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
故名賢護。
△六法塵。
摩诃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于往劫。
于此界中。
有佛出世。
名日月燈。
我得親近。
聞法修學。
佛滅度後。
供養舍利。
然燈續明。
以紫光金塗佛形像。
自爾已來。
世世生生。
身常圓滿紫金光聚。
此紫金光比丘尼等。
即我眷屬。
同時發心。
我觀世間六塵變壞。
唯以空寂修于滅盡。
身心乃能度百千劫。
猶如彈指。
我以空法成阿羅漢。
世尊說我頭陀為最。
妙法開明。
消滅諸漏。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法因為上。
摩诃迦葉大飲光也。
其身金色。
光吞日月。
因觀塵變。
悟法空寂。
遂修滅盡定。
以滅意根。
不緣法塵。
得無生滅。
故越百千劫如彈指頃。
于今于雞足山待彌勒。
乃入此定也。
頭陀雲抖擻。
以能抖擻法塵為号。
△二六根悟入五。
一眼根。
阿那律陀。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初出家。
常樂睡眠。
如來诃我為畜生類。
我聞佛诃。
啼泣自責。
七日不眠。
失其雙目。
世尊示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
我不因眼觀見十方。
精真洞然。
如觀掌果。
如來印我成阿羅漢。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旋見循元。
斯為第一。
阿那律此雲無貧。
乃白飯王子。
證得天眼。
樂見照明。
即天眼定也。
定成四大淨色。
半頭而發。
障暗皆矚。
照大千界。
故曰精真洞然。
旋見循元。
即反妄任真也。
△二耳根後特标。
三鼻根。
周利槃特迦。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阙誦持。
無多聞性。
最初值佛聞法出家。
憶持如來一句伽陀。
于一百日。
得前遺後。
得後遺前。
佛愍我愚。
教我安居調出入息。
我時觀息。
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刹那。
其心豁然得大無礙。
乃至漏盡成阿羅漢。
住佛座下。
印成無學。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反息循空。
斯為第一。
周利槃特迦此雲繼道。
即誦帚比丘也。
宿以吝法。
報性散鈍。
佛令數息攝心。
因而了悟生住異滅諸行無常。
故反生滅息。
循無生空。
而得圓證。
△四舌根。
憍梵缽提。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有口業。
于過去劫輕弄沙門。
世世生生有牛呞病。
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
我得滅心入三摩地。
觀味之知。
非體非物。
應念得超世間諸漏。
内脫身心。
外遺世界。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離垢消塵。
法眼清淨。
成阿羅漢。
如來親印登無學道。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還味旋知。
斯為第一。
憍梵缽提此雲牛呞。
乃輕弄報也。
佛為遮謗。
賜之數珠令常念佛。
是謂一味心地法門。
能滅心緣。
得入正受。
亦因教觀舌根嘗味入道。
觀舌之知。
不從體生。
不因物有。
妄緣并絕。
名得滅心入三摩地。
衆生所以迷淪有漏。
由心緣不斷故。
滅心絕緣即超諸漏。
遺器界也。
不着塵味。
不随妄知。
是謂還味旋知。
△五身根。
畢陵伽婆蹉。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初發心。
從佛入道。
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
乞食城中。
心思法門。
不覺路中毒刺傷足。
舉身疼痛。
我念有知。
知此深痛。
雖覺覺痛。
覺清淨心無痛痛覺。
我又思惟。
如是一身甯有雙覺。
攝念未久。
身心忽空。
三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
得親印記。
發明無學。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純覺遺身。
斯為第一。
畢陵伽婆蹉雲餘習。
多我慢習也。
不可樂事。
一切苦事也。
思不可樂法。
而觸不可樂事。
因而正觀為有知。
故知此深痛。
雖覺有知之心能覺深痛。
反覺清淨之心曾無痛覺。
然此存雙覺。
其覺未純。
故又思而進之。
至于身觸皆亡。
故諸漏虛盡。
知痛俱寂。
故純覺遺身也。
△六意根。
須菩提。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曠劫來心得無礙。
自憶受生如恒河沙。
初在母胎。
即知空寂。
如是乃至十方成空。
亦令衆生證得空性。
蒙如來發性覺真空。
空性圓明得阿羅漢。
頓入如來寶明空海。
同佛知見。
印成無學。
解脫性空我為無上。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諸相入非。
非所非盡。
旋法歸無。
斯為第一。
須菩提。
曠劫解空。
非唯一世。
了身空寂。
故心得無礙。
洞達宿命。
了境空寂。
故十方成空。
自覺覺他。
故亦令衆生證得空性。
然此唯小乘所證之空。
于性覺真空猶未圓明。
故逮今發明性覺真空。
乃能頓入寶明妙性真空之海。
離二乘見。
而同佛知見也。
諸相入非。
能所皆盡。
蓋融于寶明空海也。
旋諸有法。
複歸至無。
蓋歸于寶明空海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九 音切 瘧 (魚約切)。
糅 (女又切)。
攬 (音覽)。
绾 (烏闆切)。
緝 (七入切)。
績 (則力切)。
掣 (昌列切)。
棘 (幾力切)。
鹄 (紅沃切)。
萦 (于營切)。
呞 (音詩)。
