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回 東京城英雄脫難 飛龍嶺強盜除蹤
關燈
小
中
大
池塘,當中一條長堤,堤的兩旁都是袅袅的楊柳。
池塘對面那一岸,卻有一村人家。
父女二人縱馬上了長堤,那兩邊柳樹遮蔽着日光,卻十分清涼。
麗卿仰面看道:“那得如此長堤,直到沂州府,豈不大妙!”希真道:“天氣漸覺熱了,你我兩個包袱拴在腰裡,卻耐不得。
你且少待,我去前面人家的所在,雇個莊家來挑着走,落得身子松動。
”麗卿道:“孩兒也正這般想。
老大包袱,拴在腰裡,不但躁熱,倘或遇着什麼強人,厮殺亦不靈便。
”希真罵道:“讨打的賤人,出門出路再不說吉祥話,開口閉口隻是厮殺!再這般胡說,吃我老大馬鞭劈過來。
”麗卿咬着唇笑,輕輕的說道:“既不為厮殺,兵器卻帶着走……”希真回過身來,揚起馬鞭道:“你再說下去!”麗卿低着頭隻是笑。
希真下了馬,解去包袱,帶些散碎銀子;又教女兒也下了馬,把頭口拴在柳樹上,包袱、樸刀都交付他道:“好好看守着,我去了就來。
不要隻管瘋頭瘋腦的,吃那往來人笑。
”麗卿笑道:“那個瘋頭瘋腦?” 希真順着那條路,到了那人家處,卻也是個大市鎮。
看了一歇,尋了個莊家,與他說定了價錢,問了他的姓名住址,叫他寫了一紙送行李到沂州府的承攬。
央他左右鄰都書名着押,把來收起。
先付他些安家盤費,又照例謝了鄰人。
那莊家是個筋強力壯的後生。
當時提了根滑溜溜的棗木扁擔,自己也有個小包袱拴在腰裡,雄赳赳的随着希真回轉柳堤,隻見麗卿正立着閑看。
莊家到面前,相了相那包袱,道:“二位官人,這包袱好打開來否?”希真道:“你要開他則甚?”莊家道:“一大一小,輕重不勻,配好了好挑。
”希真道:“有何不可。
”便同麗卿把兩個包袱勻好了,希真又把兩個鐵絲燈籠捎上。
莊家穿上扁擔,挑在肩上道:“兩個包袱,卻恁的重,路上倒要小心。
”希真道:“你休嫌重,我還買點零碎搭上。
”莊家道:“再重些我也挑得。
隻是到了地頭,多把些酒錢與我。
”希真道:“何用你說。
”希真同女兒提了兵器上馬,同到那市鎮上。
希真道:“我們買些酒肉吃。
”三人同去吃了一回。
希真又去買了兩把雨傘、幾張油紙,防天落雨;那莊家也去買了一把傘,都搭在擔上。
希真路見那黃酒、牛肉甚好,又買了個葫蘆,盛了幾斤酒,黃牛肉也切了三五斤帶着。
三人離了市鎮,奔上路就走。
莊家道:“二位官人從東京到沂州府,為何打從這條路走?”希真道:“我們有别的事,必須往這裡過。
”莊家道:“二位官人都做什麼官?”希真道:“都做提轄。
”莊家道:“這位小官人是你那個?”希真道:“是我兒子。
”莊家稱贊不已,道:“這位小官人,年紀不上二十歲,手裡這枝梨花古定槍,怕不是四十來斤。
若使得出時,卻了得!”麗卿笑道:“你卻識貨。
莫非也在道,說與小可聽聽。
”莊家道:“不瞞二位說,小人今年二十二歲,徹骨也似好耍槍棒。
雖也學得幾路,隻恨家私淡泊,不能拜投名師。
”希真笑道:“你既這般好,且把你生平學的說些我聽。
有不到處,好指撥你。
”那莊家大喜,便賣弄精神,一面走,一面指手畫腳,夾七夾八的說了一大片。
有些也聽得,有些難免發笑。
麗卿笑道:“你把與我做徒弟還早哩!可惜你住在此地,若肯同我們在沂州府,似你這般身材,教你一年過來,包你一身好武藝。
”莊家歎道:“那得有此福緣。
”當夜投宿,那莊家便來請教,父女二人便指授他些。
那莊家十分歡喜,一路小心伏侍,颠倒把錢來買酒肉,奉承他們父女。
話休絮煩,三人連行了幾日。
日裡都是平穩路,夜裡都就好處安身。
每晚得空,莊家便來請教武藝。
已到砀山地界。
路上過往人見了麗卿,無不稱贊道:“好一個美少年,卻又是個軍官。
”那麗卿坐在馬上,空着雙手沒事做,你看他挂了梨花槍,握着那張鵲華雕弓,抽一枝箭搭在弦上,看見蟲蟻兒便去射。
不論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樹上歇的,但不看見,看見便一箭取來。
