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回 童郡王飾詞谏主 高太尉被困求援
關燈
小
中
大
我嘉祥:此非尋常小醜之所能為者,萬不可以輕視。
況上将剿賊于梁山,而天加潦雨;太師統兵于曹縣,而天降瘟疫:未始非天心之谕我以弗急者。
我若不相度其情形,觀察其行止,而以匹夫之勇,興重兵以入重地,臣恐不至于喪師不止也。
此臣之所謂不利在急也。
”天子聽罷,又複沉吟。
這邊高俅忙奏道:“聖上休聽,童貫所言皆迂闊而遠于事情。
我皇朝養士百年,訓練有素,謀臣如雨,猛将如雲。
以此鏟除區區小寇,何向不濟?乃無故畏葸遷延,坐令滋蔓難圖,養成巨患,臣實不解。
”天子道:“所奏皆是。
總之盜至于此,萬無不征之理,高俅着加輔國大将軍,統兵二十萬,征剿梁山。
”高俅領旨,謝恩出去。
童貫退朝即到蔡京家來,對蔡京道:“所委之事,今日極力谏阻。
怎奈高俅那厮,因兒子死了,大有以公報私之意,朝廷已準發兵,特來關照。
”蔡京心中叫苦,即刻修書知照梁山,備述“力不從心,抱愧無涯,小女、狗婿蒙留貴寨,諸承照應,圖報有日”等語,即着戴宗帶轉。
且說當日高俅領旨回衙,便以孫靜為參謀,召令胡春、程子明二将。
須臾召到,高俅将衙内情事說了,便道:“本帥奉旨征讨梁山,願二位将軍協力相助。
”二将聞衙内被殺,各各眼裡生煙,鼻端出火,厲聲道:“太尉放心,都在小将們身上,擒這梁山一班賊人,剖腹剜心,祭奠衙内。
”高俅點頭稱好。
巴到欽定的八月十二日,辭了丹墀,統領大軍出京。
文有孫靜,武有上将胡春、程子明,一路上浩浩蕩蕩,居然天兵征讨的模樣,與上年的蔡太師無二。
行至甯陵,先差心腹赴曹州探聽,并密尋衙内的屍身。
心腹人轉來,河邊迎着,進見高俅,竟一老一實把林沖烹食衙内的情形說了。
高俅一聽,面色登時雪一般的白将起來,兩眼一瞪,胡子一跷,立時死去了。
揪頭發,掐人中,弄了兩個時辰,漸漸的活轉來,長歎一聲道:“罷了,罷了,我高俅不殺林沖,死不瞑目!”說罷,放聲大哭。
那心腹人又把林沖現在攻取蒙陰的話說了,高俅便傳今大軍向蒙陰進發。
孫靜忙阻道:“趁宋江全神貫注蒙陰,這曹州攻取最易,機會斷不可失。
請太尉先攻曹州,無論曹州取得取不得,宋江必來反救。
就是林沖有憾于太尉,聞太尉在此,他亦必前來。
那時賊兵奔疲遠來,我兵靜壁以待,勞逸迥殊,取勝易易耳。
”高俅道:“林沖在蒙陰,我到曹州去做什麼?先生不要阻我,待我殺了林沖,再議軍務。
”孫靜見高俅執意要往蒙陰,便道:“太尉既欲前往,那蒙陰去青州不遠,總管雲天彪韬略淵深,足可依仗。
大尉可檄調他來助戰,庶望成功。
”高俅道:“多大的梁山,我們現有二十萬人馬,程胡二将勇冠三軍,那邊不過幾個賊人,何足懼哉!”遂不聽孫靜之言,發兵直趨蒙陰。
孫靜退出歎道:“這番正中那吳用的計了!” 且說高俅兵馬未出京之先,宋江等兵馬在漢河南岸,早已收到戴宗帶轉的信,又會合林沖、魯達、武松、秦明、花榮五位頭領,并六萬人馬。
宋江便與吳用商議進攻之策,吳用道:“先着秦明領一萬人馬,去繞雲山屯紮,與清真山聯合呼應,協力堵禦雲天彪;次着花榮領一萬人馬,到鬥花林埋伏,如此如此,邀擊高俅。
”分派畢,秦明、花榮各領令去了。
吳用道:“據探子說,蒙陰縣内文武官吏盡屬凡庸,縣城可以不攻自破。