故名賢護。
△六法塵。
摩诃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于往劫。
于此界中。
有佛出世。
名日月燈。
我得親近。
聞法修學。
佛滅度後。
供養舍利。
然燈續明。
以紫光金塗佛形像。
自爾已來。
世世生生。
身常圓滿紫金光聚。
此紫金光比丘尼等。
即我眷屬。
同時發心。
我觀世間六塵變壞。
唯以空寂修于滅盡。
身心乃能度百千劫。
猶如彈指。
我以空法成阿羅漢。
世尊說我頭陀為最。
妙法開明。
消滅諸漏。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法因為上。
摩诃迦葉大飲光也。
其身金色。
光吞日月。
因觀塵變。
悟法空寂。
遂修滅盡定。
以滅意根。
不緣法塵。
得無生滅。
故越百千劫如彈指頃。
于今于雞足山待彌勒。
乃入此定也。
頭陀雲抖擻。
以能抖擻法塵為号。
△二六根悟入五。
一眼根。
阿那律陀。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初出家。
常樂睡眠。
如來诃我為畜生類。
我聞佛诃。
啼泣自責。
七日不眠。
失其雙目。
世尊示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
我不因眼觀見十方。
精真洞然。
如觀掌果。
如來印我成阿羅漢。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旋見循元。
斯為第一。
阿那律此雲無貧。
乃白飯王子。
證得天眼。
樂見照明。
即天眼定也。
定成四大淨色。
半頭而發。
障暗皆矚。
照大千界。
故曰精真洞然。
旋見循元。
即反妄任真也。
△二耳根後特标。
三鼻根。
周利槃特迦。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阙誦持。
無多聞性。
最初值佛聞法出家。
憶持如來一句伽陀。
于一百日。
得前遺後。
得後遺前。
佛愍我愚。
教我安居調出入息。
我時觀息。
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刹那。
其心豁然得大無礙。
乃至漏盡成阿羅漢。
住佛座下。
印成無學。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反息循空。
斯為第一。
周利槃特迦此雲繼道。
即誦帚比丘也。
宿以吝法。
報性散鈍。
佛令數息攝心。
因而了悟生住異滅諸行無常。
故反生滅息。
循無生空。
而得圓證。
△四舌根。
憍梵缽提。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有口業。
于過去劫輕弄沙門。
世世生生有牛呞病。
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
我得滅心入三摩地。
觀味之知。
非體非物。
應念得超世間諸漏。
内脫身心。
外遺世界。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離垢消塵。
法眼清淨。
成阿羅漢。
如來親印登無學道。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還味旋知。
斯為第一。
憍梵缽提此雲牛呞。
乃輕弄報也。
佛為遮謗。
賜之數珠令常念佛。
是謂一味心地法門。
能滅心緣。
得入正受。
亦因教觀舌根嘗味入道。
觀舌之知。
不從體生。
不因物有。
妄緣并絕。
名得滅心入三摩地。
衆生所以迷淪有漏。
由心緣不斷故。
滅心絕緣即超諸漏。
遺器界也。
不着塵味。
不随妄知。
是謂還味旋知。
△五身根。
畢陵伽婆蹉。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初發心。
從佛入道。
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
乞食城中。
心思法門。
不覺路中毒刺傷足。
舉身疼痛。
我念有知。
知此深痛。
雖覺覺痛。
覺清淨心無痛痛覺。
我又思惟。
如是一身甯有雙覺。
攝念未久。
身心忽空。
三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
得親印記。
發明無學。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純覺遺身。
斯為第一。
畢陵伽婆蹉雲餘習。
多我慢習也。
不可樂事。
一切苦事也。
思不可樂法。
而觸不可樂事。
因而正觀為有知。
故知此深痛。
雖覺有知之心能覺深痛。
反覺清淨之心曾無痛覺。
然此存雙覺。
其覺未純。
故又思而進之。
至于身觸皆亡。
故諸漏虛盡。
知痛俱寂。
故純覺遺身也。
△六意根。
須菩提。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曠劫來心得無礙。
自憶受生如恒河沙。
初在母胎。
即知空寂。
如是乃至十方成空。
亦令衆生證得空性。
蒙如來發性覺真空。
空性圓明得阿羅漢。
頓入如來寶明空海。
同佛知見。
印成無學。
解脫性空我為無上。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諸相入非。
非所非盡。
旋法歸無。
斯為第一。
須菩提。
曠劫解空。
非唯一世。
了身空寂。
故心得無礙。
洞達宿命。
了境空寂。
故十方成空。
自覺覺他。
故亦令衆生證得空性。
然此唯小乘所證之空。
于性覺真空猶未圓明。
故逮今發明性覺真空。
乃能頓入寶明妙性真空之海。
離二乘見。
而同佛知見也。
諸相入非。
能所皆盡。
蓋融于寶明空海也。
旋諸有法。
複歸至無。
蓋歸于寶明空海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九 音切 瘧 (魚約切)。
糅 (女又切)。
攬 (音覽)。
绾 (烏闆切)。
緝 (七入切)。
績 (則力切)。
掣 (昌列切)。
棘 (幾力切)。
鹄 (紅沃切)。
萦 (于營切)。
呞 (音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