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一

關燈


    正圓滿日。

    輪次念誦。

    仍照常儀)上午住持上堂。

    (至念誦經忏竟。

    宰官到已。

    衆集。

    維那舉香贊。

    宰官住持。

    次第拈香。

    衆合掌。

    跪誦晚課内之)大忏悔支(誦畢。

    起立合掌。

    維那舉回向偈雲)十方法界至人口。

    法界所有即其舌。

    隻憑此口與舌頭。

    祝吾  君壽無間歇。

    億萬斯年注福源。

    如海滉漾永不竭。

    獅子窟内産狻貌。

    鸑鷟定出丹山穴。

    為瑞為祥遍九垓。

    草木昆蟲盡歡悅。

    稽首不可思議事。

    喻若衆星拱明月。

    故今宣暢妙伽陀。

    第一義中真實說。

    祝厘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衆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诃薩。

    摩诃般若波羅密。

    (此偈。

    維那兩句一拜。

    衆随和。

    共十拜一問訊已。

    鳴樂器。

    衆齊念)南無大乘常住三寶。

    (三稱。

    維那長跪。

    宣回向疏雲)天上無雙日。

    閻浮一  至尊。

    萬年松不老  聖壽等乾。

    坤爰有  聖節圓滿回向文疏。

    對 佛披宣。

    仰望慈悲。

    俯垂證鑒。

     伏以。

    優缽羅華。

    瑞世同佛降生。

    閻浮提樹。

    連陰與天齊壽。

    故毓夙成之  睿質。

    克承丕顯之  聖谟。

    大哉元至哉元體元居正。

    會其極。

    歸其極。

    建極立中。

    今據(續入鄉貫寺名。

    人名以及起首年月日)啟建祝厘道場。

    至今某月日。

    圓滿回向。

    於中虔誦諸經。

    頂禮忏法。

    伏願  垂拱無為。

    天地位而萬物育。

     鈞陶有象。

    陰陽理而四時平。

      壽考萬年  本支百世。

    更祈吾道之大同。

    有俾  聖時之至治。

    山林鐘鼓。

    樂 化日之舒長。

    草木昆蟲。

    被  膏澤之沾濡。

    祥開震旦。

    頌祝華封。

     右疏恭申 佛日洞明。

     龍天昭格。

    年月日。

    住持(臣)僧某甲具疏(若當道官員為請主。

    并宜一一具書姓名)。

     ○(宣畢。

    鳴諸法器。

    齊誦)南無無量壽佛(化疏。

    化畢維那舉贊雲) 普賢行願。

    功德周圓。

    普資恩有利人天。

    福壽廣增延。

    滅罪無邊。

    同願禮金仙。

    南無圓滿藏菩薩摩诃薩(三稱。

    向佛舉三歸依已。

    衆又三拜竟。

    各回本處。

    殿主收拾莊嚴等物。

    各還原處。

    少頃。

    維那領衆搭衣持具。

    上方丈頂禮住持三拜。

    回堂。

    大衆謝維那。

    普禮一拜)。

     證義曰。

    祝厘者是為  皇飨佛之辭。

    以此悅佛神。

    而報  皇恩也。

    按仁王梵網等經。

    佛遙鑒未來。

    慮僧家之微弱。

    恐佛法衰殘。

    是以金口囑累。

    教海仗  皇以流通。

    玉手撫摩。

    僧輪憑  帝而熾盛。

    若  帝王臣宰。

    少金湯之志。

    則真教陵夷。

    惠風掩扇。

    人懷侮慢。

    法雨難施矣。

    是知城塹當時。

    津梁後進者。

    莫尚 王臣擁護。

    蓋  皇以覆護恩德被僧。

    僧以明道熏修報答。

    此乃法門第一要事。

    故須日日祝延  聖壽。

    事事祝延  聖壽。

    方盡衲子報恩之誠。

    今正殿佛前。

    常供  萬歲牌。

    即是此意。

    故首舉之。

    昔後宋僧昙宗。

    在靈味寺。

    嘗為武帝行菩薩五悔法。

    帝曰。

    朕有何罪。

    而為忏悔。

    宗對曰。

    昔虞舜至聖。

    猶雲。

    予違汝弼。

    湯武亦雲。

    萬方有罪。

    罪在朕躬。

    聖主引咎。

    蓋以軌世。

    陛下齊聖往古。

    履道思沖。

    甯得獨異。

    武帝善之。

    噫。

    昙宗之語。

    可謂報恩師表也。

    然僧又當知。

    各為本分事重。

    努力熏修。

    庶幾佛恩 國恩。

    兩無所忝。

    不可徒崇虛文。

    而有荒實踐也。

     皇後千秋 遇 皇後千秋日。

    (客堂隔宿)挂念誦牌。

    (誦金剛經一日。

    仍如常儀。

    正日早課前祝  聖已。

    維那白雲)今某月某日。

    恭逢 皇後千秋令節。

    謹集僧衆。

    登殿諷誦。

    所萃良因。

    敬祝 皇後懿算千秋。

    伏願。

    八方天神來密佑。

    更資遐算助我  皇。

    仰勞大衆。

    同念金剛無量壽雲雲。

    (與前)  聖節儀同。

     證義曰 皇後母儀天下。

    助我  皇共緻太平。

    故叢林有千秋之祝。

    稱揚 淑德。

    求佛冥加。

    臣僧之義。

    所當然矣。

     受  敕奉  旨 凡 朝廷  旨臨山。

    先差能執六人。

    (即監院。

    知客。

    衣缽等)預備 龍亭。

    出寺五裡迎接。

    時至。

    住持領衆山門外。

    兩邊立定。

    不得參差失儀。

    殿上設香案。

    鳴鐘鼓。

    候  旨到。

    齊跪俯伏  旨過。

    一齊起立。

    随後。

     龍亭供奉殿中。

    衆僧於殿前丹墀。

    兩序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