希真得知,吾事去矣。
”便嚴肅隊伍,申明賞罰,約束衆軍,擺齊明晃晃槍炮劍戟,直抵蒙陰城下,震天震地的一聲呐喊,一陣連環槍炮,震得蒙陰城岌岌動搖。
一枝響箭,縛了書信,射上城樓。
此時希真已到過召村,因宋江已退,便回城與永清等在城上督兵守備。
接到響箭,希真便與永清在敵樓上接看書信,隻見上寫着: <FONTface="楷體_gb2312"> “宋江今日有死無生,謹率士卒,親詣城下,恭候道子殲戮。
道子如以為未足,願盡傾敝寨之人,以供軍前斧钺。
現有敝寨兄弟三人,被留召村,道子可先取以快心。
道子意下何如,今日即求明示。
” 希真看罷,對永清道:“賢婿猜此賊來意何如?”永清道:“有甚難猜,顯見此賊有意外之變,進退不可,故為死地求生之計。
其意不過求還他三兄弟,即卷甲束兵而退矣。
但我偏不由他計算,我但堅守城池,不去睬他,看他何如。
”希真笑道:“計怕不妙,但人急懸梁,狗急跳牆,我們抑勒他太甚,萬一失機,悔之晚矣。
我看不如權讓他一籌罷了。
”便寫起一封答書道: <FONTface="楷體_gb2312"> “頃接公明來書,尊意盡悉:退出召村者,萬不得已而專事于希真也;屯北境者,示有新萊二縣,将勉與希真久持也;來示提及召村者,欲希真以尊意緻召村也。
夫公明既有意外之虞,進退不可,希真亦何忍乘人于危,為此已甚之舉。
但希真既受朝廷褒寵,欽賜忠義字樣,而畏公明必死之怒,引軍退避,殊非所以副朝廷忠義之責望也。
願公明熟思之。
” 永清看罷稱妙,便将信縛在原來響箭上,射出城外。
宋江得信,大為驚疑。
吳用道:“我看此信,他亦有畏我之心。
隻是他不知尚有何事要勒捎我,且退軍三十裡,差一能言舌辯的人,與他面談,便知端的。
”宋江依了,便退軍三十裡,着帳下一頭目入城去見希真。
須臾那頭目轉來,禀道:“陳希真述召村之意,如要還三頭領,必須調還新泰、萊蕪。
小人答言,頭領如要照舊例,金珠取贖,宋頭領無不遵命;若有他事勒指,那被留的三位頭領任從處置,願頭領明示戰期。
小人說到此際,那陳希真口出蠻言,小人卻不肯應許。
”宋江、吳用問是何言,頭目道:“陳希真說,金珠是要的,更要大王立一盟的,寫明自今以後,永不敢再犯蒙陰。
如再犯蒙陰時,但有頭領被擒,立即淩遲碎割,雖百萬金珠,不準回贖。
三面言定,後無翻悔。
大王想,此等狂言,如何聽得。
”吳用道:“你何不也勒他不許犯新泰、萊蕪?”頭目道:“小人何嘗不說,那希真隻信口亂說:這是要看的,勢有可奪,不得不奪。
”宋江大怒道:“這賊道欺我太甚!”吩咐攻城,忽又停令,退入後帳,與吳用商議道:“叵耐陳希真這賊道,如此抑勒我!我若不依他,三兄弟必不生還,我若與厮殺,枉是勝負難料,勝不得一發吃虧。
我若依他,寫出如此盟的,豈不是損我梁山一世威名。
”吳用道:“這真難事。
況且雲天彪攻清真山,将次得勝,他若聞知此事,乘勝來襲新泰、萊蕪,我仍是束手待斃。
”宋江道:“如此怎好?”吳用沉思半晌,道:“英雄有忍辱之時。
既不救清真,又失卻三個上等兄弟,我此來為甚事,沒奈何隻得依了他。
我但能守得新萊二縣,再看機會,倘蒙陰有可乘之隙,背盟何妨。
那時揚眉吐氣,以償今日之辱。
”宋江長籲短歎,隻得點頭,又恨道:“何日得生擒雲天彪、陳希真,并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