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依釋序文緣起

關燈
日本慧堅撰 通塞隆夷。

    理所固有。

    道之興廢。

    必系乎人。

    得其人則其道興。

    亡其人則其道廢。

    人能弘道。

    道假人弘。

    其斯之謂欤。

    我佛之道。

    戒定慧而已矣。

    而惟戒律壽命于道。

    故南山曰。

    律為法命。

    弘則命全。

    若其不弘。

    正法斯滅。

    嗚呼。

    戒律可廢矣哉。

    支那戒律。

    自靈芝大智祖入無聲定之後。

    雖代不乏人。

    而其法漸晦。

    元明以來。

    典型盡失。

    萬曆間有古心律師。

    傑出于世。

    而法複大興。

    亦道假人弘也。

     律師諱如馨。

    字古心。

    溧陽楊氏子。

    既出俗。

    慨律學荒蕪。

    步禮五台。

    求見文殊受戒。

    至半山中。

    見一婆子捧僧伽梨問曰汝求何事。

    曰求見文殊菩薩親受大戒。

    婆曰持衣來否。

    曰未。

    婆曰此衣與汝。

    師手接衣。

    婆标指曰那不是文殊麼。

    才一回顧。

    婆子不見。

    菩薩於雲中垂手摩師頂曰。

    古心比丘。

    文殊為汝受戒竟。

    師於言下頓悟心地法門。

    視大小乘律如自己胸中流出。

    遂還金陵中興戒法。

    時有雪浪法師。

    奉敕修長幹寶塔。

    工将告竣。

    塔頂艱舉。

    其心勿悅。

    少頃隐幾而卧。

    夢神人慰曰。

    異日優波離尊者振錫繞塔。

    頂竅自投。

    爾何疑慮。

    明旦師率弟子執杖繞時。

    頂果自上。

    世人鹹信為波離再轉也。

    時神宗皇帝禦贊曰。

    瞻其貌。

    知其人。

    入三昧。

    絕六塵。

    昔波離。

    今古心。

    遷寂谥号慧雲。

    其嗣法者三昧律師。

     律師諱寂光。

    号三昧。

    瓜渚錢氏子也。

    初依雪浪法師習賢[巢-果+(一/自)]教觀。

    次求古心律師受具足大戒於潤州甘露寺。

    親炙有年。

    惟律儀是任。

    心師嘉其行解。

    傳授毗尼。

    師始行道豫章。

    缁素敦請開戒於廬山東林寺。

    陸地忽透千葉白蓮一十八朵。

    昔慧遠大師臨滅度時對衆示曰。

    若有白蓮重開。

    吾當再來教化矣。

    自晉迄明。

    枯而不榮。

    池久為地。

    師到此山。

    白蓮花開。

    時人憶昔符谶。

    皆稱師為遠師再來也。

    師自萬曆乙卯至庚申。

    六載住山。

    闡揚淨土。

    四方學者來歸不下二千指。

    後於金陵預定時日端坐而化。

    生平神異甚多。

    詳如銘傳。

    其傳法上首曰見月律師。

     律師諱讀體。

    号見月。

    俗姓許氏。

    滇南白鹿郡之人。

    祖籍江南句容。

    洪武初開滇黔。

    以軍功封昭武将軍。

    世襲指揮使。

    遂世居白鹿焉。

    父胤昌。

    母吳氏。

    夢明月投懷而生師。

    師生而神敏。

    稍長辄有曠緻逸情。

    善繪事。

    尤工大士像。

    人争寶之。

    一時稱為小吳道子。

    年十四父母繼卒。

    伯無子。

    育師為嗣。

    至二十七。

    忽念世相無常。

    棄襲爵而去於劍川州赤宕嵓。

    遇一蘭若老僧。

    與語甚契。

    授華嚴。

    閱世主妙嚴品有省。

    遂詣寶洪山亮如法師乞度。

    先一夕如夢一人身披袈裟。

    衆僧擁跽而求剃染。

    及旦見師。

    喜為再來人也。

    遂與禁戒。

    聞江南有三昧律師。

    慕之。

    偕友成拙攜瓢笠東行。

    艱苦備常。

    先入南嶽參傘居道人颛大師。

    代演楞嚴四依解。

    繼登破額山馮茂山禮諸祖道場。

    進九華。

    朝五台。

    再渡大江。

    始遇昧師于海潮庵。

    圓具戒。

    充上座。

    代講梵網。

    四衆莫不稱善。

    師猶欿然不自足。

    乃于藏中撿四分廣律及餘部律文核之。

    遇壅滞。

    禱佛求解。

    默坐移時。

    渙然冰釋。

    次從昧師傳戒于金陵報恩寺。

    座下千人。

    師臨壇教授。

    忽憶昔時夢至一大寺。

    金碧交輝。

    苾刍雲集。

    自顧已成僧相。

    一瞿昙丹衣高座。

    招上授經命講。

    衆皆跪聽。

    汗流而覺。

    及是所見恍符前夢焉。

    後随昧師主華山。

    以教授兼掌院務。

    廢寝忘餐。

    始終不怠。

    昧師嘗語衆曰。

    老人三十年戒幢。

    若非見月。

    幾被摧折。

    示寂日。

    取榮昌公主法