惟有召家村好生利害,須林、魯、武三位兄弟,策三萬大衆,努力前攻,先吞滅了那厮,方可以對付高俅。
”林沖、魯達、武松飛速往召家村去了。
原來召家村的主人便是那申勃兒所說的召忻。
那召忻世代名家,弱冠時曾遇着山陰道上仙聖,說他日後必有一番功業,隻不可貪不知止。
及長大來,為人情性純正而剛,交遊最廣,卻都是恭敬有節制的人。
若和他親近得上,卻是曆久不渝。
有一等人過于讨厭了他,糾纏不清,惹動他的性兒,他便發作起來,打得你自不信自。
任憑你一等一的好漢,隻消四五十個回合,終打翻了。
若不如此,怎對付得林、魯、武三位英雄?再說他的渾家梁氏,武藝比召忻更高。
因其本姓是高,所以雙姓高粱氏。
生得面色光白如鏡,人都叫他做“鏡面高粱”。
平時最喜插帶花枝,又名“堆花”。
性情清潔,膂力剛強。
不用長槍大戟,佩帶十六口飛刀,倘有強人糾纏,遇着召忻,不過跌幾個觔鬥,若遇着了高粱,竟有性命之憂。
高粱身邊有四個丫頭,皆以花草為名:一名桂花,一名薄荷,一名佛手,一名玫瑰。
四人也都有些武藝,隻是性情柔軟,人物袅娜,若遇力量平庸的人,他也盡殺得翻。
所以召忻村中,無分内外,人人利害。
那召忻在召家村團練鄉勇,日日操演,本是有意與梁山作對,遵王敵忾;以盡食毛踐土之誠。
那日聞知申勃兒為宋江所殺,召忻便對高粱歎道:“申勃兒錯了。
我等這般武藝,尚且經不得水鬥,申家兄弟如何想在水裡去取他。
隻貪圖沉船一着,取得他人數多,不想自己的力量減輕了。
如今不必說了,隻是梁山賊人必然前來生事,須預先準備方好。
”高粱道:“何不請史谷恭先生進來商議?”召忻道:“有理。
”便叫從人去外面書房請史谷恭先生。
原來史谷恭是召忻的書記,為人最有細心,深曉太乙壬遁,及遊都穿地之術。
當日聞召忻有請,即便進來。
召忻
況上将剿賊于梁山,而天加潦雨;太師統兵于曹縣,而天降瘟疫:未始非天心之谕我以弗急者。
我若不相度其情形,觀察其行止,而以匹夫之勇,興重兵以入重地,臣恐不至于喪師不止也。
此臣之所謂不利在急也。
”天子聽罷,又複沉吟。
這邊高俅忙奏道:“聖上休聽,童貫所言皆迂闊而遠于事情。
我皇朝養士百年,訓練有素,謀臣如雨,猛将如雲。
以此鏟除區區小寇,何向不濟?乃無故畏葸遷延,坐令滋蔓難圖,養成巨患,臣實不解。
”天子道:“所奏皆是。
總之盜至于此,萬無不征之理,高俅着加輔國大将軍,統兵二十萬,征剿梁山。
”高俅領旨,謝恩出去。
童貫退朝即到蔡京家來,對蔡京道:“所委之事,今日極力谏阻。
怎奈高俅那厮,因兒子死了,大有以公報私之意,朝廷已準發兵,特來關照。
”蔡京心中叫苦,即刻修書知照梁山,備述“力不從心,抱愧無涯,小女、狗婿蒙留貴寨,諸承照應,圖報有日”等語,即着戴宗帶轉。
且說當日高俅領旨回衙,便以孫靜為參謀,召令胡春、程子明二将。
須臾召到,高俅将衙内情事說了,便道:“本帥奉旨征讨梁山,願二位将軍協力相助。
”二将聞衙内被殺,各各眼裡生煙,鼻端出火,厲聲道:“太尉放心,都在小将們身上,擒這梁山一班賊人,剖腹剜心,祭奠衙内。
”高俅點頭稱好。
巴到欽定的八月十二日,辭了丹墀,統領大軍出京。
文有孫靜,武有上将胡春、程子明,一路上浩浩蕩蕩,居然天兵征讨的模樣,與上年的蔡太師無二。
行至甯陵,先差心腹赴曹州探聽,并密尋衙内的屍身。
心腹人轉來,河邊迎着,進見高俅,竟一老一實把林沖烹食衙内的情形說了。
