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類解卷第四末

關燈
藏也差别即不空如來藏也斯則人法總彰法喻皆舉具體具用有果有因诠旨雙題真妄俱顯方諸經目莫備于斯了義之名題顯然矣而世尊遂敕令依此名法而持謂已悟而持謂已悟明心地者文字性離即是解脫不妨滿紙放光而持也若不悟明心地者迷一切諸法真實之性向心外取法而起文字之見見還将文字對治示其本來之性如以聲止聲以橛出橛以機奪機以毒攻毒無離文字如說修行而持義也。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

     前雲是諸衆生清淨覺地又說無明貪愛四病四相今雲唯顯如來境界者既雲唯顯佛之妙覺不思議境界獨佛方能盡其所說其所說者何耶謂說衆生無明皆無所有止是佛境佛境若不顯現衆生豈得皆空生若不空豈徹覺地故華嚴信位即佛境皆是此意也然後代淺識劣解之人以謂佛法止此此者□觀是說也。

     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于佛地。

     前問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今答雲良由此經唯顯佛境故修十法行之者必至佛地佛地即妙覺位也所謂不住化城便跻寶所在禅家謂之不動凡夫便登佛位。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衆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

     賢首國師以一大藏教深淺之義判為五教五教者一小乘教即四阿含經是二大乘始教即八部般若是三大乘終教即楞嚴涅槃寶積等是四大乘頓教即圓覺楞伽等是五大乘圓教即華嚴是今經乃屬頓教獨被頓機衆生于頓機中又分為上中下三根也疏雲宗門是頓教事具漸門既頓漸俱收則遲速皆益會與不會入與不入皆可留心所以修山主雲會得甚奇特不會也相許。

     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此舉喻也大海喻頓教小流喻漸教蚊虻喻二乘阿修羅喻菩薩飲其水等者喻二乘之人受持此經皆得悟入疏雲大海有無量之水而飲之者則量腹多小圓覺有無邊之法門而受持之者随器頓漸。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此顯福也法會既終所談上中下三根及談因果法義複恐後代衆生不信修如是因感如是果遂于此流通分中一道較量功德歎使後人生信忻樂也如金剛經中兩重因果三番較量之意梵語檀波羅蜜此雲布施謂運心寬廣曰布辍己惠人曰施此布施一度衆行皆攝華嚴經說有十度一布施謂财法無畏無不皆舍二持戒謂防非止惡内外無瑕三忍辱違順不幹谛察忍可四精進離身心相萬法增修五禅定念慮皆忘安理境六般若□無分别善達心空七方便涉有常空施為無□八願度上求下化窮盡未來九力度思修成功萬境不動十智度決斷無惑證法頤神今以布施一度以較量經福也一句義者此顯勝七寶也意謂雖以金銀琉璃赤珠等寶不為自己求安樂之故普施與一切衆生者是有為有漏之因感得人天果報譬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今若聞此經一句合宜之義如說修行斷惑遣疑是無漏最上之因便能超夢幻出輪回直趣無上佛果菩提所以此功德勝過前七寶布施功德也疏雲世珍盈刹能為漏果之寶妙法一字必獲菩提之報禅家亦雲識得一句一生參學事畢在教家亦雲教典千文一心能貫之在書雲詩三百一言以蔽之在記雲通于一萬事畢在說雲吾道一以貫之古詩雲學雖不多可齊止□如是則歸同反一一處既通千處萬處一時透脫所以道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一華開天下春一事寂萬法真與此一句義同意也。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沙衆生得阿羅漢果。

     此顯劣智也梵語阿羅漢此有三義謂不生應供無賊也恒河者方四十裡其沙細如面假饒教得一百個恒沙中許多數之人克獲成就小果聖人者其福非是究竟故乃劣也。

     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别半偈。

     上文舉劣此顯勝也意謂使教百恒沙衆生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代佛宣揚此經半偈之功德也疏雲凡全偈者所謂四句句有二種一文句二義句若約文句即兩句為半偈若約義句即說一切法本來空寂是半偈也顯空體不空是全偈他。

     善男子若複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

     此明聞信也不惑即不疑惑也然大乘教法無量劫來難見難聞或時聞已不信不順不悟不入者有之矣所以論語雲人無信不知其可也夫圓覺深旨一心妙門非大智而不能觀非大根而不能信觀即舉佛智也信之即入圓覺但懇志無疑決取于成辦也。

     當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此驗宿因也金剛經雲當知是人等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如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諸善根者不過是貪嗔癡三毒發聞思修三慧也然此經宗信者必是即解之信信該果海不是小緣故驗其宿因曾積信種。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前問雲何護持今答雲但莫令惡魔外道惱其身心者即是護持也近有人撰其偈詞添入經中蓋不知此是流通分故閱者幸勿疑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賢善首當知是經諸佛說如來善護持十二部眼目名為大方廣圓覺陀羅尼現如來境界依此修行者增進至佛地如海小流水飲者皆充滿假使施七寶積滿三千界不如聞此經若化河沙衆皆得阿羅漢不如宣半偈汝等于來世護是宣持者無令生退屈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并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衆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衆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消滅财寶豐足常不乏少。

     此下禀命加衛外護流通也火首者此神頭有火焰手中執金剛杵也。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轉。

     大梵王者即初禅天主也二十八天王者即三界主也須彌山王者即帝釋也護國天王者即别指四天王也。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吉槃茶者亦鸠槃茶此鬼食人精氣其疾如風管林野諸鬼衆一由旬者即四十裡也。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疏雲良由文殊所問經說有三種義歡喜奉行一能說者清淨不取著名利所染故二所說法清淨以如實知法體故三得果清淨即說益也問經首信成就與此信是同是别耶答前信淺此信深何以知之大智度論雲如是我聞生信也信受奉行生智也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又雲信為入法之初機智為究竟之至要雖深淺之不同在智信一貫則無别也。

     圓覺經類解卷第四末(終) 應辰伏聞性均一天本無間斷識昧六塵遂分迷悟賴有圓覺性海明頓漸之所歸了義真乘混聖凡而同際指衆生要徑示諸佛真源是故一切衆生聞所未聞得所未得然理藏于隐則聞者晦妙入于玄則得者艱故曰圓覺未嘗圓覺應辰□分湔薄資性愚蒙周嘗覽圭峰之微言波翻巨海得複庵之類解霧廓晴天敬勤諸版願廣其傳庶幾口誦目擊意悟心開鹹住大光明藏共登妙圓覺場所期妙利恭願祝奉兩宮無疆之壽報雙親罔極之恩凡在見聞悉沾餘潤。

     淳凞己亥長至日 承信即沈 應辰 謹識 稽首十方佛  經法并僧衆  願以書寫力 廣度于一切  先報亡親恩  及酬師匠德 普濟諸群品  同證于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