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指掌

關燈
難曰。

    既能見聞覺知。

    豈是無耶。

    汝若能知見聞覺知是我者。

    則不複見有我及見聞覺知也。

    如金指镮下爐镕成本金。

    則不複見有指镮之相。

    汝若見有見聞覺知是我者。

    則永失真我所在。

    如金複成指镮。

    則失金之本相。

    故古人偈雲。

    知妄為妄。

    即妄是真。

    認妄為真。

    雖真亦妄。

    思之。

    思之。

    更有一偈。

    知有難得無。

    知無難得有。

    有無俱不着。

    說法獅子吼。

     第五篇 有問曰。

    本來面目是有耶。

    是無耶。

    答曰。

    非有非無也。

    問曰。

    如何是非有非無耶。

    答曰。

    若本來面目是有者。

    是誰本來面目耶。

    答曰。

    是我本來面目也。

    問曰。

    汝是誰耶。

    答曰。

    我是我自己也。

    問曰。

    本來面目是誰耶。

    答曰。

    亦是我自己也。

    難曰。

    汝是汝自己。

    本來面目又是汝自己。

    如是汝豈有兩個自己耶。

    是故本來面目非是有也。

    問曰。

    如何是非無耶。

    答曰。

    有覺有知有見有聞尚不是本來面目。

    何況無覺無知無見無聞虛妄斷滅為本來面目耶。

    是故本來面目非是無也。

    問曰。

    畢竟如何是本來面目。

    答曰。

    如眼不能自見故。

    不可說是有也。

    以實有眼故。

    不可說是無也。

    本來面目亦複如是。

    以不能自見故。

    不可說是有也。

    以實有本來面目故。

    不可說是無也。

    思之。

    思之。

     第六篇 一日靜坐。

    忽有一居士。

    排門而入。

    因問曰。

    汝是何人。

    答曰。

    我名悟空。

    有事特來請教。

    久聞大師有雲。

    知有而不落常見。

    知無而不堕斷空。

    如何是知無而不堕斷空之義。

    答曰。

    我今問汝。

    随汝意答。

    汝今眼見色否。

    答曰見。

    心着色否。

    答曰不着。

    如是耳聞聲。

    鼻齅香。

    舌嘗味。

    身覺觸。

    意知法。

    汝心還着有聲香味觸法否。

    答曰不着。

    到此之時。

    汝心中還有何見解。

    答曰。

    到此之時。

    我心中一切無着。

    唯有無見在。

    曰。

    即此無見亦須抛卻。

    答曰。

    若此無見亦抛棄者。

    則我心中百無所得。

    豈不落斷空耶。

    因喚彼雲悟空。

    答曰諾。

    雲。

    豈斷空耶。

    彼乃曰善哉。

    多蒙指教。

    今日方知解空而不堕斷見之義。

    其快何如也。

    再三拜謝而去。

     第七篇 問曰。

    本來面目可得見否。

    答曰。

    不可得見。

    問曰。

    為甚不可得見。

    答曰。

    本來面目是汝自己。

    汝自己又欲見個本來面目。

    豈不是兩個本來面目耶。

    以是故本來面目。

    不可得見也。

    思之。

    問曰。

    如何是我自己耶。

    答曰。

    即今問者豈不是汝自己問耶。

    問曰。

    即将此問者為我自己。

    可否。

    答曰。

    不可。

    問曰。

    為甚不可。

    答曰。

    問者雖是自己。

    若認着自己。

    即成兩個自己了。

    謂問者是汝自己。

    又認着問者為自己。

    豈非兩個自己耶。

    思之。

     第八篇 問曰。

    本來面目。

    如何用心參耶。

    答曰。

    要不着外六塵。

    内六根。

    中六識。

    參。

    是正用心處。

    問曰。

    如是。

    則無用心處。

    如何用心耶。

    答曰。

    無處用心。

    方是正用心處。

    有處用心者。

    皆是着相故。

    問曰。

    無處用心。

    豈不落空耶。

    答曰。

    知落空者誰。

    曰。

    是我也。

    曰。

    此既是你。

    豈落空耶。

    問曰。

    即将此知落空者為我。

    可否。

    答曰。

    不可。

    曰。

    為甚不可。

    答曰。

    金屑雖貴。

    落眼成翳。

     以上八條。

    皆為破斥斷常兩邊虛妄之執。

    直顯中道法身真實之義。

    閱者。

    宜細心焉。

     乾隆五十二年四月望日新刊。

     闆存常州府天甯寺禅堂。

     光緒十九年四月八日甯鄞太白峰參契學人重镌。

     此抄本多所錯訛伏乞明眼宏慈削正流通切禱。

     新藏天童弘法禅寺般若堂。

     假使頂戴經塵劫  身為床座遍三千 若不傳法度衆生  畢竟無能報恩者 唯有傳持正法藏  宣揚教理施群生 修習一念契真如  即是真報如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