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回 宋公明一月陷三城 陳麗卿單槍刺雙虎

關燈
卻說宋江自蒙陰敗回,中途聞董平陣亡之信,便欲攻取曹州。

    吳用勸回山寨,養息幾時,再圖報仇。

    宋江隻得依了,同衆頭領快快回山。

    林沖自往濮州去了。

    宋江等歸到山寨,方知攻殺董平之将,實系金成英,宋江、吳用皆大怒。

    時張魁傷已愈,在座,聞知此事,亦大怒道:“不料這厮如此昧良。

    ”吳用猛然記起那日在曹州南門外,與張魁論朋友之事,便對張魁道:“成英那厮且休論他,你那日說有貴友真大義,你說要寫信去緻他來聚義,此信去否?”張魁道:“未奉公明哥哥将令,是以不曾發信。

    ”吳用道:“張兄弟怎地這般大意,萬一真貴友也被那班官府羅緻了去,也來與俺山寨作對,怎好?”張魁道:“這友情性質直,不似那成英交情反覆,軍師可以放心,小弟就寫信去叫他。

    ” 不數日,聞知郭盛、焦挺二位頭領均在濟南府被害,宋江失聲恸哭,恨陳希真、金成英十分刺骨。

    衆頭領無不忿怒。

    不上一月,戴宗自東京回來,方知天子竟準陳希真受招安,蔡京托童貫谏阻不得。

    據蔡京說,還虧童貫善辭,所以天子不加十分褒封。

    宋江、吳用驚得面如土色,面面相觑半晌。

    戴宗又道:“蔡京又說,總為郭盛一案,提動天怒,所以我們這邊十分觸眼,轉顯得陳希真那邊十分湊趣。

    ”宋江聽了,登時手足冰冷,兩眼上插,暈厥了去。

    衆人急忙喚醒。

    宋江一口氣歎轉來,又是半晌,看着吳用道:“陳希真這賊道,遣其女兒刺殺天使,絕我受招安之路,他自己倒先去受招安。

    ”吳用道:“兄長且去房内将息。

    ”吩咐衆人休要進來驚擾,自己随宋江進了房中。

    宋江道:“這便怎好?陳希真同雲天彪聯合攻我,吾無命矣。

    ”吳用道:“小弟倒有一計。

    ”宋江驚喜道:“何計?”吳用道:“再托蔡京撺掇授趙頭兒叫陳希真進京引見,中途刺殺了他,重重許他還梁世傑的心願。

    ”宋江道:“濟得甚事!陳希真不比等閑,蔡京手下有甚能幹人,如何刺得殺他?你不記得那年托蔡京謀刺楊騰蛟的事,兀自一場空。

    ”吳用道:“就教他照那年楊騰蛟的事,傷的是蔡京手下人,與我無涉。

    陳希真若闖出這場禍來,終受不得招安了。

    ”宋江道:“終不濟事。

    希真不受招安,難道他歸不得猿臂寨?他仍舊暗聯雲天彪來攻我,我仍不得解憂。

    ”吳用附着宋江耳朵道:“兄長何須心焦,隻消通同了蔡京,如此如此,管取這賊道性命到手。

    ”宋江大喜道:“軍師真是妙計。

    這賊道無故心神反覆,要受招安,想是他大命将到也。

    軍師既有如此妙計,我無慮矣,且緩緩圖之。

    ”便與吳用出廳,同盧俊義重複操演人馬,整頓旗甲。

     那清真山已被雲天彪攻過兩次,宋江那裡還敢去救。

    第二次實在免不過意,差楊雄、石秀領二千人馬到統雲山住紮,分明是羁留馬元之心。

    幸喜雲天彪兵又退了,楊雄、石秀亦收兵而回。

    宋江、吳用在梁山泊足足休養了四個月,依然人強馬壯,骁勇非常。

     一日,宋江在忠義堂與衆頭領商議興兵之策。

    宋江開言道:“清真山必為雲天彪所得,去年軍師議取蒙陰,以為呼應救援之地,奈被陳希真這厮攪壞了局。

    今我兵休養已久,我意仍欲襲取蒙陰,軍師以為何如?”吳用道:“欲救清真,自然必取蒙陰。

    但召村最為負固,我得蒙陰,而卧榻之下有此阻梗,終非良策。

    ”宋江道:“既如此,何不設計先并了召忻?”吳用道:“且慢。

    我兵屢過汶河,小弟看那汶河上萊蕪城,樓堞十分殘缺。

    我等屢過他境上,從不去滋擾他,況近來我自蒙陰失利而歸,他必不疑我複興。

    據小弟之意,此番興兵,不如先襲取了萊蕪,再定行止。

    ”宋江稱是。

    當日計議已定,便點魯達、武松、楊雄、石秀、李俊、張橫、歐鵬、鄧飛八員頭領,四千人馬,宋江、吳用親自督領,一同向萊蕪進發。

    一路浩浩蕩蕩,竟無阻礙,渡河登岸,事事順利。

     不數日,将到萊蕪縣,離城一百二十裡下寨。

    時值仲春之抄,宋江未下寨時,早已濛濛細雨,鎮日不止;及至安寨,雨勢漸大,接連三日,宋江營帳器械,糧米柴草,都淋漓透濕。

    宋江心焦,與吳用着了雨衣出營觀看,隻見四面山頭雲岚密罩,無數垂楊綠竹颠倒于煙雨之中。

    宋江道:“看這雨勢,兀自十日不得了,如何是好?”吳用看那山頭飛瀑,穿落重林,新漲橫流,猛然心生一計,便回營,教探子冒雨前去,往探萊蕪城水窦開否。

    到了次日,探子回報,稱:“新漲水大,各城門水窦齊開。

    ”吳用便請宋江傳令,拔寨冒雨前進。

    行了一日,去萊蕪城隻得三十裡,前面探報城内已知了風聲,城門已聞。

    吳用道:“我們屯兵三日,自然吃他得知。

    我們隻顧進兵。

    ”便派李俊、張橫帶領水軍六百名,從水窦入城;派楊雄、石秀帶領一千二百名人馬,馬蹄、人腳俱裹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