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知客高聲呼雲) 皇恩禦诏臨山。
大衆頂禮三拜 萬歲。
拜已。
一齊俯伏。
書記捧 诏。
向東邊高立。
宣讀畢。
仍供 龍亭。
住持至亭前。
拈香三拜已。
再同衆僧謝 恩九拜。
問訊已。
齊鳴法器。
及大鐘鼓。
誦南無無量壽佛。
捧 诏登 禦書樓。
藏供已。
維那收佛号。
(随舉贊雲) 天龍聖主。
護世周全。
皇恩深重莫名言。
奉報在心田。
衆僧虔虔。
頂戴 萬德诠。
南無吉祥王菩薩摩诃薩。
(三稱。
衆向上問訊。
各回本處)住持陪官(見下住持章說)或當日。
或隔宿。
住持上堂謝 恩祝厘。
證義曰。
受 敕奉 旨。
如 降香 賜衣 賜号 賜詩文 诏升座等。
并附祝厘者。
皆謝 恩祝 聖故。
按元大德七年八月二日。
護持聖旨到山。
住持元叟端禅師。
領衆望阙謝恩罷。
上堂雲。
平生抱愚拙。
心意安林丘。
盤陀一片石。
松下聊優遊。
回鸾五色诏。
瞥爾來岩幽。
天恩浃肌骨。
淺薄将何酬。
願君為堯舜。
願臣為伊周。
金枝與玉葉。
光耀千千秋。
萬民贍秔稌。
四海銷戈矛。
竺仙正法眼。
如水常東流。
又明太祖皇帝。
賜元極頂禅師紫衣。
師謝恩上堂雲。
内使傳宣出紫宸。
賜衣何幸及微臣。
金襕照耀天人喜。
白[疊*毛]鮮明雨露新。
光寵山林同佛日。
暖除霜雪布陽春。
餘生受用流傳遠。
萬歲宗門沐至仁。
景命四齋 月旦。
月望。
初八。
念三。
名景命四齋日。
隔宿客堂挂諷經牌。
(朔望誦梵網。
遵佛敕也。
初八念三誦仁王。
護國裕民也)正日早課先祝 聖。
(維那白雲。
某月日良辰。
某省府縣寺。
住持傳法臣僧。
謹集僧衆。
恭趨寶殿。
諷誦秘典。
稱揚聖号。
所萃宏因。
祝延 今上皇帝聖壽萬安。
仰勞大衆。
同念金剛無量壽護國仁王菩薩摩诃薩雲雲)課畢。
住持說小參。
朔望粥後。
齋堂集衆。
誦(四分戒本)。
飯後誦(梵網。
儀詳下布薩條)行堂師先於案上。
中供一佛。
香燭齊備。
兩邊桌上。
備律本魚磬等。
候開小靜。
鳴鐘三下。
侍者傳爐。
衆集。
展具拜已。
住持拈香。
維那舉香贊。
住持拜畢登座。
兩序亦挨次撩衣而坐。
維那鳴磬開經乃至誦竟回向。
下座。
衆展具三拜。
各回本處。
若值冬月在禅堂内者免誦。
侍寮收誦戒牌。
初八念三誦仁王般若同此。
又古規。
朔望日早粥二闆後。
齋堂用普茶。
宣規約。
今禅宗權開非時食戒。
普茶移在晚二闆。
見下住持章朔望條說(即此朔望誦戒。
亦禅宗之權宜所開。
若依律制。
當於黑白月之盡日為正。
又古規。
每日齋粥二時下堂僧衆登殿。
維那舉無量壽咒三遍。
回向祝延 聖壽。
又每月。
有四齋日。
六齋日。
十齋日。
每年正五九為善月。
俱念誦祝聖。
於每日早課。
至心經畢。
賜大祝延贊)。
證義曰。
四齋稱景命者。
始於隋開皇三年。
诏天下正五九。
并四齋日。
各寺建祈禱道場。
不得殺生命。
取藏經中有毗沙門天王。
每歲巡按四大部洲。
正五九月。
治南洲。
故禁屠宰。
而唐之藩鎮。
每上任。
必犒士卒。
須大烹宰。
故以正五九不上官。
為禁殺也。
今誤為忌者非。
即四齋念誦。
亦遵佛教敕。
令人解義。
照自心源。
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
非但為誦經釋愆報 恩也。
噫。
念誦釋愆報 恩。
雖未解義。
猶存其禮。
今有絕棄不行。
違背甚矣。
按續高僧傳。
及雲栖崇行錄。
釋僧雲者。
住寶明寺。
以講演着名。
四月十五日。
臨誦戒時。
白衆雲。
戒乃人人誦得。
何勞數聞。
可令一僧豎義。
使後進開悟。
衆無敢抗。
遂廢誦戒。
七月十五日衆集。
忽失雲所在。
四出追覓。
乃於古冢中得之。
流血被體。
問其故。
則雲有猛士執大刀。
厲聲呵雲。
僧雲。
爾何人斯。
敢廢誦戒。
妄充豎義。
即以刀劊我身。
痛毒難忍。
因扶掖還寺。
竭誠忏悔。
經於十年。
至心盡敬。
依式誦戒。
臨終之日。
異香來迎。
欣然而逝。
時鹹嘉其即世懲革雲。
雲栖蓮池雲。
今時尚經論。
而輕戒律。
二千年來。
半月誦戒。
無複有舉行者。
予不揣。
與廢墜於山中。
人猶未之信也。
果報炳然。
於雲公有征。