高俅一聽,面色登時雪一般的白将起來,兩眼一瞪,胡子一跷,立時死去了。
揪頭發,掐人中,弄了兩個時辰,漸漸的活轉來,長歎一聲道:“罷了,罷了,我高俅不殺林沖,死不瞑目!”說罷,放聲大哭。
那心腹人又把林沖現在攻取蒙陰的話說了,高俅便傳今大軍向蒙陰進發。
孫靜忙阻道:“趁宋江全神貫注蒙陰,這曹州攻取最易,機會斷不可失。
請太尉先攻曹州,無論曹州取得取不得,宋江必來反救。
就是林沖有憾于太尉,聞太尉在此,他亦必前來。
那時賊兵奔疲遠來,我兵靜壁以待,勞逸迥殊,取勝易易耳。
”高俅道:“林沖在蒙陰,我到曹州去做什麼?先生不要阻我,待我殺了林沖,再議軍務。
”孫靜見高俅執意要往蒙陰,便道:“太尉既欲前往,那蒙陰去青州不遠,總管雲天彪韬略淵深,足可依仗。
大尉可檄調他來助戰,庶望成功。
”高俅道:“多大的梁山,我們現有二十萬人馬,程胡二将勇冠三軍,那邊不過幾個賊人,何足懼哉!”遂不聽孫靜之言,發兵直趨蒙陰。
孫靜退出歎道:“這番正中那吳用的計了!” 且說高俅兵馬未出京之先,宋江等兵馬在漢河南岸,早已收到戴宗帶轉的信,又會合林沖、魯達、武松、秦明、花榮五位頭領,并六萬人馬。
宋江便與吳用商議進攻之策,吳用道:“先着秦明領一萬人馬,去繞雲山屯紮,與清真山聯合呼應,協力堵禦雲天彪;次着花榮領一萬人馬,到鬥花林埋伏,如此如此,邀擊高俅。
”分派畢,秦明、花榮各領令去了。
吳用道:“據探子說,蒙陰縣内文武官吏盡屬凡庸,縣城可以不攻自破。
惟有召家村好生利害,須林、魯、武三位兄弟,策三萬大衆,努力前攻,先吞滅了那厮,方可以對付高俅。
”林沖、魯達、武松飛速往召家村去了。
原來召家村的主人便是那申勃兒所說的召忻。
那召忻世代名家,弱冠時曾遇着山陰道上仙聖,說他日後必有一番功業,隻不可貪不知止。
及長大來,為人情性純正而剛,交遊最廣,卻都是恭敬有節制的人。
若和他親近得上,卻是曆久不渝。
有一等人過于讨厭了他,糾纏不清,惹動他的性兒,他便發作起來,打得你自不信自。
任憑你一等一的好漢,隻消四五十個回合,終打翻了。
若不如此,怎對付得林、魯、武三位英雄?再說他的渾家梁氏,武藝比召忻更高。
因其本姓是高,所以雙姓高粱氏。
生得面色光白如鏡,人都叫他做“鏡面高粱”。
平時最喜插帶花枝,又名“堆花”。
性情清潔,膂力剛強。
不用長槍大戟,佩帶十六口飛刀,倘有強人糾纏,遇着召忻,不過跌幾個觔鬥,若遇着了高粱,竟有性命之憂。
高粱身邊有四個丫頭,皆以花草為名:一名桂花,一名薄荷,一名佛手,一名玫瑰。
四人也都有些武藝,隻是性情柔軟,人物袅娜,若遇力量平庸的人,他也盡殺得翻。
所以召忻村中,無分内外,人人利害。
那召忻在召家村團練鄉勇,日日操演,本是有意與梁山作對,遵王敵忾;以盡食毛踐土之誠。
那日聞知申勃兒為宋江所殺,召忻便對高粱歎道:“申勃兒錯了。
我等這般武藝,尚且經不得水鬥,申家兄弟如何想在水裡去取他。
隻貪圖沉船一着,取得他人數多,不想自己的力量減輕了。
如今不必說了,隻是梁山賊人必然前來生事,須預先準備方好。
”高粱道:“何不請史谷恭先生進來商議?”召忻道:“有理。
”便叫從人去外面書房請史谷恭先生。
原來史谷恭是召忻的書記,為人最有細心,深曉太乙壬遁,及遊都穿地之術。
當日聞召忻有請,即便進來。
召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