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集解熏聞記卷第三

關燈
吳興沙門 仁嶽 述 第四卷 覺明空昧下二廣顯分二一正明立法二總結元由初又三一世界相續二衆生相續三業果相續初又二一立世界二結相續初又二一四大因起興福科此為四輪成界後大因而用之蓋由經文風金水三皆名輪故乃以火大相從為輪也唯孤山改四輪為四大以見火無輪名故是則言大自攝于輪也問何故經文不名火輪答餘三皆約任持世界而說有同俱舍風輪等相故受輪名至于火大止雲火光成變化性況俱舍四輪亦無火大然則悫圓二師所科圓義長矣問若謂火無輪名何故第八卷雲九情一想下洞火輪答彼說地獄界相非今文意問風金水輪既雲持世顯有次第何故下文複雲火騰水降交發立堅乃至水勢劣火結為高山等答經有兩節初明四大因起則次第不雜後明諸相發揮則交參而說是故輪名局前大義通後其體無别皆藏性發生不應以次不次為妨也。

     ▲注四輪持世下俱舍頌曰安立器世間風輪最居下其量廣無數厚十六洛叉(一洛叉是一億此數約逾繕那言之即十六億逾繕那也)次上水輪深十一億二萬下八洛叉水餘凝結成金(謂有情業力感别風起搏擊水輪上結成金故下水輪唯厚八億逾繕那餘成金輪厚三億二萬逾繕那)此水金輪廣徑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半謂五十逾繕那)周圍此三倍(共有三十六億一萬三百五十逾繕那)頌中不言土輪數量論雲此瞻部洲下過五百逾繕那有琰魔王國縱廣亦爾則知土輪厚五百逾繕那也。

     ▲元由心動者即八識業相也亦是俱舍業增上力也。

     ▲亦由情堅者輔行以地大為事堅執心為情堅應知七識六識俱有執義故第七識亦名染污意與癡愛見慢四煩惱相應常時審谛思量執取第八為我若第六識即人法二執也。

     ▲腥生肉也。

     ▲經寶明生潤等谷響雲若以五行論之金生水金是水之母水是金之子故生潤即水之含育也火克金火是金之賊既母被克故子下流成水輪也如釜中含水下以火蒸則其水騰氣流汗而下也。

     ▲注或曰愛心外感于水從興福至長水皆作此解問下文雲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為愛水是故衆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等則知諸師所解正順斯義豈曰違經乎答下約有情感發身中愛水之相不應例今立器世間水輪之義何則且愛之深者無過貪欲如下文雲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若謂此愛外感于水者何故淫習受報之時乃是猛火鐵床銅柱之事耶有以見孤山不取舊解誠所宜矣。

     △二火騰下諸相發揮。

     ▲經水勢劣火下以此驗前火騰水降等義當火勢劣水也。

     ▲薮大澤也又澤無水曰薮。

     ▲注故觀妄具唯見真具者為種發生即是妄具妄體無實唯是覺明故雲真具具無具相。

     ▲彼此誰名者谷響雲如珠具寶全體瑩徹實無寶相彼謂具也此謂無也一體互融彼此何在故無定名。

     △二以是下結相續後文例此。

     二複次下衆生相續為二一立衆生二結相續初又二一總成六入。

     ▲經所妄既立謂所現妄境即下文聲色等六妄是也。

     △二同業下别成四生。

     ▲注要因父母同業相感者由于過去曾與父母愛習相纏故于中陰入胎之際複與父母欲想交感然後托生。

     ▲經流愛為種納想為胎者愛之與想皆十二因緣中識也若想已入胎則屬于名下羯羅藍等即是色也。

     ▲注情想合離四生皆具此用攜李之義證真雲經文且據一往增勝邊說若盡理而說豈可有情處無想有想處無情等。

     ▲濕化染香處者此俱舍頌文也論曰若濕生者染香故生謂遠嗅知生處香氣便生愛染往彼受生随業所應香有淨穢若化生者染處故生謂遠觀知當所生處便生愛染往彼受生随業所應處有淨穢豈于地獄亦生愛染由心倒故起染無失雲雲。

