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指掌
關燈
小
中
大
後學沙門 行海 述
第一篇
蓋聞。
處俗者貴乎中庸之理。
出塵者全憑般若之功。
處俗乖乎中庸。
則事事失準。
出塵不得般若。
則必成魔道。
夫佛法大意。
祇是明其中道第一義谛真空妙理。
若非得其般若根本大智。
則不能了明第一義谛真空妙理也。
何為中道第一義谛。
真空妙理耶。
謂非空非有。
不斷不常。
無得無失。
無凡無聖。
無生死。
無涅盤。
總而言之。
無一切世出世閑之法。
乃至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也。
故楞嚴經雲。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金剛經雲。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般若經雲。
設有一法。
過涅盤者。
我亦說如幻如化。
(雲雲)所以然者。
以其唯是獨一真心故也。
何則謂世出世閑。
一切凡聖之法。
皆不出自我一真心故。
故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第七雲。
複次。
佛告舍利子言。
譬如耆婆醫王。
普觀大地。
一切草木。
無非是藥。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亦複如是。
觀一切法。
無非菩提。
釋曰。
菩提者。
即真心也。
既一切法皆是菩提。
則一切法皆真心矣。
既一切法皆我真心。
則不見一切法矣。
故有雲。
識得自心。
大地無寸土。
即此意也。
既萬法皆是自己真心。
豈大地非心耶。
大地即己。
全為我之真心。
豈更有寸土可得耶。
非但寸土不可得。
乃至一微塵亦不可得也。
若有一微塵百分之一可得者。
則唯心之義不成矣。
如大地。
一切法亦然。
如是方可稱為最上一乘真空妙理也。
故二乘拙度。
析法明空。
堕於偏空。
不能即萬法而為自體。
教中斥為焦芽敗種。
斷佛種性之徒。
二乘尚爾。
降斯可知矣。
問曰。
上來所說。
即萬法為自真心。
則心外無毫厘許法可得。
此理甚明。
皎然可見。
已無所惑。
又雲非空非有等。
其義何謂。
請釋所以。
答曰。
空者無也。
今既稱一心。
豈是空無耶。
既惟一心。
豈是有耶。
夫稱有者。
須要二物相對。
方可成有。
謂能有所有。
今唯獨一真心。
對何物而稱有耶。
故雲非空非有也。
不斷者。
謂有一種。
不悟自心真空妙理之人。
聞說無人無我。
非色非空。
及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等言。
以不悟故。
妄謂法身同於虛無。
頑空。
堕於斷滅。
故宗鏡錄九十二雲。
若非色非空。
都無分别。
不見性之人。
到此之時。
全歸斷滅。
便同外道拘舍離等。
己眼不開。
昧為冥谛。
以冥寂暗昧無知。
以為至極。
從此複立二十五谛。
迷真實心。
成外道種。
或有禅宗。
不得旨者。
法學起空見人。
多拂心境俱空。
執無分别。
将狂解癡盲。
以為至道。
(雲雲)今既稱一心。
豈同彼虛無頑空斷滅之無耶。
故雲不斷。
不常者。
謂有執着。
五陰幻身以為真我。
堕於常見。
流轉生死。
及諸外道。
執着五陰身中。
有個真常之我。
以執着故。
不得解脫。
今既唯一真心。
豈有二物成執。
而堕常見耶。
謂凡有執者。
必具二物方成執故。
謂能執所執。
今唯一真心。
故不能成執。
堕常見也。
故雲不常。
無得者。
既唯一心。
豈有得耶。
夫言得者。
必有二物相對。
方可成得。
謂能得人。
所得物。
今既唯獨一真心。
豈更有外物對待。
而成其得耶。
故雲無得。
無失者。
既稱唯一真心。
獨露堂堂。
有何所失耶。
故雲無失。
無凡等者。
凡即六凡。
聖即四聖。
生死即世閑法。
涅盤即出世法。
既十法界世出世法。
皆即自心。
豈更有生死等法可得耶。
故一切皆無矣。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者。
既一切世出世閑凡聖之法。
空無所有。
更有何法可形具言耶。
既唯獨一真心。
豈更有第二法。
為心所緣耶。
夫心不自緣。
如眼不自見。
指不自觸。
刀不自割。
必有一法。
為心所緣。
心方得起。
今唯一真心。
更無别法為心所緣。
則此心無緣得起。
而湛然不動矣。
故雲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也。