願覽者思之。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一
大衆頂禮三拜 萬歲。
拜已。
一齊俯伏。
書記捧 诏。
向東邊高立。
宣讀畢。
仍供 龍亭。
住持至亭前。
拈香三拜已。
再同衆僧謝 恩九拜。
問訊已。
齊鳴法器。
及大鐘鼓。
誦南無無量壽佛。
捧 诏登 禦書樓。
藏供已。
維那收佛号。
(随舉贊雲) 天龍聖主。
護世周全。
皇恩深重莫名言。
奉報在心田。
衆僧虔虔。
頂戴 萬德诠。
南無吉祥王菩薩摩诃薩。
(三稱。
衆向上問訊。
各回本處)住持陪官(見下住持章說)或當日。
或隔宿。
住持上堂謝 恩祝厘。
證義曰。
受 敕奉 旨。
如 降香 賜衣 賜号 賜詩文 诏升座等。
并附祝厘者。
皆謝 恩祝 聖故。
按元大德七年八月二日。
護持聖旨到山。
住持元叟端禅師。
領衆望阙謝恩罷。
上堂雲。
平生抱愚拙。
心意安林丘。
盤陀一片石。
松下聊優遊。
回鸾五色诏。
瞥爾來岩幽。
天恩浃肌骨。
淺薄将何酬。
願君為堯舜。
願臣為伊周。
金枝與玉葉。
光耀千千秋。
萬民贍秔稌。
四海銷戈矛。
竺仙正法眼。
如水常東流。
又明太祖皇帝。
賜元極頂禅師紫衣。
師謝恩上堂雲。
内使傳宣出紫宸。
賜衣何幸及微臣。
金襕照耀天人喜。
白[疊*毛]鮮明雨露新。
光寵山林同佛日。
暖除霜雪布陽春。
餘生受用流傳遠。
萬歲宗門沐至仁。
景命四齋 月旦。
月望。
初八。
念三。
名景命四齋日。
隔宿客堂挂諷經牌。
(朔望誦梵網。
遵佛敕也。
初八念三誦仁王。
護國裕民也)正日早課先祝 聖。
(維那白雲。
某月日良辰。
某省府縣寺。
住持傳法臣僧。
謹集僧衆。
恭趨寶殿。
諷誦秘典。
稱揚聖号。
所萃宏因。
祝延 今上皇帝聖壽萬安。
仰勞大衆。
同念金剛無量壽護國仁王菩薩摩诃薩雲雲)課畢。
住持說小參。
朔望粥後。
齋堂集衆。
誦(四分戒本)。
飯後誦(梵網。
儀詳下布薩條)行堂師先於案上。
中供一佛。
香燭齊備。
兩邊桌上。
備律本魚磬等。
候開小靜。
鳴鐘三下。
侍者傳爐。
衆集。
展具拜已。
住持拈香。
維那舉香贊。
住持拜畢登座。
兩序亦挨次撩衣而坐。
維那鳴磬開經乃至誦竟回向。
下座。
衆展具三拜。
各回本處。
若值冬月在禅堂内者免誦。
侍寮收誦戒牌。
初八念三誦仁王般若同此。
又古規。
朔望日早粥二闆後。
齋堂用普茶。
宣規約。
今禅宗權開非時食戒。
普茶移在晚二闆。
見下住持章朔望條說(即此朔望誦戒。
亦禅宗之權宜所開。
若依律制。
當於黑白月之盡日為正。
又古規。
每日齋粥二時下堂僧衆登殿。
維那舉無量壽咒三遍。
回向祝延 聖壽。
又每月。
有四齋日。
六齋日。
十齋日。
每年正五九為善月。
俱念誦祝聖。
於每日早課。
至心經畢。
賜大祝延贊)。
證義曰。
四齋稱景命者。
始於隋開皇三年。
诏天下正五九。
并四齋日。
各寺建祈禱道場。
不得殺生命。
取藏經中有毗沙門天王。
每歲巡按四大部洲。
正五九月。
治南洲。
故禁屠宰。
而唐之藩鎮。
每上任。
必犒士卒。
須大烹宰。
故以正五九不上官。
為禁殺也。
今誤為忌者非。
即四齋念誦。
亦遵佛教敕。
令人解義。
照自心源。
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
非但為誦經釋愆報 恩也。
噫。
念誦釋愆報 恩。
雖未解義。
猶存其禮。
今有絕棄不行。
違背甚矣。
按續高僧傳。
及雲栖崇行錄。
釋僧雲者。
住寶明寺。
以講演着名。
四月十五日。
臨誦戒時。
白衆雲。
戒乃人人誦得。
何勞數聞。
可令一僧豎義。
使後進開悟。
衆無敢抗。
遂廢誦戒。
七月十五日衆集。
忽失雲所在。
四出追覓。
乃於古冢中得之。
流血被體。
問其故。
則雲有猛士執大刀。
厲聲呵雲。
僧雲。
爾何人斯。
敢廢誦戒。
妄充豎義。
即以刀劊我身。
痛毒難忍。
因扶掖還寺。
竭誠忏悔。
經於十年。
至心盡敬。
依式誦戒。
臨終之日。
異香來迎。
欣然而逝。
時鹹嘉其即世懲革雲。
雲栖蓮池雲。
今時尚經論。
而輕戒律。
二千年來。
半月誦戒。
無複有舉行者。
予不揣。
與廢墜於山中。
人猶未之信也。
果報炳然。
於雲公有征。
願覽者思之。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