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回 夜明渡漁人擒渠魁 東京城諸将奏凱捷
關燈
小
中
大
喚做夜明渡。
”宋江一聽得“夜明渡”三字,便長歎一聲道:“宋江該死久矣。
筍冠仙,筍冠仙,我悔不聽你言,緻有今日也。
你那八句谶語,分明是‘到夜明渡,遇漁而終’八個字,我迷而不悟,一至于此。
”說罷,一口氣悔不轉,竟厥了去。
那兩個人忙替他揪頭發,掐人中,摩胸膛,擺布了好歇,方醒轉來。
那兄弟忙去燒口熱茶與他吃了。
三人各相呆看了一歇,天已黎明。
宋江又開言問道:“你們二人是甚名字?”那哥子笑着答道:“咱老爺三更不改名,四更不換姓,咱老爺姓賈,喚做賈忠。
”指那兄弟道:“這是咱兄弟,喚做賈義。
”宋江聽罷,又浩然長歎道:“原來我宋江死于假忠假義之手。
罷了,天色已明,你們送我去罷。
” 兩人汲水燒飯,各自吃飽了。
二人将船搖出大清河,隻聽得西邊炮火連聲,鼓角齊鳴,大隊兵船到來。
賈忠忙教賈義将船退入港内。
賈忠道:“兄弟,這兵船不知那裡的,你緊緊在此看守,待我出去探聽明白了再來。
”賈義應了。
賈息便上了岸,走出港來。
原來這賈忠本是識字的,當時向兵船旗号一望,隻見上寫着的經略大将軍左右翼旗号。
賈忠暗喜道:“原來果是官兵也。
”便立了一歇,等得前隊兵船到來,便在岸上跪禀道:“長清縣漁戶賈忠禀報大将軍,那梁山大盜宋江已有了。
”船上先鋒官一聞此報,便叫小船接渡賈忠。
上船問了緣由,便教将賈忠送到大船去見大将軍。
那鄧宗弼、辛從忠聞報,便叫傳賈忠進來。
賈忠禀說了緣由,鄧宗弼、辛從忠等皆大喜,便差一小校同賈忠去取宋江來。
須臾,賈忠、賈義随了小校,押解宋江前來。
鄧宗弼一看,果是宋江,大喜,便先取兩副金帛賞了賈忠、賈義,随将宋江上了靠鎖,推入囚車,派一員随營官押送大營,并将賈忠、賈義亦送往大營。
随營官領命。
賈忠、賈義叩謝了,一同前去。
這裡鄧宗弼依舊同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催動人馬,殺向鹽山。
不日到了鹽山,鄧宗弼傳令安營下寨,與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商議攻取之策。
辛從忠道:“這鹽山有虎翼山、蛇角嶺兩處羽翼,須先破其羽翼,方可直搗鹽山。
”張應雷道:“如此,恐鹽山賊兵來救,反生牽制。
今我們現有四萬人馬,不如四人分領了,三處一齊下手。
”陶震霆道:“分兵恐怕勢弱。
如果要三處齊攻,可再檄調天津、河間等處兵馬前來助戰。
”鄧宗弼道:“我看無須,不如仍依辛将軍原議。
隻須分别奇正接應,假作三處齊攻之勢,鹽山畏我齊攻,必不敢出兵來救。
而我兵有奇正接應,亦不憂勢弱也。
”衆人稱是。
張應雷願攻虎翼山,便領兵一萬,殺向虎翼山去;陶震霆願攻蛇角嶺,便領兵一萬,殺向蛇角嶺去。
這裡鄧宗弼領兵一萬,守住鹽山西北要路,接應張應雷的兵馬;辛從忠領兵一萬,守住鹽山東南要路,接應陶震霆的兵馬。
先說張應雷領兵到了虎翼山,傳令一字技隊紮營。
那虎翼山頭領拔山熊趙富、索命鬼王飛豹,聞官兵殺來,大怒,便盡數點寨兵,殺下山來。
張應雷早已布陣等待,倒提銅劉,立馬陣前,大叫:“虎翼山栖魄遊魂,速就掃除!”王飛豹大怒,舞着狼牙棒一馬飛出,直取張應雷。
張應雷舞劉敵住,大戰十五六合。
趙富在陣上望見王飛豹不是張應雷的對手,便拍馬舞刀來助飛豹。
張應雷不慌不忙,展開銅劉,敵住二人。