那莊家又助他的興兒,有時他不看見,便指引他;射落地,便連忙放下擔兒,替他連箭取回。
麗卿接過手,把箭仍收了,卻把蟲蟻兒來鞍鞒上,慢慢地拔毛。
有那毛片異樣可愛的,便連皮剝下來耍子。
希真隻是埋怨道:“你們恁地沒得吃,隻管去射他做甚,豈不耽誤了路程?”麗卿那裡肯聽。
一日,行到一個所在,隻見一條大嶺當面。
上得嶺來剛一半,隻見一個粉闆牌樓,上面大書着“飛龍嶺”三字。
希真道:“我幼年時從此地經過,曾記得這飛龍嶺那面轉灣處,叫做冷豔山。
轉落北,一直有一百多裡沒人煙。
此刻時候已是午過,眼看趕不到了,嶺上有幾個小店,隻好在這裡安歇。
”又上了幾步,有兩個客店,火家來兜攬道:“西來的客官,東去宿頭遠哩!就我家安歇,有好房間,好槽道!”一面說,一面去莊家手裡奪了那副擔兒,先挑着走;一個便來攏頭口。
希真跳下馬來道:“且慢,我要自己看來。
”那火家應道:“不消看得,隻有我家的好。
”說着,同到嶺上。
隻見左側一帶房屋,有五七家小店面,帶賣些雜貨。
東頭盡處,有一座大客店。
店門那邊一顆大槐樹,過去便是下嶺的路。
那個火家把擔兒直挑了進去。
麗卿也到店門首,跳下馬來,那枝槍和弓箭已是莊家接了。
麗卿按着那口青錞劍,走進店去。
希真看了看道:“我三十年前從此過,卻不見這個大店。
”隻見那樹下坐着一個黑森森的肥胖大漢,攤着胸肚,露出一溜黑毛,腿上生着老大一個爛瘡,敷些藥,流膿出血的把腿擱在一張柳木椅上。
看見他三人到來,心中歡喜;又見那般兵器,也有些吃驚,點着頭叫道:“客官請進,我起立不便,休罪。
”說着,便叫個火家扶綽進來,到櫃台裡。
櫃台邊又一個婦人在那裡做生活,見他們來,便起身接應道:“客官,随我來!”三人看那裡面,院子十分寬闊:上面高坡上三間正廳,旁邊右首一帶耳房,左側好幾間槽道,還有幾條衖堂通後面。
那兩個搗子牽那兩匹馬到槽上去,希真道:“待他收收汗,不要當風便揭去鞍子。
”兩個搗子道:“我們伏侍慣頭口,這些怕不省得。
” 那婦人引他三人到高坡正廳上道:“右邊這間朝南向日,十分明亮。
”進去看時,上面一張正床
池塘對面那一岸,卻有一村人家。
父女二人縱馬上了長堤,那兩邊柳樹遮蔽着日光,卻十分清涼。
麗卿仰面看道:“那得如此長堤,直到沂州府,豈不大妙!”希真道:“天氣漸覺熱了,你我兩個包袱拴在腰裡,卻耐不得。
你且少待,我去前面人家的所在,雇個莊家來挑着走,落得身子松動。
”麗卿道:“孩兒也正這般想。
老大包袱,拴在腰裡,不但躁熱,倘或遇着什麼強人,厮殺亦不靈便。
”希真罵道:“讨打的賤人,出門出路再不說吉祥話,開口閉口隻是厮殺!再這般胡說,吃我老大馬鞭劈過來。
”麗卿咬着唇笑,輕輕的說道:“既不為厮殺,兵器卻帶着走……”希真回過身來,揚起馬鞭道:“你再說下去!”麗卿低着頭隻是笑。
希真下了馬,解去包袱,帶些散碎銀子;又教女兒也下了馬,把頭口拴在柳樹上,包袱、樸刀都交付他道:“好好看守着,我去了就來。
不要隻管瘋頭瘋腦的,吃那往來人笑。
”麗卿笑道:“那個瘋頭瘋腦?” 希真順着那條路,到了那人家處,卻也是個大市鎮。
看了一歇,尋了個莊家,與他說定了價錢,問了他的姓名住址,叫他寫了一紙送行李到沂州府的承攬。
央他左右鄰都書名着押,把來收起。
先付他些安家盤費,又照例謝了鄰人。
那莊家是個筋強力壯的後生。
當時提了根滑溜溜的棗木扁擔,自己也有個小包袱拴在腰裡,雄赳赳的随着希真回轉柳堤,隻見麗卿正立着閑看。
莊家到面前,相了相那包袱,道:“二位官人,這包袱好打開來否?”希真道:“你要開他則甚?”莊家道:“一大一小,輕重不勻,配好了好挑。
”希真道:“有何不可。
”便同麗卿把兩個包袱勻好了,希真又把兩個鐵絲燈籠捎上。
莊家穿上扁擔,挑在肩上道:“兩個包袱,卻恁的重,路上倒要小心。
”希真道:“你休嫌重,我還買點零碎搭上。
”莊家道:“再重些我也挑得。
隻是到了地頭,多把些酒錢與我。
”希真道:“何用你說。
”希真同女兒提了兵器上馬,同到那市鎮上。
希真道:“我們買些酒肉吃。
”三人同去吃了一回。