     ▲經飛沈者猶升降也應以三善三惡分之。

     ▲注于一孔雀論一切種因相證真雲有情無始重造一切界趣種子在本識中唯佛能了且舉孔雀一類尚已難知況餘類耶。

     三富樓下業果相續為二一立業果二結相續初又二一推貪本。

     ▲經想愛同結結謂結業如前同業相纏也貪愛同滋滋潤也亦取潤業之義。

     ▲惡業俱生者謂人與羊惡業所牽生生相值。

     ▲注殺貪未論酬償先債者直約四生強者貪弱非是負債互來相啖。

     ▲于身命财非理而取者身命皆為貪彼财物邪枉而取故屬盜貪身以生奪為取命以殺害為取。

     △二汝負下示業果。

     ▲注此示盜貪業果相續者以汝我互論但似指前盜貪之相然其汝負我命亦通殺貪故雲兼也。

     二富樓下總結元由。

     ▲注諸有為相是正者孤山但知此中有為是正而不知前文真有為法是正其可惜哉問前說虛空而無業果名目此談業果而不雲虛空者何耶答前論妄相須示虛空以迷妄有空依空立界故既言有為則已攝業果今明相續空無斷絕何俟複雲然于有為别彰業果者以衆生相續中所談情想合離更相變易且是胎卵濕化受生之相未明業因苦果之事是故更論業果相續也問三種相續于十界中為攝幾界答攝六法界如殺盜淫三種颠倒皆是重濁之相尚無諸天清升之業況有三乘變易之果耶業果既爾驗前衆生中化生之義雖通天界亦應多是人等五趣耳若世界中四大因起諸相發揮顯是下界之事所以然者由滿慈所疑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等且據近事而問故佛原始要終齊此而答。

     二富樓下悟真故妄相永寂為二一據迷難悟圓覺經金剛藏菩薩亦有斯問彼雲十方異生本成佛道(今雲若此妙覺至不增不減也)後起無明(今雲無狀忽生山河大地等)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今雲如來今得妙空明覺等)然彼經唯問因義今經兼問因果為異耳彼佛答稍廣但無迷人喻亦有空華金礦之喻如下略引。

     △二佛告下顯悟非迷又二一明妄相永寂二明智斷常住初又二一習漏不生二山河非有初又二一喻。

     ▲經聚落者谷響雲落居也民之聚居故名聚落趙充國傳曰無燔聚落是也今謂聚落喻真性也惑亦同迷喻習漏也南陽北陰喻迷真明而起妄明悟喻覺智悟人喻諸佛指亦喻言教對文可知。

     △二富樓下法。

     ▲注合初喻者即佛言已前三行半文也。

     ▲經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謂因中所迷雖無而有亦有能覺之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謂果上所悟妄心既盡唯真智獨存。

     △二亦如下山河非有又二一喻。

     ▲經翳人喻佛昔迷空華喻山河大地愚人喻滿慈所問餘皆可見圓覺雲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此喻因滅)亦如空華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此喻果滅)故。

     △二佛言下法。

     △二又如下智斷常住又二一喻。

     ▲經金礦者金璞也谷響雲古文作??字書作礦周禮丱人掌金玉之地。

     ▲注雲丱之言礦金玉未成器曰丱(平猛切)圓覺雲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

     △二諸佛下法。

     ▲注果上金習漏為菩提下皆約如來自證邊說不可以化他起用相濫。

     ▲渝爾雅雲變也。

     二富樓下釋大性俱遍疑為二一牒疑二富樓下正釋分二一約喻略明二就法廣辨初又二一明性相本融二明緣起無礙初又三一舉喻。

     ▲經日照則明至水澄成映資中但以七句通喻四大若攜李别喻七大今取次義不須别對法相。

     △二于意下破執。

     ▲經殊方者方所也以諸相發揮非同一方故長水雲方法也即明暗等法其義似迂。

     △三觀相下顯法。

     ▲經猶邀空華結為果者諸相虛妄已如空華若更指陳疑相陵滅則如邀待空華複結空果妙覺明心先非水火者譬珠非水火水火從緣若人以緣而難于性者非其智也噫近世傳山家教者銷解性義謂理具三千不随緣時相相宛爾是則妙覺明心先有水火亦顯性中空華結為空果倍倍虛妄予實哀之。