隻見陣雲影裡,那面銅劉耍圓來,變成一團大金光,趙王二人目眩心駭。
隻聽得張應雷一聲銅劉過去。
王飛豹嗓子割斷,倒于馬下。
趙富大驚,拖刀便走。
官軍一齊大呼殺上,殺得賊兵大敗。
趙富急忙領後半人馬逃上虎翼山,張應雷率衆亘逼山下。
天色已晚,張應雷傳令,就山下安營,一面報與鄧宗弼。
次早策衆攻山,接連攻了三日,趙富堅守不下。
那鄧宗弼聞張應雷得勝,正拟前去助戰,忽鹽山頭領截命将軍鄧天保、鐵槍王大壽率兵六七千殺來。
鄧宗弼大怒,一面報與辛從忠,這裡一面傳令迎戰。
賊兵已到,兩陣對圓。
鄧宗弼出烏陣前,高叫:“殺不盡的草寇,速來納命!”鄧大保、王大壽一齊大怒,兩馬并出,敵住鄧宗弼。
鄧宗弼展開雌雄雙劍,虎吼般殺出。
鄧王二人曾吃過鄧宗弼的利害,今日見了十分當心,抖擻精神,并力厮鬥。
大戰六十餘合,不分勝負,兩陣各自收兵。
次日交鋒複戰,連戰了三日。
那辛從忠接了鄧宗弼的報,便一面報與陶震霆,一面點齊人馬,直攻鹽山。
山上幾員頭目,策衆死守,礧木滾石齊下。
辛從忠一馬當先,搶上山來,一枝蛇矛龍盤虬舞,撥開礧木滾石,直到關門,縱身上關。
關上隻得幾個二三等的頭目,如何抵敵得住,吃辛從忠一矛一個,撅稻草也似掼落山下。
關上賊兵大亂,官兵一齊大呼殺上,殺得賊兵屍滿關上,血流山下。
辛從忠指揮衆兵開關齊入,鹽山大破,山内賊兵盡行殺絕。
那陶震霆正在攻擊蛇角嶺,那蟠海龍秦會、噴霧豹張大能死命抵住,不敢出戰。
陶震霆正欲設計攻擊,忽接到辛從忠的報,便率衆退去,假作助攻鹽山之勢。
那秦會、張大能見官軍退去,便領兵殺出。
隻見陶震霆兵馬已退遠了,秦會、張大能便并力直趨鹽山。
不防半路上陶震霆兵馬截殺出來,衆賊大驚,方曉得中了陶震霆的計。
陶震霆兩柄卧瓜錘,流星馳電般當先殺入賊軍。
”宋江一聽得“夜明渡”三字,便長歎一聲道:“宋江該死久矣。
筍冠仙,筍冠仙,我悔不聽你言,緻有今日也。
你那八句谶語,分明是‘到夜明渡,遇漁而終’八個字,我迷而不悟,一至于此。
”說罷,一口氣悔不轉,竟厥了去。
那兩個人忙替他揪頭發,掐人中,摩胸膛,擺布了好歇,方醒轉來。
那兄弟忙去燒口熱茶與他吃了。
三人各相呆看了一歇,天已黎明。
宋江又開言問道:“你們二人是甚名字?”那哥子笑着答道:“咱老爺三更不改名,四更不換姓,咱老爺姓賈,喚做賈忠。
”指那兄弟道:“這是咱兄弟,喚做賈義。
”宋江聽罷,又浩然長歎道:“原來我宋江死于假忠假義之手。
罷了,天色已明,你們送我去罷。
” 兩人汲水燒飯,各自吃飽了。
二人将船搖出大清河,隻聽得西邊炮火連聲,鼓角齊鳴,大隊兵船到來。
賈忠忙教賈義将船退入港内。
賈忠道:“兄弟,這兵船不知那裡的,你緊緊在此看守,待我出去探聽明白了再來。
”賈義應了。
賈息便上了岸,走出港來。
原來這賈忠本是識字的,當時向兵船旗号一望,隻見上寫着的經略大将軍左右翼旗号。
賈忠暗喜道:“原來果是官兵也。
”便立了一歇,等得前隊兵船到來,便在岸上跪禀道:“長清縣漁戶賈忠禀報大将軍,那梁山大盜宋江已有了。
”船上先鋒官一聞此報,便叫小船接渡賈忠。
上船問了緣由,便教将賈忠送到大船去見大将軍。
那鄧宗弼、辛從忠聞報,便叫傳賈忠進來。
賈忠禀說了緣由,鄧宗弼、辛從忠等皆大喜,便差一小校同賈忠去取宋江來。
須臾,賈忠、賈義随了小校,押解宋江前來。
鄧宗弼一看,果是宋江,大喜,便先取兩副金帛賞了賈忠、賈義,随将宋江上了靠鎖,推入囚車,派一員随營官押送大營,并将賈忠、賈義亦送往大營。
随營官領命。