希真又去買了兩把雨傘、幾張油紙,防天落雨;那莊家也去買了一把傘,都搭在擔上。
希真路見那黃酒、牛肉甚好,又買了個葫蘆,盛了幾斤酒,黃牛肉也切了三五斤帶着。
三人離了市鎮,奔上路就走。
莊家道:“二位官人從東京到沂州府,為何打從這條路走?”希真道:“我們有别的事,必須往這裡過。
”莊家道:“二位官人都做什麼官?”希真道:“都做提轄。
”莊家道:“這位小官人是你那個?”希真道:“是我兒子。
”莊家稱贊不已,道:“這位小官人,年紀不上二十歲,手裡這枝梨花古定槍,怕不是四十來斤。
若使得出時,卻了得!”麗卿笑道:“你卻識貨。
莫非也在道,說與小可聽聽。
”莊家道:“不瞞二位說,小人今年二十二歲,徹骨也似好耍槍棒。
雖也學得幾路,隻恨家私淡泊,不能拜投名師。
”希真笑道:“你既這般好,且把你生平學的說些我聽。
有不到處,好指撥你。
”那莊家大喜,便賣弄精神,一面走,一面指手畫腳,夾七夾八的說了一大片。
有些也聽得,有些難免發笑。
麗卿笑道:“你把與我做徒弟還早哩!可惜你住在此地,若肯同我們在沂州府,似你這般身材,教你一年過來,包你一身好武藝。
”莊家歎道:“那得有此福緣。
”當夜投宿,那莊家便來請教,父女二人便指授他些。
那莊家十分歡喜,一路小心伏侍,颠倒把錢來買酒肉,奉承他們父女。
話休絮煩,三人連行了幾日。
日裡都是平穩路,夜裡都就好處安身。
每晚得空,莊家便來請教武藝。
已到砀山地界。
路上過往人見了麗卿,無不稱贊道:“好一個美少年,卻又是個軍官。
”那麗卿坐在馬上,空着雙手沒事做,你看他挂了梨花槍,握着那張鵲華雕弓,抽一枝箭搭在弦上,看見蟲蟻兒便去射。
不論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樹上歇的,但不看見,看見便一箭取來。
那莊家又助他的興兒,有時他不看見,便指引他;射落地,便連忙放下擔兒,替他連箭取回。
麗卿接過手,把箭仍收了,卻把蟲蟻兒來鞍鞒上,慢慢地拔毛。
有那毛片異樣可愛的,便連皮剝下來耍子。
希真隻是埋怨道:“你們恁地沒得吃,隻管去射他做甚,豈不耽誤了路程?”麗卿那裡肯聽。
一日,行到一個所在,隻見一條大嶺當面。
上得嶺來剛一半,隻見一個粉闆牌樓,上面大書着“飛龍嶺”三字。
希真道:“我幼年時從此地經過,曾記得這飛龍嶺那面轉灣處,叫做冷豔山。
轉落北,一直有一百多裡沒人煙。
此刻時候已是午過,眼看趕不到了,嶺上有幾個小店,隻好在這裡安歇。
”又上了幾步,有兩個客店,火家來兜攬道:“西來的客官,東去宿頭遠哩!就我家安歇,有好房間,好槽道!”一面說,一面去莊家手裡奪了那副擔兒,先挑着走;一個便來攏頭口。
希真跳下馬來道:“且慢,我要自己看來。
”那火家應道:“不消看得,隻有我家的好。
”說着,同到嶺上。
隻見左側一帶房屋,有五七家小店面,帶賣些雜貨。
東頭盡處,有一座大客店。
店門那邊一顆大槐樹,過去便是下嶺的路。
那個火家把擔兒直挑了進去。
麗卿也到店門首,跳下馬來,那枝槍和弓箭已是莊家接了。
麗卿按着那口青錞劍,走進店去。
希真看了看道:“我三十年前從此過,卻不見這個大店。
”隻見那樹下坐着一個黑森森的肥胖大漢,攤着胸肚,露出一溜黑毛,腿上生着老大一個爛瘡,敷些藥,流膿出血的把腿擱在一張柳木椅上。
看見他三人到來,心中歡喜;又見那般兵器,也有些吃驚,點着頭叫道:“客官請進,我起立不便,休罪。
”說着,便叫個火家扶綽進來,到櫃台裡。
櫃台邊又一個婦人在那裡做生活,見他們來,便起身接應道:“客官,随我來!”三人看那裡面,院子十分寬闊:上面高坡上三間正廳,旁邊右首一帶耳房,左側好幾間槽道,還有幾條衖堂通後面。
那兩個搗子牽那兩匹馬到槽上去,希真道:“待他收收汗,不要當風便揭去鞍子。
”兩個搗子道:“我們伏侍慣頭口,這些怕不省得。
” 那婦人引他三人到高坡正廳上道:“右邊這間朝南向日,十分明亮。
”進去看時,上面一張正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