     △二真妙下明緣起無礙又二一蹑前空明例藏性随緣。

     ▲經汝以空明則有空現此蹑前喻也前喻雲彼太虛空日照則明今意雲汝用空日為明則有虛空現為明相相以彼太虛不拒諸相故例顯藏性不礙随緣乃至地水火風或各或俱皆循業發現也。

     △二雲何下别以水日譬随緣俱現。

     ▲經準的者準平也周禮匠人之法平物以水的謂射的釋名雲丹面白的是也今并取定則之義。

     二富樓下就法廣辨又二一顯示藏性二诃責迷心初又二一約迷悟顯染淨二相二約染淨示圓融三谛初又二一染相孤山雲而如來藏随為色空等是迷成九界下文我以妙明等是悟成佛界風動空澄日明雲暗者趣舉藏性随緣之相不同前文以此為喻。

     △二我以下淨相。

     ▲注華嚴中不動不離者不動應身不離道場也。

     ▲而升而遊謂天宮龍宮等。

     ▲身即法體者指應即法也并由理具方有事用此止觀記文。

     △二初下約染淨示圓融三谛又三一真空。

     ▲經非明無明者明謂覺因緣智無明即過去煩惱明無明盡者惑智俱滅也。

     ▲注得即理者約所得說若約能得即是果義對智為因雙非因果其義亦善。

     ▲經檀那等翻名釋義如法界次第。

     ▲注非波羅蜜多總非所趣理者以梵語翻到彼岸彼岸是涅槃故屬理也若取能到亦可雲果如智論雲菩薩所行名波羅蜜者因中說果故。

     △二即下妙有三中道。

     ▲注瑩寶圓三如次喻三谛若珠具寶性即理具十界若如意雨寶即修起十界今修性合論共成三谛摩尼之譬一體鹹收。

     ▲新伊天目者涅槃雲秘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并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雲雲谷響雲彼方字有新舊亦猶此土之篆隸也莫不以篆為舊以隸為新是故西土伊字有新舊兩體舊則縱橫新則不爾狀若此方草書下字一點居上二點在下。

     △二如何下诃責迷心又三一诃。

     ▲經三有者欲色也娑沙雲有者何義謂一切有漏法是佛言若業能令後生相續是名為有。

     ▲注不退諸菩薩法華疏指為通利菩薩若三藏菩薩則屬新發意也。

     △二譬如下喻。

     ▲經琴瑟等者證真引白虎通雲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瑟操曰伏犧作世本說文桓譚新論并雲神農作瑟者伏犧作二十五弦箜篌者風俗通雲一日坎候漢武帝祠太一後土令樂人侯調依琴作言坎坎應節也侯以姓冠章也又釋名雲師延作靡靡之樂蓋空國之候所好琵琶者風俗通雲近代樂家所作不知所起又釋名雲本胡中馬上所鼓推手前曰琵引手卻曰琶因以為名。

     △三汝與下合。

     ▲經如我按指海印發光孤山雲按指謂如來昔于因地以三觀智觀己妄心即妄成真乃登正覺如得妙音克諧更舉海印發光助成音發之義珙鈔雲海印妙定之名按指表于能入發光即所起妙用淨名雲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幹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華嚴有圓明海印三昧雲雲此與資中長水義别擇善從之。

     二富樓下釋餘惑分二一釋滿慈惑于妄因二釋慶善惑于真因初又二一疑問長水雲由滿慈初疑雲何忽生山河大地乃至佛說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由是展轉皆從妄立雖知能所俱妄又疑妄從何生故此問雲一切衆生何因有妄等。

     ▲注資中下此與長水義别問二義孰優答資中為優何者若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