賈忠、賈義叩謝了,一同前去。
這裡鄧宗弼依舊同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催動人馬,殺向鹽山。
不日到了鹽山,鄧宗弼傳令安營下寨,與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商議攻取之策。
辛從忠道:“這鹽山有虎翼山、蛇角嶺兩處羽翼,須先破其羽翼,方可直搗鹽山。
”張應雷道:“如此,恐鹽山賊兵來救,反生牽制。
今我們現有四萬人馬,不如四人分領了,三處一齊下手。
”陶震霆道:“分兵恐怕勢弱。
如果要三處齊攻,可再檄調天津、河間等處兵馬前來助戰。
”鄧宗弼道:“我看無須,不如仍依辛将軍原議。
隻須分别奇正接應,假作三處齊攻之勢,鹽山畏我齊攻,必不敢出兵來救。
而我兵有奇正接應,亦不憂勢弱也。
”衆人稱是。
張應雷願攻虎翼山,便領兵一萬,殺向虎翼山去;陶震霆願攻蛇角嶺,便領兵一萬,殺向蛇角嶺去。
這裡鄧宗弼領兵一萬,守住鹽山西北要路,接應張應雷的兵馬;辛從忠領兵一萬,守住鹽山東南要路,接應陶震霆的兵馬。
先說張應雷領兵到了虎翼山,傳令一字技隊紮營。
那虎翼山頭領拔山熊趙富、索命鬼王飛豹,聞官兵殺來,大怒,便盡數點寨兵,殺下山來。
張應雷早已布陣等待,倒提銅劉,立馬陣前,大叫:“虎翼山栖魄遊魂,速就掃除!”王飛豹大怒,舞着狼牙棒一馬飛出,直取張應雷。
張應雷舞劉敵住,大戰十五六合。
趙富在陣上望見王飛豹不是張應雷的對手,便拍馬舞刀來助飛豹。
張應雷不慌不忙,展開銅劉,敵住二人。
隻見陣雲影裡,那面銅劉耍圓來,變成一團大金光,趙王二人目眩心駭。
隻聽得張應雷一聲銅劉過去。
王飛豹嗓子割斷,倒于馬下。
趙富大驚,拖刀便走。
官軍一齊大呼殺上,殺得賊兵大敗。
趙富急忙領後半人馬逃上虎翼山,張應雷率衆亘逼山下。
天色已晚,張應雷傳令,就山下安營,一面報與鄧宗弼。
次早策衆攻山,接連攻了三日,趙富堅守不下。
那鄧宗弼聞張應雷得勝,正拟前去助戰,忽鹽山頭領截命将軍鄧天保、鐵槍王大壽率兵六七千殺來。
鄧宗弼大怒,一面報與辛從忠,這裡一面傳令迎戰。
賊兵已到,兩陣對圓。
鄧宗弼出烏陣前,高叫:“殺不盡的草寇,速來納命!”鄧大保、王大壽一齊大怒,兩馬并出,敵住鄧宗弼。
鄧宗弼展開雌雄雙劍,虎吼般殺出。
鄧王二人曾吃過鄧宗弼的利害,今日見了十分當心,抖擻精神,并力厮鬥。
大戰六十餘合,不分勝負,兩陣各自收兵。
次日交鋒複戰,連戰了三日。
那辛從忠接了鄧宗弼的報,便一面報與陶震霆,一面點齊人馬,直攻鹽山。
山上幾員頭目,策衆死守,礧木滾石齊下。
辛從忠一馬當先,搶上山來,一枝蛇矛龍盤虬舞,撥開礧木滾石,直到關門,縱身上關。
關上隻得幾個二三等的頭目,如何抵敵得住,吃辛從忠一矛一個,撅稻草也似掼落山下。
關上賊兵大亂,官兵一齊大呼殺上,殺得賊兵屍滿關上,血流山下。
辛從忠指揮衆兵開關齊入,鹽山大破,山内賊兵盡行殺絕。
那陶震霆正在攻擊蛇角嶺,那蟠海龍秦會、噴霧豹張大能死命抵住,不敢出戰。
陶震霆正欲設計攻擊,忽接到辛從忠的報,便率衆退去,假作助攻鹽山之勢。
那秦會、張大能見官軍退去,便領兵殺出。
隻見陶震霆兵馬已退遠了,秦會、張大能便并力直趨鹽山。
不防半路上陶震霆兵馬截殺出來,衆賊大驚,方曉得中了陶震霆的計。
陶震霆兩柄卧瓜錘,流星馳電般當先殺入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