又上來。
處俗者貴乎中庸之理。
出塵者全憑般若之功。
處俗乖乎中庸。
則事事失準。
出塵不得般若。
則必成魔道。
夫佛法大意。
祇是明其中道第一義谛真空妙理。
若非得其般若根本大智。
則不能了明第一義谛真空妙理也。
何為中道第一義谛。
真空妙理耶。
謂非空非有。
不斷不常。
無得無失。
無凡無聖。
無生死。
無涅盤。
總而言之。
無一切世出世閑之法。
乃至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也。
故楞嚴經雲。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金剛經雲。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般若經雲。
設有一法。
過涅盤者。
我亦說如幻如化。
(雲雲)所以然者。
以其唯是獨一真心故也。
何則謂世出世閑。
一切凡聖之法。
皆不出自我一真心故。
故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第七雲。
複次。
佛告舍利子言。
譬如耆婆醫王。
普觀大地。
一切草木。
無非是藥。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亦複如是。
觀一切法。
無非菩提。
釋曰。
菩提者。
即真心也。
既一切法皆是菩提。
則一切法皆真心矣。
既一切法皆我真心。
則不見一切法矣。
故有雲。
識得自心。
大地無寸土。
即此意也。
既萬法皆是自己真心。
豈大地非心耶。
大地即己。
全為我之真心。
豈更有寸土可得耶。
非但寸土不可得。
乃至一微塵亦不可得也。
若有一微塵百分之一可得者。
則唯心之義不成矣。
如大地。
一切法亦然。
如是方可稱為最上一乘真空妙理也。
故二乘拙度。
析法明空。
堕於偏空。
不能即萬法而為自體。
教中斥為焦芽敗種。
斷佛種性之徒。
二乘尚爾。
降斯可知矣。
問曰。
上來所說。
即萬法為自真心。
則心外無毫厘許法可得。
此理甚明。
皎然可見。
已無所惑。
又雲非空非有等。
其義何謂。
請釋所以。
答曰。
空者無也。
今既稱一心。
豈是空無耶。
既惟一心。
豈是有耶。
夫稱有者。
須要二物相對。
方可成有。
謂能有所有。
今唯獨一真心。
對何物而稱有耶。
故雲非空非有也。
不斷者。
謂有一種。
不悟自心真空妙理之人。
聞說無人無我。
非色非空。
及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等言。
以不悟故。
妄謂法身同於虛無。
頑空。
堕於斷滅。
故宗鏡錄九十二雲。
若非色非空。
都無分别。
不見性之人。
到此之時。
全歸斷滅。
便同外道拘舍離等。
己眼不開。
昧為冥谛。
以冥寂暗昧無知。
以為至極。
從此複立二十五谛。
迷真實心。
成外道種。
或有禅宗。
不得旨者。
法學起空見人。
多拂心境俱空。
執無分别。
将狂解癡盲。
以為至道。
(雲雲)今既稱一心。
豈同彼虛無頑空斷滅之無耶。
故雲不斷。
不常者。
謂有執着。
五陰幻身以為真我。
堕於常見。
流轉生死。
及諸外道。
執着五陰身中。
有個真常之我。
以執着故。
不得解脫。
今既唯一真心。
豈有二物成執。
而堕常見耶。
謂凡有執者。
必具二物方成執故。
謂能執所執。
今唯一真心。
故不能成執。
堕常見也。
故雲不常。
無得者。
既唯一心。
豈有得耶。
夫言得者。
必有二物相對。
方可成得。
謂能得人。
所得物。
今既唯獨一真心。
豈更有外物對待。
而成其得耶。
故雲無得。
無失者。
既稱唯一真心。
獨露堂堂。
有何所失耶。
故雲無失。
無凡等者。
凡即六凡。
聖即四聖。
生死即世閑法。
涅盤即出世法。
既十法界世出世法。
皆即自心。
豈更有生死等法可得耶。
故一切皆無矣。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者。
既一切世出世閑凡聖之法。
空無所有。
更有何法可形具言耶。
既唯獨一真心。
豈更有第二法。
為心所緣耶。
夫心不自緣。
如眼不自見。
指不自觸。
刀不自割。
必有一法。
為心所緣。
心方得起。
今唯一真心。
更無别法為心所緣。
則此心無緣得起。
而湛然不動矣。
故雲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也。
又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